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歌声的翅膀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提高音乐素养;2. 培养学生欣赏、分析、评价音乐作品的能力;3. 培养学生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展现个性的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第二章:音乐欣赏与分析2.1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2.1.1 交响乐:介绍交响乐的起源、发展及代表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等。
2.1.2 室内乐:介绍室内乐的种类、特点及代表作品,如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舒伯特的《钢琴五重奏》等。
2.1.3 独奏与协奏:介绍独奏与协奏的形式及代表作品,如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李云迪的《钢琴协奏曲》等。
2.2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2.2.1 民间音乐:介绍民间音乐的种类、特点及代表作品,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
2.2.2 传统器乐:介绍传统器乐的种类、特点及代表作品,如古琴的《高山流水》、二胡的《梁祝》等。
2.2.3 民族歌剧:介绍民族歌剧的起源、发展及代表作品,如《白毛女》、《洪湖赤卫队》等。
第三章:音乐创作与实践3.1 作曲技法3.1.1 旋律创作:教授旋律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音阶、节奏、和声等。
3.1.2 和声编配:教授和声编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
3.1.3 曲式结构:介绍曲式结构的基本类型及特点,如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回旋曲式等。
3.2 音乐表演3.2.1 声乐表演:教授声乐表演的基本技巧,如呼吸、共鸣、咬字等。
3.2.2 器乐演奏:教授器乐演奏的基本技巧,如指法、弓法、击弦法等。
3.2.3 合唱与合奏:介绍合唱与合奏的排练方法及表演技巧。
第四章:音乐与人文素养4.1 音乐与历史:介绍音乐作品与历史背景的关系,如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等。
4.2 音乐与文学:介绍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关系,如歌剧《茶花女》、《Carmen》等。
4.3 音乐与哲学:探讨音乐与哲学的关系,如音乐的表现力、音乐的价值等。
《乘着歌声的翅膀》创作于1834年。
当时门德尔松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完成了他作品第36号的六首歌曲,其中第二首《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他独唱歌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这首歌的歌词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诗。
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图景--乘着歌声的翅膀,跟亲爱的人一起前往恒河岸旁,在开满红花、玉莲、玫瑰、紫罗兰的宁静月夜,听着远处圣河发出的潺潺涛声,在椰林中饱享爱的欢悦、憧憬幸福的梦……曲中不时出现的下行大跳音程,生动地渲染了这美丽动人的情景。
整个乐曲的风格为夜曲形式。
音乐的色彩是暗淡而又有些忧郁的。
乐曲的速度为中速偏慢。
乐曲开始主要是按照大调主到属(T-D)的进行就是C-G7-C。
C-Am7这个进行就为主到下属功能组的六级(SⅥ),接着由下属功能组的六级到从属和弦(SⅥ-DD7),其实就是属和弦的属音上形成的七和弦。
D7-G,在这时整个乐曲就已经进入到一个类似转调的味道上。
半终止,好象问号。
《乘着歌声的翅膀》读后感《乘着歌声的翅膀》优秀读后感(精选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乘着歌声的翅膀》优秀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乘着歌声的翅膀》读后感1那是一条很小很小的山村,这里山清水秀,大人忙着工作,而孩子们就与山水为伴,欢笑着,也梦想着。
《乘着歌声的翅膀》所讲的就是发生在这样的一条小村庄里的故事,这个故事感人肺腑,令我思绪万千,也明白了很多,很多……什么叫做真正的友谊,什么样的友谊才能够天长地久的,手里拿着刚看完的《乘着歌声的翅膀》,我沉思着,故事里的友谊是多么的美好啊!美的令人向往,为什么这群孩子拥有如此的友谊呢?那是一个约定,小村庄里面有五个小孩,四个男生,一个女生。
共同的经历使他们聚在了一起,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许愿:如果,我们从村子中移走了,要在十年后回来。
后来,他们一个接一个人从村子中移走了。
十几年过去了,他们,四个小男孩都来了,只有那个小女孩没来。
四个男生一直在打听,终于,他们有了结果:小女孩生病了,最后,小女孩永远地走了。
这带着童真的友谊以感动的结局画上了唯美的句号。
友谊是无价的,真正的朋友是你在最伤心的时候可以和你一起分担,在最幸福的时候可以一起欢乐,真正的友谊总能给人带来欢笑和美好。
最好的朋友莫过于可以和自己共甘苦的人,莫过于了解自己的人,在他们面前一直都可以诉说烦恼,分享快乐,可以毫不掩饰自己的,因为他们懂你。
啊!友谊如此珍贵,友谊可以让梦想插上翅膀,梦想和着友谊在天际飞翔!《乘着歌声的翅膀》读后感2昨天去洋泾实验小学听了一节公开课:《乘着歌声的翅膀》,感触蛮大的。
执教的是一位男教师,他带领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的享受着。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一首优秀作品,六八拍子,旋律悠静、舒畅,表现了恬静、悠闲的意境。
王老师不仅引导学生安静地聆听感受整首乐曲,还请学生用小提琴和老师的钢琴伴奏进行展示,请学生在钢琴伴奏下用诗一般的语言进行诵读充分激发学生的听赏兴趣。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合唱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对合唱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合唱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合唱知识介绍:合唱的定义、合唱的种类、合唱的声部等。
2. 合唱作品学习:选取一首适合学生的合唱作品进行教学。
3. 合唱技巧训练:音准、节奏、呼吸、合唱配合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合唱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合唱的基本概念。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合唱示范,让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
3. 实践法:分组进行合唱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合唱能力。
4. 反馈法:教师对学生的合唱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合唱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合唱的魅力。
2. 学习合唱作品:分析合唱作品的结构、旋律、节奏等,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3. 分组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合唱展示:学生代表进行合唱展示,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练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合唱技巧的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合唱技巧提高情况。
2.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价:观察学生在合唱练习中的配合程度,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态度,评估他们对音乐和合唱的热爱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合唱音乐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合唱知识和技巧。
2.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播放合唱作品,让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
3. 乐谱架:用于展示合唱乐谱,方便学生观看和学习。
4. 钢琴:伴奏合唱练习,帮助学生掌握音准和节奏。
5. 视频资料:播放合唱表演,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合唱表演的形式和技巧。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明亮的教室,有利于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和展示。
2. 音响设备:确保音响效果良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和合唱。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4课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富有诗意的歌曲,选自花城版音乐六上第4课。
这首歌曲以温柔的旋律、优美的歌词,描绘了一个人乘着歌声的翅膀,穿越天空,俯瞰大地,感受美好世界的画面。
歌曲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以抒情为主,第二乐段节奏明快,第三乐段回归抒情,整首歌曲充满了梦幻和浪漫的气息。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德国歌曲的风格,了解歌曲背景,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歌曲的鉴赏和演唱能力有所提高,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德语歌曲尚存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关,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含义,感受歌曲的美感。
同时,学生应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增强音乐表现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乘着歌声的翅膀》的背景,理解歌词含义,掌握歌曲的基本结构。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准确演唱歌曲的能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情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歌词含义和演唱技巧。
2.教学难点:歌曲中较高音区的演唱,以及对德语歌曲的鉴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图片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美丽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梦幻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展示:介绍歌曲背景,分析歌词含义,展示歌曲乐谱。
3.学唱歌曲: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歌曲旋律和演唱技巧。
4.歌曲鉴赏:分析歌曲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5.情景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增强歌曲表现力。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意义和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歌曲主题。
乘着歌声的翅膀作文700字(优秀4篇)接下来几天里,小镇还有相声表演,有近景魔术秀,有话剧表演,有毛毡手工体验,有户外太极表演等等。
小镇的活动丰富有趣,大伙儿笑声连连,其乐融融。
家人们都说:“日子越过越好,大家都想着做些好玩的事情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对比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一代苦难的童年,再对比于爸爸妈妈那一代单调的童年,我和弟弟的童年有滋有味多了,选择也更多。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歇后语“芝麻开花节节高!”乘着歌声的翅膀作文篇二时间煮雨,唯有动人的音乐总能长久地回旋在我们的记忆中,乘着歌声的翅膀,我们走过青春,经过追风逐梦的日子,那些纯真的笑脸,欢快的笑语,爱过的痕迹,让人留恋的岁月的风景一幕幕展现在面前。
小学篇虽然没有《娃哈哈》但我们仍然每天都有《歌声与微笑》,谁让《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呢。
这里有无人知道的'《小草》也有一日看三回的《兰花草》更有《蜗牛与黄鹂鸟》和穿着花衣的《小燕子》,可爱的《两只老虎》。
《采蘑菇的小姑娘》坐在高高的谷堆上《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发出《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感慨,得到一个甜美的《妈妈的吻》;只为读书求学问的《读书郎》偶尔也会在《外婆的澎湖湾》里吹着《小螺号》《数鸭子》、《捉泥鳅》。
中学篇渐渐地《童年》就像《虫儿飞》一样飞走了,我们也不知不觉的进入了《我多想唱》却又不敢唱的《中学时代》,虽然不再有时间去《踏浪》但也会和《同桌的你》在《白桦林》里《一起相约98》,与《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一起走过《十七岁的雨季》,离别总是一件让人伤感的事,但《朋友别哭》感谢《一路上有你》,让我们《祈祷》《友谊地久天长》。
工作篇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最初的梦想》终于实现,我骄傲的对我的老师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亲爱的《朋友》,你是否有时间《常回家看看》和你的父母《说句心里话》;有人说《相逢是首歌》,《十年》以后在天空中飘着《雪绒花》的时候,我总是能情不自禁的想起《你的样子》,在《栀子花》开的时候,《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想起我》。
海涅诗歌《乘着歌声的翅膀……》原文及赏析〔德国〕海涅乘着歌声的翅膀,心爱的人,我带你飞翔,向着恒河的原野,那里有最美的地方。
一座红花盛开的花园,笼罩着寂静的月光;莲花在那儿等待它们亲密的姑娘。
紫萝兰轻笑调情,抬头向星星仰望;玫瑰花把芬芳的童话偷偷地在耳边谈讲。
跳过来暗地里倾听是善良聪颖的羚羊;在远的地方喧腾着圣洁的河水的波浪。
我们要在那里躺下,在那棕榈树的下边,吸饮爱情和寂静,沉入幸福的梦幻。
(冯至译)1821年4月,海涅到达柏林,同年八月他的恋人堂妹阿玛莉和别人结婚,他在感情上受到一次不小的打击,他一方面深深陷入失恋的痛苦,另一方面又难于割舍对阿玛莉的恋情。
第二年即1822年,诗人创作了“抒情插曲”中的诗篇,后来收入《诗歌集》中作为第二部分。
这些诗篇的大部分都以爱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在爱情生活中的失意和追求,是诗人爱情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乘着歌声的翅膀……》就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爱情诗很有特点:诗人将读者带到东方的印度,描绘了一幅印度恒河畔的旖旎风光画面。
在这里,红花盛开,月光笼罩着花园,紫萝兰抬头仰望星星,玫瑰偷偷地把芬芳的童话谈讲,暗地里跳过来听讲的是善良聪颖的羚羊,远处,则是喧腾不息的恒河水的波浪。
诗人同他“心爱的人”,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终于在这东方的恒河岸边,找到了这块“最美的地方”,诗人的爱情理想如愿以偿:“我们要在那里躺下,/在那棕榈树的下边,/吸饮爱情和寂静,/沉入幸福的梦幻。
”当然,这种爱情理想的实现不是在德国的现实生活,而是在想像中的异国他乡,诗人让自己的思绪飘向异国他乡,徜徉在美丽迷人的东方,这绝非消极地的逃避现实,更非有意假想一座七宝楼台,躲进自己心造的幻影。
事实完全相反,诗人描绘这个风光绮丽的东方世界,正是他面对德国现实并且不满这种现实的艺术表现。
诗人和他“心爱的人”,只有在印度恒河岸边的棕榈树下,才能尽情吸饮爱情的甘露,享受生活的宁静,沉醉于幸福的梦幻。
这不是清楚地表明在当时德国陈腐落后的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实现爱情理想和自由幸福的任何土壤吗! 呼唤美,歌颂美,同时也是对丑的贬斥,对丑的暴露;表达理想,描绘理想,实际也是对现实的鞭挞,对现实的宣判。
《乘着歌声的翅膀》读后感《乘着歌声的翅膀》读后感1屋子有黄昏的余晖投进,暖暖,却很静。
打开CD,钢琴曲,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舒缓,轻柔,没有杂质与过多铺陈,简单清晰的音符,四溢在屋子的每个角落。
忽然,感觉胸口一阵疼痛,不知从何而来,只是慢慢地往下沉,心成了一堆碎片,每一片,都晃动着人影,是谁,已不重要。
敲击键盘的同时,那些音乐的绸缎仍在飞扬,鲜红的,带着褶皱,随白色的鸽飞向了天空。
是的,屋外有哨音,为了与它和谐,就象它的名字一样,舒展歌声的翅膀,上扬、翱翔。
于是,我撇开键盘,走向自然,流水,断桥,蓝色的风光。
我热爱生命,我热爱这片养育的故乡。
我在空中飞翔,故乡的山,故乡的水,还有山峦上、池塘边的青草。
即使现在是冬季,我仍希望这小草快点昂起头,看看这天,同我,迎接春天的甘露,并一起翩翩,于是,我轻抚这片绿茵、这片田园,我的沉吟,我无数次梦中的想象,努力着实现。
在这个适合想象的时间里,我知道,我离自己遥远。
我只是轻盈的风,我只是一粒空气中的微尘,我却拥有很多生命的气息,还有歌,和忽远忽近拥抱的力气。
我亲吻湖泊、村庄,我拥抱每张或稚气或沉静的脸,世界安详,宁静而致远。
在飞翔的高度里没有时间,时间只是歌的前奏,歌词用心灵传唱。
乘着歌声的翅膀,碧海,蓝天,沙滩,椰林,和海那边传递而来的凉风,浓缩胶着于一幅墙上的画,油渍未干,映着金黄的暮色,心房里盛满了赞美的诗章,于是,我快乐起来,没有理由,也没有结束。
音乐还在流淌,象一条小溪从窗前蜿蜒而过,雾气蒸腾,缭缭绕绕。
忽然,有位婀娜的美妇朝我走来,那是一个休止,晶莹透彻,更散发着诱人芬芳,只见,那乌黑浓密的发丝飘于身后,随心旌摇荡,而四周,却是安静了下来,连小鸟,也停止了歌唱,然而她,仍是歌的继续,无非,在心湖里轻轻一震,憧憬中美好的一次停靠。
思绪飘了回来,我的耳际还有你的足音,还有,天堂里的那次相约,和你,另我焕然的一新。
我站在窗口,远眺,理想和崇高,一切,都是那么合理地在实现的过程里奔跑,我看到的总是希望,令人雀跃的欢笑。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篇一:第5课乘着歌声的翅膀_教学案例第5课乘着歌声的翅膀西城实验小学闫叶芹【教材分析】《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
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音乐文件、视频文件、幻灯片调整等使幻灯片不仅图文并茂,而且还有动听的音乐。
本课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幻灯片中插入音频文件;第二部分是幻灯片中插入视频文件;第三部分是幻灯片调整。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插入音频、视频文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通过欣赏积极向上的作品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教法】本课采用的主要教法有任务驱动法、示范操作法、创设情境法、合作交流法等。
【学法】在学习方法上,主要采用学习指导法,探究法和小组讨论法。
对于出现的问题,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交流,互相启发,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
【课时分配】:1课时【素材准备】音乐:《我的家乡沂蒙山》视频:《蒙山风光》课件《美丽的家乡》《家乡特产》《平邑风景》【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今天很荣幸和大家一起来上课,在上课之前我们互相认识一下好吗?我叫***,来自****小学,我的家乡位于平邑县最南端的白彦镇,我们镇有许多的小景点,比如毓秀山、太皇崮、青山、山阴寺等等,其中太皇崮海拔505米,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太皇崮战斗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同学们能按老师介绍自己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吗?学生介绍自己,介绍家乡师:老师通过同学们的介绍听出了孩子们都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和自豪。
是啊,我们都是平邑人,我们都受蒙山沂水的滋养,我们应该了解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来领略我们家乡的秀美风光。
板书课题:乘着歌声的翅膀二、新授师: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家乡的风景物产图。
学生欣赏并思考:这张幻灯片和我们以前制作的有什么不同?生:幻灯片中加入了音乐、视频师:是啊,幻灯片加入了音乐、视频,给人美好的感受,这节课我就来学习如何在幻灯片中插入音乐、视频。
乘着歌声的翅膀《乘着歌声的翅膀》,艺术歌曲,创作于1834年。
当时门德尔松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完成了他作品第34号的六首歌曲,其中第二首《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他独唱歌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这首歌的歌词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诗。
全曲以清畅的旋律和由分解和弦构成的柔美的伴奏,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图景--乘着歌声的翅膀,跟亲爱的人一起前往恒河岸旁,在开满红花、玉莲、玫瑰、紫罗兰的宁静月夜,听着远处圣河发出的潺潺涛声,在椰林中饱享爱的欢悦、憧憬幸福的梦…… 曲中不时出现的下行大跳音程,生动地渲染了这美丽动人的情景。
歌词乘着歌声的翅膀-- 海涅(德)乘着那歌声的翅膀心爱着的人我带你飞翔走到恒河的岸旁那里有最美的好地方。
一座红花盛开的花园笼罩着寂静的月光莲花在那儿等待她们亲密的姑娘。
紫罗兰轻笑耳语抬头向星星仰望玫瑰花把芬芳的童话偷偷地在耳边谈讲。
跳过来静静里倾听的是善良聪颖的羚羊在远的地方喧嚣着圣洁河水的波浪。
我们要在这里躺下在那棕榈树的下边沐浴着爱情和恬静沉醉于幸福的梦幻。
海涅的“乘着歌声的翅膀”大约写于1822年,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印度恒河原野的迷人景色,仿佛可以闻到紫罗兰、玫瑰、白莲花的芳香;看到清澈的水波、碧绿的棕榈,月光下的花园,还有那善良的羚羊,心爱的人……这一切都融入歌声里、梦幻中,把人们带到了恬静、纯净,充满诗意的东方。
迷人的异国情调就象一层轻柔的淡雾,飘逸在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神奇的世界里,而且全诗的色调透着一股秀气,象是怕着色太浓而破坏了这和谐里透着的温馨和甜蜜的气氛。
诗人故意用淡淡的近乎“水彩”的笔墨,把这个恬静的天地描绘出来。
这种素雅、宁静的意境里透着的憧憬的甜蜜,流溢着诗人满腔的衷情,而将莲花、紫罗兰拟人化,又给这首诗增添了不少灵气。
浪漫主义诗人经常追求的大自然的灵化,可以说在这里以完美的形式得到了体现。
这种绮丽、淡雅而又清新活泼的意境是海涅的诗,尤其是爱情诗的主要特色。
乘着歌声的翅膀读后感600字,乘着歌声的翅膀读后感大全《乘着歌声的翅膀》读后感600字(一)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作家张洁的著名作品,曾荣获冰心奖。
冰心,繁星永照,春水长流的那个作家,为我们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使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生机勃勃。
本书也奉承着她的思想而起笔。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位中学生,她善良、优秀、真实、踌躇满志,书中讲了她在交友,追星中所遇到的问题及麻烦,以理想为线索,体现了青春期我们的特点。
乘着歌声的翅膀,实则为乘着理想的翅膀,去飞翔。
在踌躇满志的少年阶段,几乎每一个有志向的少年都会有自己的理想,理想,可以激发你的进取心,好胜心,可以让你对明天有这一个期盼。
理想就是一个目标,当你无所事事、优哉游哉时,理想让你时刻努力,刻苦学习;当你取得了一点成就,就自鸣得意、骄傲自满时,理想为你敲响警钟。
要想成功,拥有一个理想是必要的,理想能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浪漫欢乐,还有对奋斗的感触,对坚强的体验。
同样,理想可以让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周恩来小的时候,为了“中华崛起”的理想,鸡叫三遍后,就准时起来读书,从不例外。
王羲之小时候,为了成为书法家的理想,无时无刻不在练习书法,没有纸,就用手在衣服上写,久而久之,衣服都划破了。
在这些伟人成功的背后,理想起了很大的作用,是他们的导航仪。
如果,你最终实现了你的理想,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如果你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你拼搏了,向着理想努力去做了,那么无需遗憾。
因为理想已经乘着你飞翔。
如果没有理想,你可能达不到现在的高度。
放飞理想,播种希望。
乘着理想的翅膀飞翔,不管能飞多远,只要尽力去飞了,就是无憾的人生。
《乘着歌声的翅膀》读后感600字(二)屋子有黄昏的余晖投进,暖暖,却很静。
打开CD,钢琴曲,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舒缓,轻柔,没有杂质与过多铺陈,简单清晰的音符,四溢在屋子的每个角落。
忽然,感觉胸口一阵疼痛,不知从何而来,只是慢慢地往下沉,心成了一堆碎片,每一片,都晃动着人影,是谁,已不重要。
作文三篇:乘着歌声的翅膀【篇一:乘着歌声的翅膀】“你未曾见过大海,所以你会喜欢溪流。
”“可我已经见过银河,我却独爱一颗星。
”所以在我手机里只存着一首歌。
它并非来自某张专辑或是下载自某个网络平台。
它仅仅是一段录像。
又或者说,它尘封了一段记忆。
我的朋友中不缺会唱歌的,但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一个几乎在朋友圈子里均受好评,给他一个话筒,便可以随意点歌——没有他接不上;另一个声音温柔,但相比于其他优美的嗓音,她是平淡的那一个。
她一般很少唱歌,或许是因为别人的光环太耀眼,或许是她本就安静温婉。
有幸听过她难得的歌声,还是因为我和她喜欢过同一个男团。
她那天挑了一首很冷门的歌清唱,用脚踮地打着节拍。
周围的夜幕有各色霓虹灯炫目地闪耀,她的声音很轻,混在周围酒精的气息里飘过来,显得格外清醒。
而我一直知道,她是滴酒不沾的。
她早就听说过他的歌声是多么动听,话语里不由自主地就流露出艳羡。
我告诉她别总是唱冷门的歌,试试那些流行的旋律,它们本身的光环就足以捧红一个人。
她摇摇头,很久没有说话。
我顺着她的目光,以为她在看窗边那幅明星的海报。
然后她打断我的思绪。
她说:“你说的旋律只是让一群人在地上蹦蹦跳跳,而我想要的,是在云端的感觉。
”那时她的目光清澈得像一个在念诵着赞美诗的修女。
我未曾告诉过她,因为这是我很久以后才想到的句子。
我说的“很久以后”,是我几乎快忘记她唱歌的模样的时候。
那时候我们在KTV,很巧,她和他都在。
他一直拿着话筒,而她在角落里戴上耳机,为了即将唱的歌而准备。
她的面前摆着一瓶水,她时不时喝一口,目光里闪过紧张。
“加油,”我走过去握着她的手,“很期待你唱歌,毕竟我都快忘了你唱歌的样子。
”“以及,我想知道云端的感觉。
”这句话毫无防备的滑落,她笑了笑,分了一只耳机给我。
当她握住话筒的那一刻,他很自然地拿起另一只话筒。
他的声音挑不出问题,甚至更多的是炫技。
于是她顺理成章地成了绿叶,声音显得沙哑而苍白,甚至有人在议论让她停。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著名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2.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介绍:《乘着歌声的翅膀》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歌曲。
2. 音乐知识:学习音阶、节奏、旋律等基本音乐知识。
3. 歌唱技巧:学习呼吸控制、音准、节奏、咬字等歌唱技巧。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歌曲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乘着歌声的翅膀》的背景和特点。
3. 学习音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中的音阶、节奏等基本音乐知识。
4. 歌唱技巧训练: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呼吸控制、音准、节奏、咬字等方面的训练。
5.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进行歌曲的分组练习。
6. 展示环节: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2.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
3. 学生对音乐有更深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 教学课件: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乐谱和歌词。
2. 音响设备:播放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3. 教学器材:钢琴、吉他等乐器。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乘着歌声的翅膀》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 乐谱学习:分发乐谱,引导学生跟唱乐谱,注意音准和节奏。
3. 歌词解析:讲解歌词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情感。
4.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创意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为歌曲编排动作或进行填词创作。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理解歌曲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背景、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
《乘着歌声的翅膀》作品分析
一、作品背景
本首作品是17世纪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一首作品,表现了纯洁,真挚的友情。
二、具体的排练步骤
1、纵观作品
作品速度稍慢,歌词优美,感情真挚,女声二声部合唱,它以女生特有的圆润,甜美的嗓音来表达作品思想感情,整首乐曲力度变化明显。
2、熟悉各声部的旋律
培养合唱队员用固定唱名法来进行练唱,使他们尽快熟悉作品,并养成互相倾听其他声部的习惯。
3、基本指挥法
①起拍,开始弱起,力度p,双手与手臂柔起,注意运用要协调
②乐曲中的休止处要给予手势提示,在第三段结束几句多处出现渐强,渐弱的力度变
化。
最后渐弱p—pp到结束,歌曲使用合拍的打法,使乐曲旋律层次感更明显,线条更为流畅。
③收拍,结束采用同步弱收的方法,结束渐慢渐弱,用较小的动作弱收,给人留下一
种无尽的遐想。
总之,在指挥本首乐曲时除用准确的指挥手势外,还应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来调动合唱队员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