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件外观检验规范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99.50 KB
- 文档页数:13
注塑产品检验标准书一、引言。
注塑产品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为了确保注塑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检验标准。
本文将介绍注塑产品的检验标准,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生产厂家和检验机构对注塑产品进行有效的检验。
二、外观质量检验。
1. 表面光洁度,注塑产品的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明显的气泡、烧结、裂纹、凹凸或色斑等缺陷。
2. 色泽一致性,同一批次的注塑产品应保持一致的色泽,不得出现色差。
3. 印字和标识,产品上的印字和标识应清晰可见,不得模糊或缺失。
三、尺寸精度检验。
1. 外观尺寸,根据产品图纸要求,测量注塑产品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外观尺寸,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 壁厚测量,测量产品各部位的壁厚,保证在允许范围内,避免因壁厚不均匀而影响产品质量。
3. 其他尺寸要求,根据产品特点和用途,确定其他尺寸精度的检验项目,如孔径尺寸、配合尺寸等。
四、物理性能检验。
1. 强度测试,使用拉力试验机等设备,对注塑产品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等进行测试,确保产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 耐磨性检验,通过磨擦试验等方法,评估产品的耐磨性能,判断产品表面的耐磨程度。
3. 耐候性测试,将产品置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高温、低温、紫外线照射等,检验产品的耐候性能,判断产品是否会出现老化、变色等问题。
五、化学性能检验。
1. 化学成分分析,对注塑产品的原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原料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避免因原料问题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
2. 热稳定性测试,通过热失重试验等方法,评估产品的热稳定性能,判断产品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
3. 燃烧性能检验,对产品进行燃烧性能测试,判断产品的燃烧速度、烟气生成量等,确保产品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六、总结。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注塑产品的检验标准涵盖了外观质量、尺寸精度、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多个方面,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至关重要。
注塑外观检验规范书MoldingVisualSpecification1.0目的1.1建立外观检验标准,使外观检验与判定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更好满足品质控制与客户的需要。
2.0范围2.1本程序内容及附图适应于本公司内所有产品的注塑部分的外观标准及判定。
2.2在本程序中所附的图片及图片的式样仅为示意图,其它产品均可以此为参照的依据。
3.0职责3.1QA部对本程序进行制定,修改和解释,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本程序内容的培训与指导。
3.2QC督导此标准的要求在生产线或其它需依据本标准作业处的实施。
3.3OQC及IQC应根据本标准及AQL抽样水准进行产品出货检验和来料收货检验。
3.4生产部门依据本标准进行产品生产,产品检验或产品返工。
3.5当依本标准不能作出准确判定或对本标准存异议时,由QC人员提交至QA工程师级以上决定。
4.0定义4.1除特别规定外,目检时应用正常视力,在自然的光线下对产品或所抽取的样品进行检验。
4.2除特别规定外,对于长度的测量应采用精度达0.02mm以上的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卡尺,投影仪等。
对于面积的测量应采用面积为1:1的透明对比膜或能达到同等效果的测量方法。
4.3缺料:产品在生产,运输,贮存等各个环节中,受各因素的影响造成胶料的不完整性。
4.4冲胶:注塑时,由于温度或其它因素的影响,造成成型后局部出现胶料渗出或渗入插销,端子或Housing的内外部分。
4.6压线:由于模具尺寸与线材大小的不配套或操作方式的不当,造成线尾处线材有压伤现象。
4.7缩水(凹坑):由于注塑时温度或其它因素的影响,成型后胶料出现凹面。
4.8水纹:由于注塑时温度或其它因素的影响,成型后表面局部出现线状痕迹。
4.9刮伤:产品在生产,运输,贮存等各个环节中,由于外力机械作用导致产品表面有伤痕。
4.10起鼓:由于注塑时温度或其它因素的影响,成型后表面呈现凸状。
4.11变形:产品在生产,运输,贮存等各个环节中,由于外力机械作用导致产品表面或插头,插销,端子,Housing或其它零部件的扭曲。
塑料件外观检验规范1 目的及适及范围本检验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塑料制品的质量,在产品生产及出厂时能严格把关,制定出适应本公司的塑料件检验标准,为外观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方法。
对某些无法用定量表明的缺陷,用供需双方制订的检验标准和封样的办法加以解决。
本检验规范适用于塑料件的检验与验收。
2 参照文件本检验规范参照《产品设计图纸》。
3 内容3.1 术语1)异色点:与本身颜色不同的杂点或混入树脂中的杂点暴露在表面上。
2)气丝:由于种种原因,气体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与底面颜色不同并发亮,带有流动样。
3)塌坑:由于材料收缩,使产品局部整体表面下陷。
4)熔接缝: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二股以上的融熔料相汇合的接线,目视及手感都有感觉。
5)缺料:产品某个部位不饱满。
6)白印:由于内应力,在产品表面产生与本色不同的白色痕迹。
7)滋边:(毛刺)由于种种原因,产品非结构部分产生多余的料。
8)封堵:应该通透的地方由于滋边造成不通。
9)断裂:塑料理局部断开后的缺陷。
10)拉毛:因摩擦而产生的细皮,附在塑料表面的现象。
11)油丝:油痕,加种种原因,油污(包括脱模式剂)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使该部位发光并带有流动样。
12)污垢:光滑面上的污迹,通常在不干净的环境中造成。
3.2 检验方法3.2.1外观缺陷的检验方法及要求:视力:具有正常视力 1.0---1.2视力和色感;照度:正常日光灯,室内无日光时用40W日光灯或60W普通灯泡的照度为标准;目测距离:眼睛距离产品40-----50CM直视为准;观察时间:<10秒 (每个可见平面需要3秒)。
3.2.2尺寸及尺寸的配合的检验方法使用游标卡尺、各种量规进行测量。
3.2.3实配用端子等其他零件实配对接。
3.3 不合格类别划分B类:单位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C 类:单位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
3.4 检验标准3.4.1 塑件的检验标准(表1) 3.4.2 轻重不良的区分(见表2)关于塑件的外观A 、B 、C 面检验的方法: 所有的塑件都应分为外观的A 、B 、C 面 A 、B 、C 面划分图例:A 、B 、C 面示意图注: A 面:在正常的产品操作中可见的表面。
塑料件外观检验规范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塑料件外观检验的操作流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外观符合标准要求。
通过本指导书的准确执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减少不良品数量,并提升客户满意度。
本指导书适用于塑料件外观检验的各个阶段,包括检验前的准备工作、检验过程中的操作要点以及异常处理。
二、准备工作1. 安排合适的工作场地和设备,确保光线充足,环境整洁,以便于对塑料件的外观进行清晰的观察和判断。
2. 检查所有需要使用的工具和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如显微镜、卡尺、镜片、灯光等,确保其正常运行,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校准。
3. 对需要检验的塑料件进行分类整理,确保每个批次的塑料件的数量和种类清晰明确,并进行正确的标识和记录。
4. 确保检验人员具备足够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了解塑料件的各种外观缺陷以及相关的标准要求。
三、检验过程1. 进行目视检验:首先对每个批次的塑料件进行整体的外观观察,注意观察是否存在明显的划痕、凹陷、色差、气泡等等外观缺陷。
如发现明显缺陷,则直接判定为不合格品。
2. 进行放大检验:对外观没有明显缺陷的塑料件,使用显微镜等工具进行放大检验,观察是否存在微小的划痕、气泡、异物等,确保外观的完美无瑕。
3. 进行尺寸检验:除了外观的检验,还应对塑料件的尺寸进行检验,确保其尺寸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使用卡尺等工具进行准确测量,并与标准要求进行对比,如超出范围则判定为不合格品。
4. 进行颜色检验:对于带有特定颜色要求的塑料件,应进行颜色的检验,确保颜色的准确度和一致性。
可以使用颜色卡或者人眼对比等方法进行检验,如存在明显差异则判定为不合格品。
四、异常处理1. 发现不合格品后,应及时停止生产,并将不合格品与合格品进行分类存放,以免混淆和误用。
2. 针对不合格品,应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造成不合格的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3. 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并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沟通,商讨后续处理措施,并协商解决方案。
1.目的: 建立和规范适当之检验流程,检验方法,以使检验结果一致性和全面性以及准确性.2.范围: 适用於intech塑材类检验..3.检验依据:依MIL-STD-105E抽样表,检验水准为Ⅱ级,MA为0.4,MI为1.0。
4.检验条件:2只40W荧光灯(220V,50Hz),视力0.8以上,距离为30CM,时间10S 以上。
5.检查项目:主项检查2、3、4、6、10项,其它依次检查。
6.检验步骤与方法.6.1原料报验:开机测试,观察其制品颜色、材质、外观是否合格.6.2客户承认样品:试产时由客户指定专员对制品外观、结构、颜色、材质予以承认。
6.3首件检验: 品管负责人依客户承认样签样本作为生产线生产标准用。
6.4 巡线检验: 1次/时,依据下列表格之内容判定。
判定级别标准:项目缺点代号缺点说明判定CR MA MI巡线检验1 料号,品名,规格不符(错料) V2 表面有缩水V3 表面有断裂痕,无法使用者V4 塑材严重变形,影响组装V5 塑材严重缺料,品质无法保证V6 表面有明显流痕,影响外观V7 表面有凸点,但不在A级区内V8 边沿有或内部有毛边不影响组装和外观V9 表面有脱花,不在A级区内V10 表面刮伤或刻痕或削伤严重V11 表面斑点大小,数量未超出客户限度样品V12 表面凹点明显V13 接合线明显V14 暗影不在A区内V15 塑材组合后有段差,且超出客户限度样品V16 尺寸不符工程承认规格,影响组装V17 比对样品有明显色差. V18 与工程承认样品材质不符V6.5填写报表:巡检记录表,P管制图。
6.6制品报验:依据MIL-STD-105E表再次抽检,并填写塑材检验记录表。
6.7最终判定:品管在标示单上盖“PASS”(接受)或“REJ”(拒绝)章。
并将良品入。
Section Page Ver.No Date Prepared Checked Approved 页码 版本 生效期 准备 审核 批准 1/121. 目的:预防生产使用时出现重大品质事故,保证生产能够正常进行,提高产品品质。
2. 范围:适用于注塑部件的检验判定。
3.4.检验条件及步骤:4.1 检验条件检验位置:被检验件应放在自己面前10cm ±1cm 处的检验桌面上检验背景:灰色(需丝印的透明件背景颜色为黑色和白色两种) 检验距离:35~50cm灯光:800~1200lux 白炽灯 检验时间:注:推荐检验时间,根据产品复杂程度调整Section Page Ver.No Date Prepared Checked Approved 页码版本生效期准备审核批准2/124.2检验步骤5.注:不透明腕枕的正面(丝印面)为Ⅱ类表面,其他表面为Ⅲ类表面;透明腕枕的上盖和侧面(透明面)为Ⅱ类表面,其他表面为Ⅲ类表面Section Page Ver.No Date Prepared Checked Approved 页码版本生效期准备审核批准3/126.检验表面的分类及可接受的非超标缺陷个数:7.抽样水准:按照GB/T2828逐批计数抽样标准执行,一般检验水平II, AQL: CR:0, MA:0.65, MI:2.5从每批来料中按照日期分别抽取相应数量产品进行检查。
8.Section Page Ver.No Date Prepared Checked Approved 页码版本生效期准备审核批准4注:在缺陷定义中未定义的缺陷,请参照与之相近的缺陷来检验9.检验内容及标准:9.1 包装标识检查:①包装标识正确,需与实物相符,无混料,缺陷等级MA。
Section Page Ver.No Date Prepared Checked Approved 页码版本生效期准备审核批准5/12②包装完好,外包装无破损,内包装无散落,缺陷等级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