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4.43 KB
- 文档页数:1
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诊治。
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结核性腹膜炎有明显的年龄趋势和性别趋势,多发生在40岁左右的女性,临床表现为腹痛及腹水,有很高的误诊率,临床治疗上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结论结核性腹膜炎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漏诊误诊,因此需提高对其的认识,重视早期诊断与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诊治分析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9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72-02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弥漫性腹膜腔感染,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结核和肠结核多发生于20至40岁的女性,因为机体的免疫程度不同,腹膜炎的病理表现也有所差别,主要有渗出型、粘连型和干酪型三种,粘连型比较常见,还有三型互相并存的情况,称其为混合型,结核性腹膜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无特异性,因此常被误诊为胰腺炎或阑尾炎等,为了进一步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与治疗的有效性,本文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例,女38例,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5个月-8年。
5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34例患者的腹水征为阳性,9例患者月经紊乱,结核性腹膜炎三种分型:粘连型28例,渗出型11例,干酪型8例,混合型3例。
1.2方法1.2.1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血液学检查、常规腹水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腹腔镜检查。
1.2.2判断标准血液学检查:结合性腹膜炎的血液学指标中血沉增快,ppd试验强阳性。
结核性腹膜炎病史1.病史摘要:马××,女,26岁。
主诉:腹胀1月余,加重2周。
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以下腹部明显,伴轻度腹痛不适,自感乏力,以午后明星,伴颜面及手足烧灼感,夜间出汗较多,无四肢关节疼痛及皮疹,无胸闷、心慌及气短;食纳较差,无恶心、呕吐及厌油腻;在当地医院给予口服中药治疗一周,症状无明显改善,且间断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0℃~38.0℃”之间,多发生在午后,无寒战及高热,也无咳嗽、咳痰。
2周前腹胀明显加重,B超检查提示腹腔包裹性积液,肝、胆、脾、胰正常。
自发病以来,精神欠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减轻约3kg。
既往体健。
2.病史分析:(1)腹胀的病史应重点询问腹胀的诱因、有无发烧、乏力及夜间盗汗,有无恶心、呕吐及厌油腻。
从症状大致可鉴别病因:逐渐加重的腹胀,应考虑有肝硬化失代偿期可能;年轻女性,低热、乏力、体重减轻,腹胀逐渐加重,应考虑结缔组织病可能;低热、乏力、体重减轻,腹胀逐渐加重,应考虑恶性肿瘤并腹腔转移可能;年轻女性,腹胀、午后低热、乏力及夜间盗汗,强烈提示结核性腹膜炎可能。
(2)病史特点:①青年女性。
②不明原因低烧,伴有夜间盗汗、乏力。
③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④腹胀逐渐加重,B 超提示腹腔有包裹性积液。
体格检查1.结果:T 37.6℃,P 96次/分,R 20次/分,Bp 100/7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睑结膜轻度苍白,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侧胸廓对称,叩诊清音,右下肺呼吸音稍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96次/分,律齐,心音正常;腹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部触诊有柔韧感,左下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腹水征(+),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浮肿。
2.体检分析:(1)查体特点:①睑结膜轻度苍白;②右下肺呼吸音稍低,提示胸腔积液可能。
③腹部触诊柔韧感,左下腹部压痛(+),腹水征(+),提示结核性腹膜炎可能。
临床表现本病多数起病较缓,但急性发病者亦为数不鲜。
主要症状为倦怠,发热、腹胀和腹痛,亦有畏寒、高热骤然起病者。
轻型病例开始呈隐蔽状态。
1.全身表现发热与盗汗最为常见,热型以低热和中等热居多,部分患者呈驰张热。
渗出型、干酪型病例或合并有严重的腹外结核的患者可呈稽留热,盗汗严重,重者有贫血、消瘦、水肿、口角炎及维生素A缺乏症等营养不良的表现。
在育龄妇女中,停经不育者较常见。
2.腹痛多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钝痛,疼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有时在全腹部。
当患者出现急腹症时,应考虑腹腔结核病灶溃破后引起的急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少有穿孔。
3.腹胀与腹水多数患者有腹胀感,可由结核病中毒症状或腹膜炎伴有的肠功能紊乱引起。
患者可出现腹水,以小量、中等量为多见。
腹水量较多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
4.腹壁柔韧感柔韧感是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
绝大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压痛,一般较轻微,少数压痛明显并有反跳痛,后者多见于干酪型。
5.腹部包块粘连型及干酪型患者的腹部常可触及包块,多位于中下腹部。
包块大小不一,边缘不齐,有时呈横形块状物或有结节感,多有轻微触痛。
6.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腹泻,粘连型患者便秘较为常见,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肝肿大可由营养不良所致脂肪肝或肝结核引起。
如并发肠梗阻,可见蠕动波,肠鸣音亢进。
检查1.血象和血沉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腹腔结核病灶急性扩散者、干酪型及继发感染者的白细胞计数可增高,血沉既红细胞沉降率多数增快。
血沉也可作为病变活动的简易指标。
2.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者对诊断本病有帮助,但粟粒型结核或重症病人反而可呈阴性。
3.腹水检查近年主张对感染性腹水的判断应增加实验诊断指标,腹水葡萄糖<3.4mmol/L,pH<7.35时,指示细菌感染,特别是腹水腺苷脱氨酶活性增高时,提示结核性腹膜炎。
本病腹水动物接种阳性率可达50%以上。
4.胃肠X线检查钡餐检查如发现肠粘连、肠结核、肠瘘、肠腔外肿块等现象,对本病诊断有辅助价值。
结核性腹膜炎4例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关键词】结核性腹膜炎;临床分析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80-01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弥漫性腹膜腔感染,发病率大约占全身结核病的5%,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最为常见,女性多于男性,引起结核性腹膜炎的病原体是结核分枝杆菌,腹膜病变主要来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
结核性腹膜炎主要由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等直接蔓延所致,少数则由粟粒结核或肺结核血行播散至腹膜,在腹膜形成潜在病灶,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发生结核性腹膜炎。
由于机体反应性、免疫状态不同,入侵之结核菌数量、毒力、类型、感染方式不同,以及治疗措施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腹膜的病理改变可表现为渗出、粘连、干酪三型。
以粘连型最多见,渗出型居次,干酪型最少见。
临床上三型常互相并存,称为混合型。
2012年1-2月在我科确诊的4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进行分析,并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例1,患者,女性,39岁,因“间断腹胀半年余”入院,查体:t37.0℃,p88次/分,r20次/分,bp120/9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胸廓对称,听诊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语音传导正常。
心前区无异常隆起,未扪及震颤,叩诊心界无明显扩大,心率8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稍隆,上腹部见陈旧手术疤痕,无肠型、蠕动波,腹软,稍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未扪及包块,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不亢进。
腹部b超:腹腔大量游离液性暗区。
腹水结核菌培养:阳性。
入院后,予以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吡嗪酰胺,莫西沙星,五水头孢唑啉钠等抗痨抗炎对症治疗,行腹穿抽液术:腹水常规:李凡他实验:+++,颜色:黄,透明度:混,白细胞:0.50*10 /l,腹水生化:氯:109.6mmol/l,乳酸脱氢酶:216iu/l,总蛋白:56.9g/l,葡萄糖:4.73mmol/l,腺苷脱氨酶:14u/l,腹水病理:见间皮细胞,淋巴细胞,未见肿瘤细胞,予以加强腹腔引流,利尿等治疗患者症状好转,复查腹水基本消失。
结核腹膜炎可以治疗吗
一、概述
在临床上,结核性腹膜炎的病症是一种常见的腹膜炎类型的疾病,此病主要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腹膜慢性炎症感染性的疾病。
这个结核杆菌的来源是腹腔内结核直接蔓延而来的,也可以是血行感染的情形。
一般腹腔内结核杆菌是比较常见的情况,那么一般情况下,在出现结核性腹膜炎疾病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进行治疗呢?下面来简单的说一下这个问题。
二、步骤/方法:
1、
一般来说,对于结核性腹膜炎疾病的患者用药治疗为主,用药治疗的原则和治疗肺结核疾病的原则是基本一样的,也就是需要足量,联合,以及足疗程的治疗,它的疗程相对来说一般是需要达到一年时间半以上的情况。
2、
如果结核性腹膜炎疾病的患者已经出现腹水情形了,那么我们就是需要通过放腹水的方式来缓解病人的压迫症状,以及进行腹腔内注入药物方式进行治疗,一般常用的治疗药物有地塞米松和链霉素等一些的药物。
3、
如果是血行播散的情形引起的,或者患者出现了严重的结核中毒症状的时候,那么患者在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
还是需要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药物,来减轻中毒症状和防治出现肠粘连情形的。
三、注意事项:
结核性腹膜炎疾病是可以治疗的,而治疗方案的选择往往是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来选择的,因为抗结核药物的使用是一定要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后才能做出的,而且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也是有一定的条件限制的。
28例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疗效。
方法本文收集整理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28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患者通过精心的临床护理之后,其预后效果良好,未出现临床感染、肠梗阻以及肠穿孔等临床并发症。
结论临床治疗结核性腹膜炎,主要是通过有效控制患者的腹膜炎症以及预防出现并发症。
在进行一系列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后,让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与生理状态,不仅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还利于提升临床治疗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结核;腹膜炎;护理结核性腹膜炎主要是由于患者腹腔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入侵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症状,在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中其占到发病总数的6%左右。
由于结核性腹膜炎的病程较长且复发率较高,极易引发不孕或肠梗阻等并发症,因此实施合理的临床护理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笔者通过对本院收治的28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均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将收集整理我院2010年3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28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其中男10例,女18例,患者年龄17-53岁(平均为30.8岁)。
本文所选病例均经过询问以往病史、临床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而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其中有6例患者伴有多浆膜腔积液(心包积液、胸腔积液),22例患者伴有肠梗阻。
1.2 临床护理1.2.1 常规护理1.2.1.1 一般护理对于结核性腹膜炎患者,需劝其最好卧床休息,尽量减少下床活动以及脑力、体力劳动,同时还需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情,其原因就在于休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机体的代谢,进而减少其对毒素的吸收,缓解毒血症的临床症状。
待患者的体温达到正常水平及腹水消失时,患者可适量的开展一定的活动,以不劳累为度[1]。
除此之外,病房还需要尽量保持有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温湿度,这对患者的康复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腹膜与腹腔疾病-结核性腹膜炎的发病特征及治疗原则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是儿童腹腔结核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小儿结核性腹膜炎早期临床表现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而且其实验室检查没有明显特异性,常易误诊为其他疾病。
过去曾为我国小儿常见病,死亡率很高。
随着社会上结核病得到控制,小儿结核也日趋罕见。
结核性腹膜炎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
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占80%以上,其中以学龄前儿童为常见。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结核性腹膜炎可能是全身血型播散的一部分,如肺部和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入血液后,经血行播散,引起结核性腹膜炎。
但更多见的是由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或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直接蔓延到浆膜或因肠系膜溃疡穿孔而引起的,多是局限性腹膜炎,但如干酪化的肠系膜淋巴结破溃,大量结核菌散布于腹腔,则可发生弥漫性腹膜炎。
此外,腹膜炎偶可引起结核性输卵管炎,但较少见。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一)临床表现1.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因病理类型及机体反应性的不同而异。
临床上可分为3型:①渗出型(腹水型);②粘连型;③干酪溃疡型。
以主要表现定型,但渗出型可有部分粘连,粘连型亦可有少量积液,各型间可有过渡形式,难以截然划分。
结核性腹膜炎发病缓慢,有慢性结核中毒症状,包括不规则低热、消瘦、面色苍白、容易疲乏、食欲不好、盗汗等。
此外,由于各型病理形态的不同,症状互有差别。
(1)渗出型:表现为全身消瘦,腹部逐渐膨大,脐窝变平,腹壁静脉显露,腹水多时,腹壁皮肤发亮,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肝上界上移,横膈抬高。
大量腹水时,影响胸廓的活动度。
呼吸变得浅表,甚至呼吸困难。
下肢可因腹腔受压而水肿。
渗出型腹膜炎大多数单独存在,亦可同时伴有胸膜炎。
(2)粘连型:一般体征不明显。
腹膜因炎症而增厚,所以在扪诊时可有特殊柔韧感,并可触及大小不等的肿块,全腹有程度不等的压痛。
有时在上腹部可扪及边缘不整齐的横形块状物,此为粘连收缩的大网膜。
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1-05-13T15:23:08.5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杨广英[导读] .并发症以肠梗阻为多见,亦可有肠瘘,多见于干酪型病人,可同时有腹腔脓肿
杨广英(黑龙江省林口县古城镇卫生防保站 157600)
【中图分类号】R6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04-0103-02
【关键词】结核性腹膜炎治疗
临床表现
1.症状多数病人起病缓慢,早期症状较轻,以盗汗、乏力、体重下降、食欲缺乏,低热与中等热为最多,60%~80%的病人有腹痛症状,慢性腹痛多见,疼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有时在全腹,多为隐痛或钝痛,当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时,有阵发性绞痛。
肠功能紊乱时,腹泻多见,如果合并肠梗阻或干酪型并发肠瘘,腹泻可加重。
部分病人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
少数起病急骤,以急性腹痛或骤起高热为主要表现。
2.体征腹壁可出现局部膨隆,多为腹膜粘连严重时,并可见肠蠕动波;大量腹水时,可见全腹明显膨隆,腹壁发亮。
触诊腹壁柔韧感,少数压痛严重,且有反跳痛,常见于干酪性结核性腹膜炎;扪及腹部肿块,多见于粘连型或干酪型,多位于脐周,其大小不一,表面不平,有时呈结节感,边缘不整,活动度小,多由增厚的大网膜、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粘连成团的肠曲积聚而成,包裹性积液也可形成腹块。
合并中等量腹水的病人叩诊可出现移动性浊音阳性。
后期有营养不良,可出现消瘦、水肿、贫血、舌炎、口角炎等体征,肝大亦不少见。
另外可出现肠外结核及并发症的相应体征。
3.并发症以肠梗阻为多见,亦可有肠瘘,多见于干酪型病人,可同时有腹腔脓肿形成。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①对任何不能解释的渗出性腹水;青壮年病人有结核病史,伴有其他器官结核病证据。
②发热原因不明2周以上,伴有腹痛、腹胀、腹水和(或)腹部包块和(或)腹壁柔韧感。
③腹水为渗出液性质,以淋巴细胞为主,一般细菌培养阴性,细胞学检查未找到癌细胞。
④X线胃肠钡剂检查发现肠粘连等征象。
⑤PPD试验呈强阳性。
⑥典型病例可作出临床诊断,予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有效可确诊。
⑦不典型病例,对于主要有游离腹水病例,行腹腔镜检查并作活检,符合结核改变可确诊;若广泛腹膜粘连者,腹腔镜检查属禁忌,需结合B超、CT等检查排除腹腔肿瘤。
⑧对诊断困难而有手术指征者需剖腹探查明确。
2.鉴别诊断
(1)以腹水为主要表现:①腹腔恶性肿瘤。
如腹膜转移瘤(多以肝、胰、胃肠道及卵巢癌肿常见)、腹膜间皮瘤、恶性淋巴瘤等。
结核性腹膜炎与腹腔肿瘤鉴别有困难者,腹腔镜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必要时可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②肝硬化腹水。
③其他疾病引起的腹水。
如结缔组织病、缩窄性心包炎、Budd- Chiari综合征、梅格斯综合征等。
(2)以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与腹部肿瘤及克罗恩(Crohn)病等鉴别。
(3)以发热为主要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而腹部症状体征不明显,需与引起长期发热的其他疾病鉴别。
(4)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与常见外科急腹症鉴别。
强调注意询问结核病史、寻找腹膜外结核病灶、分析有否结核毒血症等。
治疗
1.休息和营养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调整全身情况和增强抗病能力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2.对症治疗对于腹痛、腹胀等症状可给予相应对症治疗,如有大量腹水,可适当放腹水以减轻症状。
3.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抗结核化学药物的选择、用法、疗程详见肺结核治疗。
对粘连型或干酪型病例,由于大量纤维增生,药物不易进入病灶达到应有浓度,病变不易控制,故应加强抗结核化疗的联合应用并适当延长抗结核的疗程;对一般渗出型病例,由于腹水及症状消失常不需太长时间,病人可能会自行停药,而导致复发,故必须强调全程、规则治疗。
4.手术治疗
转院要求
无特殊情况无需转院治疗。
预防及病人教育
对肺、肠、肠系膜淋巴结、输卵管等结核病的早期诊断与积极治疗,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许成群.膈下逐瘀汤治疗慢性结肠炎24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2]包嘉辉;高如珍;张忠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粘连型腹膜炎并肠梗阻540例临床观察[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3]文魁.治结核性腹膜炎方[N];民族医药报;2002年.
[4]郭开龙,杨延平,韩立萍.急性化脓性腹膜炎44例治疗体会陕西医学杂志 2009年38卷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