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去除术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2例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6
孙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经验总结孙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经验总结引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是一种常见的亚临床疾病,其特征为血小板增多、骨髓增生和非控制性出血及血栓形成风险提高。
孙凤医生是我国著名的血液科专家,从事血液科临床工作已有多年的经验。
本文将总结孙凤医生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经验,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患者初诊和评估孙凤医生在治疗ET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患者的初诊和评估,她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详细了解其病史、症状和家族史,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血细胞形态学和基因突变等。
此外,孙凤医生还会重点了解患者的贫血、出血和血栓等相关症状,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二、治疗方法选择在治疗ET过程中,孙凤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等因素。
对于低危患者,她通常采用观察和规范化随访的方法;对于高危患者,孙凤医生会选择药物治疗或干预治疗,如使用酪胺酸激酶抑制剂和血小板抑制剂等。
对于符合适应症的高危患者,她还会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三、治疗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在治疗ET的过程中,孙凤医生非常注重患者的药物副作用和疗效监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此外,她还会积极处理患者的心理问题,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整。
四、随访和预后评估对于ET患者,孙凤医生非常重视随访和预后评估工作。
她会定期复查患者的相关指标,如血小板计数、血细胞形态学和基因突变等,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的变化。
此外,孙凤医生还会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了解患者的生活状态和不良反应,并积极进行必要的干预。
结语:孙凤医生在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她通过全面的患者评估、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定期的随访工作,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
红细胞去除术联合羟基脲和α-干扰素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分析李发菊;王建英;张晓蓉【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04(011)006【摘要】目的:观察红细胞去除术联合羟基脲和α-干扰素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的疗效.方法:对确诊PV的12例患者用细胞分离机行红细胞单采去除术后立即予羟基脲或羟基脲和α-干扰素治疗,观察临床表现、血常规和血粘滞度等疗效指标.结果:红细胞去除术后较术前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明显下降(P<0.01),全血粘度明显降低(P<0.01);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出现白细胞下降例次比单一羟基脲治疗少(P<0.05).结论:红细胞单采去除术治疗PV疗效确切迅速,安全可靠,羟基脲联合α-干扰素治疗效果更佳.【总页数】3页(P1134-1136)【作者】李发菊;王建英;张晓蓉【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泸州,646000;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泸州,646000;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泸州,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相关文献】1.血小板去除术联合羟基脲和α-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6例临床疗效分析 [J], 邓晖;黄建云;胡永红;高小华;杨秀华;杨惠宽2.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糖尿病合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r疗效观察 [J], 崔璐3.放血疗法联合羟基脲或干扰素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对血清EPO和血象指标的影响 [J], 谭怡;饶治嫦;阳梅;赖玲;王娟4.红细胞去除术联合羟基脲和α-干扰素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吕运来;马红丽;孙先玲;郭艳珍;毕业5.清肝凉血汤剂联合羟基脲、干扰素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观察 [J], 许崇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中医药第38卷2019年3月第3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8No.3201949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疗效陈亚勇(广州市中医医院广东广州510130)摘要目的:对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将我院住院与门诊收治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70例采取数字法分组,对照组接受務基腺合用a-干扰素进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临床针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理想。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予轻基腺合用a-干扰素;中药汤剂;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55&.3文献标识码:B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作为一类骨髓增殖性肿瘤,主要表现为骨髓巨核细胞异常增殖以及外周血小板水平不断升高,会伴随血液流变学变化和血小板功能异常,临床有反复出血事件以及反复血栓事件出现,同时能够向急性白血病以及骨髓纤维化转变。
目前对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临床症状.使患者的高凝状态以及高黏状态获得改善叫本文将我院住院与门诊收治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70例施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住院与门诊收治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70例予以分析,全部符合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中关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标准,中医学全部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全部为血瘀证;排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以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其他髓系肿瘤疾病.排除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因素,包括淋巴瘤、急性出血、慢性感染、溶血性贫血、药物反应、转移癌等.排除年龄低于16岁或是高于80岁,排除疾病诊断不确切,排除合并心血管、肾脏、脑部以及肝脏严重原发疾病,排除内脏以及黏膜存在严重出血,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排除过敏体质。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治疗现状
梁培;杨静;李明霞
【期刊名称】《中医研究》
【年(卷),期】2024(37)3
【摘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以巨核细胞增生为主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常伴有血栓形成或自发性出血,有可能转变为继发性骨髓纤维化或急性白血病。
针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从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三方面进行论述。
目
前西医采用降细胞治疗,包括降细胞一线药物羟基脲及干扰素、二线药物阿那格雷、靶向药物芦可替尼、新型药物博美司他及伊美司他。
中医学认为血瘀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病理基础,活血化瘀贯穿始终,根据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采用相应方剂。
随着中西医结合用药的不断深入,安全有效降低血小板计数、缓解症状并预防疾病
恶变等多方面已有新的突破。
查阅文献,总结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各种治疗方法,
为临床提供诊疗思路。
【总页数】5页(P88-92)
【作者】梁培;杨静;李明霞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潍坊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58.3
【相关文献】
1.治疗性血小板清除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
2.治疗性血小板单采和羟基脲联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
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致眼底病变研究现状
4.血小板计数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行α-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5.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按危险度分层治疗及效果卓家才;刘焕勋;蔡力生;游伟文;蔡云;汪鹏程;杜新;陈俊雄;汪明春【期刊名称】《广东医学》【年(卷),期】2004(25)8【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按照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进行分层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ET患者按照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进行分层治疗的情况.结果8例为高危,其中5例用细胞毒药物治疗,2例合用血小板分离术清除血小板,2例合用干扰素.1例中危,用细胞毒药物治疗.1例低危患者单用干扰素治疗.结论以上病例中8例符合分层治疗原则,2例不符合.在分层治疗原则中灵活掌握各种治疗方法仍有待进一步实践,分层治疗原则对ET治疗具有指导作用.【总页数】2页(P933-934)【作者】卓家才;刘焕勋;蔡力生;游伟文;蔡云;汪鹏程;杜新;陈俊雄;汪明春【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518035;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518035;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518035;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518035;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518035;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518035;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518035;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518035;广东省深圳市血液病研究所,518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8.3【相关文献】1.中医辨病辨证结合危险度分层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6例 [J], 代喜平;吴远彬;李达;胡永珍;吴顺杰;康颖;陈艳红;陈琪;梁冰2.血小板单采去除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效果观察 [J], 陈玉红;简黎;李海容;张农惠;3.干扰素与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应用方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 安冬颖4.干扰素α-2b治疗JAK2V617F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效果分析 [J], 柴红宇5.联用α-干扰素和羟基脲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J], 李明利; 贾睿之; 张信国; 刘晋华; 段静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小板分离术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观察与护理发表时间:2017-03-14T14:23:40.7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6期作者:张妍徐玉芳[导读] 分离术后血小板数值明显下降,而护士对于血细胞分离的熟练操作和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可及时发现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分离术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与护理要点。
方法: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对41例患者进行血细胞分离术,在分离过程中进行严密观察及护理,并在术后比较血小板水平的变化。
结果:分离术后血小板数值明显下降,而护士对于血细胞分离的熟练操作和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可及时发现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分离术;疗效;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6-0324-02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血小板分离术被广泛的运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
我科2010年1月到2016年08月使用美国COBE公司生产的Spectra型血细胞分离机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进行血小板分离去除术,取得显著的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科2010年1月-2016年08月为41例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共行50例血小板分离去除术。
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24~87岁,平均年龄54岁。
其中29例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2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0例为外伤导致脾切除后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外周血小板为1234.4×109/L±285.2×109/L。
1.2 治疗方法采用美国COBE公司生产的Spectra型(Version6.1)血细胞分离机、一次性专用分离管路,抗凝剂采用ACD-A,均选用血细胞分离去除程序。
给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穿刺选择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建立采血及回输闭合式通路,如静脉条件差,可选择锁骨下静脉、颈静脉、股静脉置管,并选择双通路导管,总循环血量6000~8000ml,全血流速35~60ml/min,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为12:1~14:1,循环时间150分钟,分离毕复查血常规,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血小板单采术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探讨目的:观察采用血小板单采去除术对各种血小板异常增多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液粘滞度变化。
方法:使用德国费森尤斯血细胞分离机对各种原因引起血小板患者进行血小板单采去除,观察采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液粘滞度变化。
结果:采集后患者血小板明显下降后粘滞度降低,临床症状缓解,统计学有显著意义。
结论:采用费森尤斯血细胞分离机,应用血小板单采去除能安全有效治疗异常血小板增多,不良反应较轻微。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latelet apheresis in the thrombocytosis patients and to observe it’s hemorrheotogy. Method: platelet apheresis was done in 20 patients with Fresenins(com..TEC) blood cell separator,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laboratory hemorrheology were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herapeutic platelet apheresis,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of patient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platelet counts of patients decreased markedly(P <0.05) and the hemorrheology index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5)Conclusion: Platelet apheresis with Fresenias blood cell separator is important for rapidly safely improving clinical symptoms and effectiv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thrombocytosis patients.[Key words] platelet apheresis ; thromboytosis; hemorrheology血小板增多癥是临床上常见一组疾病,分原发性增多和继发性增多,无论哪种病因引起血小板计数明显增多,快速有效安全地降低血小板方法不多,药物作用也有限,特别是异常血小板增多达800×109/L以上,临床上有可能出现并发症或有出血,血栓形成倾向,就要快速降低血小板,我们用德国费森尤斯机单采血小板去除术,使血小板迅速下降,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1 20例患者为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在本院诊治,血小板计数持续>800×109/L以上,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8-72岁,其中脾切除术后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软组织挫裂伤2例,不明显原因血小板增多5例。
血小板去除术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
多症22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血小板增多,出血性;血小板去除术;羟基脲;干扰素-α
[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去除术联合羟基脲、干扰素-α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的疗效。
方法对22例PT患者采用血小板去除术1~4次后,立即给予羟基脲和干扰素-α治疗。
结果血小板去除术后,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好转,再经羟基脲、干扰素-α联合治疗,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
结论血小板去除术联合羟基脲、干扰素-α治疗PT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血小板增多,出血性;血小板去除术;羟基脲;干扰素-α
Treatment of primary thrombocythemia with platelet separation plus medication:Experence of 22 cas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platelet separation plus hydroxyurea, INF-αon primary thrombocythemia(PT). Methods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latelet separation and hydroxyurea, INF-α in turn.Results After platelet separation, the platelet count of patien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symptoms referable to thrombocythemia were improved. Then, all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hydroxyurea, INF-α and got obviously amelioration finally.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platelet separation plus hydroxyurea and INF-α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PT.
[Key words]thrombocythemia,hemorrhagic;primary;platelet
separation;hydroxyurea;interferon-Alpha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bocythemia,PT)是一种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点为外周血血小板持续显著增多且功能异常,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显著,临床表现常有出血倾向和(或)血栓形成,约半数患者有脾肿大。
尽快降低血小板、使血液黏滞度下降,预防血栓及出血的发生是治疗PT的关键。
我院于2002年1月~2004年12月采取血小板去除术联合羟基脲、干扰素-α治疗PT患者22例,现将其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2例患者均为住院及门诊随访患者,男12例,女10例;年龄25~73岁,平均48岁。
均符合国内的诊断标准[1],即血小板>1000×109/L,且除外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14例,牙龈出血5例,皮肤淤点、淤斑4例,鼻出血3例,手足发麻4例,发作性肢端疼痛4例,足趾溃疡1例;影像学检查证实有脑血栓5例,肝肿大1例,体检发现脾肿大6例,腹部B超发现脾肿大12例。
实验室检查:就诊时患者白细胞(
2.7~36.8)×109/L,平均14.3×109/L,其中>10.0×109/L 13例;血红蛋白82~152 g/L,平均115 g/L;血小板1020~4460×109
/L,平均1643×109/L,其中(1000~2000)×109/L者12例,>2000×109/L者10例;所有骨髓象呈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巨核细胞显著增生,9例患者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比例增多;16例进行了骨髓活检,其中5例局部有网状纤维增生;血小板聚集试验18例,正常16例,降低2例;15例Ph染色体检查均为阴性,17例NAP积分均增高。
1.2 治疗方法确诊后开始用美国COBE公司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对患者行血小板去除术 1~4次(22例患者中行1次10例,2次6例,3次4例,4次2例),每周1~2次,每次循环血量2500~4500 ml,血液流速40~50 ml/min,术中口服10%葡萄糖酸钙 2~4支以预防抗凝剂引起的低钙反应。
在第一次血小板去除术后,患者开始接受羟基脲和干扰素-α的联合治疗,羟基脲初始剂量为1.0 g,口服,2次/d,随血常规的检查结果酌情增减;干扰素-α(因特芬)3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
当血小板计数降至600×109/L左右时,停用羟基脲,单用干扰素-α继续治疗。
另外,患者常规给予潘生丁、肠溶阿司匹林片、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辅助治疗。
2 结果
2.1 血小板计数下降情况实施血小板单采术时,每次血小板计数下降(224~638)×109/L,平均427×109/L;联合羟基脲、干扰素-α治疗1~2周后,血小板计数下降更为明显。
出院时,22例患者血小板计数为(462~896)×109/L,平均516×109/L。
患者继续应用干扰素-α治疗1~6个月后,除2例血小板计数略高于正常值外,其余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