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苏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454.00 KB
- 文档页数:12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0~71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第72页练习十一第1~4题。
教材简析:这一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了两步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教学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和一道“试一试”,教学三种不同结构的三步混合运算。
例1提供的是一个求两个乘积之和的实际问题。
我还让学生提了一个求两个乘积之差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问题,由于学生对例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都比较熟悉,在提出问题后,没有做任何提示,而是直接让学生列式解答,同时讨论列综合算式的方法。
自然地引起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运算顺序的心理需求。
对于所列出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我设计了能提示运算顺序的填空,启发学生先同时算出两边的乘除法,在算出中间的加减法。
算式变变变的环节变出的算式的结构与例题不同,同时启发他们想到:在计算时,暂时不算的按原位移下。
再变,变出了12+2×15-3,探索了运算顺序并计算。
在例题和“试一试”和12+2×15-3教学的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思考“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归纳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随后的练习题安排了辨一辨、算一算、比一比,分别是要求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和,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理解,初步感知一些运算规律。
最后是一道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练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体会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说明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联系实际问题说明解决问题的计算过程,联系计算过程归纳运算顺序,发展归纳思维,在题组的比较过程中,优化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再按顺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梳理数学规则意识,发展认真严谨、细致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策略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于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培养学生正确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学生在运算过程中,正确应用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的案例。
2.练习题:不同难度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些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并给出示例。
3.操练(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些难度较高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题目,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
本课时为第1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内容安排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回顾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再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对于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也已经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运算顺序混乱、运算符号混淆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运算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运算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出现的运算顺序混乱、运算符号混淆等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理解并掌握运算顺序。
3.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
4.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5.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1.运算顺序:先算加法,再算减法2.运算规则:–加法:同号相加,异号相减–减法:被减数减去减数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10讲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第一部分课内衔接姓名:;日期:;家长签字:1.在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里,如果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要,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后算。
2.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再算。
小括号里面,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再算。
3.“[ ]”是,与小括号一样,它在算式中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4.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要先算,再算。
课前预热280+180÷6×5 360÷18+15×12 360÷(21-9)+267380-100÷5×2 (90+360)÷(20-5)18×(42-320÷20)32-147÷(53-32)[200-(180-50)]÷35 20×[(86+142)÷38]例题精讲【例1】哥哥和弟弟各有一些钱,如果弟弟给哥哥10元,那么哥哥的钱是弟弟的6倍;如果哥哥给弟弟10元,那么两人的钱一样多。
哥哥和弟弟原来各有多少钱?【反馈练习】1.学校“红领巾剧团”要购买5套女装,每套女装的上衣标价是20元,裙子标价是40元,购买男装共花了1500元。
购买男装的钱是女装的多少倍?2.张老师和王老师一起逛商场,张老师看中一件衣服,王老师看中一双鞋,但他们的钱都不够。
如果张老师借钱给王老师买鞋,那么自己还剩下150元。
如果王老师借钱给张老师买衣服,那么自己就剩下60元了,已知衣服的价格是鞋子的2倍。
两位老师一共带了多少元钱?【例2】东东和军军两人加工800个两件,已知东东每小时加工37个,军军每小时比东东少加工12个,如果由军军独自加工,每天工作8小时,需要多少天才能加工完?【反馈练习】甲、乙两队合挖一条水渠,甲队从东往西挖,每天挖75米;乙队从西往东挖,每天比甲队少挖5米,两队合作8天挖好,这条水渠一共长多少米?【例3】欢欢和乐乐分别从相距100千米的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欢欢每小时走6千米,乐乐每小时走4千米,如果欢欢带着一只狗和自己同时出发,狗每小时跑10千米,狗在两人之间来回跑,直到两人相遇,狗跑了多少千米?【反馈练习】1.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12小时后,距离终点还有60千米,这时离乙地还有840千米,这辆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乌龟和兔子从同一地点出发,在一条长750米的环形跑道上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