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方程式
- 格式:doc
- 大小:251.50 KB
- 文档页数:13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三、化学反应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典型例题】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煤燃烧后剩余的煤渣比煤轻,因此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 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质量与消耗掉的氧气的质量之和。
中考总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识讲解-图文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表明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知识。
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表明在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发生时,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这意味着,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化学反应发生时,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销毁,只能发生重新组合。
这个定律是由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18世纪初首次提出的。
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
假设你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燃烧一根蜡烛,当蜡烛燃烧完毕时,你会发现容器内的氧气减少了,而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尽管氧气的质量减少了,但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燃烧前氧气的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实验中有很大的应用。
在实验中,通过称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成立。
如果实验结果表明总质量发生变化,那就说明这个反应并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也非常重要。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我们经常需要控制原料的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以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帮助工程师对反应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整。
二、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一种符号表示法。
它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通过化学反应符号表示反应过程的发生。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格式如下:反应物1+反应物2+……→生成物1+生成物2+……例如,将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H₂+O₂→2H₂O在这个方程式中,2H₂表示2个氢气分子,O₂表示一个氧气分子,2H₂O表示2个水分子。
方程式中的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侧。
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课堂引入】【知识梳理】实验一:铁+ 硫酸铜→铜+ 硫酸亚铁Fe + CuSO4 →Cu + FeSO4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反应前后天平指针没有偏转铁+ 硫酸铜→铜+ 硫酸亚铁Fe + CuSO4 →Cu + FeSO4一、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 研究对象:化学反应中。
2. 守恒范围:所有参加反应和生成的物质。
3. 守恒内容:质量关系。
(不是体积、物质类别等)4. 守恒数量:质量总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
实验二:碳酸钠+ 稀盐酸→氯化钠+ 水+ 二氧化碳分析:1. 天平不平衡,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还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吗?2. 天平不平衡的原因:3. 如何改进装置:讨论:1.一同学称量4.8克镁条,在空气中点燃,之后称量产生的白色固体质量为8克,由此该学生认为生成物总质量比反应物总质量大。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明理由。
2. 取10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9.36克。
此过程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将10g水蒸发成10g水蒸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4.12克碳与多少克氧气恰好反应生成44克二氧化碳?现在有12克碳和64克氧气,若完全反应,请回答能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二、化学方程式及意义微粒个数比: 2 : 1 : 2物质质量比: 4 :32 :36宏观: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微观: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质量: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三、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反应是真实存在的。
(2)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两边的原子个数必须相等。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在中学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掌握好这个规律对同学们以后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a.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解释:①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如钢铁厂把固态铁熔化成液态的铁水,这个过程铁由固态变化为液态,只是个物理过程而不涉及化学变化,因此就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②质量守恒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例如物体的体积不一定守恒。
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在这个反应体系中,反应前有气体(氧气)参加反应,而反应后只生成固体(四氧化三铁),很明显这个反应体系中反应前后的体积发生了变化,也就说明了该反应体积是不守恒的。
③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与反应。
如Ⅰ.把银和锌的混合物和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就只能是锌的质量,因为银不和盐酸反应,也就是它并没有参加化学反应,因此也就不能把银的质量考虑进去;Ⅱ.12g 碳和40克氧气充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44g,而不是52g 。
这是因为由C+O 2══CO 2可以知道,12g 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只能和32g 氧气反应生成44g 二氧化碳,即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12g ,氧气的质量为32g 。
因此,考虑“参加反应的”不仅要考虑参加反应的物质是什么,而且还要考虑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是多少。
b.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即它的本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反应前后的各种数量关系示意图 点燃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化学方程式指的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理: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所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必然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之和。
总结:①五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②两个一定改变: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③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注意: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
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例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H 2O + CO 2→淀粉+ O 2,由此判断:淀粉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例2】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2)确定化学式【例3】火箭推进器中盛有液态肼(X )和双氧水(H 2O 2)当它们混合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有关反应方程式为X+ H 2O 2 = N 2 + 2 H 2O ,根据此判断肼的化学式是( )A. N 2B. NH 3C. NH 2D. N 2H 2【例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CuO + X△Cu + H 2O 反应中X 的化学式为 。
__年__月 __日 第___ 课时 主备教师 集备人员第六讲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一、中考复习目标1、 领会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能用化学反应的实质解释该定律,并能运用它解释有关问题及进行某些计算。
2、准确描述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会正确书写并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熟练应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二、基础知识回扣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上的一个基本定律,是自然界一切化学变化所遵循的一个普遍规律。
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
1、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
(2)实质(为什么守恒):从分子—原子观点看,化学变化实质上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发生了原子间的重新组合,才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
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也 ,所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
2、化学方程式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1)一般步骤:定义:用 表示 的式书写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守 定律①写 等号左边写 ,右边写 。
②配依据: 方法: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和奇偶数法 化学方程式 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 。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书写步骤注明点燃、加热“△”、高温等反应条件 注明生成物沉淀号“↓”和气体逸出号“↑” 表示意义 ③标 读法④等 将短线改为等号△ ①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②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③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④对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必须换算成其纯量,然后再进行计算。
为什么?⑤列出比例求解。
(2)计算类型:①已知反应物质量求生成物质量;②已知生成物质量求反应物质量;③已知一种反应物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质量;④已知一种生成物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质量。
三、重点疑点讨论1、12g碳在20gO 2中充分燃烧,能生成30gCO 2吗?反应物中没有参加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能否计算在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中?2、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物中是否有气体逸出就画“↑”呢?四、解题方法指导例题1、某化合物X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X + 5O 2 = 4CO 2 + 2H 2O 试确定X 的化学式。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理解:二、化学反应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变化过程的式子,叫做化学反应方程式。
2.书写⑴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设想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两边的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⑵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和方法:A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在式子的左边写反应物,反应物和反应物之间用“+”相连,右边写生成物,生成物之间用“+”相连。
中间画一短线。
例: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B .配平化学方程式:所谓配平就是使化学方程式两边的每一种原子的总个数是相等的。
让我们来把这两个方程式配平:C .注明反应条件:有一些生成物需要加状态符号,并把单横线改成等号。
条件为加热的用“△”表示。
注:这里的状态符号添加有一定的规则:当反应物中没有气体物质而生成物中有气态物质时,在该项气体后加上一个表示气体的状态符号“↑”,同样,当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时,生成物中有固体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物质(如沉淀)出现的时候就应该加上一个状态符号“↓”3.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重点:关注解题格式举例说明(2010北京中考34题)汽车尾气系统中使用催化转化器,可降低CO、NO等有毒气体的排放,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当有5.6gCO被转化时,计算同时被转化的NO的质量。
解:设被转化的NO的质量为x。
答:被转化的NO的质量为6g【例1】有关质量守恒定律基本概念的考察⑴下列事实:①铁制品生锈后,其质量增加;②湿衣服晾干后,质量比湿的时候减少③石灰水放在敞口的容器内,其质量增加;④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实验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固体质量小;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g氢气与8g氧气反应,应生成10g水;⑥水结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⑦36g水通电完全分解,可得到2g的氢气;⑧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⑨1.2g碳与3.2g氧气反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星火教育一对一辅导教案学生姓名性别年级初三学科化学授课教师上课时间年月日第()次课共()次课课时:3课时教学课题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方程式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质量守恒定律2.会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掌握配平的方法3.可以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进行计算4.记住前面所学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教学重点与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重点)2.配平(难点)3.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重难点)教学过程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考试要求: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例题精讲例1、某有机物9.2g 充分燃烧后只生成1.76g 二氧化碳和10.8g 水,则该有机物含( ) A. C 、H 元素 B. C 、O 元素 C. H 和O 元素 D. C 、H 、O 三种元素 例2、下列物质燃烧后,既有二氧化碳生成,又有水生成的是( ) A .一氧化碳 B .焦炭 C .酒精 D .氢气例3、1.8 g 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了4.4 g CO 2 和3.6 g H 2O ,则该物中 ( )。
A .肯定含有C 、H 、O 三种元素 B .肯定只含有C 、H 两种元素 C .只含有C 、O 两种元素 D .肯定含C 、H 两种元素,可能含O 元素二、化学方程式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考点二):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 2+O 2 2H 2O 为例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巩固训练1、2003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年底,广东又发现了SARS 疑似病例。
这警醒着我们每个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依靠科学,战胜非典。
过氧乙酸可以起到良好的消毒作用,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表示氢原子,●——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 2H4O 3B 、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C 、过氧乙酸中所含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4:3D 、过氧乙酸若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2、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为食物长时间煎炸后产生微量的丙烯醛(化学式C 3H 4O )等有毒物质,会损害人体健康。
下列有关丙烯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该物质中碳、氢、氧元素间的质量比是9:1:2C.该物质的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3:4:1D.该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3、“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 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
包括“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产物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产品中。
下列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的是( )。
A.2C 2H 4+O 2→2C 2H 4O B.实验室制取CO 2点燃点燃C.2M +N =2P +2Q 2P +M =Q (M 、N 为原料,Q 为期望产品)D.用屑、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制取铜CuO + H 2SO 4 = CuSO 4 + H 2O Fe + CuSO 4 = FeSO 4 + Cu4、3.2g 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3.6g 水和4.4g 二氧化碳,则该物质是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 C :H :O =5、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总数B.原子总数C.原子种类D.物质的总量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考试要求: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二、方程式的配平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方法:最小公倍数法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⑴、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
⑵、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⑶、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⑷、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⑸、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举例:配平化学方程式: FeS 2 + O 2 Fe 2O 3 + SO 2⑴确定起点元素:由于Fe 、S 元素在横线两边只出现了一次,且最小公倍数都为2,因此Fe 、S 元素都可作为起点元素。
⑵若选择Fe 作为起点元素,则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2。
⑶确定FeS 2 、SO 2前面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S 2中Fe 元素的原子个数1的商2作为的FeS 2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 2O 3中Fe 元素的原子个数2的商1作为Fe 2O 3的系数;2FeS 2 + O 2 1Fe 2O 3 + SO 2⑷确定O 2 、SO 2的系数:点燃点燃①由于O 2 、SO 2中只含有O 、S 两种元素,S 元素在方程式两边只出现了一次,因此先确定SO 2 的系数,再确定O 2的系数。
由于方程式左边S 原子的个数已确定为4,所以右边S 原子的个数也为4。
因此SO 2的系数为4除以SO 2中S 元素的原子个数1的商4作为SO 2。
的系数。
2FeS 2 + O 2 1Fe 2O 3 + 4SO 2②由于方程式右边O 原子的个数已确定为11,因此左边O 原子的个数也为11。
所以O 2的系数为11除以O 2中O 元素的原子个数2的商11/2作为SO 2。
的系数。
2FeS 2 + 11/2O 2 1Fe 2O 3 + 4SO 2⑸再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即在方程式两边同时乘以2就可以。
4FeS 2 + 11O 2 2Fe 2O 3 + 8SO 2二、书写的步骤(考点)1、写 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2、配 配平方程式3、注 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4、等 将横线改为等号例题精讲1.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应在式子左右两边的化学式________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_________相等,绝对不能改动化学式中________的个数。
2.化学方程式中“====”表示________,“△”表示________,“+”表示_______,气体符号用________表示,沉淀符号用________表示。
3.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下列化学方程式违背了什么原则: (1)Fe+O 2点燃====FeO 2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O 2点燃====Fe 3O 4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学生写了下面四个化学方程式:①_ Al+_O 2↑====AlO 2②KMnO 4∆====K 2MnO 4+_MnO 2+_O 2↑ ③_4P_+_5O 2====2P 2O 5 ④_2H 2O 通电====2H 2+_O 2↑根据下列问题填写答案(填写序号)(1)化学式写错的有_________;(2)化学式正确但未配平的_________;(3)未注明反应条件的有________;(4)气体符号使用不当或有遗漏的有________。
5.某化合物[用X 表示其化学式]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X+3O 2点燃====2SO 2+2H 2O ,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6.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木炭(C )、硫磺(S )、火硝(KNO 3)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
爆炸点燃点燃点燃时生成硫化钾(K2S),氮气和二氧化碳。
写出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训练一、化合反应1、镁条燃烧2、铝箔在氧气中燃烧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5、白磷自燃6、木炭在氧气中燃烧7、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木炭进行的燃烧8、硫粉在氧气中燃烧9、点燃氢气10、氢气在氯气中燃烧11、氧化钙与水反应1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13、碳高温条件下与二氧化碳反应14、一氧化碳燃烧15、汞与氧气反应二、分解反应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存在的条件下分解出氧气3、氯酸钾在有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迅速分解出氧气4、在水中通入直流电,有气泡产生5、氧化汞受热分解6、高温煅烧碳酸钙7、碳酸分解三、置换反应1、锌粒与稀盐酸反应2、锌粒与稀硫酸反应3、镁条与稀盐酸反应4、镁条与稀硫酸反应5、铝片与稀盐酸反应6、铝片与稀硫酸反应7、铁片与稀盐酸反应8、铁片与稀硫酸反应9、氢气还原氧化铜10、氢气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11、铁丝放入到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反应12、镁在加热的条件下从氧化铜中置换出铜13、木炭还原氧化铜14、焦炭还原氧化铁四、其它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2、乙烯(C2H4)燃烧3、甲醇(CH3OH)燃烧4、乙醇燃烧5、甲烷燃烧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7、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8、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1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考试要求: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初步学会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考点一、依据: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