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任务一】 分析诗歌形象,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1.为了表现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承受着的“苦痛与灾难”像雪夜 一样广阔而漫长,作者选了哪些主要的意象,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呢? 提示:“苦苦前行的农夫”“失去保护的少妇”“流离失所的老母 亲”“向天乞援的垦殖者”(也可以说“雪”、“大地”、“风”等)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是什么将文中的几个意象串在一起的呢? 提示:一幅背景图片“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展现了苍茫旷远,悲凉凄楚的意境。“在封锁”——有一种被掐住脖子, 被压迫,窒息的感觉。除了“雪”之外还有“风”,把“风”比作“一个太悲 哀了的老妇”,老妇本来就让人联想到苍老、沧桑、也许还会有几分 恐怖:满脸皱纹,满头白发,干枯的龟裂的皮肤,苍白无血色的手……这 里是“太悲哀了的老妇”,这老妇又是怎么样的呢?她“紧紧地跟随 着”(如影随形地纠缠着),“伸出寒冷的指爪”(冰凉、恐怖),“拉扯着行 人的衣襟”,“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这些描述都给人一种阴森之感。 诗人以阴冷的自然景色,创造了一种悲凉凄苦的氛围,写出了苦难的 中国大地。背景在文中出现了四次,既起到了起承转合的作用,使悲 凉压抑的感受贯串全诗,又因为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营造出了一种 复沓咏叹的悲壮风格,加深了悲惋凝重的气氛,读来令人心酸落泪。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937年12月,艾青在武昌一间阴冷的屋子里写下了《雪落在中国的 土地上》这首感情真挚、意境沉郁而广漠的诗篇。诗人当时抱着 急切投入战斗的决心,从家乡浙江来到了武汉。但在这座当时被称 作抗战中心的大城市里,诗人并没有看到民族存亡关头所应有的昂 奋和紧迫的气氛,权贵们仍在作威作福,处处是穷困和饥饿,他感到 异常的失望,一颗火热的心仿佛被冰封雪埋了一般。他深切地感悟 到了古老的民族在解救自身的战争中所承受的深重的灾难,而广袤 的土地和亿万生灵也将要度过更为艰辛的日子。诗人意识到这场 民族解放战争通向胜利的道路是艰难的、泥泞而曲折的。这无边 无涯的感觉世界,既是历史的痛苦的延续,也是现实的严酷的存在, 它强烈地震撼着诗人本来已经动荡的心灵,于是他整个身心的里里 外外感到一种弥天的透骨的寒颤,在这种背景下,诗人写下这首比 雪还要寒冷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