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示儿》教学设计杨万洁
- 格式:docx
- 大小:11.91 KB
- 文档页数:3
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之《示儿》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古诗《示儿》的字面意思及深层含义。
- 掌握古诗的诵读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并背诵。
- 分析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 借助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 体会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示儿》的意境和主题。
- 掌握古诗的诵读方法和背诵技巧。
教学难点:- 分析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 深入理解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和对子孙的嘱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示儿》的原文、注释、译文及背景介绍。
-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古诗诵读范例。
- 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和讲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播放古诗诵读范例,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提问:你们听过这首诗吗?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3. 揭示课题:《示儿》,并简要介绍作者陆游及其创作背景。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朗读指导:-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
- 学生跟读,纠正发音和节奏。
- 分组练习,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展示。
2. 字词解析:- 展示古诗原文,逐句解释生词和难句。
-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
3. 内容分析:- 分析古诗的主题和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 讲解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等),并分析其效果。
4. 情感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陆游的子孙,你会如何理解他的嘱托?-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背诵古诗:- 学生自由背诵,教师巡视指导。
- 分组背诵比赛,评选出最佳背诵小组。
2. 拓展阅读:- 展示其他爱国诗篇,引导学生阅读并体会其中的爱国情感。
《示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认“祭、敢”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诗意。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的爱国思想,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3.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用诗的语言表达对亲人和国家的情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生字新词祭、敢、悲、遗、祭、祭、辱、拜、元、知、万、事、空、但、见、九、州、同、终、日、祭、翁、亡、国、痛。
2.理解诗句(1)诗句的含义: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诗句的节奏: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会认生字,理解诗句的含义。
2.难点:理解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陆游吗?请同学们谈谈对陆游的了解。
(2)简介陆游:陆游,南宋著名诗人,字务观,号放翁,我国古代爱国诗人。
(3)简介《示儿》:这是陆游临终前写给他儿子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忧虑。
2.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
(2)认读生字:老师指名认读生字,同学们跟读。
(3)理解诗句:老师讲解诗句的含义,同学们认真听讲。
(4)节奏划分:老师指导同学们正确划分诗句的节奏。
3.朗读感悟(1)同学们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老师指名朗读,同学们评价。
4.课堂练习(1)同学们默写课文。
(2)老师检查同学们的默写情况。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体会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希望同学们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六、板书设计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七、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分析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陆游的《示儿》,同学们了解了作者的爱国思想,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情感。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示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并默写《示儿》。
2.了解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意思,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
2.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满江红》。
定奠定悲壮的基调。
一、激情导入1.说岳飞,介绍时代背景刚才你听到的是岳飞的《满江红》,说起岳飞,你可能比较熟悉,那么你知道岳飞生活在哪个朝代?宋朝分北宋和南宋,你熟悉那段历史吗?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段历史。
(课件出示资料,学生轻声阅读)【靖康之变】同学们,刚才你看了这段历史的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2.简介陆游:当时岳飞等一批爱国志士,义愤填膺,他们纷纷站起来为多灾多难的祖国而呼喊、战斗。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当时的一位杰出爱国诗人——陆游(板书)(课件出示陆游像以及陆游资料)这就是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
(老师介绍)3.揭题。
在他86岁临终之时还写下了光照千古的绝唱——《示儿》(出示诗并板书课题)“示儿”的意思是:给儿子们看。
4.(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学生完成导学案第一题。
二、初读古诗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节奏。
在诗中用∕画出停顿。
(可以大声读,小声读,也可以默读)2.指名学生读。
3.师范读古诗。
4.你觉得这首诗里哪些字书写时需要引起注意?(指导“祭”的书写)三、粗知大意1.理解字词古诗文比起我们现代文来说比较难懂,哪些字词你读懂了,那些字词还不理解呢?大家来交流交流。
2.抢答重点字词意思。
(课件出示)3.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理解得很透彻。
下面让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同学们的交流,并结合下面的注释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可以自己说,也可以说给同桌听)4.(课件出示)看“陆游临终绝笔图”说诗意,指名两人说诗意。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教案第【1】篇〗知识与能力:1、收集、交流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解诗句的内容。
2、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祭、乃”等字,理解“元、九州同、王师”等词语意思。
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诗句意思。
2、创设情境、引导想象、朗读悟情等形式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爱国悲情,产生对陆游的敬佩之情。
2、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重点难点1、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诗句意思。
2、创设情境、引导想象、朗读悟情等形式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示儿(一)播放,情境导入1、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
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也。
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交待遗嘱。
这遗嘱就是《示儿》,这位老人就是陆游。
2、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让学生交流课前资料。
3、师:陆游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出生在战乱纷飞的年代,一生都在渴盼祖国的统一,在临终之时,躺卧在病榻上的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人间绝唱——《示儿》。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示儿》,感受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请大家齐读诗题——4、“示”是什么意思?“儿”呢?题目的意思是什么?陆游要告诉他的儿子什么呢?我们一同来读读诗句。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二)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1、同学们,读诗,我们不光要把诗读准、读顺,读得有节奏,还要读懂其中的意思。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同桌讨论讨论,你理解了哪些诗句的意思。
(提示:默读古诗,用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诗句意思,并在旁作批注。
)2、学生交流、讨论。
3、检查了解。
说说你对第一行诗句的意思。
引导理解“元”通“原”指原本的意思。
万事空、但、九州、王师、定、家祭、乃翁等词的意思。
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4、把这些词的意思放到诗句中,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示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祭、乃”两个易写错的字读准“翁”的字音。
2、掌握诗的节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3、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方法】读中悟情、想象激情、拓展升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屋外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屋内烛光闪烁、忽明忽暗,简陋的一张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说出了他的遗嘱。
这位老人就是我们南宋著名的诗人--陆游。
临终前他给儿子的遗嘱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示儿》。
二、走近作者陆游,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主要作品:《示儿》《关山月》等。
三、写作背景陆游出生两年后金兵占领中原,开始和家人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自幼目睹了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南宋统治者向金人求得了暂时的安定后就苟且偷生,陆游深以为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
他曾从军九年,积极抗金,但从未得到重用多次罢职闲居,最后回到故乡。
他一生壮志未酬,但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陆游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感交集,将北定中原作为遗愿,遂写下《示儿》一诗,这首诗既是他的绝笔,也是他的遗嘱。
四、品析文章(一)读诗文,标注音做到读准字音,字正腔圆,读好断句,读出节奏。
这是一首七言诗。
(二)读诗文品诗意1、我们知道读诗不仅要都正确,更要读出诗味,要想读出诗味,我们就要走进诗境界,读懂诗意。
借助课文注释,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诗歌大意2、译文:本来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三)问题思考,深入探究1、读了这首诗,我们感受陆游什么样的心情?(悲伤、痛心……)诗中有一个字可以体现。
《示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示儿》并理解其大意。
2. 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多音字、形近字的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诗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并背诵《示儿》。
2. 理解诗歌中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背景。
(二)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特殊句式和疑难句的理解。
2. 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1. 《示儿》课文文本。
2. 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诗人陆游的生平介绍、历史背景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背景介绍与兴趣激发(1)陆游生平简介通过讲述陆游的生平故事,如他如何成为爱国诗人,以及他的诗歌如何影响后世,引起学生对陆游的好奇和兴趣。
展示陆游的画像,让学生对这位诗人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时代背景概述简要介绍宋代的历史背景,特别是陆游生活的时代,以及当时国家面临的困境,如金兵的入侵和中原的失守,让学生对《示儿》这首诗的社会背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诗歌创作背景讲述陆游在临终之际写下这首诗的情境,强调这首诗不仅是对儿子的教诲,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期望,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
2. 诗歌朗读与韵律感受(1)示范朗读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朗读,注意语速、语调和停顿,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2)学生跟读学生跟随教师的朗读,尝试模仿教师的语调和节奏,通过跟读加深对诗歌韵律的感受。
(3)朗读技巧指导讲解朗读时的注意事项,如如何根据诗意调整语速,如何通过语调表达情感等,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技巧。
3. 初步理解与情感体验(1)诗歌大意讲解简要介绍《示儿》的大意,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课古诗三首《示儿》教学设计设计思想:《示儿》是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临终之作,其间隐含的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为了让学生透过文字,触摸到诗人的情感脉动,我在读诗、解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学习单讨论教学中的重难点,并利用语言渲染,情境创设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为情所动,让这位伟大的诗人,这份深厚的真情,永远驻足在孩子们的心中。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能够借助注释及搜集的背景资料理解古诗内容。
能够了解诗歌表达出作者的爱国感情。
但是,孩子们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
透过文字走近作者,感受诗中深刻的内涵,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呜,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还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2.启发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的学习,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之情。
教学难点:1.学习《示儿》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之情。
2.启发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1.搜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时代背景和爱国诗篇)。
2.舒缓深沉的背景音乐。
3.PPT课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结合爱国诗句谈话交流,引入新课。
二、初读古诗,体会诗意1.自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师生合作读古诗,读出节奏与韵律。
3.再读古诗,感受诗的情绪。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1.你觉得这首诗哪一个字最能体现陆游的感情?“悲”诗人悲什么?你从哪句诗知道的?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结合“学习任务单一”讨论:诗人临死还在为祖国没有统一这件事而悲,当时的中原大地和黎明百姓在遭受着什么?4.读中感悟诗人的“悲”。
5.除了悲,他心中更加强烈的情感是什么?“盼”他在盼什么?从哪里看出来?(读诗句,理解诗意,关键词:王师:南宋朝廷的军队。
乃翁:你的父亲。
)6.结合“学习任务单二”讨论:诗人明知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他还要儿子把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