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第一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18.71 KB
- 文档页数:5
中华博览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第一课时)本章内容及教学思路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美术学习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单元。
该单元由中华博览和世界之旅两部分组成,本册介绍的是中国花鸟画和外国静物画。
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分析美术作品,他们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教师应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中外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并评述相关作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全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
这节课是进入初中的第一节欣赏课,主要教会学生怎样欣赏美术作品。
本章内容的课时安排总2课时正阳中学七年级美术学科教案提问:什么是花鸟画?花鸟画: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形式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二、展示图片《芙蓉锦鸡图》宋朝皇帝赵佶1、你了解宋朝皇帝赵佶吗?2、整幅作品的色彩有何特点?3、画面表现了那些内容,有何寓意?4、构图有何特点?小结:色彩富丽堂皇、用笔工致细丽。
此图是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
图中芙蓉盛开,随风轻轻颤动,蝴蝶翩跹,相互追逐嬉戏,引得落在枝上的锦鸡回首凝视,目不转睛。
目的即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五种道德品性.画幅左侧集中着芙蓉、锦鸡,与右上轻盈飞舞的蝴蝶遥相呼应,使得错综的布局显得密中见疏,揖让有度三、鸟类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展示麻雀、禅、蜜蜂等照片提问:你想看看古代画家是怎样描绘他们的吗?展示《写生珍禽图》五代黄筌此图为手卷,是黄筌传世的重要作品。
画家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鸟雀及龟类共24只,均以细劲的线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
这些动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
鸟雀或静立,或展翅,或滑翔,动作各异,生动活泼;昆虫有大有小,小的虽仅似豆粒,却刻划得十分精细,须爪毕现,双翅呈透明状,鲜活如生;两只乌龟是以侧上方俯视的角度进行描绘,前后的透视关系准确精到,显示了作者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令人赞叹不已。
课题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总课时编号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进入初中美术学习的第一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
在小学美术学习阶段学生也对中国画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是对以往学习的知识的一个延伸。
本课主要针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概况及其艺术特点作了一个初步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绘画,培养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本课将以多媒体展示花鸟画作品,以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为主,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名家名作的欣赏,让学生们了解花鸟画用笔、用色、用墨的技巧和花鸟画家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2、让学生们多角度欣赏花鸟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3、通过作品赏析,让学生们体味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美,感受花鸟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花鸟画家怎样写形,如何表意。
教学难点理解花鸟画抒写情意的独特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资源 PPT课件学生课本、颜料、纸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新授感悟体验:同学们,在世界美术领域中,中国古代绘画独树一帜,自成体系。
那你对中国画知道多少呢?学生回答。
同学们说了很多关于中国画的知识,那我们现在给中国画做一个简单的分类。
1、从表现形式上来分,可分为:写意和花鸟。
教师出示写意画和花鸟画的图片,并介绍其中的特点。
2、从绘画的内容来分,可以分为三类:花鸟、人物、山水。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中国花鸟画。
1、花鸟画的概念:中国花鸟画是以植物、动物、昆虫等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为题材的一种绘画形式。
2、欣赏《芙蓉锦鸡图》宋代赵佶这副作品的画面上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感悟。
《写生珍禽图》五代黄筌宋徽宗时期,是花鸟画的黄金时代,而在此之前的五代时期就已经有许多杰出的花鸟画家为这个黄金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五代时期的西蜀、南唐等地,花鸟画发展较快,并出现了黄筌和徐熙两种不同风格的代表性画家。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 表现形式,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
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 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
2. 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
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
3. 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二、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写意花鸟画与动物画的区别和花鸟画的分类。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与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花鸟画: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形式它表现自然. 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写意花鸟画:是以概括的简练的笔法来描绘自然界中的花鸟的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
本节课主要内容:1. 什么是传统花鸟画2.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3.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4.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5.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首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生活中的花鸟和写意花鸟画的不同。
1. 自然界中的动物2. 自然界中的植物3. 现实中的鸡与写意国画中的鸡4. 现实中的荷花与写意国画中的荷花5. 现实中的樱桃与写意国画中的樱桃(二)发展阶段:1. 什么是传统花鸟画在中国画以花草. 竹石鸟兽虫鱼为题材的作品都属于花鸟画范畴。
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2.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1)注重“写生”——从实际生活中撷取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七年级美术-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作者:————————————————————————————————日期: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2014 ~2015 学年第1 学期学校名称:枣庄市第十一中学授课专业:初中美术课程名称:美术备课教师:周刚枣庄市第十一中学课程名称七年级美术上册所在学校枣庄十一中授课教师周刚所用教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课时二课时课程类型欣赏.评述课题第一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材分析第一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在小学阶段美术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画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课是对以往学习的知识的一个延伸,本册的欣赏课包括中国花鸟画和外国静物画。
本课主要针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概况及其艺术特点作了一个初步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绘画,培养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中外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本课将以多媒体展示花鸟画作品,以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为主,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主要画科。
本课通过花鸟画作品的赏析,学生感悟中国画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
1、教学路径:在中国画中,花鸟画是和人物、山水画鼎足而立的画科。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它不仅仅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且在世界美术领域亦自成一体。
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花鸟画千年不衰,为广大中国人民喜爱。
从赵佶的《芙蓉锦鸡图》、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到文同的《墨竹》、朱耷的《游鱼》,再到齐白石的《蟹篓图》……花鸟画家们在花鸟虫鱼中发现了自然之美,运用笔墨色彩的技巧去表现大自然中的丰富和生动。
在画家笔下,花鸟画不仅仅表现花、鸟、虫、鱼、兽的美,更是把花鸟作为表达特殊情感的重要媒介,这远远超出了花鸟本身。
他们通过丰富的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反应社会现实抒发自己要表达的情感。
课题: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一课时)课时:二课时授课年级:七年级课业类别:综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和评述法、欣赏法。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花鸟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
2.让学生多角度欣赏花鸟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3.通过作品赏析,让学生体味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美,感受花鸟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花鸟画家怎样写形,如何表意。
教学难点:理解花鸟画抒情写意的独特表现形式。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一组中国画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其特点,教师由此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1.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表现人与人和人与社会。
题材山水画:表现人与自然。
花鸟画:表现与人相处的动植物。
是以植物、动物、昆虫等自然届中各种生物为题材的一种绘画形式。
技法:工笔和写意2.作品赏析:《芙蓉锦鸡图》(中国画)宋代赵佶⑴赵佶的书法被称为“瘦金体”⑵作品的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构图、用笔、用色)⑶芙蓉锦鸡,有着借物寓意、书写情怀的用意。
锦鸡在古代被认为是文武双全的象征,画家借此来作隐喻。
借鸡的5种自然天性颂扬儒家的5种伦理道德。
⑷“形神兼备,曲尽其妙”,借物寓意,书写情怀。
《写生珍禽图》(中国画)五代黄筌⑴“黄家富贵”。
⑵作品的表现内容描绘简练概括,精妙入微。
(精致与逼真)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体现了宫廷的审美情趣。
⑶小鸟、昆虫,尝试描绘一下,注意其神韵的体现。
《双喜图》(中国画)宋代崔白(学生分小组讨论,师总结)⑴描绘的是发生在兔子和鸟儿之间一瞬间的事。
若用照相机抓拍会怎样?试比较。
⑵写形和求真,通过对形象的细微刻画,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⑶观察兔子的皮毛,笔尖簇点层层积染,毛茸茸的质感,尝试练习。
《花卉册》(中国画)清代恽寿平(学生先评,师总结。
)⑴没骨画法重视写生,不用墨线勾轮廓和作底,而用颜色渲染,点染并用。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总第1课时) 备课人:武林备课时间:2011年8月30日 教时计划:1/2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花鸟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
2. 让学生多角度欣赏花鸟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3.通过作品赏析,让学生体味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美,感受花鸟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花鸟画家怎样写形,如何表意。
教学难点:理解花鸟画抒情写意的独特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1. 欣赏一组中国画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其特点,教师由此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2.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表现人与人和人与社会。
题材山水画:表现人与自然。
花鸟画:表现与人相处的动植物。
是以植物、动物、昆虫等自然届中各种生物为题材的一种绘画形式。
技法:工笔和写意3.作品赏析:《芙蓉锦鸡图》(中国画)宋代赵佶⑴赵佶简介“瘦金体”⑵作品的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构图、用笔、用色)⑶芙蓉锦鸡,有着借物寓意、书写情怀的用意。
锦鸡在古代被认为是文武双全的象征,画家借此来作隐喻。
借鸡的5种自然天性颂扬儒家的5种伦理道德。
⑷“形神兼备,曲尽其妙”,借物寓意,书写情怀。
《写生珍禽图》(中国画)五代黄筌⑴“黄家富贵”。
⑵作品的表现内容描绘简练概括,精妙入微。
(精致与逼真)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体现了宫廷的审美情趣。
⑶小鸟、昆虫,尝试描绘一下,注意其神韵的体现。
《双喜图》(中国画)宋代崔白(学生分小组讨论,师总结)⑴描绘的是发生在兔子和鸟儿之间一瞬间的事。
若用照相机抓拍会怎样?试比较。
⑵写形和求真,通过对形象的细微刻画,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⑶观察兔子的皮毛,笔尖簇点层层积染,毛茸茸的质感,尝试练习。
《花卉册》(中国画)清代恽寿平(学生先评,师总结。
)⑴没骨画法重视写生,不用墨线勾轮廓和作底,而用颜色渲染,点染并用。
花卉工整俊秀,如水洗过一般清新飘逸,洁净淡雅。
⑵绘画从标本开始走向生动,创造理想化的美感。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2014 ~ 2015学年第1学期学校名称:枣庄市第十一中学授课专业:初中美术课程名称:美术备课教师:周刚枣庄市第十一中学课程名称七年级美术上册所在学校枣庄十一中授课教师周刚所用教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课时二课时课程类型欣赏.评述课题第一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材分析教学目教学重点教学点教学准第一《抒情与写意——中国花画》属于欣述学域。
在小学段美的学,学生中国画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是以往学的知的一个延伸,本册的欣包括中国花画和外国静物画。
本主要中国花画的展概况及其特点作了一个初步的介,使学生一步了解我国的画,培养学生学中国画的趣。
教要引学生通欣中外典作品,提高学生的能力。
本将以多媒体展示花画作品,以教引学生回答主,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学到相关的知。
花画是中国画的主要画科。
本通花画作品的析,学生感悟中国画古代的博大精深。
1、教学路径:在中国画中,花画是和人物、山水画鼎足而立的画科。
它有着悠久的史和深的社会影响,它不是我国文化宝中的一璀璨明珠,而且在世界美域亦自成一体。
作一个独立的画种花画千年不衰,广大中国人民喜。
从佶的《芙蓉》、黄筌的《写生珍禽》到文同的《墨竹》、朱耷的《游》,再到白石的《蟹》⋯⋯花画家在花虫中了自然之美,运用笔墨色彩的技巧去表大自然中的丰富和生。
在画家笔下,花画不表花、、虫、、的美,更是把花作表达特殊情感的重要媒介,超出了花本身。
他通丰富的情感和生命的花形象来表达自己自然界的,反社会抒自己要表达的情感。
2、本需要 2 。
展示名家名作,学生欣。
学生了解花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知目和画家借物抒情的表方法。
学生学多角度欣花画作品,并能在美感受的基上运用言、技能目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
通欣学生体味中国花画的美,感受花画的独特魅力,激情感目其国主情和生活的。
了解花画的画形式,表方法,以及如何表意。
理解花画家抒情写意的独特表形式。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表现形式,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
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
2.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
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
3.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写意花鸟画与动物画的区别和花鸟画的分类。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与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
花鸟画: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形式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写意花鸟画:是以概括的简练的笔法来描绘自然界中的花鸟的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
本节课主要内容:
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
4.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5.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首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生活中的花鸟和写意花鸟画的不同。
1.自然界中的动物
2.自然界中的植物
3.现实中的鸡与写意国画中的鸡
4.现实中的荷花与写意国画中的荷花
5.现实中的樱桃与写意国画中的樱桃
(二)发展阶段:
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在中国画以花草.竹石鸟兽虫鱼为题材的作品都属于花鸟画范畴。
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1)注重“写生”——从实际生活中撷取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2)花鸟“拟人化”——把花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品德相类比。
比如“白眼向天”和“四君子画”(梅.兰.竹.菊)。
3)“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精神内涵。
4)“象征寓意,遣兴抒怀”的功能。
“白眼向天”:是指清初画家朱耷多将鸟.鱼画成翻白眼状,以此表达画家本人愤世嫉俗的心情。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中国古代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
也称为比兴手法。
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是人自身情感与理性的抒发。
“栩栩如生”是最终目标,“象征寓意,遣兴抒怀”更使画面有了意境和深度。
于是,花鸟画摆脱了客观物象的局限,具有了更为深邃的文化涵义。
4.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古代花鸟画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
(唐代的《五牛图》属工笔花鸟画,而清代的《鸭》则是属写意花鸟画。
)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5.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一)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最早描绘花鸟的作品,是新石器时期画在彩陶上的鸟.鱼.蛙及类似花草的装饰图案。
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
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
(二)花鸟画正式确立是在唐代,经唐.五代.北宋完全发展成熟,唐初画鹤能手薛稷,为花鸟画的建立作出很大贡献。
(三)五代时期,西蜀.南唐都设立了画院,绘画迅速兴旺起来,其间出现了“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风格流派。
黄荃.徐熙风格迥然不同,但都展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共同把花鸟画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四)花鸟画发展到了北宋,前期沿袭“黄家”画风,中后期则出现了钟情于野景野趣的画家。
他们注重写生,还善于表现运动中的禽鸟和花草的姿势。
(五)水墨写意“四君子画”(梅.兰.竹.菊)相继出现于南宋及元代。
明代是花鸟画大发展的时期,花鸟画融入了一些水墨写意的笔势,从而赋予画面更多的生动性。
随着写意花鸟的深入发展,以明末的徐渭为代表自觉实现了以草书入画并强烈抒写个性情感的变革。
至清初朱耷则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
(六)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花鸟画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传统,终于在近现代产生了齐白石这样的花鸟画大师。
写意花鸟欣赏
徐渭,字文长。
不幸的遭遇,使他对当时混乱.腐败的社会激愤不满,他以犀利的笔墨,用揶揄讽刺,嬉笑怒骂,旁敲侧击,含沙射影的笔调发泄心头的激愤。
他不拘程式,用笔恣肆狂放,泼墨汪洋淋漓,作品透出“不求形似求生韵”的意境。
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法,说明了当时的“文人画”已经走向成熟,这一成就对于后来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杂花图》全卷共十幅,画四季花果.树木十三种,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丰润的牡丹.淋漓的荷叶.皎洁的白莲.孤傲的秋菊.厚实的石榴.挺俏的梅花.萧疏的竹叶,疏疏密密.虚虚实实.浓浓淡淡.轻轻重重所形成的墨的旋律,使人心旷神怡。
*画家生平:
朱耷,寡身孤居,绝交于世。
二十三岁时,不甘心明朝的灭亡,抱着愤世嫉俗的心情,装聋作哑,装疯卖傻,出家为僧。
朱耷后来蓄发还俗,常游山涉水,七十五岁时,身体健康,登山如飞,年八十而终。
其绘画艺术对后世影响巨大,一批大家巨匠,莫不受其熏陶。
朱耷作品多署“八大山人”,笔形似“哭之”或
“笑之”。
作品赏析
《荷花双禽图》画面结构以一枝自左下向上斜出的荷叶和另一枝自右下向左上斜出的荷花交搭成基本的架势,其间又穿插三叶两花,丰富了荷塘的空间进深;下方为一巨石,石上栖一对小禽,均单足独立,耸肩敛羽,虽不作“白眼向天”的本色,但清冷的表情一以贯之。
画法随意点,点.线.面的安排似不经意而无懈可击,直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荷梗拉得极长,而略无飘忽,更可见画家功力所聚。
文同少时读书用功,常通宵达旦十二岁左右就有很高才华,文同操韵高洁,诗词书画,人称四绝。
因为他画竹最有名,影响也最大,学他的人甚多,画史上称作“湖州竹派”。
《墨竹图》写垂竹一枝,出枝弯曲,枝叶多用浓墨。
新枝嫩叶,渍以淡墨,熟练地运用了行.草书法的用笔。
在章法方面,讲求突出气势,虽只作一枝复垂,但它的奔放形迹,生动地表现了竹子临风擎雨的神韵,不愧为墨竹杰作。
文同画竹,正因为十分注重观察竹子的形态,领会竹子的神韵,成语“胸有成竹”就是指文同画竹的状态。
这一帧笔墨简练.功夫精深的《墨竹图》,正是画家对普通生活现象那种特殊审美观念的显露。
崔白“性疏阔度”,画风体制清赡,形象自然而无雕琢痕迹;他技巧熟练,落笔可不用起稿,工而不拘。
画面上,一枝叶子已经落尽的老树,说明这已是隆冬时节,但是一群吱吱喳喳的麻雀似乎并不感到冬天寒冷,依然在老树枝头鸣跳嬉戏。
它们不仅情态各异,而且活灵活现,充满生活情趣,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活力和生机,这说明画家很善于把欣赏自然美时所引起的感触巧妙地表现出来,此外崔白在这一作品中还善于运用对比.变换等形式美法则,如老树干的横斜平直与麻雀形体的浑圆柔润,直与曲等对比,使作品显得更具有艺术魅力。
徐熙,为人宁静淡泊,不慕名利,专心于绘事。
技法上,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用粗笔浓墨,略施杂彩。
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而有所创造,开创了一种水墨为主兼用色彩的新体貌,画史称为“徐体”,颇能传达“野逸”之趣。
《雪竹图》是徐熙泛游江湖,写生创作,清秀淡雅,朴素自然,一丛竹林蓬
起,根秆枝叶皆用粗笔浓墨,竹节用青色勾点,随风摇曳。
潘天寿《露气》作品是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延续.发展和变革,泼墨荷叶酣畅而凝重,使用体块组合和股价组合,使得花.叶.梗.水草之间组合十分严整。
(三)小结和思考
今天,我们利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赏析了这些作品,了解了有关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知识。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结: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工笔和写意为主的花鸟画传统。
在摹刻客观对象的过程中,画家们移注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所以,花鸟画便成了拟人化的观照,审美化的再现,而花鸟画也有了象征寓意.遣兴抒怀的功能。
五、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