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车站造型设计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773.96 KB
- 文档页数:4
广珠城际高架车站建筑设计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铁路系统不断提速,很多城市先后进行了高速铁路车站的及客运专线的设计和建造,完善的功能定位成为铁路车站设计的前提。
本文以广珠城际高架车站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广珠客运专线高架站的总体设计原则与建筑设计标准,并结合实例分析了高架车站的平面功能布局、空间构成特点、交通组织情况、立面及屋面造型等,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出可供参考的设计思路,与各位同行共勉。
关键词:高架车站;客运专线;钢结构雨棚;曲线形屋面,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the guangzhou-zhuhai intercity elevated station for research, introduced design principles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standards of the guangzhou-zhuhai ferry line elevated, and analyzes the plane of the elevated stations layout, space construction,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facade and roof shape, put forward design ideas available for future research.key words: elevated stations;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steel canopy; curved roof 中图分类号:u49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我国铁路车站正处于批量设计与建设时期,根据国家发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
我国将陆续开工建设1000余座铁路新客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C2015年18期 123轨道交通高架站立面景观设计初探——以济南R1线高架站为例张收朋1 王彦伟2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公司城交分院,天津 300251摘要:本文通过对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立面景观的设计原则和要点进行分析,结合济南R1线方案征集案例进行阐述。
高架站立面景观设计应当与城市环境相结合,立足于城市大环境,处理好线路整体立面景观和重点站立面景观的统一协调,。
同时,在立面设计时,应当考虑到施工建造,全线车站建筑构件最大化采用标准化设计,便于施工。
关键词:轨道交通;高架站;立面景观 中图分类号:U239.5;U44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18-0123-021 前言随着中国城市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长,随之而来的城市交通问题也陆续出现,尤其是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日常出行。
轨道交通作为一个现代交通产物,凭借大运量和高速快捷的优势,成为大中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发展方向。
轨道交通车站基本分为地上和地下两种形式,对于用地较宽松,征地难度较小的城市宜采用高架站形式,投资小,工期短,但随之也会带来一些城市景观的问题,需要设计师从城市景观层面去考虑高架车站的形象问题,使得高架车站不仅是联络城市相关区域、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现代交通工具,又能够从景观、文化等方面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成为城市的观光亮点。
2 高架站设计原则2.1 车站与环境相结合原则作为城市建筑中的交通建筑,高架站不仅要满足轨道交通运输的需求,也需要满足城市周边环境的要求。
在车站的功能布局、立面造型上应从城市大环境上出发,从城市环境中发掘设计元素,在充分体现轨道交通建筑在带给人们出行的方便的同时,减少对城市空间的破坏,同时通过设计能使车站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丰富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环境。
2.2 建筑形象可识别性原则高架站作为现代交通建筑,其立面造型应当满足交通建筑快捷、流动、现代建筑形式的同时,在形象上应当具有较强的可识别性。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侧式车站的设计浅析一、前言时至今日,地面交通拥堵不堪的情况困扰着我国各大城市。
给城市的经济建设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出行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成为了解决这一交通难题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各大城市均争相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的今天,怎么样合理的设计车站以提高车站内部客流运转,进而提高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效率是一个值得研究考虑的问题。
由于重庆市区地势复杂,且得名“山城”。
故重庆轨道交通各类形式的高架车站齐全,数量众多。
所以本文针对重庆轨道交通高架侧式车站站厅至站台电扶梯、步梯的布置形式进行调查、研究。
二、布置形式及比较分析目前重庆市轨道交通高架侧式车站站厅至站台电扶梯、步梯布置的样式较多,现根据电扶梯、步梯设置的设计要求,结合车站运营实际情况,对布置样式进行分析如下:(一)、布置样式1、单侧2组顺向布置该样式构成:1组为上、下行电扶梯各1部,1组为1部上行电扶梯搭配1坡步梯,代表车站有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磁器口、石井坡、陈家桥、微电园。
2、单侧2组倒八字布置该样式构成:1组为上、下行电扶梯各1部,1组为1部上行电扶梯搭配1坡步梯,代表车站有二号线新山村、杨家坪,三号线鸳鸯、二塘,六号线大竹林、康庄。
3、单侧3组顺向布置该样式构成:2组为上、下行电扶梯各1部,1组为宽步梯,代表车站:一号线大学城。
(二)比较分析1.两组顺向布置与两组倒八字布置的比较选用一号线磁器口与六号线大竹林进行比较。
(1)站台疏散地铁设计规范中,要求人行楼梯和自动扶梯的总量布置除应满足上、下乘客的需求外,还应按站台层的事故疏散时间不大于6min进行验算。
经分析,事故疏散时间验算公式仅与乘客数量、电扶梯及楼梯疏散条件相关,与布置样式无关。
因此,2种布置样式的事故计算疏散能力相同。
但就车站运营情况而言,实际疏散效果存在差别。
无论是日常客流组织,或是事故疏散,乘客一般会遵循就近原则。
假定一列地铁B型6编组列车满载紧急清客(地铁B型6编组列车定员1468人、车门24扇),顺向布置中,15扇车门的乘客即917人将从靠近站台中部的梯组(简称中间梯组)疏散,其余9扇车门的乘客即551人将从靠近站台端头的梯组(简称端头梯组)疏散,比例为5比3;而布置对称的倒八字布置两组梯组可分别疏散734人,比例为1比1。
城轨高架侧式车站造型设计研究——以佛山市高架站设计为例摘要:高架侧式车站作为一种新的建筑形式,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不算长,相应在设计、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均不断发现新的问题。
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从建筑设计角度展开研究,通过介绍高架侧式车站空间的构成,总结高架侧式车站常用立面造型思路,希望为相关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提供相对有效便捷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高架侧式车站;造型设计引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面临大发展的机遇。
高架车站造型既是交通体系的重要环节,又是城市景观的重要节点,因此,高架车站造型是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还受到设计理念、自然环境、地域特色等的影响,具有鲜明的风格和特点。
1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背景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突破50%大关,我国轨道交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截止至2016年,全国有43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批复,规划总里程约8600公里。
在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如火如荼之时,对高架车站的造型设计进行梳理研究,可对当前我国目前的轨道站建筑设计理念与实践进行补充与借鉴。
国内地铁造型装修经过多年摸索,逐步总结出一套行而有效的线网线路装修理念。
从早期的“一站一景”高架站立面造型思路发展成今天适合于多线路、成线网体系的的总体装修思想。
但是在这种思想影响下的高架车站立面造型往往只关注交通建筑属性,而不注意车站的景观属性,产生全国高架车站“千城一面”的结果。
2项目背景2.1佛山3号线2014年10月,佛山新线网规划通过专家审查。
新线网由12条线组成,总长505.2km。
佛山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8年)由二号线一期和三号线组成,于2012年9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
三号线定位为贯通中心城区、大良容桂组团、狮山组团、北滘陈村组团的南北向的主干线,联系中心城区与大良容桂组团、狮山组团、北滘陈村组团的市域线;联系主要居住区和就业区,以现状覆盖为主,支持和引导城市建设及用地改造为辅,缓解城区交通压力的骨干线。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型式探索摘要:文章主要阐述了高架站的特点和特点,并对高架站的建造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主要讨论高架站的功能,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和节能等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型式将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选型;设计引言轨道交通高架线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涉及高架站的选择。
高架站的类型应根据当地情况确定,合理的高架车站型设计不仅可以直接降低施工成本,方便居民出行,还可以使高架桥与城市环境有机地相互协调,共同成为城市美丽的风景。
另一方面,如果选择的车站类型选择不当,不仅会造成车站与使用方便的矛盾,还会给乘客造成不便;同时也将突出台站群众与城市环境的不协调,破坏城市整体风貌。
1高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众所周知,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也开启了新的一页。
在中国超过一百万人口的三十四个城市中,二十个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自己的轨道交通。
目前在建线路长度已接近400公里,其中高架线路类型由于其成本低,施工周期短,越来越受到决策者和设计者的青睐。
据统计,在完成通车的8条146.94公里线路中,只有一条高架线,占长度的17%。
在建的16条线路中,高架线路的长度约占40%。
与普通城市高架桥梁不同,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高架桥梁与铁路桥梁类似,但也各有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桥上铺设无缝无轨道碴轨道结构对结构形式的选择和上下结构的设计有着特殊的影响;(2)城市轨道交通独特的桥梁系统布局和界面;(3)列车最高时速80km / h,运行密度高,维修时间短;(4)施工场地一般位于市区或郊区附近,景观要求,施工期和环境保护要求较高。
目前正在修建高架轨道交通项目的北京,上海,武汉等地,业主和设计人员充分认识到上述特点,积极开展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架空选型设计经验,目前正在修订中“地下铁路设计规范”还特别增加了有关高架结构的章节。
本文着重研究高架结构型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及高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供讨论和交流。
广珠城际高架车站建筑设计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铁路系统不断提速,很多城市先后进行了高速铁路车站的及客运专线的设计和建造,完善的功能定位成为铁路车站设计的前提。
本文以广珠城际高架车站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广珠客运专线高架站的总体设计原则与建筑设计标准,并结合实例分析了高架车站的平面功能布局、空间构成特点、交通组织情况、立面及屋面造型等,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出可供参考的设计思路,与各位同行共勉。
关键词:高架车站;客运专线;钢结构雨棚;曲线形屋面,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the Guangzhou-Zhuhai intercity elevated station for research, introduced design principles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standards of the Guangzhou-Zhuhai Ferry Line Elevated, and analyzes the plane of the elevated stations layout, space construction,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facade and roof shape, put forward design ideas available for future research.Key words: elevated stations;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steel canopy; curved roof中图分类号:U49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我国铁路车站正处于批量设计与建设时期,根据国家发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
我国将陆续开工建设1000余座铁路新客站。
高架火车站结构设计与分析提要为了真正实现铁路交通与城市市内交通的无缝衔接、尽可能节省城市土地资源,现高铁及城际铁路已大量采用了高架火车站的建筑形式。
作为城市地标性大型公共建筑之一的火车站,人们对其美观要求也越来越高,结构选型需最大限度地配合建筑师的建筑创意,使结构造型与建筑造型形成有机的统一,并充分考虑使用功能、设备安装、施工便利和投资控制等因素,从而高度实现车站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统一。
关键词高架火车站结构设计与分析1工程概况所谓高架火车站,就是将铁路站场与铁路站房及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等设计为一体,其主体结构主要由城市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层、站台层、站房层等组成。
比如深圳北火车站其地下层为出租车停车场及地铁车站、地面层为站台层、二层为站房层、三层为轻轨车站,又比如珠海火车站其地下层为公交车及出租车停车场、地面层为站房层、二层为站台层。
这些高架火车站均真正实现了铁路交通与市内交通的“零”换乘、极大地方便了人门的出行,又大量节省了宝贵的城市土地。
但这同时对其结构设计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巨大挑战,它既不是单一的房屋结构、也不是单一的桥梁结构,而是房屋与桥梁结合的结构体系。
下面仅就典型高架火车站珠海火车站的结构设计做一些介绍与分析。
珠海火车站是广珠城际主线上的终点站,同时又是城市城轨交通与长途汽车站、公交车场、出租车场及社会车辆停车场接驳点,也是通往澳门的重要通道,为珠海市的地标性大型建筑。
珠海站位于珠海市拱北口岸西侧隔界河与澳门相望。
车站高架于拱北口岸边检汽车通道上,其南侧距边防通道围墙约25m,拟建的港珠澳大桥在该范围以隧道方式通过,广珠城际延长线的珠海换乘站拟建于隧道的上方。
该站停靠城际列车和长途列车,设6条到发线,采用四台六线布置形式,两侧设侧式站台各1座、中间设岛式站台2座;站台上覆钢结构雨棚;站房位于高架线路的正下方称为线下站,车站规模为大型站;车站标准桥墩距为32.7米,站房层集中布置在车站中间七跨桥墩范围内。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建筑造型研究轨道交通高架车站是城市建筑景观的组成部分,在部分地区,甚至是城市景观的重要标志物,要求建筑物既能满足轨道交通便捷、高效、工业化的特性,又能融入环境。
若在设计初期,就能够充分研究城市周边环境与轨道交通高架车站外型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强与城市规划部门的沟通衔接,多视角地对建筑物造型进行研究,则能更为全面的呈现最终的建筑物造型效果,达到最佳的整体效果。
玻璃是各个建筑师在高架车站设计中喜爱采用的材料,在采用该材料时,需要充分结合线条与灯光的组合设计,更好地体现玻璃的特性,呈现出建筑物的层次感。
标签:轨道交通;高架车站;建筑造型文章編号:1674-3954(2013)09-0054-031 前言轨道交通工程因其高速、便利、网络化及准时高效被各大城市居民所广泛接受,沿线周边区域往往较其他区域更早实现规划目标。
作为轨道交通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轨道交通高架车站因其建筑主体在地面以上,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其建筑外观一直是市民及各级主管部门关注的焦点。
笔者在从事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遗憾的发现当高架车站实施以后,由于一些设计因素考虑不全,导致建筑物最终的建筑效果与前期设计师的设想相去甚远,主要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①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力估计不足;②在设计中对造型的考虑角度单一,本文试图探讨这部分在以往工程初始方案阶段被忽视的问题,以求在今后的设计初期,即融合这些内容综合考虑高架车站建筑选型,减少遗憾发生的可能。
2 城市周边环境对车站建筑造型的影响同样的建筑物,放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试想悉尼歌剧院唯美的建筑造型,若摆放到天安门城楼的位置上,会是多么的滑稽。
以规划道路宽度100m,两侧建筑物高度为4~5层的高架路中三层车站为基准案例,可以看到,这样的周边环境条件下,建筑物造型可以选择一些略带张力与个性的造型,能够起到凸显建筑物标志性的效果,同时也能起到改善引领周边环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