中国艺术设计应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
- 格式:pdf
- 大小:63.80 KB
- 文档页数:2
论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融入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融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文化作为中国艺术设计的根基,不仅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创作元素,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融入,并讨论其对学生的影响。
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学、戏曲、绘画、音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教育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传统文化的内容,了解其思想、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和独特之处,对于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造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的精神食粮,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通过教育中的融入,学生可以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慢慢产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学生们会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来发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深刻意义,从而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这种热爱将会成为学生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源泉,推动学生们在艺术设计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传统文化的融入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
传统文化中的各种艺术元素和创作理念,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和启示。
学生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形式,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通过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学生们的艺术作品能够展现出独特的风貌和个性,不再囿于西方艺术风格的单一追求。
在审美观方面,传统文化的融入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审美观,培养对传统的认同和崇尚。
这样的审美观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保持独立和自信,不被外界的浮华和时尚所困扰。
传统文化的融入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和创作视野。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众多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积淀。
论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融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艺术设计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与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教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上形成的包含着对生活、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认识和价值观的知识体系和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融入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也能够为他们的设计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和素材,使作品更具独特性和时代感。
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融入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智慧,对于塑造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艺术设计教育中,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这对于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设计创建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传统文化的独特风格和形式可以为学生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创意,使作品更具有个性化和艺术性。
在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元素可以被运用到现代设计中,使得作品更富有中国特色。
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戏曲演出等元素也可以作为设计的灵感来源,为作品增加情感和故事性。
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丰富学生的设计创作,使其作品更具时代感和创新性。
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传统文化是艺术的源泉之一,融入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教育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和地域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培养自己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风格。
融入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教育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在设计创作中勇于尝试和创新,以此推动艺术设计的发展和进步。
在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艺术设计教育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论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融入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融入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一种独特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和创作方法。
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丰富艺术设计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感受力。
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拓宽学生的艺术知识面。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包括音乐、绘画、戏剧、工艺等各个方面。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拓宽他们的艺术眼界,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标准,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审美理念和审美方法,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可以让学生掌握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绘画技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作品常常包含着丰富的创意和独特的构思,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汲取这些创意和构思,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学习中国传统戏曲可以让学生了解角色塑造、舞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全球化使得传统文化面临挑战,但传统文化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传统,树立起文化自信心。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保持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融入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在艺术设计领域的竞争力。
学校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将其融入到艺术设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从中受益,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艺术设计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的经验作者:郑飞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1期摘要: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是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以艺术的形式美感更好得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具有丰富的美学含义和文化含义。
我国的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在和外延,设计者可以借助民族特色使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得到丰富,本文简单介绍中国艺术设计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的相关经验,供广大艺术设计者参考。
关键词:艺术设计;民族文化;吸取营养;经验中国的艺术设计有着比较悠久的发展历史,取得过辉煌的设计成果,无论是传统的四合院建筑设计,苏州园林的景观设计,以及唐三彩、青花瓷等工艺设计,都是典型的艺术设计佳作,而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曾经以借鉴西方设计方法和模仿为主,近年来则比较注重从传统的民族文化中吸取养分,从而使中国的艺术设计事业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
一中国的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元的表现形式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国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文化,是中国历史上多种形态的文化形式的集中呈现,由中华民族创造并继承的民族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内容,包括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以及各少数民族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中国的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从未中断,以代代传承的方式延续至今,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中国的发展历史是各种文化形态兼容并存的融合过程,中国的民族文化也具有这样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二中国的民族文化能给艺术设计者带来更多的灵感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者从民族文化中获得了丰富的灵感,在商标设计中考虑到传统元素成为设计行业的普遍认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借助传统建筑风格而形成的新中式风格,室内装修和设计中传统元素的运用,都是设计者从民族文化中获得的灵感。
由于中国的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可以被设计者借助的形象和元素十分丰富,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作思路,也为传统文化的发扬广大建立了新的途径。
浅析特色名族文化对艺术设计的促进作用2012-04-05论文导读:笔者通过分析中国特色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说明中国的艺术设计应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从而提升品质、完善理论、丰富表现形式。
这是中国艺术设计文化形成和振兴的关键所在。
文中强调了少数民族文化在丰富艺术设计理论和表现形式上所起的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分析中国特色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说明中国的艺术设计应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从而提升品质、完善理论、丰富表现形式。
这是中国艺术设计文化形成和振兴的关键所在。
文中强调了少数民族文化在丰富艺术设计理论和表现形式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特色民族文化;艺术设计;促进作用艺术设计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既是现代艺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也是杂糅各种学科、兼蓄各种文化、包罗各行各业的综合文化体系。
它不仅通过具体的造型、色彩、结构等视觉形象反映艺术的节奏、韵律、均衡之美,同时它与社会、市场、经济、科技、民族、宗教等各个领域结合起来,发挥着服务于生活的功能。
中国的艺术设计可以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但具有现代化意义的艺术设计却是起步于20世纪70、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以至于许多人认为现代艺术设计之于中国而言属于"舶来品"。
甚至国人自己写的中国艺术设计史著作一度冠以"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别称,这除了一部分历史和名词嬗变的原因以外,毕竟是中国人自己失掉了信心。
那么艺术设计堀起的信心在哪里呢?我以为是民族精神的崛起使然。
在艺术设计中,民族精神的崛起表现为艺术设计作品中所采用的造型、色彩等可视化的形象,以及艺术设计作品所承载的内涵文化。
"民族文化"指的是无国境限制的中华各民族共同认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
艺术设计作为文化体,也必将不断丰富和创造新的民族文化,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
中国特色民族文化极大丰富了艺术设计的精神语言和表现形式艺术设计的精神语言是指在艺术设计中凝结的民族文化精神,精神语言决定着艺术设计的品质,是中国艺术设计区别于其他艺术设计的本质之所在。
中国艺术设计应从XX文化中吸取营养的论文中国艺术设计应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的论文中华民族的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中去挖掘经验,在经验中培养出新的艺术和文化。
艺术设计不是一个凭空可以想象出来的东西,它是需要积累、沉淀最后才能厚积而薄发。
一个没有内涵的艺术设计是悲哀的,一个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作品也是悲哀的。
学习民族文化,从民族文化中汲取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当今中国艺术设计必须做的事情,也是中国艺术设计最快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
可以想象一下还有多少民族有中华民族如此深厚的积累和沉淀,而沉底下来的不是尘埃,是艺术的思想和艺术的精品。
中国艺术设计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这是中国艺术设计几代人在思考的问题,也是中国艺术设计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在西方思想中对艺术就有着“复古精神”和“找寻真理”的纷争。
同时在西方的艺术中“复古精神”也是从来没有停止过的。
我们不应该学习的是西方艺术的外表,我们应该学习西方艺术对于古老文化的尊重,在历史文化中找寻能够符合当今艺术的理念。
中国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不比西方的任何一个国家差,我们要从我们最富有的文化宝库中找到艺术的营养和价值,运用到当代艺术设计的运用中去,从而实现艺术艺术和文化这一深刻的理念。
中国文化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的积累之中,中国文化也表现出它独特的性质,也就是由于中国文化这些独特的性质才让中国文化遗址出于世界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位置。
1. 中华民族文化的延续性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在文化长河中,一代代将文化的精髓得以延续。
从仰韶文化的船型陶壶到中国当代的陶都瓷都。
这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过程,经过五千年的风霜洗礼,中国文化延续到今天这是一个文化的传承所产生的。
没有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也不会如此的辉煌成就,也会不称为世界的文化奇葩。
中国文化的延续和传承让更多的珍贵经验和更多的艺术思想和理念得到了岁月的洗礼。
那些能够在岁月中积淀下来的艺术让很多的中外艺术者崇拜,而我们是这文化的拥有这,不珍惜和学习那将如何让文化得以延续。
中国艺术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现代艺术设计的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到20世纪70、80年代改革开放才真正开始,对中国人而言,设计是从国外借鉴来的,是学别人之所长.中国人对自己的设计艺术一直不是太自信,中华民族设计的真正崛起还有待时日,现在我们知道,深圳是设计之都,广东沿海一带的设计水平稍高一点,可能因为起步早些,他们的思维开放,思想活跃,设计类人才也相对多些和集中些;另外,受香港的影响可能也更多一些,因此提升和进步可能更快,也有些设计展在深圳巡回开展,这也会促进整个城市设计水平的提升.而内地其余一些地方的设计,美其名曰叫设计,实际上叫“工艺美术”会更恰当一点.艺术设计所产生的魅力与生产力是无法限量的,它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丰富和妆点了整个世界.由于造型、色彩等可视化形象的展现,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总是表现出丰富的张力、可无限延展的内涵、承载一定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底蕴.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艺术设计的开始找到点感觉,开始有了点所谓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这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举个大家都有点印象的例子,比如国有的五大商业银行,什么中行、工行、建行等在LOGO设计上都采用了同一种东西作为设计的主体元素与基本造型,那就是中国古钱币的符号,还有龙、麦穗、汉字等设计造型的融入;还有深圳世界之窗贝聿铭先生的设计,以现代比较刚劲的线条手法、尖顶的硬朗诠释了多元的窗的概念,但依然有一些民族的元素会融入在细节里面.因此,当艺术设计遭遇民族文化,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因为民族文化里有很多非常经典和值得传承发扬的精神与元素,只有从中不断吸取营养,艺术设计才能不断保持个性而且推陈出新,我们常听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1中国民族文化的核心特点决定了它一定会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主导因素中国的艺术设计如果能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去粗取精,一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和领先的地位.影响和主导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主导因素就是中国民的族文化,为什么这么说,这是有深刻历史渊源的,并且由中国民族文化的核心特点来决定,中国本土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元、五彩斑斓,但也许大多数人对民族文化缺乏一个清晰的界定,其实我们目前所指的民族文化,经常不经意就被打上“中华民族”的烙印.比如中国的齐袍,那也属于国粹的一种,无论经过怎样的改良,它还是有很浓的民族情结在里面,它包涵了别人不可容忽视的“中国元素、民族元素.”1.1中国民族文化具有传承性我们常提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五千年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里面,有很多经典和精髓的东西.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历史,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尧舜禹到夏商周,从春秋战国到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遗留下来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都不一样,都会打上那个朝代的文化烙印.比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学说一直被大家奉为圭臬,一直不断地延续下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承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与文化.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是其余各个民族都有目共睹的.在长期的历史文化演进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中有好多的奇葩,通过与设计艺术的交互发展及融合碰撞,都大大影响了中原文化的发展,其意义及内涵丰富而深远、影响力非同一般.比如床和桌椅,他们最初的发明者来自美丽的西域,大概很少有人知晓这些吧,更别说一些细节了,另外有一些来自西域的乐器比如笛子什么的、琵琶、还有胡琴、腰鼓,它们智慧而且充满灵东色彩,有点偏古典的感觉,虽然它们都属于西域人的创造,都不是华夏民族的创造,以及大家非常喜闻乐见的杂技,也是来自西域的.因此,民族文化的传承性,使植根于文化的艺术设计,反应出强烈的行为观念与价值观,都是长期选择的结果.1.2中国民族文化具有多元共生性中国的民族文化,以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依托和基础,必须植根于其原本的土壤,如碰到有抄袭模仿西方设计的形式或表现手法得部分,其精神实质永远都不可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有时候几种民族文化的融合,会带来更多的创中国艺术设计应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朱龙发(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摘要: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边缘性科学.它是现代科学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包罗万象,兼收并蓄,是能承载和跨越多个行业,包容和吸纳多种形式和手法,通过造型、色彩搭配、明暗处理、材质选择处理等各种方法和手段,构建一个具备美学特质的均衡、和谐、个性的作品,与社会、经济、市场、科学、市调、民族、宗教等各方面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服务生活,增加美感.关键词:传承;共生;多元;基础;少数民族文化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8-0077-02Vol.28No.8Aug.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8期(下)2012年8月77--意与更好的选择.每个民族不同的个性、特点、文明、习惯等都会带来民族文化的变革与影响.共性之外,总是孕育着个体本身完全不同于别人的个性.民族文化传统与设计艺术有时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概念,民族文化的内容为艺术设计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和创作思路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一些形式化的东西以及代表民族内涵的一些元素,去努力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表现其丰富多采的形式与内容,振兴民族文化,张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部分,为后世创造更多可观可感可玩味研究的优秀作品.如果能做到把民族文化变成可观可感可触摸的东西,就是所有艺术设计必须承载的内容和任务,上升到社会层面,那就成了社会责任.1.3中国民族文化具备宗教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精神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推进艺术设计,与其自身的内容主要观点及其教义有很大的关系,其实“道”的概念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影响深远,像中华民族的遗传密码一样渗透下来,中国人的日常行为,思想价值观和艺术创作里面一直都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提到“道”的观念,而并非一两天的短期行为理念,道家思想最大的贡献可能在于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早期老子的道家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以非常浅显的寥寥数语道出了万物诞生的一个普遍规律.在中国室内设计领域内的作品,也有更多关于道的诠释,道家思想对艺术设计最主要的影响力不容置疑.2中国民族文化为现代科学艺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丰富了它的外延与内涵艺术设计的应用范围非常之广,几乎包含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总结起来不外乎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类就是和环境艺术相关的设计,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和园林,以及室内外装饰等各个层面与范围,归根结底就是主要为人类的生存与居住空间而展开的充满想象与创意的设计,第二类是服务于产品的,专攻产品的艺术设计,这是服务于人类并为人类量身定制的设计项目;第三类设计内容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表达及传播,是设计思想的交流,它包括广告,海报,漫画.各种形式的艺术和设计内容之广,功能不一而足,但基本上形成视觉的物理图像进行社会功能的表达.最近几年,频频出现在艺术设计的作品中的一些火焰纹、云纹等元素开始蔓延,另外还有中国结,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特质与标识,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的特色形式,都是成功的代表.3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推波助澜,对设计艺术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在这个民族的大家庭中,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但大部分少数民族在服饰,建筑,音乐,舞蹈,行为文化层次的视觉美学设计艺术的表现,是可以从这片相对肥沃的土壤中吸收到养分的.这主要是由于相对薄弱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很多人不知道的部分,由于有设计师的参与、创意及不断挖掘而呈现出来.比如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就有这样一些特质,中国的少数民族数量比较多,每个民族都有分支机构,每个分支有多种风俗习惯和特色文化.每种文化背后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艺术设计以惯常的解构方法,提取到民族服饰文化中最经典和有代表性的元素和符号,活灵活现、恰如其分地把这些元素应用于服装设计中,可应用于其他的艺术设计.现代家具设计领域中,民族元素的引入往往占了主角.近年来的民族风情,是一个家具的流行趋势,在这种趋势是如何以下,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的图案,图案被广泛用于家居配件衬托.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家具设计是简单的打印或刻在表面上,只有形交而没有神合,基本上就会显得比较牵强附会.因此,设计师在少数元素的应用程序设计的时候,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一个民族和元素的深刻内涵,而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或者断章取义.其实很多少数民族的图腾,它们的图案与形象是有意义的,我们应该找到它的来源,把握其精神实质,在设计中使用的精华,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时间的家具所用的吉祥图案,设计者不能忽视家具的舒适性和易用性,不仅要有令人舒服赏心悦目的外观和形状,装饰图案,同时还要有或多或少的民族风存在,家具设计若能最大化地满足人们的生理及心理需求,这样的设计才是够范儿,有影响力的.令人扼腕的是,少数民族的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里经常处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在过去的多年里,由于受西方设计风潮的一些影响,中国设计师们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度欠缺,自己最精髓的部分被忽视了,只是一味模仿别人,那些看似现代和风行的部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艺术设计被遗忘和轻视,因为缺乏自身的特色,目前,当更多的设计师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开始全面关注文化解读文化的同时,也把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这既是对民族文化的理解继承与推广,更大程度上让设计的文化理念变得更加丰满起来.4总结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扬弃不一而足,如何让我们的艺术设计作品与时俱进,在21世纪全球文明的冲击浪潮中保持良好的竞争势头不至于OUT,在世界设计艺术的大舞台中不至于被淹没,最主要的应对方式就是立足于本土,下打好民族文化的一盘棋,同时兼收并蓄,去粗取精,吸纳西方设计文化中最精髓的理念,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同时兼顾民族风的设计艺术及文化,去伪存真,其发展与发达指日可待.———————————————————参考文献:〔1〕杨雪梅.道家思想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8(2).〔2〕马本和.禅宗与中国的艺术精神[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2).〔3〕都永浩.华夏一汉族、中华民族与中华人民[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1).〔4〕张永梅.五代十国政权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