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的戏剧1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3
田汉主要戏剧作品介绍————————————————————————————————1.《获虎之夜》独幕话剧《获虎之夜》是田汉早期最优秀的独幕话剧之一,故事以辛亥革命后湖南山村为背景,描写富裕猎户魏某嫌贫爱富,强迫女儿莲姑中断与表兄黄大傻的恋情,另许他人。
黄大傻思念表妹,每晚登山眺望莲姑的灯灭。
一夜魏某在山上放置了抬枪欲猎取虎皮为女添置嫁妆。
黄大傻误中抬枪,在黄生命垂危之际莲姑坚守不离。
魏某强行拆散二人,并毒打其女。
黄大傻愤而自戕。
田汉通过这一婚姻悲剧,表达出当时青年的痛苦和追求,揭露了黑暗专制的封建势力,体现了激进的民主主义精神。
剧本通过莲姑和黄大傻两个形象的塑造,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2.《名优之死》3幕话剧《名优之死》是田汉在南国时期的代表作,剧本描写著名京剧演员刘振声对待艺术严肃认真,注重戏德、戏品,他的徒弟刘凤仙在小有名气之后被流氓恶霸杨大爷所腐蚀,刘振声坚持正义、起而抗争,在恶势力压迫下,愤懑病发,倒毙于舞台之上。
刘振声这一艺术形象以民国初年著名艺人刘鸿声之死为素材,概括了旧社会戏曲艺人的苦难遭遇,是一个真实生动的艺术典型。
剧中旦角刘凤仙、丑角左宝奎等人物形象也都写得血肉丰满,是剧作家艺术创造臻于成熟的体现。
田汉以这些艺术形象揭露令人窒息的黑暗势力,批判的锋芒不停留于金钱势利的丑恶,而着眼于流氓、恶霸、官僚得以横行的整个社会制度。
虽然是悲剧结局,但不是孤独的追求和个人的毁灭,而写出了人们的抗争和逐步觉醒。
《名优之死》的语言自然、深沉,于1927年冬在上海梨园公所首演,由洪深饰刘振声,杨闻莺饰凤仙,左明饰左宝奎,欧小凤饰肖玉兰,唐槐秋饰杨大爷,陈白尘饰记者。
3.《乱钟》独幕话剧《乱钟》写于1932年初,由大道剧社首演于上海。
剧本反映1931年“九·一八”之夜,东北大学的学生们听到日军进攻沈阳、炮轰北大营的消息后,鸣钟集合,慷慨赴战的事迹,无情地鞭笞了国民党政府“不抵抗主义”的投降行径。
田汉先生简介与作品田汉出身贫民家庭,多才多艺,著作等身。
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
少年时代受到谭嗣同、陈天华、黄兴等人和南社诗人、舅父易象的影响,具有反帝爱国志向。
1912年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16年得易象之助,东渡日本,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9年,在东京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
翌年,创作了剧本《环珴璘与蔷薇》、《咖啡店之一夜》。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
1922年回国,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
1924年,田汉与妻子易漱谕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独幕悲剧《获虎之夜》,上海各学校竞相上演。
此后,先后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大学、大复大学任教。
1926年,在上海与唐槐秋等创办南国电影剧社,编导拍摄《到民间去》,未竟。
1927年秋,任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科主任,不久被推举为校长,编写了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
年底,会同欧阳予倩、唐槐秋、周信芳,高百岁等举行“鱼龙会”演出,影响颇广。
1928年,与徐悲鸿、欧阳予倩组建南国艺术学院,田汉任院长兼文学科主任。
同年秋,成立南国社,确定“团结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的宗旨。
南国社青年走向社会,以狂飙精神推进新戏剧运动,曾多次到南京、杭州、广州等地演出。
同一时期,田汉主蝙了《南国月刊》,写作了《古潭的声音》、《颤栗》、《南归》、《第五号病室》、《火之跳舞》、《孙中山之死》、《一致》等剧本和一系列关于戏剧运动的文章。
1920~1929年田汉的早期戏剧活动,对中国新兴话剧的奠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戏剧文学方面,他的创作彻底摆脱了“文明戏”的影响,吸取了中国戏曲和欧美戏剧的精华,使中国话剧作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走向新的高度。
《获虎之夜》和《名优之死》就是这个时期的高峰之作。
他创建的南国社,是最早具有专业性质的话剧团体之一,它把话剧由校园推向了社会,对话剧的普及和戏剧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带头作用。
田汉《关汉卿》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田汉的《关汉卿》是一部中国传统京剧剧目,以它的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而受到广泛欢迎。
这个剧目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明代宫廷的故事,主要描述了一个忠诚的宫廷歌妓关汉卿的悲惨命运。
关汉卿是一个传奇的人物,她以美丽动人的外貌和非凡的才华为宫廷所倾倒。
然而,由于嫉妒和阴谋,她最终被迫下嫁给一个下层官员。
这个剧目以虚构的方式展示了关汉卿的人生经历,其中充满了爱恨情仇、痴情忠诚和家国情怀。
田汉的《关汉卿》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的创作风格独特,深受观众喜爱。
这个剧本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戏剧元素,成功地描绘了关汉卿这个角色的复杂内心世界,并通过各种表演形式传递了深刻的情感。
《关汉卿》也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部京剧剧目,更是一部探讨人性、伦理和社会问题的作品。
这个剧目通过关汉卿的悲惨命运,展示了宫廷斗争、人性的扭曲以及权力与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
同时,它也强调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呼吁人们探索自我价值、追求真正的幸福与自由。
总之,田汉的《关汉卿》是一部富有情感和人文关怀的戏剧作品。
它的故事情节虽然发生在古代宫廷中,但其中所揭示的普世价值观和社会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剧中关汉卿这个形象的塑造,我们能够深入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困境,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通常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关于田汉《关汉卿》的名词解释: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关汉卿和田汉《关汉卿》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主要总结全文,并探讨《关汉卿》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对田汉《关汉卿》进行概述,介绍该作品的背景和意义,并明确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话剧《关汉卿》创作始末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戏剧家、作家、诗人和中国话剧奠基人,田汉毕生创作话剧剧本63部、戏曲27部、歌剧2部、电影12部和大量的诗歌以及散文评论等,作品字数总计达1000万字,话剧《关汉卿》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
那么,我国话剧史上的这部经典杰作究竟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其前后情形又如何呢?不服气自加压力新中国成立后,田汉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兼党组书记、全国文联副主席、北京戏曲实验学校校长等职,公务异常繁忙,无暇创作,因而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的几年间,他没有新作问世。
由于好多年不动笔写话剧,以致连他自己都感到“不止是手生了,心里好像也没有把握了”。
这一天,在应邀参加印度大使馆举行的晚宴时,朋友陈家康对田汉说:“瞧你头发都快白完了,也写不出什么来了,就写一首旧诗送给我吧。
”尽管田汉愉快地答应下来,“心里却是很沉痛的”。
对于当时的不服气心态,他后来回忆道:“我真写不出什么东西了吗?”“托尔斯泰七十二岁写了《复活》,我现在还不到六十,体力又好,吃得、睡得、走得、坐得,不弱于人嘛……我是作家,党需要我写出新的作品来。
”他遂下定决心“今年就写”,并很快付诸行动。
纪念会确定目标就在田汉考虑写什么时,适值世界和平大会将中国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确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并决定于1958年6月为其举行创作活动700周年纪念大会。
田汉闻讯后激动异常,当年元月份就开始着手准备为关汉卿纪念大会写报告,集中阅读了《元史》《新元史》《元曲选》《马可・波罗行纪》《录鬼簿》《中国通史》和《关汉卿戏曲集》等书,并认真研究了关汉卿的剧作尤其是《窦娥冤》,深切地感到关汉卿的确是一个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富有不屈不挠战斗精神的戏剧家。
因此,他在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举办的“关汉卿学术研究座谈会”所作的专题报告中,盛赞关汉卿是中国现实主义戏剧文学传统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其许多作品都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范例”。
田汉作品《获虎之夜》独幕话剧《获虎之夜》是田汉早期最优秀的独幕话剧之一,故事以辛亥革命后湖南山村为背景,描写富裕猎户魏某嫌贫爱富,强迫女儿莲姑中断与表兄黄大傻的恋情,另许他人。
黄大傻思念表妹,每晚登山眺望莲姑的灯灭。
一夜魏某在山上放置了抬枪欲猎取虎皮为女添置嫁妆。
黄大傻误中抬枪,在黄生命垂危之际莲姑坚守不离。
魏某强行拆散二人,并毒打其女。
黄大傻愤而自戕。
田汉通过这一婚姻悲剧,表达出当时青年的痛苦和追求,揭露了黑暗专制的封建势力,体现了激进的民主主义精神。
剧本通过莲姑和黄大傻两个形象的塑造,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名优之死》3幕话剧《名优之死》是田汉在南国时期的代表作,剧本描写著名京剧演员刘振声对待艺术严肃认真,注重戏德、戏品,他的徒弟刘凤仙在小有名气之后被流氓恶霸杨大爷所腐蚀,刘振声坚持正义、起而抗争,在恶势力压迫下,愤懑病发,倒毙于舞台之上。
刘振声这一艺术形象以民国初年著名艺人刘鸿声之死为素材,概括了旧社会戏曲艺人的苦难遭遇,是一个真实生动的艺术典型。
剧中旦角刘凤仙、丑角左宝奎等人物形象也都写得血肉丰满,是剧作家艺术创造臻于成熟的体现。
田汉以这些艺术形象揭露令人窒息的黑暗势力,批判的锋芒不停留于金钱势利的丑恶,而着眼于流氓、恶霸、官僚得以横行的整个社会制度。
虽然是悲剧结局,但不是孤独的追求和个人的毁灭,而写出了人们的抗争和逐步觉醒。
《名优之死》的语言自然、深沉,于1927年冬在上海梨园公所首演,由洪深饰刘振声,杨闻莺饰凤仙,左明饰左宝奎,欧小凤饰肖玉兰,唐槐秋饰杨大爷,陈白尘饰记者。
《乱钟》独幕话剧《乱钟》写于1932年初,由大道剧社首演于上海。
剧本反映1931年“九·一八”之夜,东北大学的学生们听到日军进攻沈阳、炮轰北大营的消息后,鸣钟集合,慷慨赴战的事迹,无情地鞭笞了国民党政府“不抵抗主义”的投降行径。
这是一部群众剧,作者通过青年学生们思想认识的一步步提高,巧妙地从侧面表现反动当局的投降主义和全国人民坚决抗战的尖锐对立。
田汉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戏剧大家,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者之一,他的话剧在我国话剧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认真仔细的研读田汉话剧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了解中国话剧的发展脉络及指导当代话剧的发展走向是非常有利的。
本文试图对田汉早期话剧的特点作简要的分析,简单的谈谈自己阅读田汉早期话剧的一些体会和想法。
田汉早期话剧创作于二十年代,共有20余部,为现代话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田汉早期话剧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气息,剧本题材上多爱情剧,剧本内容多取材于现实生活。
一、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气息。
田汉早期话剧最大的特点是其包涵的浓郁的理想主义的色彩,且带有作者本人的天真。
田汉的第一个剧本《梵峨璘与蔷薇》可谓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剧本讲述了大鼓女柳翠与琴师秦信芳的爱情故事。
柳翠为了让心爱的秦信芳能到国外学习音乐,不惜委身于资本家李简斋,愿意牺牲自己以换得秦信芳出国的费用,其举动感人至深。
就在读者以为李简斋纳柳翠为妾,并出资让秦信芳出国的时候,田汉让这个故事向另一个方向发展。
李简斋不但没有纳柳翠为妾,还毫无代价的送钱给秦信芳,让其出国学习,而且不但自己出钱,还说服自己的几位太太捐出各自的几枚戒指一并赠送,且各无怨言。
李简斋可谓现代文学史上心肠最好的资本家,最慈善、最开明的资本家。
他仅仅是偷听到柳翠二人谈论没有金钱的爱情的无奈,就决计要帮助两个于己无利益关系的人的生活困苦,最终以大团圆结尾。
田汉固然同情下层人的生活,但过分的同情,使得田汉处理此剧时过多的倾注个人的情感,忽略了客观的环境与事实。
他理想中期望自己笔下的人物生活的幸福,期盼有情人终成眷属,于是设计了最后的大团圆结局,显现出年轻的田汉思想上的浓郁的理想主义的色彩。
李简斋的形象是他对当时资本家的过分美化,借助于这一美化的形象实现他自己心目中对于柳翠和秦信芳的美好的祝福。
《灵光》一剧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这一三幕剧中的第二暮使用了“梦境”的浪漫主义手法。
2023届高考戏剧舞台说明、台词、戏剧冲突实例解析与训练考点:1.田汉《获虎之夜(节选)》(戏剧)——舞台说明2.《雷雨》第一幕(戏剧)——舞台说明与心理变化3.菊池宽《父归(节选)》(戏剧)——舞台说明的作用4.刘恒《窝头会馆(节选)》(戏剧)——戏剧冲突【考点研究】一、常见考点1.舞台说明2.舞台说明与心理变化3.舞台说明的作用4.戏剧冲突【考点示例】一、田汉《获虎之夜(节选)》(戏剧)——舞台说明【考点解读】1. 舞台说明2. 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3. 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4.理论与实践对接——“无巧不成书”5. 对比分析形象特点二、《雷雨》第一幕(戏剧)——舞台说明与心理变化【考点解读】1. 舞台说明与心理变化2. 对剧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3.因果题【考题对接】一、菊池宽《父归(节选)》(戏剧)——舞台说明的作用1.请简要分析舞台说明“色厉内荏地”的作用。
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贤一郎对父亲的反驳斥责,多次都是从“如果我们有父亲”这句话开始的,说明了他对父爱的渴望。
B.母亲心地善良,任劳任怨,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式的人物,她对长子贤一郎疼爱、敬重和愧疚。
C.母亲对父亲的接受、劝长子与他父亲和解,只是出于对父权家长制的理解与顺从。
D.本剧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上道德堕落问题的一些正当的看法和应有的批评态度。
3.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剧的语言有丰富的潜台词。
如“我们根本没有父亲”一句,潜台词是:父亲没有尽到责任,不配做父亲;“我们”没有得到父亲的抚养,不会承认这个父亲。
B.本剧结构严谨,不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而是利用富有性格特征的对话,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C.剧中的“色厉内荏地”属于剧本的舞台说明,父亲出现这样的神情反映出他矛盾的心理:因为权威被藐视而色厉,因为没有尽责而内荏。
D.本剧虽然篇幅短小,但生动地描写了剧中每个人复杂、矛盾、充满纠葛的心理活动。
田汉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原名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
汉族,湖南省长沙县人。
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
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
多才多艺,著作等身。
原籍湖南长沙。
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
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
文化大革命中,被左的社会势力迫害死于狱中。
目录1人物概述2早年经历建国前建国后3荣誉及创作成果简概戏曲作品4作品内容《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乱钟》《回春之曲》《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白蛇传》《谢瑶环》5创作年谱6历史文章7回眸人物综述出身农家与聂耳的交往感情经历纪念1人物概述相关著作相关著作田汉(1898年—1968年),湖南长沙人,字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
他是现代最杰出的戏剧家,是现代话剧的开拓者和戏曲改革的先驱,是中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
1916年随舅父去日本东京高等师范英文系学习,后参加少年中国学会。
1920年出版与郭沫若、宗白华的通信《三叶集》。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
1922年回国后与妻子易漱瑜创办《南国半月刊》,继而组织南国电影剧社,从事话剧创作和演出活动。
此时期创作的话剧《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苏州夜话》等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1927年在上海艺术大学任教并被选为校长,此时与欧阳予倩、周信芳等举办艺术鱼龙会,会上演出他的剧作《名优之死》获得成功。
同年冬成立南国社及南园艺术学院,1928至1929年率南国社先后在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无锡各地举行话剧公演和其他艺术活动,推动了中国话剧的发展。
同时期他也创作了大量剧本。
[1]1930年加入“左联”,写下了著名的《我们的自己批判》,创作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同年南国社被国民党查封。
《获虎之夜》独幕话剧《获虎之夜》是田汉早期最优秀的独幕话剧之一,故事以辛亥革命后湖南山村为背景,描写富裕猎户魏某嫌贫爱富,强迫女儿莲姑中断与表兄黄大傻的恋情,另许他人。
黄大傻思念表妹,每晚登山眺望莲姑的灯灭。
一夜魏某在山上放置了抬枪欲猎取虎皮为女添置嫁妆。
黄大傻误中抬枪,在黄生命垂危之际莲姑坚守不离。
魏某强行拆散二人,并毒打其女。
黄大傻愤而自戕。
田汉通过这一婚姻悲剧,表达出当时青年的痛苦和追求,揭露了黑暗专制的封建势力,体现了激进的民主主义精神。
剧本通过莲姑和黄大傻两个形象的塑造,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名优之死》3幕话剧《名优之死》是田汉在南国时期的代表作,剧本描写著名京剧演员刘振声对待艺术严肃认真,注重戏德、戏品,他的徒弟刘凤仙在小有名气之后被流氓恶霸杨大爷所腐蚀,刘振声坚持正义、起而抗争,在恶势力压迫下,愤懑病发,倒毙于舞台之上。
刘振声这一艺术形象以民国初年著名艺人刘鸿声之死为素材,概括了旧社会戏曲艺人的苦难遭遇,是一个真实生动的艺术典型。
剧中旦角刘凤仙、丑角左宝奎等人物形象也都写得血肉丰满,是剧作家艺术创造臻于成熟的体现。
田汉以这些艺术形象揭露令人窒息的黑暗势力,批判的锋芒不停留于金钱势利的丑恶,而着眼于流氓、恶霸、官僚得以横行的整个社会制度。
虽然是悲剧结局,但不是孤独的追求和个人的毁灭,而写出了人们的抗争和逐步觉醒。
《名优之死》的语言自然、深沉,于1927年冬在上海梨园公所首演,由洪深饰刘振声,杨闻莺饰凤仙,左明饰左宝奎,欧小凤饰肖玉兰,唐槐秋饰杨大爷,陈白尘饰记者。
《乱钟》独幕话剧《乱钟》写于1932年初,由大道剧社首演于上海。
剧本反映1931年“九·一八”之夜,东北大学的学生们听到日军进攻沈阳、炮轰北大营的消息后,鸣钟集合,慷慨赴战的事迹,无情地鞭笞了国民党政府“不抵抗主义”的投降行径。
这是一部群众剧,作者通过青年学生们思想认识的一步步提高,巧妙地从侧面表现反动当局的投降主义和全国人民坚决抗战的尖锐对立。
“为民请命”:田汉十天写就《关汉卿》【《关汉卿》神速问世轰动一时】1958年,中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文艺家纷纷响应号召制订“跃进规划”,表决心比干劲下乡下厂到工农兵中去:到农村去的有周立波、赵树理、肖殷、康濯、李准等100多人,到工厂的有阮章竞、赵寻、师田手等几十人,还有到矿山、工地、部队、铁路、公安部门、少数民族地区的……田汉,中国戏剧界的最高官员、戏剧创作的头牌作家,却特别幸运地在京郊创作出了他解放后最辉煌的剧作。
1958年3月15日,田汉带上两大箱参考书,兴冲冲地住进了北京西山八大处长安寺的文联招待所,埋下头来闭门创作。
作为文联的最高领导之一,他不能不带头“放卫星”,宣称要一年创作10个剧本。
虽然话过了头,不过能够投身创作,田汉还是感到幸福的,何况他已经有了一部“大戏”成竹在胸——1958年,世界和平大会把中国的关汉卿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决定6月举行关汉卿创作活动700周年纪念会,田汉承担了为关汉卿写戏的任务。
他深感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戏剧界的光荣,一股创作1/ 6冲动已在心头集结。
在长安寺,田汉好像进了世外桃源,与外面的“大跃进”完全隔绝,文思泉涌。
4月6日,焦菊隐、欧阳山尊、刁光覃、舒绣文、夏淳等来到长安寺第一次聆听田汉朗读《关汉卿》剧本,当场就被震住了!《剧本》杂志1958年5月号正式发表了话剧《关汉卿》。
如此神速地创作出优秀的剧本,令许多人大吃一惊。
戏剧界轰动了,郭沫若发出了“田老不老”的赞叹。
《关汉卿》很快便交由北京人艺排演。
6月28日,话剧《关汉卿》在首都剧场首演,好评如潮,取得巨大成功。
全国形成了一段时间的《关汉卿》与“窦娥冤”热,甚至波及东邻日本。
有人说田汉只用一个月就写出了《关汉卿》初稿,有人说他只用10天就一气呵成了八场戏,总之,《关汉卿》的出世快得超乎人们的想象。
1957年还在受批判的田汉,其创作激情和深刻积累从何而来呢?对此,笔者发现的几页故纸记录了《关汉卿》热潮两个月后,田汉确实遭“内部批评”的情况。
论田汉话剧《获虎之夜》的艺术交融特色获虎之夜《获虎之夜》是田汉先生1924年创作的一幕独幕剧,在戏剧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该话剧描述了一个流浪青年和富农女儿恋爱的故事。
剧本比较成功地塑造了莲姑、黄大傻这对向往自由幸福,争取合理权力的男女青年的形象。
《获虎之夜》通过莲姑与黄大傻的爱情悲剧,谴责了以等级、财富、地位等来决定婚姻的封建意识,控诉了摧残迫害男女青年真挚爱情的封建制度,歌颂了勇于向封建思想挑战的青年。
故事梗概辛亥革命后的一年冬天长沙东乡仙姑岭边的一个乡山猎户魏福生把独生女儿莲姑许配给了富户陈家的三少爷。
村里人人都称赞这门门当户对的亲事,魏福生全家也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唯独莲姑心中郁郁寡欢。
原来莲姑自己并不愿意这门亲事,因为她一直钟情于她的表哥黄大傻。
莲姑和黄大傻表兄妹俩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彼此间逐渐产生了真挚的爱情。
魏福生早先也曾向黄家亲口许下了这门儿女亲事。
不料,后来黄大傻的父母不幸相继去世,接着又惨遭一场火灾。
结果,黄家一贫如洗,黄大傻也沦落为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儿。
家徒四壁的黄大傻令魏福生冷眼相看,他不想再让自己美貌的女儿嫁给一个一无所有的人。
魏福生以给黄大傻找活儿为借口,把黄大傻推荐到其它村子去放牛,好让黄大傻离莲姑远远的。
但是黄大傻却不愿离开莲姑而执意要留在仙姑岭。
魏福生一怒之下,,将黄大傻大骂了一通,并轰赶出门。
从此黄大傻只好住在仙姑庙里的戏台下面,整日靠乞讨为生。
为了中断女儿对黄大傻的感情,魏福生独断专行,把莲姑许给了陈家。
在父亲的再三逼迫下,莲姑只好口头应允了。
面对迫在眉睫的婚期,莲姑一直想找机会约黄大傻一起出逃,两人到城里去寻找新的生活,可是没有成功。
眼看着女儿的婚期一日日临近,魏福生想给女儿再添一床虎皮褥子做嫁妆,以显示猎户人家的本色。
因此,在莲姑出嫁的前夕,魏福生让自己家的长工在后山岭上安装好猎虎的抬枪。
其实,不久前,魏福生就凭借着好运气打到了两只老虎。
这件事传遍了村里村外,许多人都跑到魏家来看虎。
田汉主要戏剧作品介绍————————————————————————————————1.《获虎之夜》独幕话剧《获虎之夜》是田汉早期最优秀的独幕话剧之一,故事以辛亥革命后湖南山村为背景,描写富裕猎户魏某嫌贫爱富,强迫女儿莲姑中断与表兄黄大傻的恋情,另许他人。
黄大傻思念表妹,每晚登山眺望莲姑的灯灭。
一夜魏某在山上放置了抬枪欲猎取虎皮为女添置嫁妆。
黄大傻误中抬枪,在黄生命垂危之际莲姑坚守不离。
魏某强行拆散二人,并毒打其女。
黄大傻愤而自戕。
田汉通过这一婚姻悲剧,表达出当时青年的痛苦和追求,揭露了黑暗专制的封建势力,体现了激进的民主主义精神。
剧本通过莲姑和黄大傻两个形象的塑造,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2.《名优之死》3幕话剧《名优之死》是田汉在南国时期的代表作,剧本描写著名京剧演员刘振声对待艺术严肃认真,注重戏德、戏品,他的徒弟刘凤仙在小有名气之后被流氓恶霸杨大爷所腐蚀,刘振声坚持正义、起而抗争,在恶势力压迫下,愤懑病发,倒毙于舞台之上。
刘振声这一艺术形象以民国初年著名艺人刘鸿声之死为素材,概括了旧社会戏曲艺人的苦难遭遇,是一个真实生动的艺术典型。
剧中旦角刘凤仙、丑角左宝奎等人物形象也都写得血肉丰满,是剧作家艺术创造臻于成熟的体现。
田汉以这些艺术形象揭露令人窒息的黑暗势力,批判的锋芒不停留于金钱势利的丑恶,而着眼于流氓、恶霸、官僚得以横行的整个社会制度。
虽然是悲剧结局,但不是孤独的追求和个人的毁灭,而写出了人们的抗争和逐步觉醒。
《名优之死》的语言自然、深沉,于1927年冬在上海梨园公所首演,由洪深饰刘振声,杨闻莺饰凤仙,左明饰左宝奎,欧小凤饰肖玉兰,唐槐秋饰杨大爷,陈白尘饰记者。
3.《乱钟》独幕话剧《乱钟》写于1932年初,由大道剧社首演于上海。
剧本反映1931年“九·一八”之夜,东北大学的学生们听到日军进攻沈阳、炮轰北大营的消息后,鸣钟集合,慷慨赴战的事迹,无情地鞭笞了国民党政府“不抵抗主义”的投降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