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doc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最新资料推荐------------------------------------------------------弟子规(公开课)两天流程弟子规与现代企业管理(总裁班)(第一天)序号时间内容音乐灯光备注 1 8:00 报到① 登记, 发证② 领取资料(书、本、笔)③ 给学员倒水④ 入场跪羊图自然光 2 8:30 第一节课开始课前一分钟音乐 3 8:30-8:40 主持人进场① 自我介绍② 宣布会场秩序③ 问好④ 舞蹈展示:跪羊图⑤ 造势推出讲师⑥ 播放:海南监狱视频主持人上场乐视频:跪羊图带动鼓掌互动问好 4 8:40-9: 00 老师进场① 问好、赞叹② 个性化自我介绍③ 学习的最佳年龄和心态④ 塑造课程内容老师上场乐全亮告知框架推崇课程价值提升参与兴趣 5 9:00-10: 30 导课部分① 五福临门② 三大问题③ 企业怪圈④ 是非观,得失观⑤ 信仰真空和谐拯救危机的开篇温家宝视频全亮制造危机感达成共识 6 10:30-10:40 休息 10 分钟秋水悠悠全亮循环播放音乐 7 10:40-12:1 / 400 第二堂课① 课程收获:金、其他企业② 五伦关系与企业经营③ 道德④ 弟子规总序讲解全亮 8 12:00-13:00 静心午餐全亮下课前助教门口鞠躬:午餐愉快9 13: 00-13:29 午间冥想休息① Ppt 打出请安静② 门口助教引导安静冥想音乐渐暗 50%灯光安静 10 13:30-15:00 下午第一节课程① 洗衣舞(全员参与)② 孝的单元讲解舞曲:黄河大道东全亮下午助教13: 10门口列队迎接鞠躬:下午好 11 15:00--15:15 休息 15 分钟歌曲:念亲恩和母亲全亮重复播放 12 15:1516: 30 下午第二节课程① 孝的单元讲解② 视频:天堂午餐③ 文章:你留意过你的母亲吗?④ 歌曲《母亲》视频:天堂午餐音乐:跪羊图伴奏版全亮 16:30--16:45 休息 15 分钟歌曲:---------------------------------------------------------------最新资料推荐------------------------------------------------------ 念亲恩和母亲全亮重复播放 13 16: 4517:30 下午第三节课① 悌单元全亮渐暗 14 17:30 晚餐休息离场音乐-把爱传出去全亮助教门口鞠躬晚餐愉快课程(第二天)序号时间内容音乐灯光备注 1 8: 00 进场感恩一切视频全亮助教门口列队行鞠躬礼问候:早上好2 8:20-8: 30 助教展示① 弟子规背诵② 或舞蹈金蓝盟赞歌全亮 3 8: 30-10: 00 第一节课① 谨单元讲解休息 15 分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全亮 4 10:15-12:00 ②信单元讲解全亮 5 12:00-13:00 静心午餐离场-把爱传出去全亮整理会场 6 13:00-13:30 午休时间午休冥想音乐全亮提醒退房 7 13: 3015:00 下午第一堂课①舞蹈: 成吉思汗全亮②泛爱众单元③视频:林秀贞 15: 0015:15 课间休息 15 分钟爱的真谛 8 15: 15 -16: 15 下午第二堂课① 亲仁单元② 余力学文单全亮 16: 15-16:30 课间休息 15 分钟填写反馈表让世界充满爱 9 16:30-17:30 下午第三堂课①舞蹈:3 / 4谢谢您②学员分享③如何践行弟子规④告别感恩给孔夫子集体鞠躬⑤赠送光盘仪式把爱送出去助教告别鞠躬:一路平安。
《弟子规》最彻底的管理方法《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由于《弟子规》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的精髓,又易懂且便于落实,所以一些企业开始在公司内部组织员工学习《弟子规》及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
很难想象,当《弟子规》在被纳入民族企业文化建设之后,不仅使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更为民族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自信。
那么,从现代企业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全书仅1080字,列举113件日常生活小事的《弟子规》到底拥有怎样的管理魅力呢?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管理的核心是关于人的管理,企业管理也不例外。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在没有管理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秩序,这种秩序的维护靠的不是硬性强制措施,而是人的自我约束。
对于一个人来说,让他做到自我约束是很难的,但不是不可能的,怎样才能做到,第一步便是从做到《弟子规》开始。
《弟子规》通篇都是在讲人的行为准则,虽然这些都是对日常生活的最细微处进行规范,但恰恰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关键。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就要在琐碎的生活小事中养成。
当一个人在平日的生活中都能做到《弟子规》时,他同样能在企业中做到,企业管理也就变得很简单了。
二、孝悌与忠诚的建立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孝悌”与“忠诚”的缺失。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根。
《弟子规》以“孝”作为开章第一篇,也是以“孝”推而广之。
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放在企业中来说就是,一个人只有懂得了孝悌,在家孝敬父母,他才会忠于企业,忠于上司,学会了尊重父母、兄弟,处理好了家人的关系才会在企业尊重上司、同事,与他们和睦相处。
《弟子规》的现实意义1、现状的困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在精神层面,特别是在思想品德,社会公德等方面出现了很大问题。
在当前家庭教育中,对小孩的教育,存在着重物质,轻心理,重吃穿,轻性情的问题;在家庭建设中,存在着重财富积累,轻情操修养的问题。
我们总会发现往往最不礼貌的言行、最恶毒的语言,出现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
礼貌行为,文明用语如请、谢谢,很难出现在家庭中。
在当今社会里,人的私欲无限膨胀,“自我”被放大。
功利、浮、冷漠、失信······已成为现代人的标签。
社会道德,每况愈下,人与人之间,功利至上,自我至上。
我们期望的谦谦之君,礼仪相交。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已成奢侈。
在社会中,我们不难看到警察提示语:“请不要将财物交与陌生人保管”,“请不要将手机借给陌生人”,“请不要与陌生人说话”等等,不一而足。
真是处处陷阱,人人自危。
而对于现代企业,力求不断地规范,不断地追求更大、更强、更高。
却又在感叹企业制度得不到落实,执行力差;绩效考核难以健全,团队建设困难,企业凝聚力弱,企业文化缺乏核心。
李嘉诚说过,做企业就是做人。
做事,先做人。
其实“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早已有之。
总之,当今社会一个普遍现象是人的文化在不断提高,但文明程度却没有随之增长,人的技能、技术在不断进步、增长,但规矩却缺失。
2、《弟子规》的现实意义《弟子规》是教人懂规矩,守规矩,是告诉人们在家庭、在社会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方式为人处事。
品德是什么?品德就是习惯。
良好的习惯就是高尚品德,就是贤德,反之,则是品德低下。
如果我们以“孝、悌、仁、爱”的基本理念,规范我们的'行为,从而养成我们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就会成为有良好品德的贤德之人。
“圣与贤,可训致”。
当家庭里,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者,形成“孝,悌、仁、爱”的习惯和品德,那么,这个家庭就一定美满幸福;当所有的家庭都和谐幸福,那么社会就会安详,就会和谐。
弟子规与企业的关系一、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可以大幅度提升员工素质。
《弟子规》主要分为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共七个部分,其中前六个部分都是讲做人的,而这些东西恰恰是目前很多企业员工所缺乏的。
通过对谨信的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员工的诚信品质,培养员工认真做事、按规矩做事的品质,增加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
而我们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发现,企业真正缺乏的不是有才能的人,而是认真做事的人。
通过对泛爱众和亲仁的学习,可以提升员工的感恩心、责任心和爱心,使员工更加关心同事,热爱企业,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
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恰恰是我们今天构建企业文化的核心。
二、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可以帮助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弟子规》具体生动,它直接从生活的日常小事入手,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做。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
”这是我们子女孝顺父母应该做的六件细小的事;“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这是教育我们如何与长者相处;“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是日常的生活习惯……如果企业员工都能按照《弟子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的企业管理自然会上一个台阶。
“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行为习惯往往就是在生活小事中养成的,这与《弟子规》不谋而合。
三、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可以增强企业的执行力。
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是很多企业管理面临的现实难题。
《弟子规》开篇就讲孝道,对孝理解为服从,服从父母、服从长辈。
而且《弟子规》强调的是身体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不断学习与进步也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自觉性与员工的素养。
《弟子规》蕴含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儒家文化最高道德和行为的观念的集中体现。
清朝秀才李毓秀根据《论语》“学而篇”第六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这几句话为精神内涵编写了《训蒙文》,并以“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为组成部分;后来清朝学者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心得分享范文3篇篇一:弟子规心得分享范文如今有许多新型企业开始引进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 科学的管理不可否认有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人员配置等作用。
但是如果只靠严谨的管理条例来约束员工, 那么它离创新型企业还远。
现代企业管理中缺少德, 何谓德, 德就是仁、义、礼、信。
对, 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也是现代企业最缺少的德。
现代企业过于注重利字, 凡对企业有利的才做。
企业之所以能生存在这个社会上, 是因为它不仅仅只为利, 更有它的责任和使命。
《弟子规》提倡德, 导人向善, 正是现代企业所须的。
正因为注意到了这一点, 也有部分企业开始注重企业德育, 讲《弟子规》引入到企业文化中, 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
也有企业开始研发《弟子规》与企业管理的课程。
这是一种进步表现。
但是它离创新型企业还尚有一些距离。
看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就可以看她的国民的民主与科学的素养如何, 而这恰是我国公民短缺的。
这同样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所缺失的。
把《弟子规》融入企业管理中, 并不是就让管理按《弟子规》所说的去做, 而是去学习它的精髓, 取其精华。
如果盲目照搬, 那么跟墨守成规又有何区别。
企业管理中的民主是什么, 是让企业员工自己做主人,做企业的主人。
当代有不少成名的企业家, 可是他们有这样的管理理念吗?没有。
只讲义务不讲权力的管理理念在如今的私企中到处可见。
企业管理的科学又是什么?管理上的科学不仅仅只体现在制度上, 更需要体现其人性化。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特点特点, 重伦理轻科技。
古代重科技的首推墨子, 后人曾称之为科圣。
但因他与正统的儒学稍有不同, 后来就被贬为邪说许多儒家口说仁爱宽厚, 可是在排斥异己时毫不手软。
古代众多文化人读经典、注经典, 劳心不劳力, 是看不起科技工作的, 更少有学者进行科学实验。
这就是传统文化中对智的片面阐释, 当然这是不人性化的。
这就好比你只告诉人们这样做是对的, 而不讲怎么样会错, 错了有啥不好。
弟子规心得体会关于工作(通用8篇)弟子规心得体会关于工作篇1“德行是不可分割的:是则是,非则非,一点都不能含糊。
”人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如何做人。
而做人要从孝悌来入门——古人深知这样的道理,于是他们传承给我们一些最宝贵的做人经验,而这些都记录在《弟子规》里。
《弟子规》这本书出自于孔子的笔下。
这本书主要是围绕着“孝心,孝言,孝行”而创作的一本古诗词。
读了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
让我先来说说“孝心”吧!孝就是孝敬的意思,心就是我们的爱心,而孝心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要有一颗孝敬尊重长辈的心。
我们时时刻刻要考虑到父母和长辈地感受,想着要为他们做些什么。
愉快而迅速地完成我们需要做得事。
“孝言”是说:我们在对长辈、父母、同学、朋友说话时一定要文明用语,这样的话别人就会认为你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我认为每天对爸爸妈妈说的四句话是每位同学必须具备的:1. 早上起来对爸爸妈妈说声:“早上好”2. 到了学校对爸爸妈妈说声:“再见”3. 回到了家对爸爸妈妈说声:“我回来了”4. 睡觉前对爸爸妈妈说声:“晚安”如果你做到了并且对爸爸妈妈说了,这样的话爸爸妈妈就会认为你已经长大了,而且会很开心。
希望大家可以说好这四句话,让文明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开始传播吧! 除了“孝心,孝言”还有“孝行”;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孝敬老人,爱护比我们年龄小的弟弟妹妹们。
在长辈们累的时候,我们可以为他们捶捶背,或是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弟弟妹妹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去帮助他们。
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对“孝心,孝言”“孝行”地理解。
孝是无所不适的,社会不能没有孝,生活中更不能没有孝。
凡事孝为先,没有孝就什么都做不好。
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分一秒做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弟子规心得体会关于工作篇2在我的“书库”里面,有许许多多的书。
当然,也少不了一些经典作品。
如:《三字经》、《百家姓》、《水浒传》、《西游记》……我都非常喜欢看。
编者按:千年以来,中华民族受儒家文化影响,历来重视孝道。
从二战的废墟中走出来的日本,经过短短30年的建设就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除了日本紧紧抓住了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历史机遇外,特别鲜明的企业文化对其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忠孝观念作为日本社会系统的中心价值,为日本企业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在安防行业也有这样的一批企业,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代表性的企业与大家一起解读。
以忠孝治企的“数字芯王牌”之路作者:杜新强广东王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目前我国安防监控行业已经到了行业发展的‘井喷发展期’,我们已经形成了几家优秀企业,像以硬盘录像为主导的海康、大华;以平台运营存储为主导的杭州华三、苏州柯达;以视频显示为主导的TCL、响石、创维、数字芯王牌,这几家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我国的视频录像产品和显示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也具有了引领作用。
数字芯王牌在进入安防行业和众多同行业一样都有一些崎岖之路,能在短短的几年间有一些作为,得到各行业用户和同行的些许认可,令我们非常的欣慰和感恩。
胡锦涛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里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也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我们广东王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愿将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管理企业,教育员工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以孝为基础,创立公司中华古训《弟子规》说“兄弟睦、孝在中”。
广东王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是来自东北于氏兄弟两个人于涛和于勇,前身在1998年开创是一个经营通讯产品的代理公司。
自创立以来已经13个年头了,公司依然是兄弟两个人所共有,没有分家,这在企业界也是不多见的。
所以我们的公司创始就是以家为基础,早期公司的文化理念就是公司就是“一个大家庭”,当时公司名称是“广州金鑫东讯通讯商行”,但是到目前为止,除了创始人以外,我们公司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是创始人的亲戚和眷属。
摘要:本文以《弟子规》为例,探讨儒家思想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相容。
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人本主义、仁、信、重视学习、道之以德、慎重细节。
从我国传统儒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现代西方管理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各自都有重新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全球化形式下中国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关键词:弟子规儒家西方管理思想1儒家与西方现代管理都重视人本主义《弟子规》中有:“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意思是主人要爱护与平等对待仆人,主人是一家之主,延伸到现代企业,就是老板与管理者。
儒家思想从组织的角度来关心人、爱护人,维护人的生存权利,根本目的是维持组织的稳定性。
西方现代科学管理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人本化,把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成长看得同样重要。
美国轰动一时的《掌握人性的管理》提出激发员工的管理黄金准则是: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该如何待人。
恰恰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的思想。
中国企业家胡小林先生带头学习《弟子规》后,以人为本,赢得员工一致爱戴。
2儒家的“仁”与西方现代管理的“关怀”相通《弟子规》中有:“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意思是对天地万物都有仁爱之心。
“仁”是儒家人本哲学的中心概念。
孔子解释是“爱人”,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由此推而广之去爱别人,甚至去爱物类。
管理者都对员工关心和爱护,员工也都很热爱自己的工作。
过去的人事管理职能以“控制”为主,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则以“关怀”为主,力求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
同时,企业对外也有仁爱之心,就会乐于从事慈善事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东方首富李嘉诚先生的仁爱致富与西方首富比尔盖茨的利润分享的经验同为一理。
3儒家与西方现代管理都重视学习《弟子规》中有:“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说明了一个人学习的重要。
又有“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讲解了学习的方法。
内容摘要:论文关键词:《“弟子规”与服务外包职业素养》课程儒家传统文化现代服务外包“弟子规”课程体系论文关键词:《“弟子规”与服务外包职业素养》课程儒家传统文化现代服务外包“弟子规”课程体系儒家传统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帮助人们修养身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质,达到一种真善美统一和谐的人格境界。
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现代服务外包职业素养培训应当是把人的心性建设放到第一位,对人类心性的关怀,才是最根本的关怀随着制造业向服务外包产业的转型,对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儒家传统文化中,弟子规是真正能与现代服务外包职业素养相对接的资源,弟子规以其注重实践的特征,多层次的理念,丰富的人文思想内涵,给现代服务外包职业素养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
一、儒家传统思想对人的理解可以进行现代性转化,进而构造现代服务外包体系的意识形态。
从国际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制造业的持续扩张,会产生对服务业的巨大需求。
在承接世界制造业转移的过程中,苏州工业园区抢占了先机,苏州已经成为国内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制造业城市。
在此基础上,苏州的服务外包产业也应时发展起来。
但是,虽然资源占优,但苏州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还是遇到了诸多的挑战,其中,真正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外包人才队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服务外包企业需要的是什么素质的人才?这个问题企业的说法不一,专家们也仍在争论。
而在相关的职业教育中,这个问题一直是一个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问题。
面对服务外包这个崭新的行业,我们应当从哪里汲取思想养料和实践经验?传统和现代是一个生生不断的“连续体”。
成功的现代化是一个双向运动的过程,现代化运动不但要善于克服传统因素对改革的阻力,而且要善于利用传统因素作为革新的动力。
现代化社会中人的问题、人的生命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是新近浮出水面的一个突出问题,单纯强调西方的“工具理性”会让这个问题更加陷入死角。
在此情况下,反观我们的传统儒学,可以得到相当重要的启迪。
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社会,儒学的人文关切和“天人合一”的理想对人类的启迪和警示作用则越大。
学习儒家经典,用中国式管理模式推动企业发展《弟子规》是中国众多儒家经典读本之一,同其它儒家经典一起在推动中华民族发展与进步的进程中起到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随着近代西方文化的入侵以及国人的错误认识,将其摒弃于历史的烟尘中将近一个世纪,直到今天,全球各国在面对生存与发展中产生的信任与道德危机,在用西方文化没办法解决和调和,才发现中国的《弟子规》等儒家经典才是根治上述的问题的一个良方时,这一失落将进一个世纪的文明古籍才重新获得人们新的认识与定位。
而受到众多学习《弟子规》产生良好社会效果的个人,家庭、企业、组织等的好评,促使人们对其越发的重视,逐渐促使这一对国学大典的学习活动成为全民运动,对确保个人身心健康,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华文化讲究“以和为贵”,不偏不倚,尊重自然,和谐相处,和气生财;主张张驰有序,阴阳平衡,万病不生”的这一符合自然规律的生存与发展模式(这也符合现今西方主流认识)。
它是一种追求质与量平衡的文化,不会产生副作用的“中和”文化,是一种双赢互利文化,有别于西方的自私式斗争、损人利己式的单赢文化。
而《弟子规》正是基于这一文化指导恩想产生的经典古籍。
它强调的是主动教育同化,有效平衡中和,依规动作,有序运行,避人性之恶,扬人性之善,合理疏导,有效利用。
避免激化与斗争,多“中”少“争”。
让种做人行事文化深入每个人的骨髓,从糼年开始,从进入某个组织开始,让这种“和”与“爱“的文化有效有序引导而不是命令,自愿而不是强迫地让每一个人高尚做人,忠心做事,和谐有序生活,在平和中不断进步、调整、改进,在无为中完成有为。
有效主动疏导了人性中恶的洪流,使之变成善的种子与基因,并不断生根发芽,复制,扩大影响。
完全改变西方文化“斗争”式的堵的对抗的处理方式,使恶者成善,善者成圣,使人性善的一面光芒万丈,将恶的一面抑制至最小,从而有利于个人的健康,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弟子规》中的儒家文化传统及现代价值] 什么是儒家文化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主要包括儒、释、道三家。
而儒家乃是中华文化中对中国人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影响最深远的一个方面,是构成中华文化的基础。
《弟子规》是用儒家文化提炼出来的做人规范,是儒家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儒家文化的精髓。
重拾中华文化,学习儒家经典,用《弟子规》中“孝悌”、“谨信”、“泛爱”的做人规范指导当今人们的生活,能对社会起到移风易俗、构建和谐的目的。
关键词:《弟子规》儒家文化传统价值观现代价值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主要包括儒、释、道三家。
而儒学乃是中华文化中对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最深远的一个方面,是构成中华文化的基础。
儒学最大的功用就是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的素质教育。
近百年来,由于在社会的变革中,我们一度提出打倒“孔家店”,对儒学的戕害很大,儒学甚至成了迂腐、保守、不思进取的代名词。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一些人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了扭曲,大到贪污腐化、生活堕落,小到言谈、举止不文明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在国家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亟须加强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
很多仁人志士也认识到,重拾中国传统文化,在大众中倡导“学儒”,让儒学作用于社会,将对社会起到移风易俗的教化作用,从而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这几年出现的国学热原因就在于此。
从幼儿园到大学校园,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潮正在迅速兴起。
早在2004年,河南省漯河市的幼儿园就在孩子中开展了诵经活动,年龄最小的孩子才3岁,但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滚瓜烂熟;2007年4月,京城数百名小学生诵读经典迎接世界读书日;2008年,教育部下发通知,在中小学(幼儿园)、高校师生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2009年,在洛阳市教育局的一份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中明文规定:学生在学校要保证每天10分钟的诵读时间,在家保证10到15分钟的诵读时间。
人品、企品、产品---“三品合一”------中国传统国学《弟子规》践行感悟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从大汉王朝到大唐帝国,从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到复兴盛世的当代中国,历史的巨轮无声地向前滚动,物是人非,唯一不变的是“礼仪之邦”这个辉煌称号,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更是一个伟大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而谈到对此作出巨大贡献的“功臣”,我辈自当首推《弟子规》。
《弟子规》,清代李毓秀著,三字一句,1080字,合辙押韵,入孝出悌,符合礼教,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蒙学课本,与《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等并称古代启蒙教育教材,被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
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而古代启蒙教材更成为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人的幼年是其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启蒙教材作为这一阶段人们的必读书目,对其为人处世和在成长历程中的经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被誉为启蒙学经典的《弟子规》,作为塑造“礼仪之邦”的有力支持,其功不可没!“《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只有孝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对父母亲人以孝礼相待,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才会被世人所承认和接受。
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先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这与当代是大不相同的。
几乎凡是古之贤人的传记,在其个人介绍中总会有这样一句“性至孝”,可见“孝”是古代评点人好坏的重要依据。
在古时候,即使你身份显贵、腰缠万贯、位居高官,假如你不孝,同样会被世人所不齿。
北宋有官员名叫李定,为谋高官厚禄瞒母丧不报,其行为实属大逆不道,为世人所鄙夷。
古人是很重“孝行”的,因此说“首孝悌”。
一个人只有对父母孝顺,他的内心才会有感恩,才会对社会有好的作为。
所谓“谨信”即做事谨慎、诚实守信。
“人以信立其本处其世”,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缺失了“信”,那也就证明他的社会生命宣告完结,“人无信则不立”。
金蓝盟学习心得
首先,感谢公司能够给与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通过在天津的金蓝盟《弟子规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学习,让我感受颇深,使我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生命。
得到三点心得:学会孝顺,学会感恩,学会守业。
一学会孝顺
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要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尽到我们做儿女的孝道,孝顺不单单的是给父母钱让父母吃好喝好,孝养分四条:养亲之身养亲之心养亲之志养亲之慧。
真正能做到这四点很难,但我们要向这个方向努力,只有能够孝顺的人,才能在企业中发挥个人的能力以及责任心。
二学会感恩
人常因忘本,而失去立足之地。
所以我们要时刻把感恩二字放在心上,值得感恩的人值得感恩的事都要铭记于心。
我们要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不要生活在抱怨的情绪里。
一份恭敬就会有一份收获,十份恭敬就会有十份收获,所以我们也要学会舍,有舍才有得。
我们的舍是在给我们自己积攒更多的德,更多的收获。
三学会守业
好多事实证明越是跳槽越多的人越不容易成功。
我们要做一行爱一行,珍惜我们的工作,尊重我们的老板,爱护我
们的企业。
只有我们的企业发展壮大了,我们才能够有更大的成长,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我们祝愿我们的企业会基业长青,我们努力工作争取成为企业的一颗栋梁之才。
祝我们通达石化蓬勃发展基业长青!
于鹏
2013-08-09。
《弟子规》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1
《弟子规》是一本古书,但她却历久弥新,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启迪着人们的心灵。
若要让她古为今用,就要和现代生活密切联系,方能体现出她的宝贵价值。
下面是我学习的一点感悟向大家汇报一下,便于以后更好的学习和深入。
《弟子规》全书共1080个字,用现代眼光看充其量是一篇短小的文章,但她的字里行间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
文中列举了113件日常生活小事,让人们在饮食起居、洒扫应对中进行修身,为以后的齐家治国平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人的用意和存心我们要深刻的领悟,才能突破时空的界限更好的同圣贤进行思想和心灵的交流。
当说到《弟子规》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若把整部《弟子规》浓缩成一句现代公认的管理名言“细节决定成败”,或许大家会有所认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就要在琐碎的生活小事中养成。
由此可见,古人对童蒙养正打好建功立业基础看的多么重要啊。
而“细节决定成败”是用现代的语言阐明了生活行为习惯对事业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者不谋而合。
生活的细节《弟子规》中列举的很全面,依教奉行肯定会有很大的受益。
《弟子规》开篇就讲孝道。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就是以孝道为基础扩而广之的。
对孝的现代理解是:服从,是“心悦诚服”的服从。
服从父母、服从长辈、服从领导、服从党、服从国家和民族;服从法律、服从纪律、服从规章制度、服从命令、服从管理,直至严格执行,“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这句洋为中用的管理名言被我们所接受,而我们自产自销的名言“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却被深深的打上封建糟粕的烙印,以显示其多么残酷无情和霸道。
但其用意和“没有任何借口”所见略同,只不过没有外国名言委婉含蓄罢了。
它们的主旨都是要求人们绝对服从,严格执行。
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从婴幼儿就开始让其接受服从的意识,从孝顺父母做起的。
《弟子规》入则孝篇“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
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若把其中的“父母”换成“领导”、换成“党”、换成“国家”换成“民族”。
此服从行为不就是大孝天下了吗?一种起源于日本的5s管理法,通过物品摆放有序,规范现场、现物,取用方便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这种管理模式传入中国,被各大企业推行应用,效果良好。
我们国产的《弟子规》谨篇中“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余力学文篇“列典籍,有定处。
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
有缺坏,就补之”。
此中的教育理念同5s管理思想是异曲同工。
汉朝陈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同样说明了这一个道理:物品摆放有序,是头脑思维条理清晰的反应,做事有始有终,不糊里糊涂,丢三落四是做事成功的关键因素。
余力学文篇用“墨磨偏,心不端”再次证实做事成败的关键在于心态和思想的端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比类取象法,从中选出一个比较典型的样板例子,阐明原理原则,其他类似的事例套用这种原理,即如《论语》中孔子教学生的“举一隅以反三隅”的举一反三思维方式的灵活运用。
古、今、中、外思维相同,可见我们自家的传统文化还没落伍。
一部《弟子规》就是整个儒家文化思想的浓缩精华,只要用心去读,用心去体悟,就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她蕴藏着的无穷思想宝藏,有待你、有待我、有待他去发掘和开采,去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奉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