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格栅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308.84 KB
- 文档页数:12
水污染格栅设计范文首先,水流量是水污染格栅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求,水流量的大小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水流量的大小决定了格栅的尺寸和设计参数。
例如,对于大型的水处理厂,水流量可能会很大,因此格栅的尺寸需要更大,并且需要更强大的杂质过滤能力。
而对于小型的池塘或水池,水流量相对较小,因此格栅的尺寸可以适当减小。
其次,水污染格栅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杂质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杂质对格栅的设计和过滤效果有不同的要求。
常见的杂质类型包括悬浮物、泥沙和生物质等。
对于悬浮物和泥沙,格栅需要具备较高的过滤能力和较小的孔径,以保证杂质的有效过滤。
而对于生物质,除了过滤能力外,格栅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生物附着性能,以便生物质能够附着在格栅上形成生物膜,从而提高水质处理效果。
另外,水污染格栅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水质要求。
不同的水质要求决定了格栅的设计和使用方式。
例如,对于要求较高的水质处理,格栅的设计需要更精细,孔隙度更小,以确保杂质的有效过滤。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的水质要求,例如对油污的处理,格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油水分离功能,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在水污染格栅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其他一些因素。
例如格栅的清洗方式和频率、杂质的储存和处理方式等。
清洗格栅的方式可以有手动清理、自动清洗和水冲洗等多种方式,具体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而杂质的储存和处理方式可以有固化处理、沉淀处理和分类处理等多种方式,具体选择要根据杂质的类型和用途来确定。
综上所述,水污染格栅设计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水流量、杂质类型和水质要求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确定格栅的尺寸、孔隙度和使用方式等参数。
只有综合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满足实际需求的水污染格栅。
格栅坝作用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格栅坝作为水利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建筑结构,其具有重要的过滤和截污功能,广泛应用于水库、河道和污水处理厂等领域。
格栅坝通过设置特定结构的格栅来阻拦水流中的大颗粒物、漂浮物和悬浮物,起到过滤和拦污的作用,保护水库水质、减轻河道污染,同时也可用于调节水流量和维护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格栅坝的定义、结构、作用原理,探讨其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优势和局限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了解格栅坝的相关知识,可以为水利工程的设计和管理提供参考,促进我国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的总体概述。
具体内容可以包括文章的主要部分和各个部分的关系,以及主要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分工。
在这篇关于格栅坝作用原理的文章中,文章结构部分应该简要介绍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让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具体内容可以包括引言部分介绍了文章的背景和意义,正文部分主要介绍了格栅坝的定义、结构、特点和作用原理,结论部分则对格栅坝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优势和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
通过文章结构的介绍,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整篇文章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的知识。
1.3 目的格栅坝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格栅坝的作用原理,希望通过对其结构和特点的介绍,让读者更加全面了解格栅坝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分析格栅坝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优势和局限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水利工程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最终旨在促进格栅坝在水利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人类的生活和发展。
2.正文2.1 格栅坝的定义和历史发展格栅坝,又称格栅闸,是一种常用于水利工程中的水工建筑物。
它的主要作用是拦截固体废弃物和漂浮物,防止它们进入下游水库或水厂,保护水源的安全和净化水质。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学院: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姓名:学号:专业:序号: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设计任务和内容第二节基本资料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第三章处理构筑物设计第一节格栅间和泵房第二节平流式沉砂池第三节初沉池第四节曝气池第五节二沉池第四章主要设备说明第五章污水厂总体布置第一节主要构筑物与附属建筑物第二节污水厂平面布置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设计任务和内容1.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及工艺单元的设计,包括工艺流程的确定,各单体构筑物的工艺设计。
2.将污水处理厂各处理构筑物和辅助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图精确地画在图纸上,将各处理构筑物的各个节点的构造尺寸都在图纸中表示出了。
3.污水处理厂的竖向布置和高程计算。
第二节基本资料1.厂址地形:平均地面坡度为0.30‰~0.5‰,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
厂区征地面积为东西长380m,南北长280m。
2. 污水厂地势基本平坦,地面标高约为19.8m(采用黄海系标高)。
进水管管径为1.8m,进水管管底标高为14.8m。
3. 污水水量与水质污水处理水量:变化系数:Kz=1.24.污水的主要来源:绝大多数为居民生活污水,少量为工业废水与其他污水。
5.气象与水文资料风向:多年主导风向为北东风;气温:最冷月平均为-3.5℃;最热月平均为:32.5℃;极端气温,最高为41.9℃,最低为-17.6℃,最大冻土深度为0.18m;水文:降水量多年平均为:每年728mm;蒸发量多年平均为:每年1210mm;地下水水位,地面下5~6m6. 进水水量与水质进水水量:18×104m3/d污水水质:CODcr 250mg/L,BOD125mg/L,SS 200mg/L,氨氮20mg/L。
57. 处理要求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
BOD大于160mg/L时,去除率应大于50%。
B、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水污染控制工程格栅通过物理方面的重力或机械作用力作用,使城镇污水水质发生变化的处理过程称为污水的物理处理,物理处理可以单独使用,与生物处理或化学处理联合使用时又可称一级处理或初级处理。
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去除的主要对象是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格栅是主要的物理处理方法之一。
一、概述1.概念格栅是一种简单的过滤装置,栅格由一组或数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塑料齿钩或金属筛网、框架及相关装置组成。
2.安装位置格栅一般倾斜安装在污水流经的渠道内,或在泵房集水井的进口处或取水口的进口端。
3.格栅的作用格栅用来截留污水中叫粗大漂浮物和悬浮物,如:纤维、碎皮、毛发、果皮、蔬菜、木片、布条、塑料制品等,减少后续处理产生的浮渣,保证污水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
4.栅格的分类⑴按栅条间距分类粗格栅(间距为40~100mm)中格栅(间距为10~40mm)细格栅(间距为3~10mm)表示方法:PGA-B×L-d平面格栅A型, 宽度, mm、长度, mm、间隙, mm例: A型, B=800 mm, L=1000 mm; d=50 mmPGA-800×1000-50⑵按格栅的不同形状:可分为平面格栅与曲面格栅两类,同时,平面和曲面栅格都可做成粗、中、细三种。
平面栅格由栅条与框架组成,基本参数与尺寸包括宽度B、长度L、栅条间隙b,可根据污水渠道、泵房集水井进口尺寸、水泵型号等参数选用不同的数值。
曲面格栅又可分为固定曲面格栅和旋转鼓式格栅两种,曲面格栅可采用水力浆板清渣、电动旋转齿耙清渣,或旋转鼓桶用穿孔冲洗水管冲渣。
(3) 按清渣方式分为人工清渣和机械清渣两种。
处理流量小或所能截留的污染物量较少时,可采用人工清渣的格栅。
这类格栅是用直钢条制成,为了便于人工清渣作业,避免清渣过程中栅渣回落水中,格栅安装角度一般与水平面成30~60度,倾较小时,清渣时较省力,栅渣不易回落,但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
人工格栅还常作为机械清渣的备用格栅。
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指南地下水污染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都极为深远。
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和修复是必不可少的任务,而渗透反应格栅技术就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
本文将对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和指南,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技术。
一、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的原理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是通过在地下水污染源区域地下安装一定规格的可渗透反应格栅,以将格栅内的处理液体通过渗流作用与污染物进行反应,并将合格的处理液体排出地下,达到治理和修复地下水污染的目的。
该技术主要包括反应区域的建设、处理液体的注入和排出、反应液循环、水质监测等步骤。
二、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的操作步骤1.污染源区域调查和规划:首先需要对污染源区域进行调查和规划,确定污染源的位置和范围,并设计反应格栅的布置方式。
2.格栅建设:按照设计方案在地下挖掘坑道,然后在坑道中安装格栅,格栅一般由钢筋和过滤材料构成,确保水能够渗透进入格栅内部。
3.处理液体的注入和排出:将处理液体通过注入井注入到反应格栅中,待处理液体渗入格栅内与污染物反应后,可通过排出井将处理液体排出。
4.反应液循环:通过控制注入和排出的速度,使处理液体在格栅内循环,以增加与污染物的接触时间,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5.水质监测:定期对地下水进行水质监测,了解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以评估治理效果,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三、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的应用范围1.地下污染源区域:如化工厂、矿山、加油站等地下储罐泄漏引起的污染。
2.地下沉积物:地下沉积物中存在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3.地下水补给区:地下水补给区存在的污染物,如农药、化肥等。
4.地下水保护区:为了预防地下水受污染,可在地下水保护区的出水口处安装反应格栅,对污染物进行处理。
四、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的优势和注意事项1.优势: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相对低、治理效果稳定等优点,对于一些小范围和轻度污染的地下水污染场景非常适用。
1 设计目的参照沥滘污水处理厂,进行50万人口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2 设计要求(1)工艺选择请严格参照沥滘污水处理厂二期改良A2O工艺;(2)工艺设计主要内容: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生化反应池(A2O工艺)、二沉池、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二氧化氯消毒。
所有工序的配套设施;(3)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设计总说明、目录、正文(设计目的、要求、工艺比选、计算(包含工艺计算、管道阻力计算、设备选型、工程预算及经济评估)、图纸(工艺流程图、高程图、平面布置图、主要设备工艺尺寸图(含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生化反应池(A2O工艺)、二沉池、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二氧化氯消毒))。
3 设计原则(1)基础数据可靠认真研究各项基础资料、基础数据,全面分析各项影响因素,充分掌握水质水量的特点和地域特性,合理选择好设计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2)厂址选择合理根据城镇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专业规划,结合建设地区地形、气象条件,经全面分析比较,选择建设条件好、环境影响小的厂址。
(3)工艺先进实用选择技术先进、运行稳定、投资和处理成本合理的污水污泥处理工艺,积极慎重地采用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使污水处理工艺先进,运行可靠,处理后水质稳定滴达标排放。
(4)总体布置考虑周全根据处理工艺流程和各建筑物、构筑物的功能要求,结合厂址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全面考虑施工、运行和维护的要求,协调好平面布置、高程布置及管线布置间的相互关系,力求整体布局合理完美。
(5)避免二次污染污水处理厂作为环境保护工程,应避免或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气味、噪声、固体废物污染等;妥善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栅渣、沉砂、污泥和臭气等,避免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6)运行管理方便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便于污水厂运行管理的措施。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自动控制,力求安全可靠、经济实用,以利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劳动前度和管理费用。
1 绪论1.1格栅的作用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或筛网、格栅柜和清渣耙三部分组成,安装在污水渠道上,泵房集水井的进口处或污水处理厂的端部。
格栅主要作用是将污水中的大块污染物拦截出来,否则这些大块污染物将堵塞后续单元的机泵或工艺管线。
格栅上的拦截物成为栅渣,其中包括十种杂物,大至腐尸,小至树杈、木料、塑料袋、破布条、碎砖石块、瓶盖、尼龙绳等均能在栅渣中发现[1]。
1.2格栅的种类格栅按不同的方法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格栅条间距的大小不同,格栅分为细格栅、中格栅和粗格栅3类,其栅条间距分别为4~10mm,15~25mm和大于40mm。
按清渣方式不同,格栅分为人工除渣格栅和机械除渣格栅两种。
人工清渣主要是粗格栅。
按栅耙的位置不同,格栅分为前清渣式格栅和后清渣式格栅。
前清渣式格栅要顺水流清渣,后清渣式格栅要逆水流清渣。
按形状不同,格栅分为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
平面格栅在实际工程中使用较多。
按构造特点不同,格栅分为抓扒格栅、循环式格栅、弧形格栅、回转式格栅、转鼓式格栅和阶梯式格栅[2]。
1.3格栅的工艺参数影响格栅作用有栅距、过栅流速和水头损失三个工艺参数。
1.3.1栅距栅距即在相邻两根栅条间的距离。
栅距大于40mm的为粗格栅,栅距在20~40mm之间的为中格栅,栅距小于20mm的为细格栅。
一般情况下,粗格栅拦截的栅渣并不太多,只有一些非常大的污染物,但它能有效地保护中格栅的正常运行。
中格栅对栅渣的拦截发挥主要作用,绝大部分栅渣将在中格栅被拦截下来,细格栅将进一步拦截剩余的栅渣。
1.3.2过栅流速污水在栅前渠道内的流速一般控制在0.4—0.8m/s,经过格栅的流速一般控制在0.6—1.0m/s。
过栅流速不能太大,否则将把本该拦截下来的软性栅渣冲走。
同时,过栅流速也不能太小。
如果过栅流速低于0.6m/s,栅前渠道内的流速将有可能低于0.4m/s,污水中粒径较大的砂粒将有可能在栅前渠道内沉积。
1.3.3水头损失污水过栅水头损失与过栅流速有关,一般在0.2—0.5m之间。
水污染控制工程格栅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格栅设计是指用于水处理过程中的格栅结构设计,主要目的是有效地拦截和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固体颗粒和杂质。
格栅是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可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农村污水处理等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污染控制工程格栅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设计目标:1.高效拦污:格栅设计应具备较好的拦截效果,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并保证其不会穿过格栅进入后续处理流程。
2.低能耗:格栅设计过程中应考虑节能减排,尽量降低进水流速,减少水流阻力和能耗,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3.易于维护:格栅结构应设计为易于清理、维护和维修,以确保长期稳定运行,并降低人工成本。
4.稳定性和可靠性:格栅设计应具备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设备可靠性,经受住长期雨水冲刷和水流冲击等环境因素的考验。
二、格栅类型:1.机械格栅:采用机械方式来清除和拦截水中的杂质,常见的有直条格栅、曲条格栅、倾斜格栅等。
在实际设计中,应根据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格栅类型。
2.静态格栅:静态格栅是指无动力设备的沉底网格栅,主要通过水流的压力和悬浮物重力沉降来实现杂质的拦截和清除。
三、格栅设计要点:1.梳齿间距:格栅梳齿的间距需要根据处理水的颗粒大小来确定,一般为20-30mm。
间距过大会导致颗粒无法被有效拦截,间距过小则会增加水流阻力。
2.梳齿长度:根据处理水的流量和格栅长度来确定梳齿长度,长度太短会减少拦截效果,长度太长则会增加杂质清理难度。
3.进水速度:格栅进水速度的大小直接影响了拦截效果和设备能耗。
一般要求进水速度小于0.6m/s,以确保悬浮物和颗粒能被有效拦截。
4.材料选择:格栅材料应具有耐腐蚀、耐磨损的特点,常用材料有不锈钢、镀锌钢和玻璃钢等。
5.清理方式:格栅的清理方式常见的有人工清理和机械清理两种。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清理方式,并设计出方便的清理设施。
四、格栅设计步骤:1.确定设计流量和水质特性,包括悬浮物浓度、颗粒大小等。
格栅设计一、课程设计的容(1)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比选,并对工艺构筑物选型做说明;(2)主要处理设施格栅的工艺计算;(3)确定污水处理厂平面和高程布置;(4)绘制主要构筑物图纸。
二、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1)确定合理的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并对所选择工艺构筑物选型做适当说明;(2)确定主要处理构筑物格栅的尺寸,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3)绘制主要处理构筑物格栅的设计图纸。
目录1总论 (2)1.1污水处理的必要性 (2)1.2设计任务和容 (2)1.3基本资料 (2)1.3.1格栅的作用 (2)1.3.2格栅的种类 (2)1.3.3格栅的工艺参数 (2)1.3.4待处理污水的各项指标及出水指标要求 (3)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4)2.1污水处理方法 (4)2.1.1基本原理及优点 (4)2.1.2存在问题 (4)2.2处理工艺流程 (4)3 处理构筑物设计——格栅设计 (5)3.1格栅种类选择 (5)3.2格栅设计计算 (5)结论 (8)参考文献 (9)1总论1.1污水处理的必要性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水紧和污水排放的问题已越来越突出。
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
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新政策下,环境保护已受到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的重视,对污水进行彻底的治理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大,高效节能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已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1.2设计任务和容(1)确定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并对工艺构筑物选型做说明;(2)主要处理设施格栅的工艺计算;(3)完成格栅三视图1.3基本资料1.3.1 格栅的作用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或筛网、格栅柜和清渣耙三部分组成,安装在污水处理厂的端部。
格栅主要作用是将污水中的大块污染物拦截出来,否则这些大块污染物将堵塞后续单元的机泵或工艺管线。
格栅上的拦截物成为栅渣,其中包括十种杂物,大至腐尸,小至树杈、木料、塑料袋、破布条、碎砖石块、瓶盖、尼龙绳等均能在栅渣中发现。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50000m3/d A2/O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学院(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3年1 月7日摘要:本设计内容为50000m3/dA2/O工艺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设计,其处理对象主要为生活污水,要求城市污水经处理后,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本污水处理厂主要工艺流程为:污水先由中格栅进水后进入泵房与细格栅,再经沉砂池和平流式初沉池进入二级处理,即A2/O生化反应池,然后进入沉淀池(辐流式二沉池)沉淀出水,出水经紫外消毒后直接排放;剩余污泥经污泥处理系统浓缩脱水后外运做最终的处置。
关键词:污水处理;A2/O;污泥浓缩;污泥脱水;辐流式二沉池第一章设计任务书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50000m3/d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A2/O)二、原始资料1. 设计规模Q=50000m3/d2. 水质情况:BOD5=300mg/L COD Cr=600 mg/L SS=250 mg/L 氨氮=40 mg/L磷酸盐(以P计)=10 mg/L pH=6~93.气象与水文资料:风向:多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水文:降水量多年平均为每年2370mm;蒸发量多年平均为每年1800mm;地下水水位,地面下6~7m。
年平均水温:20℃4.厂区地形:污水厂选址区域海拔标高在19-21m左右,平均地面标高为20m。
平均地面坡度为0.3‰~0.5‰,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
三、出水要求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BOD5≤20mg/L COD Cr≤60 mg/L SS≤20mg/L 氨氮≤15mg/L磷酸盐(以P计)≤0.5mg/L四、设计内容1.方案确定按照原始资料数据进行处理方案的确定,拟定处理工艺流程,选择各处理构筑物,说明选择理由,进行工艺流程中各处理单元的处理原理说明,论述其优缺点,编写设计方案说明书。
2.设计计算进行各处理单元的去除效率估算;各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应根据同类型污水的实际运行参数或参考有关手册选用;各构筑物的尺寸计算,要求说明书中有计算草图;设备选型、效益分析及投资估算。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50000m3/dA2/O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学院(部):专业班级:学生:指导教师:2013年1 月7日摘要:本设计容为50000m3/dA2/O工艺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设计,其处理对象主要为生活污水,要求城市污水经处理后,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本污水处理厂主要工艺流程为:污水先由中格栅进水后进入泵房与细格栅,再经沉砂池和平流式初沉池进入二级处理,即A2/O生化反应池,然后进入沉淀池(辐流式二沉池)沉淀出水,出水经紫外消毒后直接排放;剩余污泥经污泥处理系统浓缩脱水后外运做最终的处置。
关键词:污水处理;A2/O;污泥浓缩;污泥脱水;辐流式二沉池第一章设计任务书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50000m3/d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A2/O)二、原始资料1. 设计规模Q=50000m3/d2. 水质情况:BOD5=300mg/L COD Cr=600 mg/L SS=250 mg/L 氨氮=40 mg/L磷酸盐(以P计)=10 mg/L pH=6~93.气象与水文资料:风向:多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水文:降水量多年平均为每年2370mm;蒸发量多年平均为每年1800mm;地下水水位,地面下6~7m。
年平均水温:20℃4.厂区地形:污水厂选址区域海拔标高在19-21m左右,平均地面标高为20m。
平均地面坡度为0.3‰~0.5‰,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
三、出水要求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BOD5≤20mg/L COD Cr≤60 mg/L SS≤20mg/L 氨氮≤15mg/L磷酸盐(以P计)≤0.5mg/L四、设计容1.方案确定按照原始资料数据进行处理方案的确定,拟定处理工艺流程,选择各处理构筑物,说明选择理由,进行工艺流程中各处理单元的处理原理说明,论述其优缺点,编写设计方案说明书。
2.设计计算进行各处理单元的去除效率估算;各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应根据同类型污水的实际运行参数或参考有关手册选用;各构筑物的尺寸计算,要求说明书中有计算草图;设备选型、效益分析及投资估算。
课程设计题目某城市15×104m3/d污水处理厂设计——格栅设计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姓名李娟学号 20132124061指导教师国伟林许伟颖二O一六年七月十五日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姓名李娟学号20132124061题目某城市15×104m3/d污水处理厂设计——格栅设计一、课程设计的内容(1)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比选,并对工艺构筑物选型做说明;(2)主要处理设施格栅的工艺计算;(3)确定污水处理厂平面和高程布置;(4)绘制主要构筑物图纸。
二、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1)确定合理的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并对所选择工艺构筑物选型做适当说明;(2)确定污水处理厂格栅的尺寸,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3)绘制污水处理厂格栅设计图纸。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姓名李娟学号20132124061题目某城市15×104m3/d污水处理厂设计——格栅设计指导小组或指导教师评语:评定成绩2016年7月15日指导教师目录1 总论11.1 设计任务和内容11.2 基本资料11.2.1 处理污水量及水质11.2.2 处理要求11.2.3 气象及水文资料11.2.4 厂区地形12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确定22.1确定处理工艺流程的原则22.2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22.2.1活性污泥32.2.2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与流程33 处理构筑物设计43.1格栅和泵房43.1.1中格栅设计参数及规定43.1.2细格栅设计参数及规定63.1.3细格栅设计计算73.2曝气沉砂池93.3初沉池103.4曝气池103.5二沉池133.5.1二沉池主要尺寸计算133.5.2贮泥容积的计算143.5.3 进出水设计144 污水厂总图布置164.1 污水厂水平布置164.2 污水厂高程布置174.2.1高程布置原则17总结20参考文献211 总论1.1设计任务和内容(1)确定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并对工艺构筑物选型做说明;(2)主要处理设施(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等)的工艺计算;(3)确定污水处理厂平面和高程布置;(4)每组完成各处理构筑物及平面布置图、高程图一套,每人至少绘制一张。
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指南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是一种结合了地下水流动和化学反应的废水处理和污染控制技术。
它通过在地下水流动路径上安装带有反应剂的格栅,使地下水在通过反应格栅时与反应剂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和净化的目的。
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地下水流动路径和污染物分布的调查和评估。
在实施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之前,需要了解地下水流动路径和污染物的分布情况。
这可以通过现场调查和采样分析等方法来获取。
2.反应格栅的设计和制造。
反应格栅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设计,包括尺寸、材料、反应剂的选择和填充等。
制造过程中需要保证反应格栅的质量和可靠性。
3.反应格栅的安装和布置。
根据地下水流动路径和污染物的分布情况,决定反应格栅的安装位置和布置方式。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确保反应格栅与地下水流动路径的密切接触,以便实现污染物的有效去除。
4.反应格栅的维护和管理。
安装完成后,需要对反应格栅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管理。
这包括对反应格栅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更换反应剂,清理反应格栅等。
实施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并净化地下水资源。
与传统的地下水治理方法相比,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高效性: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能够在地下水流动路径上直接与污染物接触,并进行化学反应,去除污染物的效率较高。
2.灵活性: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设计和调整,适用于不同的地下水污染问题。
3.可持续性: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可以长期稳定地运行,并且反应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换和补充,以保证治理效果的持久性。
尽管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在地下水治理领域有很大的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反应格栅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到地下水流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反应剂的选择和填充等问题。
总之,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地下水污染治理和净化技术。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去除地下水中的污染物,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