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兴载体的创新与运用
- 格式:pdf
- 大小:719.51 KB
- 文档页数:2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创新策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式,以下是一些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创新的策略。
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问题,为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可以通过学生网络行为数据、学习成绩数据、社交媒体数据等信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干预。
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
通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平台,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精准画像,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心理需求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等,推送适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者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智能化回答和辅导,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计划等。
大数据技术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整合各种形式的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视频、案例等,构建一个庞大的在线教育资源库。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自主学习,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大数据技术还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更好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通过对学生学习和行为数据的跟踪和分析,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学生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获取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展,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注重大数据技术与人文关怀的结合。
虽然大数据技术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许多便利和机遇,但也要注意平衡技术与人文的关系。
在利用大数据技术的要注重对学生的关怀和引导,保障他们的个人隐私和尊严。
大数据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创新提供了很多机遇。
通过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加精准、个性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创新策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也应当进行创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创新的策略。
一、加强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收集并分析各类数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
高校应当加强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
可以设置专门的数据收集团队,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网络舆情等方式,收集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
学校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平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和问题,为后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二、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对学生数据的分析,了解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参与活动等信息,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其量身定制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对于对政治不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设置与其兴趣相关的课程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开展数据驱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大数据环境下,可以利用大数据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高校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的数据中,寻找规律,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和学业表现数据,可以研究出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益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也可以通过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为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四、建立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可以建立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进行汇总和共享。
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学院的数据资源,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数据支持,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建立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也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规划和管理,能够通过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更好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在大数据环境下,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高校应当制定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数据的存储、传输和使用的安全性。
学校红十字会办公室工作总结_红十字会年度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2019年度,学校红十字会办公室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团结全体成员,积极开展工作,全面推进红十字事业的发展。
我们团结协作、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志愿服务1.开展社区义诊活动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社区义诊活动,派出多名志愿者前往社区开展义诊服务,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和基本医疗服务。
通过此项活动,我们不仅提高了志愿者的医疗技能,还为社区居民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当我国多地发生地震灾害时,我们迅速响应,组织成员参与抗震救灾工作。
我们协助救援队伍,为受灾群众提供救助和安置。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提高了抗震救灾的能力,也增进了成员的社会责任感。
三、宣传推广1.举办校园宣传活动为加强红十字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我们在学校内组织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
通过展板、海报、口号等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了红十字会的概况和宗旨,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2.参与网络宣传我们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有关红十字会的信息和活动,拓展了宣传的渠道,提高了红十字会在学生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培训和建设1.开展红十字会培训针对新成员和志愿者,我们定期开展红十字会知识培训。
通过讲座、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成员的红十字会知识和业务水平,为下一步的志愿服务活动做好准备。
2.办公室建设和管理我们对办公室的环境进行了改善,并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体系,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组织的纪律性。
五、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1.团队协作能力待提高在一些较大型活动中,团队协作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培养成员之间的配合意识和团队精神。
2.宣传力度不足尽管我们在宣传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资源和人力的限制,宣传力度还不够大,需要加大力度,做好红十字会的品牌推广。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1.加强团队培训进一步加强团队培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水平。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创新策略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传统教育方式受到改革和革新的今天,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来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创新策略。
一、构建信息化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面向全体学生的工作,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
构建信息化平台是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首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搭建在线课程、在线考试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可以构建学生个人档案,以此来记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长轨迹,为学生提供参考和指导,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在线学习数据,形成教学反馈和个性化推荐,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二、推进精细化管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实现精细化管理。
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长轨迹和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全面、详尽的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同时,教师也可以上载和记录自己的授课记录、教学风格品质等教育经验,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以符合学生追求个性化、差异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三、注重数据挖掘在大数据环境下,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创新,还需要注重大数据的挖掘。
通过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思想政治观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更加有效和切实的数据支持。
同时,还可以对教师的教育活动、教育风格等进行分析挖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将为相关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构建信息化平台、精细化管理、注重数据挖掘等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创新思维,加强数据挖掘,提高教育服务质量,以更好满足学生的需求,塑造优秀的知识人才。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各行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例外。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进行创新研究,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学生们接触到的信息更加丰富多元化,这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大数据还使得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为不同类型的学生量身定制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需求,需要进行创新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
要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够更好地流通和利用,提高教育资源的整合效率。
也要积极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结合大数据技术,开发更加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教育课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有趣、贴近学生。
三、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机制和途径为了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和途径,积极营造创新研究的氛围。
要加强与大数据相关的学科建设,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化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要鼓励和支持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实践和探索,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创新研究平台和机会。
还要加强高职院校之间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探索大数据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为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和实践平台。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创新策略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需要进行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的教育需求,需要采取一系列创新策略。
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提高思政教育的精准度和效能。
通过收集、分析和运用大数据,可以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可以通过学生的网络活动、学习成绩、心理评测等数据,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平。
要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加强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互动性。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渠道。
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思政教育资源库,提供在线学习资料和学习工具,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接触到优质的思政教育内容。
高校还可以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思政教育社交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互相交流、分享心得,增强思政教育的互动性和社群感。
要运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评估。
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高校分析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和影响因素,为改进和调整教育策略提供科学支持。
通过对教育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结果,高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创新的教育方案和教材,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要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外部资源的合作,共同推进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应该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引入外部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
一方面,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思政知识。
高校还可以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思政教育宣传和实施,加强思政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实践意义。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需要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挑战。
通过借助大数据技术,加强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应用,运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加强外部资源的合作等策略,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精准度、覆盖面和互动性,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传播知识的重要领域,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路径,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高校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从而更加精准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方式,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探讨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以及大数据视域下的创新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建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和提升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的需求和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量庞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兴趣爱好等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教育,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探索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方式,研究其对于教育工作的推动作用,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探索创新思路,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揭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和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创新策略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已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重要信息化技术。
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和效果,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入手,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参考。
一、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革。
目前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 教育内容不够贴近实际目前,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仍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知识和教条式的宣传教育上,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学生们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常常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参与感。
2. 教育形式缺乏互动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多为传统的课堂讲授和书本阅读,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学生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很难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缺乏思想上的活跃性和创造性。
3. 教育效果难以评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难以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反馈,教育效果难以把握。
学校和教师很难了解学生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和效果,很难对教育工作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面对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着手,提出创新的工作方式和策略,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1.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引入符合当代青年思想特点的内容和理念。
可结合大数据分析,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设计相关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
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需要更加多元化和互动性,引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和书本阅读的单一形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大数据时代的创新【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首先分析了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指出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
接着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讨论了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然后提出了构建开放共享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议,强调了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性。
最后总结了创新成果,展望未来发展并提出建议,指出了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当朝着更加个性化、开放共享和信息安全保障的方向发展。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培养更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公民。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时代、创新、影响、应用、个性化教育、开放共享、信息安全、成果总结、未来发展、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手段也难以应对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行创新,更好地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创新,实现个性化教育、精准引导和全面监测。
大数据的广泛采集和分析能力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偏好,从而为他们提供更为精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帮助高校建立开放共享的教育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大数据时代的创新路径,分析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讨大数据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倡导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并提出构建开放共享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和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等措施,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和有效性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意识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挑战。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创新策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在大数据环境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成为了当前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统计分析、个性化教育、舆情监测、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创新策略。
一、统计分析大数据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大数据,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通过手机APP、学生平台等渠道收集学生的阅读、观影、社交、购物等行为数据,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倾向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找到差距,形成比较明确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
二、个性化教育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高校实现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习惯、认知特点等个性化信息,量身定制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学校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个性化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舆情监测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帮助高校进行舆情监测,及时了解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和反馈,从而调整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内容。
通过对网络、社交媒体上的舆情分析,发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资源整合借助大数据技术,高校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学校内外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分类,建立起资源库,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资源支持。
利用大数据技术,高校可以实现跨部门、跨学科的资源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兴载体的创新与运用收稿日期:2018-04-03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典型特征大数据依托于其信息处理的大量、高速和多样化的特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呈现出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1.在时间、空间范围内,教学呈现全方位、实时性的特色。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受限于教育空间的固定特征,教学与教室密不可分,教师授课时间和学生接受知识的时间与空间相对固定,教学依据不同环境因素的可调整性能力太差。
而以互联网为依托,在大数据时代,网络上充斥着海量的信息资源,教师的授课时间和空间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在线课程进行学习,随时提问并且获得解答。
2.在教学地位上,师生角色逐渐趋于平等。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师始终扮演着“知识权威”的角色,除了自身主动学习以外,学生接收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教师的授课。
在大数据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显著拓宽,线上课程的增加使得学生能够同时接收不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观点,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显著增强。
3.在教学理念上,双向互动模式趋于增强。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多呈现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教学模式与理念,对于学生自身是否能真正从教学中获益并不是十分关注,缺乏对学生深度思维和行为习惯的训练与引导,远远偏离了教学理念所要达到的目标与宗旨。
二、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实践分析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实现了长远的发展,但对于学生来说,其自身的网络素养仍然缺乏学校引导,法治意识的欠缺更使得其上网的行为缺乏有效监管,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质量。
1.高校学生对大数据理念与技术的认知程度。
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使得学生对移动网络的使用越来越熟练,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应用为媒介,微博、微信、QQ 等社交软件在同学社交方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对于“大数据”的理解,多数学生仍然处在较为模糊的理解状态之中。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大数据技术在信息收集、信息检索、资源提供等方面已经有了深层次的应用,然而学生们利用大数据进行资源检索、信息查询的能力依然有待提升。
2.高校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同学们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如果对其自由特性不加以约束,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
大数据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在于辅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圆满完成,使学生借助现代科技便利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然而由于缺乏正确引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带来的社交便利,对于大数据在思想政治课程发挥的作用却很少关注,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扭曲了大数据运用于思想政治课程的最初目的。
3.学生运用大数据主动学习的主动性。
大数据的运用具有普遍性,学校可以运用大数据及时了解学生的各项状态,学生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提升其知识储备。
同时,由于大数据的运用包含有特定程度的技术性要求,因此在对大数据的运用上,需要学校给予明确的指导培训。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多数高校对于学生运用大数据进行信息检索与信息分析能力的培训并不注重,对于那些有求知欲望的同学来说,大数据的熟练使用无疑是其求知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学李松刚(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郑州校区),河南郑州450000)摘要:大数据之“大”不仅仅体现在其信息资源所具备的广度和深度上,更体现在其对信息技术、产业革命等领域产生的深刻影响上。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数据的应用推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新的载体与渠道。
把握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敢于迎接大数据背景下的时代困境,无疑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新的动力。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8-0034-02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New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LI Song-gang(Xinlian College,Henan Normal University,Zhengzhou,Henan 450000,China)Abstract :Big data's "great"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its information resources,but also in its profound influ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other fields.In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has promote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and provided a new carrier and channel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Grasp the opportunity brought by big data's time,dare to meet the predicament of the tim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and add new impetu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Key words :big data era;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novative methods生运用大数据学习的积极性受挫。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机遇与困境对于大数据的评价,曾有人给出这样的言论: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不管是片面数据还是抽样数据,大数据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史无前例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所获得的知识、所发现的商机,更多的是来自于对系统数据的分析而总结出的规律。
(一)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1.大数据的运用为深入了解高校学生思想动态开辟了新渠道。
以传统思想政治的调研工作为例,教育者若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动态,需要通过课上、课中、课后的跟踪与观察,这种方法往往耗时、耗力,缺乏当代社会要求的时效性特征,并且无法保证调研结果的准确性。
大数据的运用有效弥补了这一缺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信息被实时、准确地记录下来,并通过一系列数据应用的分析和处理,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动态以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2.大数据的运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量化研究提供了科学性。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学科而缺乏自然科学所具有的量化分析的科学性特征。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调研活动中,数据的有限性、外界因素的易变性等往往使调研结果缺乏预期的准确性。
大数据的应用拓宽了数据搜集的广度,加深了数据分析的深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量化分析的方式呈现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眼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科学性显著增加。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面临的困境当下,我国的数据市场依然处于发展阶段,技术的成熟度欠缺,监管措施的不完善等因素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建设质量。
1.缺乏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信息的采集与分析滞后。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当下各大高校都已经完善了自己的信息化体系,校园一卡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在各大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中占到较大比例。
但是深入了解我们便会发现,在各大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中,各部门应用的信息软件系统各自独立、各自为政,内部信息资源无法实现实时共享,信息壁垒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2.高校学生意识形态的塑造易遭受冲击。
大数据的运用使得海量的信息资源充斥在学生面前,在内容复杂、质量参差不齐的数据面前,学生对于数据的筛选能力仍然十分较弱。
在技术上,由于存在技术空白,各大网站过滤不良思想、言论的能力依然十分有限。
在一个充斥多元价值观的网络环境中,学生是思想最易被左右的一个群体,更有甚者,可能造成民族意识走向歧途。
四、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创新方法探讨1.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创新的目标。
大数据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在于明确学生需求,利用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制定科学的教学方针和政策,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始终要贯彻的宗旨,各大高校应该认识到,大数据的运用只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有效手段,学生能否得到良好的发展才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数据运用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2.建立完善的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增强数据的快速分析能力。
如前所述,内部部门独立引起的数据壁垒现象严重是各高校当下依然存在的问题。
因此,加快部门间数据信息的流转与共享是当下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五、结语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影响绝不仅仅在于载体的转变上,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明确大数据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强化数据共享机制的建立,帮助学生在多元价值充斥的社会树立科学的思想意识依然是当下工作的重点。
大数据的运用有效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但工作载体的创新远非重点,如何将大数据应用中推崇的理念与价值充分融入到当代高校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中,无疑是我们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1]檀江林,吴玉梅.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03).[2]梁家峰,亓振华.适应与创新: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3,(06).[3]黄欣荣.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变革[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