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解剖生理概要及临床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10
甲状腺基本解剖甲状腺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分泌器官,它位于颈部前方,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
虽然它体积不大,但却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甲状腺的外形就像一只蝴蝶,由左右两个侧叶和连接两侧叶的中间峡部组成。
通常情况下,甲状腺的重量约为 20 30 克,女性的甲状腺略大于男性。
甲状腺的表面覆盖着一层结缔组织被膜,被膜深入腺实质内,将甲状腺分隔成许多小叶。
从组织学的角度来看,甲状腺主要由甲状腺滤泡和滤泡旁细胞组成。
甲状腺滤泡是甲状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它是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围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囊泡。
滤泡腔内充满了胶质,胶质的主要成分是甲状腺球蛋白,这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
滤泡上皮细胞具有摄取碘离子、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当人体需要甲状腺激素时,滤泡上皮细胞会从胶质中摄取甲状腺球蛋白,并在溶酶体的作用下将其分解,释放出甲状腺激素。
滤泡旁细胞则分布在滤泡之间或滤泡上皮细胞之间,它们分泌降钙素。
降钙素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钙和血磷的水平,对于维持骨骼的正常代谢具有重要意义。
甲状腺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主要来自两侧的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发自颈外动脉,甲状腺下动脉发自锁骨下动脉。
这些动脉在甲状腺内相互吻合,形成丰富的血管网,为甲状腺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同时,甲状腺的静脉血也通过甲状腺上、中、下静脉回流到颈内静脉。
甲状腺周围还分布着许多重要的神经和结构。
比如,在甲状腺侧叶的后方,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与甲状腺关系密切。
喉返神经支配声带的运动,如果在甲状腺手术中损伤了喉返神经,可能会导致声音嘶哑甚至失声。
喉上神经分内支和外支,内支分布在喉黏膜上,如果损伤可能会导致饮水呛咳;外支支配环甲肌,如果损伤可能会导致声带松弛,音调降低。
甲状腺的功能主要是合成、储存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包括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这些激素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维持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甲状腺经典解剖(总结全⾯,值得收藏)学习甲状腺各种疾病,解剖学还是基础,因未看到有平台对甲状腺解剖系统性的予以阐述,今天主要对甲状腺的局部解剖进⾏详细的阐述。
甲状腺的被膜:在甲状腺表⾯共有⼆层被膜。
甲状腺的外膜,称为真被膜,包绕甲状腺即纤维囊。
甲状腺鞘,⼜称假被膜,即颈内脏筋膜,包绕于真被膜外⾯。
真假被膜间为囊鞘间隙,内有⾎管⾏经其中并吻合成⽹;上下两对甲状旁腺 parathyroid gland均位于该囊内,定位于腺体后⾯上、中1/3交界处和下1/3处。
假被膜在侧叶内侧和峡部后⾯,与甲状软⾻、环状软⾻和⽓管软⾻环的软⾻膜愈着,形成甲状腺蒂⼜名甲状腺悬韧带,将甲状腺固定在喉表⾯。
甲状腺位置、毗邻及⾎供图:甲状腺周围的毗邻关系:前⽅为⽪肤、浅筋膜、深筋膜浅层和中层及⾆⾻下肌群,正中线为颈⽩线。
⾆⾻下肌群共4块肌⾁,分浅深两层。
浅层纵⾏并列为内侧的胸⾻⾆⾻肌和外侧的肩胛⾆⾻肌。
深层分为上份的甲状⾆⾻肌和下份的胸⾻甲状肌。
外侧为颈鞘;后⽅为颈交感⼲和4个颈内脏管道,即喉与⽓管、咽与⾷管。
此4个内脏管道可确定甲状腺两侧叶向上、下、后⽅扩展及推颈鞘向外的范围及其程度。
甲状腺的⾎管神经:是甲状腺最重要的周围关系,在甲状腺上极,有甲状腺上动脉 superior thyroid artery 、甲状腺上静脉 superior thyroid vein 及与其伴⾏的喉上神经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
神经⾏其后内,近腺体处渐分离;在甲状腺下极,有甲状腺下动脉 inferior thyroid artery、甲状腺下静脉inferior thyroid vein及与其相交的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管⽔平由外向内⾛向腺体,神经垂直由下向上⾏向腺体,于腺体下极相交。
在甲状腺外侧缘中份,可见甲状腺中静脉 middle thyroid vein。
该静脉壁薄短粗,横过颈总动脉前⽅,直接汇⼊颈内静脉,是较危险的不可忽视的⾎管。
甲状腺的临床解剖——神经和淋巴甲状腺概述甲状腺(thyroid gland)位于甲状软骨下方、气管的两侧,中间由峡部相连。
形如“H”,棕红色,分左右两个侧叶。
两侧叶贴附在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外侧面,上达甲状软骨中部,下抵第六气管软骨处,峡部多位于第二至第四气管软骨的前方,有的人不发达。
有时自峡部向上伸出一个锥状叶,长短不一,长者可达舌骨,为胚胎发育的遗迹,常随年龄而逐渐退化,故儿童较成年人为多。
甲状腺的神经支配甲状腺的神经来自交感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来自颈交感神经干的颈中和颈下节,一般认为随同血管进入腺体。
副交感神经来自迷走神经。
--甲状腺神经--甲状腺的淋巴起自甲状腺的淋巴管向上经环甲膜上方到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向两侧的淋巴管一起,再经气管旁淋巴结,到颈外侧深淋巴结下群。
--甲状腺的淋巴--左侧叶上部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中及上组;中部多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中组;下部大多数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下组。
--甲状腺的淋巴--右侧叶上部多注入颈外侧深淋巴中、上组;中部一般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中、下组;下部中一大部分注入气管旁淋巴结,一部分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下组,少部分流向颈外深淋巴结中组。
颈淋巴结的广泛转移偶尔合并纵隔淋巴结的扩散,因此甲状腺恶性肿瘤晚期,有的可以经淋巴转移到纵隔。
--颈部淋巴结体表投影--1 Submental颏下淋巴结2 Submandibular颌下淋巴结3 Parotid, superficial and deep 腮腺浅深淋巴结4 Posterior auricular耳后淋巴结5 Occipital枕淋巴结6 Jugulodigastric颈静脉二腹肌淋巴结7 Jugulo-omohyoid颈静脉肩甲舌骨肌淋巴结8 Supraclavicular锁骨上淋巴结9 Deep cervical lymph chain around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颈静脉周围颈深淋巴结10 Superficial cervical lymph chains around external and anterior jugular veins颈外和颈前静脉周围颈浅淋巴结。
外科学-甲状腺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的解剖概要一、毗邻关系侧叶下极多位于5~6气管软骨环之间,峡部多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前方。
峡部时有锥状叶与舌骨相连,国人有锥状叶者约占70%。
甲状腺有内外两层被膜,内膜很薄、紧贴腺体,为甲状腺固有被膜;外膜为气管前筋膜的延续,将甲状腺固定于气管和环状软骨上。
手术时应在两层被膜之间进行,为保护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应紧贴固有被膜逐一分离。
二、甲状腺的血管和神经正面观背面观血管神经动脉甲状腺上动脉:颈外动脉分支,喉上神经与之伴行,结扎时应紧贴上极,以免损伤喉上神经。
甲状腺下动脉:锁骨下动脉分支,喉返神经与之伴行,结扎时应远离下极,以免损伤喉返神经甲状腺最下动脉:偶见,出现率约为10%,做低位气管切开手术时,注意勿要损伤此动脉。
静脉甲状腺上、中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甲状腺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
神经喉上神经(迷走神经分支):①内支(感觉支):支配喉黏膜感觉,损伤后饮水呛咳;②外支(运动支):支配环甲肌,损伤后音调低沉喉返神经(迷走神经分支):支配声带,单侧损伤→声音嘶哑;双侧损伤→失音或窒息。
三、颈部淋巴结分区Ⅰ区:颏下、颌下区。
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组。
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组。
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组。
V 区:颈后三角淋巴结。
Ⅵ区:中央组(咽后淋巴结、环甲膜淋巴结、甲状腺周围淋巴结、气管周围淋巴结)。
Ⅶ区:胸骨上凹、前上纵膈淋巴结。
第二节单纯性甲状腺肿一、病因①碘缺乏:地方性甲状腺肿。
②需求量增加:生理性甲状腺肿,青春期、妊娠期、绝经期。
③合成分泌障碍。
二、临床表现1)女性多见,一般无全身症状,甲状腺不同程度的肿大,可随吞咽上下活动。
2)弥漫性甲状腺肿:病程早期,弥漫性肿大,腺体光滑、柔软,可继发囊内出血。
3)结节性甲状腺肿:随后,肿大的腺体可扪及单个或多个结节,可继发甲亢,也可恶变。
4)胸骨后甲状腺肿:病程长久,体型巨大,易压迫气管、食管,还可压迫颈深部大静脉。
三、治疗非手术治疗:①生理性甲状腺肿:含碘食物。
甲状腺的解剖及生理功能甲状腺是人体中重要的内分泌腺体,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在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物质代谢中起了重要作用,并对人体各器官、各系统的功能均有影响。
第一节甲状腺的局部解剖及特点一、甲状腺的胚胎发生人类甲状腺发生于胚胎期的鳃肠及原肠。
在人胚第四周,前外侧壁出现四对突起,形成第I、Ⅱ、Ⅲ、Ⅳ鳃囊,在原始咽底壁正中线相当于第2、3对鳃弓的平面上,上皮细胞增生,形成一伸向尾侧的盲管,即甲状腺原基,称甲状舌管(thyrog10ssal duct)。
此盲管沿颈部正中线下伸至未来气管前方,末端向两侧膨大,形成左右两个甲状腺侧叶。
甲状舌管的上段退化消失,其起始段的开口仍残留一浅凹,称盲孔。
如果甲状舌管的上段退化不全,残留部分可形成囊肿。
胚胎第1l周时,甲状腺原基中出现滤泡,第13周初甲状腺开始出现分泌活动。
随着胚胎发育长大,腺泡数急剧增多、增大,甲状腺也随之增大,腺泡中央胞腔内胶质滴成为聚集的胶体。
在胚胎发生期,甲状腺除了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外,还出现一些滤泡细胞,是分泌降钙素的细胞。
在出生后,甲状腺呈典型的两个腺叶,中间有峡部相连,有时在咽喉前形成锥体叶。
成人甲状腺的总重量约20~30g;女子比男子稍大一些,在老年期缩小。
二、甲状腺的形态位置甲状腺位于颈前下方软组织内,紧贴甲状软骨和气管软骨环的前面和两侧,呈棕褐色,略呈“H”形,分左右2个侧叶(10βes),每叶形状像1个尖端向上的锥体,中间连接部分为峡部。
甲状腺每叶长2.5~4.度m,宽1.5~2.度m,厚1.0~1.5cm,贴附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侧面,上端达甲状软骨中部,下端抵第6气管环,长约5cm,宽约2.4cm,有时下极可伸至胸骨后称胸骨后甲状腺。
甲状腺峡部横过第2~4气管软骨环的前面,其宽窄因人而异。
少数人在峡部有1个舌状的向上突起,称为锥叶,长短大小各异,位置多偏向左,长者可达舌骨。
这是胚胎初期甲状腺舌导管的残余。
小块游离的甲状腺组织可出现于两侧叶或峡部之间,即副甲状腺(accessorythyroid g~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