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届田汉戏剧奖获奖名单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田汉主要戏剧作品介绍————————————————————————————————1.《获虎之夜》独幕话剧《获虎之夜》是田汉早期最优秀的独幕话剧之一,故事以辛亥革命后湖南山村为背景,描写富裕猎户魏某嫌贫爱富,强迫女儿莲姑中断与表兄黄大傻的恋情,另许他人。
黄大傻思念表妹,每晚登山眺望莲姑的灯灭。
一夜魏某在山上放置了抬枪欲猎取虎皮为女添置嫁妆。
黄大傻误中抬枪,在黄生命垂危之际莲姑坚守不离。
魏某强行拆散二人,并毒打其女。
黄大傻愤而自戕。
田汉通过这一婚姻悲剧,表达出当时青年的痛苦和追求,揭露了黑暗专制的封建势力,体现了激进的民主主义精神。
剧本通过莲姑和黄大傻两个形象的塑造,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2.《名优之死》3幕话剧《名优之死》是田汉在南国时期的代表作,剧本描写著名京剧演员刘振声对待艺术严肃认真,注重戏德、戏品,他的徒弟刘凤仙在小有名气之后被流氓恶霸杨大爷所腐蚀,刘振声坚持正义、起而抗争,在恶势力压迫下,愤懑病发,倒毙于舞台之上。
刘振声这一艺术形象以民国初年著名艺人刘鸿声之死为素材,概括了旧社会戏曲艺人的苦难遭遇,是一个真实生动的艺术典型。
剧中旦角刘凤仙、丑角左宝奎等人物形象也都写得血肉丰满,是剧作家艺术创造臻于成熟的体现。
田汉以这些艺术形象揭露令人窒息的黑暗势力,批判的锋芒不停留于金钱势利的丑恶,而着眼于流氓、恶霸、官僚得以横行的整个社会制度。
虽然是悲剧结局,但不是孤独的追求和个人的毁灭,而写出了人们的抗争和逐步觉醒。
《名优之死》的语言自然、深沉,于1927年冬在上海梨园公所首演,由洪深饰刘振声,杨闻莺饰凤仙,左明饰左宝奎,欧小凤饰肖玉兰,唐槐秋饰杨大爷,陈白尘饰记者。
3.《乱钟》独幕话剧《乱钟》写于1932年初,由大道剧社首演于上海。
剧本反映1931年“九·一八”之夜,东北大学的学生们听到日军进攻沈阳、炮轰北大营的消息后,鸣钟集合,慷慨赴战的事迹,无情地鞭笞了国民党政府“不抵抗主义”的投降行径。
田汉出身贫民家庭,多才多艺,著作等身。
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
少年时代受到谭嗣同、陈天华、黄兴等人和南社诗人、舅父易象的影响,具有反帝爱国志向。
1912年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16年得易象之助,东渡日本,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9年,在东京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
翌年,创作了剧本《环珴璘与蔷薇》、《咖啡店之一夜》。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
1922年回国,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
1924年,田汉与妻子易漱谕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独幕悲剧《获虎之夜》,上海各学校竞相上演。
此后,先后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大学、大复大学任教。
1926年,在上海与唐槐秋等创办南国电影剧社,编导拍摄《到民间去》,未竟。
1927年秋,任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科主任,不久被推举为校长,编写了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
年底,会同欧阳予倩、唐槐秋、周信芳,高百岁等举行“鱼龙会”演出,影响颇广。
1928年,与徐悲鸿、欧阳予倩组建南国艺术学院,田汉任院长兼文学科主任。
同年秋,成立南国社,确定“团结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的宗旨。
南国社青年走向社会,以狂飙精神推进新戏剧运动,曾多次到南京、杭州、广州等地演出。
同一时期,田汉主蝙了《南国月刊》,写作了《古潭的声音》、《颤栗》、《南归》、《第五号病室》、《火之跳舞》、《孙中山之死》、《一致》等剧本和一系列关于戏剧运动的文章。
1920~1929年田汉的早期戏剧活动,对中国新兴话剧的奠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戏剧文学方面,他的创作彻底摆脱了“文明戏”的影响,吸取了中国戏曲和欧美戏剧的精华,使中国话剧作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走向新的高度。
《获虎之夜》和《名优之死》就是这个时期的高峰之作。
他创建的南国社,是最早具有专业性质的话剧团体之一,它把话剧由校园推向了社会,对话剧的普及和戏剧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带头作用。
田汉主要戏剧作品介绍————————————————————————————————1.《获虎之夜》独幕话剧《获虎之夜》是田汉早期最优秀的独幕话剧之一,故事以辛亥革命后湖南山村为背景,描写富裕猎户魏某嫌贫爱富,强迫女儿莲姑中断与表兄黄大傻的恋情,另许他人。
黄大傻思念表妹,每晚登山眺望莲姑的灯灭。
一夜魏某在山上放置了抬枪欲猎取虎皮为女添置嫁妆。
黄大傻误中抬枪,在黄生命垂危之际莲姑坚守不离。
魏某强行拆散二人,并毒打其女。
黄大傻愤而自戕。
田汉通过这一婚姻悲剧,表达出当时青年的痛苦和追求,揭露了黑暗专制的封建势力,体现了激进的民主主义精神。
剧本通过莲姑和黄大傻两个形象的塑造,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2.《名优之死》3幕话剧《名优之死》是田汉在南国时期的代表作,剧本描写著名京剧演员刘振声对待艺术严肃认真,注重戏德、戏品,他的徒弟刘凤仙在小有名气之后被流氓恶霸杨大爷所腐蚀,刘振声坚持正义、起而抗争,在恶势力压迫下,愤懑病发,倒毙于舞台之上。
刘振声这一艺术形象以民国初年著名艺人刘鸿声之死为素材,概括了旧社会戏曲艺人的苦难遭遇,是一个真实生动的艺术典型。
剧中旦角刘凤仙、丑角左宝奎等人物形象也都写得血肉丰满,是剧作家艺术创造臻于成熟的体现。
田汉以这些艺术形象揭露令人窒息的黑暗势力,批判的锋芒不停留于金钱势利的丑恶,而着眼于流氓、恶霸、官僚得以横行的整个社会制度。
虽然是悲剧结局,但不是孤独的追求和个人的毁灭,而写出了人们的抗争和逐步觉醒。
《名优之死》的语言自然、深沉,于1927年冬在上海梨园公所首演,由洪深饰刘振声,杨闻莺饰凤仙,左明饰左宝奎,欧小凤饰肖玉兰,唐槐秋饰杨大爷,陈白尘饰记者。
3.《乱钟》独幕话剧《乱钟》写于1932年初,由大道剧社首演于上海。
剧本反映1931年“九·一八”之夜,东北大学的学生们听到日军进攻沈阳、炮轰北大营的消息后,鸣钟集合,慷慨赴战的事迹,无情地鞭笞了国民党政府“不抵抗主义”的投降行径。
第26届田汉戏剧奖揭晓《戏剧丛刊》推荐作品喜获佳绩佚名
【期刊名称】《戏剧丛刊》
【年(卷),期】2012()6
【摘要】第26届田汉戏剧奖评奖、颁奖活动于2012年11月17日至20日在上海隆重举行。
"田汉戏剧奖"自1987年创立以来,在戏剧艺术面临种种挑战、生存环境日趋严峻的条件下,继承发扬田汉先生为戏剧艺术执着苦干的精神,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评奖原则,已成为在全国享有广泛专业声誉的重要奖项。
本届活动由中国田汉研究会、田汉基金会、
【总页数】1页(P38-38)
【关键词】田汉戏剧奖;作品;丛刊;戏剧艺术;颁奖活动;继承发扬;环境日;基金会【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92.7
【相关文献】
1.第十七届"田汉戏剧奖"评奖揭晓《剧作家》作品获一、二等奖各两项 [J], 一骥
2.全国12省市戏剧期刊第15届“田汉戏剧奖”评奖揭晓 [J], 一骥
3.第21届田汉戏剧奖揭晓本社推荐作品分获一、二等奖 [J],
4.第22届田汉戏剧奖评奖活动揭晓本刊推荐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 [J],
5.全l 戏剧期刊主编会议举行第30届田汉戏剧奖揭晓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汉卿田汉]田汉篇一: 田汉田汉,原名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
汉族,湖南省长沙县人。
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
田汉一生从事于文艺事业,创作话剧、歌剧60余部,电影剧本20余部,戏曲剧本24部,歌词和新旧体诗歌近2000首。
其中《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后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关汉卿》代表田汉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文化大革命中,被左的社会势力迫害死于狱中。
1979年原中央专案组对田汉的“结论”被推翻,田汉得到平反。
基本信息个人概况姓名:田汉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98年3月12日逝世日期:1968年12月10日目录1 人物简介2 生平经历3 戏曲作品4 代表作品5 著作书目6 人物事迹7 田汉故居8 田汉铜像9 历史文章展开1 人物简介2 生平经历3 戏曲作品4 代表作品4.1 《获虎之夜》4.2 《名优之死》4.3 《乱钟》4.4 《回春之曲》4.5 《丽人行》4.6 《关汉卿》4.7 《文成公主》4.8 《白蛇传》4.9 《谢瑶环》5 著作书目6 人物事迹6.1 出身农家6.2 与聂耳的交往7 田汉故居8 田汉铜像9 历史文章1 人物简介编辑本段田汉,湖南长沙人,字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
他是现代最杰出的戏剧家,是现代话剧的开拓者和戏曲改革的先驱,是中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
1916年随舅父去日本东京高等师范英文系学习,后参加少年中国学会。
1920年出版与郭沫若、宗白华的通信《三叶集》。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
1922年回国后与妻子易漱瑜创办《南国半月刊》,继而组织南国电影剧社,从事话剧创作和演出活动。
此时期创作的话剧《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苏州夜话》等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1927年在上海艺术大学任教并被选为校长,此时与欧阳予倩、周信芳等举办艺术鱼龙会,会上演出他的剧作《名优之死》获得成功。
田汉主要戏剧作品介绍————————————————————————————————1.《获虎之夜》独幕话剧《获虎之夜》是田汉早期最优秀的独幕话剧之一,故事以辛亥革命后湖南山村为背景,描写富裕猎户魏某嫌贫爱富,强迫女儿莲姑中断与表兄黄大傻的恋情,另许他人。
黄大傻思念表妹,每晚登山眺望莲姑的灯灭。
一夜魏某在山上放置了抬枪欲猎取虎皮为女添置嫁妆。
黄大傻误中抬枪,在黄生命垂危之际莲姑坚守不离。
魏某强行拆散二人,并毒打其女。
黄大傻愤而自戕。
田汉通过这一婚姻悲剧,表达出当时青年的痛苦和追求,揭露了黑暗专制的封建势力,体现了激进的民主主义精神。
剧本通过莲姑和黄大傻两个形象的塑造,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2.《名优之死》3幕话剧《名优之死》是田汉在南国时期的代表作,剧本描写著名京剧演员刘振声对待艺术严肃认真,注重戏德、戏品,他的徒弟刘凤仙在小有名气之后被流氓恶霸杨大爷所腐蚀,刘振声坚持正义、起而抗争,在恶势力压迫下,愤懑病发,倒毙于舞台之上。
刘振声这一艺术形象以民国初年著名艺人刘鸿声之死为素材,概括了旧社会戏曲艺人的苦难遭遇,是一个真实生动的艺术典型。
剧中旦角刘凤仙、丑角左宝奎等人物形象也都写得血肉丰满,是剧作家艺术创造臻于成熟的体现。
田汉以这些艺术形象揭露令人窒息的黑暗势力,批判的锋芒不停留于金钱势利的丑恶,而着眼于流氓、恶霸、官僚得以横行的整个社会制度。
虽然是悲剧结局,但不是孤独的追求和个人的毁灭,而写出了人们的抗争和逐步觉醒。
《名优之死》的语言自然、深沉,于1927年冬在上海梨园公所首演,由洪深饰刘振声,杨闻莺饰凤仙,左明饰左宝奎,欧小凤饰肖玉兰,唐槐秋饰杨大爷,陈白尘饰记者。
3.《乱钟》独幕话剧《乱钟》写于1932年初,由大道剧社首演于上海。
剧本反映1931年“九·一八”之夜,东北大学的学生们听到日军进攻沈阳、炮轰北大营的消息后,鸣钟集合,慷慨赴战的事迹,无情地鞭笞了国民党政府“不抵抗主义”的投降行径。
田汉主要戏剧作品介绍————————————————————————————————1.《获虎之夜》独幕话剧《获虎之夜》是田汉早期最优秀的独幕话剧之一,故事以辛亥革命后湖南山村为背景,描写富裕猎户魏某嫌贫爱富,强迫女儿莲姑中断与表兄黄大傻的恋情,另许他人。
黄大傻思念表妹,每晚登山眺望莲姑的灯灭。
一夜魏某在山上放置了抬枪欲猎取虎皮为女添置嫁妆。
黄大傻误中抬枪,在黄生命垂危之际莲姑坚守不离。
魏某强行拆散二人,并毒打其女。
黄大傻愤而自戕。
田汉通过这一婚姻悲剧,表达出当时青年的痛苦和追求,揭露了黑暗专制的封建势力,体现了激进的民主主义精神。
剧本通过莲姑和黄大傻两个形象的塑造,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2.《名优之死》3幕话剧《名优之死》是田汉在南国时期的代表作,剧本描写著名京剧演员刘振声对待艺术严肃认真,注重戏德、戏品,他的徒弟刘凤仙在小有名气之后被流氓恶霸杨大爷所腐蚀,刘振声坚持正义、起而抗争,在恶势力压迫下,愤懑病发,倒毙于舞台之上。
刘振声这一艺术形象以民国初年著名艺人刘鸿声之死为素材,概括了旧社会戏曲艺人的苦难遭遇,是一个真实生动的艺术典型。
剧中旦角刘凤仙、丑角左宝奎等人物形象也都写得血肉丰满,是剧作家艺术创造臻于成熟的体现。
田汉以这些艺术形象揭露令人窒息的黑暗势力,批判的锋芒不停留于金钱势利的丑恶,而着眼于流氓、恶霸、官僚得以横行的整个社会制度。
虽然是悲剧结局,但不是孤独的追求和个人的毁灭,而写出了人们的抗争和逐步觉醒。
《名优之死》的语言自然、深沉,于1927年冬在上海梨园公所首演,由洪深饰刘振声,杨闻莺饰凤仙,左明饰左宝奎,欧小凤饰肖玉兰,唐槐秋饰杨大爷,陈白尘饰记者。
3.《乱钟》独幕话剧《乱钟》写于1932年初,由大道剧社首演于上海。
剧本反映1931年“九·一八”之夜,东北大学的学生们听到日军进攻沈阳、炮轰北大营的消息后,鸣钟集合,慷慨赴战的事迹,无情地鞭笞了国民党政府“不抵抗主义”的投降行径。
第26届田汉戏剧奖评奖结果揭晓齐承【摘要】第26届中国田汉戏剧奖评奖活动于2012年11月17日至20日在上海市隆重举行。
本届活动由中国田汉研究会、田汉基金会、田汉戏剧奖组委会主办,上海戏剧学院《戏剧艺术》编辑部承办。
来自全国的十四家戏剧艺术期刊社的主编、负责人以及部分老主编和戏剧创作、理论工作者30余人出席了这次活动。
【期刊名称】《剧影月报》【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1页(P113-113)【关键词】田汉戏剧奖;评奖活动;《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理论工作者;戏剧创作;上海市;基金会【作者】齐承【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892.7第26届中国田汉戏剧奖评奖活动于2012年11月17日至20日在上海市隆重举行。
本届活动由中国田汉研究会、田汉基金会、田汉戏剧奖组委会主办,上海戏剧学院《戏剧艺术》编辑部承办。
来自全国的十四家戏剧艺术期刊社的主编、负责人以及部分老主编和戏剧创作、理论工作者30余人出席了这次活动。
中国田汉研究会秘书长沈毅等参加会议,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宫宝荣出席了开幕式。
宫宝荣副院长代表上海戏剧学院致辞,对田汉戏剧奖和各家戏剧艺术期刊在26年来对戏剧事业坚持不懈地耕耘和奉献表示赞佩。
田汉戏剧奖组委会秘书长姚金成介绍了田汉戏剧奖的创建和发展历史,并代表中国田汉研究会、田汉基金会和各成员期刊对东道主表示了诚挚的谢意。
本届田汉戏剧奖,由《剧影月报》推荐的论文《风景这边独好——首届李渔学术研讨会戏曲研究述评》(作者:沈新林)获得田汉戏剧奖论文二等奖,论文《口述史中的四平调——江苏丰县四平调调查研究》(作者:张琦诺)获得田汉戏剧奖论文三等奖,剧本《郝家村往事》(作者:李明华)获得田汉戏剧奖剧本二等奖,剧本《江南印象》(大型音舞诗画)(作者:杨苡)获得田汉戏剧奖剧本三等奖。
第26届田汉戏剧奖获奖名单
(按获奖票数排序,同票按标题笔画排序)
剧本一等奖
《戏剧丛刊》《萧城太后》刘桂成
《河南戏剧》《晚霞的婚事》张锡荣
《福建艺术》《柳永》王仁杰
《艺海》《夏明翰》杨小明邹世毅
《戏剧文学》《花蕊夫人》郭启宏
《东方艺术》《乱世才媛》张新秋
《上海戏剧》《蝶海情僧》吴兆芬杜竹敏
《新戏剧》《两个人的上海》(话剧)王庐璐
剧本二等奖
《剧作家》《火烧云》费守疆
《影剧新作》《哎呀勒》午时
《福建艺术》《襄王遇淑》蔡福军
《东方艺术》《美人尖》刘慧芬
《戏剧丛刊》《蒲松龄》高志娟
《剧影月报》《郝家村往事》李明华
《大舞台》《摇篮曲》(话剧)孟彦军
剧本三等奖
《影剧新作》《洛宫情噬》王恩施
《剧作家》《拓跋鲜卑》董妮
《河南戏剧》《曾子》裴静
《戏剧文学》《雨伞下》汤艳庭
《剧影月报》《江南印象》杨苡
《艺海》《假婚记》孙海云
《影剧新作》《老屋》吴建军
论文一等奖
《戏剧艺术》《〈清风亭〉中雷殛之文化阐释》王云
《上海戏剧》《余韵凝辉照无垠——京剧〈孟小冬〉》张震《戏剧艺术》《话剧与当代越剧改革》郑甸
《戏文》《以时尚的心境诠释传统——
看上海昆剧团全本〈长生殿〉随感》朱为总
《福建艺术》《戏曲与话剧人物塑造方法的交融与区别》王评章
《河南戏剧》《悲情的韩非别样的越剧——越剧〈韩非子〉观感》李焕霞《新戏剧》《当今戏剧观念、形态的拓展与分析》戴平
《戏剧文学》《还二人转一个真实的身份——
谈二人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崔凯
论文二等奖
《福建艺术》《论闽剧市民戏》王晓珊
《戏剧艺术》《〈海鸥〉和我们的时代》高子文
《影剧新作》《论田汉话剧中戏曲要素的特征和成因》叶良均
《戏剧丛刊》《人往高处走,钱往低处流——
戏剧院团改制全面提速的应对与想象》傅谨
《戏剧艺术》《〈北京好人〉对布莱希特的当代阐释》高音
《大舞台》《革命叙事的正义性及其可能的超越性》司敬雪
《新戏剧》《戏剧现状及若干思考》陈迎宪
《上海戏剧》《看似惶然,实乃必然——重读田汉名剧〈获虎之夜〉》杜冬颖《剧作家》《文坛火焰戏剧先驱——
怀念革命艺术家金剑啸烈士》姜艺艺
《戏文》《诗与史的辩证共生——
政论体话剧〈谁主沉浮〉创作谈》赵天亮
《艺海》《作为戏剧活动家的向培良》丁明拥马宝民
《东方艺术》《从写意中国画看舞台美术的“虚实”运用——
观“第二届中国豫剧节”有感》刘亚丽
《戏剧丛刊》《一曲充满灵肉搏击、彰显人性光辉的史诗悲剧——
原创歌剧〈赵氏孤儿〉导演阐述》卢昂
《剧影月报》《“风景这边独好”——
首届李渔学术研讨会戏曲研究述评》沈新林
《新戏剧》《读〈安徽戏剧通史〉》金登才
论文三等奖
《上海戏剧》《舞台在触电后的迷失》郭晨子
《艺海》《湘剧“赵五娘”之表演研究》徐耀芳
《东方艺术》《同而不同:旧时戏班与当代民营职业剧团的民间属性
与不同的组织形态》裴小松
《大舞台》《历史剧文学性的失重与回归》付惠云
《剧作家》《困惑与变革:对新世纪戏曲发展状况的思考》赵锡淮
《戏剧文学》《〈解放〉:一种中国大地上的新戏剧理念和展示》王红萧
《河南戏剧》《论豫剧流派的生成、兴盛和修正》陈连喜
《剧影月报》《口述史中的四平调——江苏丰县四平调调查研究》张琦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