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指南(最全版)一、前言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是一种可致残甚至是致命的疾病。
如不及时治疗,二尖瓣狭窄进行性加重可导致严重症状及并发症出现(如:肺水肿、体循环栓塞、肺动脉高压)。
急性风湿热后形成二尖瓣狭窄估计至少需要2年,通常需5年以上的时间。
多数患者的无症状期为10年以上[1]。
根据北美洲对1 000例急性风湿热儿童20年的随访结果显示,65%的患者在从最初的风湿热痊愈后才出现心脏瓣膜病的临床表现,而在这些患者中单纯二尖瓣狭窄的发生率达到12%[2]。
在我国,根据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人数达到了250万[3]。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目前仍有大量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我国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患病率1.8‰,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2∶3[4]。
先天性畸形或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心内膜炎为二尖瓣狭窄的罕见原因。
二尖瓣狭窄早期表现为瓣膜交界边缘处发生水肿和渗出,随后纤维蛋白沉积使瓣膜边缘增厚,瓣膜交界处逐渐粘连、融合,进而二尖瓣口变小形成二尖瓣狭窄。
纤维性病变还可累及瓣下腱索和乳头肌,使其缩短和粘连,这也是导致二尖瓣狭窄的重要因素[5]。
正常成人二尖瓣瓣口面积为4~6 cm2。
当瓣口面积<2.0 cm2时,即发生有意义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瓣口面积减小至1.5~2.0 cm2属于轻度狭窄,1.0~1.5 cm2属于中度狭窄,瓣口面积<1.0 cm2时属于重度狭窄[6]。
当严重狭窄时,左心房压需高达20~25 mmHg(1 mmHg=0.133 kPa)才能使血流通过狭窄的瓣口。
升高的左心房压会导致肺静脉及肺毛细血管压升高,从而发生劳力性呼吸困难[1]。
当左心房压超过30 mmHg 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等临床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心脏瓣膜病指南中并未再提出以上分级,而是根据二尖瓣瓣口面积的大小,将二尖瓣瓣口面积≤1.5 cm2定义为"严重狭窄",因为这种情况通常表示在正常心率时二尖瓣跨瓣压力梯度>5~10 mmHg。
心脏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分类
心脏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可根据不同的瓣膜位置和方式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以下几种:
1. 主动脉瓣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简称TAVR):适用于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
通过经导管路径将球囊瓣膜置入主动脉瓣位置,通过球囊扩张来恢复瓣膜功能。
2. 二尖瓣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Transcatheter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简称TMVR):适用于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的患者,通过经导管路径将球囊瓣膜置入二尖瓣位置,通过球囊扩张来恢复瓣膜功能。
3. 肺动脉瓣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Transcatheter Pulmonary Valve Replacement,简称TPVR):适用于肺动脉瓣狭窄或关
闭不全的患者,通过经导管路径将球囊瓣膜置入肺动脉瓣位置,通过球囊扩张来恢复瓣膜功能。
4. 三尖瓣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Transcatheter Tricuspid Valve Replacement,简称TTVR):适用于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通过经导管路径将球囊瓣膜置入三尖瓣位置,通过球囊扩张来恢复瓣膜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分类只是根据瓣膜位置的不同进行的一种分类方式,并不代表所有的心脏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
实际上,
还有其他一些分型方式,如根据球囊瓣膜的材料和结构进行分类等。
心脏瓣膜病的三种治疗原则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每年,这种疾病造成约1200万人死亡、数百万人致残,占了世界总死亡人数的近四分之一。
其中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约占总数的45%,居于首位,治疗各种心脏瓣膜病刻不容缓。
那么如何选择治疗方式呢,上海远大心胸医院胸腔镜中心主任程云阁为您详细解释。
介入治疗:经房间隔穿刺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此项技术在国内已广泛开展,对单纯二尖瓣狭窄,瓣膜无钙化,瓣下结构良好,瓣膜活动度好,无或有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是最佳的选择指征。
球囊扩张手术选择严格,目前此方法已基本被淘汰。
内科治疗:主要是治疗心功能不全。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强心剂、利尿剂;在饮食上,忌食盐过多,应把每日的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下,尽可能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注意补充钾盐,如香蕉、红枣、蘑菇、水果等。
要适当休息,但不要长期卧床,当心功能有所恢复后,还应当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锻炼,如太极拳、气功等活动,借以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和心脏功能。
外科手术治疗:对症状显着、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应尽可能早行手术治疗,以免增加手术危险性,影响手术效果。
外科手术包括心脏瓣膜修复和心脏瓣膜替换两种基本方法。
心脏瓣膜修复是最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
对于某些先天性瓣膜裂、瓣叶交界粘连、瓣叶脱垂,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以及风湿性瓣膜关闭不全,修补手术常可成功地重建瓣膜功能,用较低的医疗费用取得满意的远期疗效,而且不需要抗凝治疗,避免了抗凝治疗的相关并发症。
而对于大多数的风湿性、感染性以及钙化性瓣膜病,无法进行手术修复的,应该采用心脏瓣膜替换手术。
目前,上海远大心胸医院胸腔镜中心主任程云阁,针对心脏瓣膜病,可开展外科胸腔镜手术治疗,不开胸的心脏外科手术,即术中只要在胸壁打三个小孔,每个孔1.5 厘米,能满足现代人的美观需求,不切开肌肉,不切开胸骨,术后疼痛轻,相对于传统的开刀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技术特点,与开胸手术相比改变了传统的手术入路、分离步骤、结扎与缝合方式以及手术过程中的观察方式。
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并发症及预防的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二尖瓣狭窄;经皮球囊成形术;并发症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MS)是风湿热的后遗症,亦有老年退行性和儿童先天性病变[1]。
持续性炎症、多发性骨髓瘤、左心房粘液瘤、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也可导致,且以女性患者居多。
当其狭窄时必然导致血流不畅,引起肺静脉和肺动脉压力升高并随着狭窄程度的严重而增加,最终将影响左心射血功能。
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外科直视分离术、闭式分离术、瓣膜置换术等。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以其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肯定等优点成为目前治疗MS的首选方法。
本文就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的并发症及预防综述如下。
1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的原理是利用向球囊内快速加压充液,通过球囊机械的膨胀力使二尖瓣沿着阻力最小的粘连交界处向瓣环方向裂开,并可压碎瓣叶内小的结节状钙化灶从而使二尖瓣口面积增大[2]。
随着瓣口面积的增加,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跨瓣压差、左心房压及肺动脉压均下降,心排血量增加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和心脏功能。
其最常用的介入治疗过程主要是:①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静(动)脉,准确定位房间隔;②应用改良Inoue穿刺方法先确定卵圆窝的位置,再行房间隔穿刺;③用扩张管扩张股静脉和房间隔穿刺孔;④选择合适的Inoue球囊导管,采用逐步递增法扩张二尖瓣至满意效果[23]。
二尖瓣成形术除了选择Inoue球囊外,还可利用金属扩张器(metallic commissurotome,PMMC)和双球囊技术(multi track double balloon,MTDB),均可取得较好的即时效果[4]。
影响PBMV疗效的主要因素有:①病例选择。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朱兴雷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1994(34)1
【摘要】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为日本Inoue于1984年首先应用于临床,以后在世界各地相继开展。
至今我国已有1500余例的经验,本方法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1.病例选择:主要选择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人。
理想适应症:①年龄
<50岁;②单纯二尖瓣口狭窄,瓣膜口面积≤1.5cm^2;③窦性心律;④心功能Ⅱ~Ⅲ级;⑤无左房血栓;⑥无风湿活动。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朱兴雷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2
【相关文献】
1.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的影响 [J], 韦利元;花冠杰;唐秀革;周卓东
2.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疗效及血小板指数的变化分析 [J], 付存玉;姚宗芹;李光彩;刘成华;孙金刚
3.老年风湿性二尖瓣中重度狭窄合并主动脉瓣轻中度关闭不全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的疗效 [J], 周裔忠;洪明;盛国太;李华泰
4.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变化研究 [J], 唐昱;黄清;马衍平;盛国太;葛郁芝;张繁之;周裔忠
5.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的疗效 [J], 陆林祥;郑从波;刘兴龙;方雁;谭文亮;李文波;洪浪;李华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龄二尖瓣狭窄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的疗效分析管丽华;周达新;葛均波【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12(019)005【摘要】目的:分析60岁以上二尖瓣狭窄的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9例60岁以上二尖瓣狭窄的患者,食道超声示未见左房血栓后,采用Ross法穿刺房间隔,用Inoue 球囊进行扩张,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应用体表超声心动图监测其二尖瓣瓣口面积、跨瓣压差、左心房直径、左心房平均压.肺动脉压力以及二尖瓣反流与否.手术后24 h、1个月、6个月应用体表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29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球囊扩张术,术后及随访6个月时左心房平均压、左心房直径、肺动脉压力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前二尖瓣轻微反流,术后为轻度到中度反流.29例患者术后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舒张期杂音完全消失或减弱.结论:对于瓣膜无明显钙化、瓣下结构超声心动评分≤6分、心功能Ⅲ级以上、合并其他瓣膜病变较轻的老年患者,PBMV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总页数】3页(P464-466)【作者】管丽华;周达新;葛均波【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5+1【相关文献】1.用球囊扩张术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三尖瓣反流患者进行治疗的疗效分析 [J], 廖剑2.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长期疗效 [J], 赵欣;惠杰;王立志3.生物型股骨柄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疗效分析 [J], 陈小青;张勇4.托伐普坦治疗高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患者的疗效分析 [J], 邱志超;邓颖;陈珏通5.低剂量新型抗凝药治疗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分析 [J], 路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适应症及并发症防治
近年来随着国内卫生条件逐年改善,国内风湿性心脏病患病率有所下降,但仍有较多二尖瓣狭窄患者。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即刻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远期结果疗效确切,目前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已成为目前国内治疗二尖瓣狭窄的重要方法之一。
美国AHA/ACC于1998年首次发布了美国瓣膜性心脏病治疗指南,并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作了部分更新。
ESC指南关于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适应症部分与AHA/ACC指南相似。
美国AHA/ACC 瓣膜性心脏病治疗指南(2008)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建议
适应症类别
1、有症状的(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或Ⅳ级)中、重度二尖瓣狭窄(二
尖瓣面积≤1.5cm2)患者,无左房血栓及中、重度关闭不全,且瓣膜形态有利于行经皮球囊成形术。
2、无症状的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二尖瓣面积≤1.5cm2),有肺
动脉高压(休息时肺动脉收缩压>50mmHg或运动时60mmHg)但无左房血栓及中、重度关闭不全且瓣膜形态有利于行经皮球囊成形术。
3、有症状(NYHA心功能分级Ⅲ或Ⅳ级)中、重度二尖瓣狭窄(二尖瓣
面积≤1.5cm2)患者,无左房血栓及中、重度关闭不全,有非柔软化瓣膜却对外科手术有高度危险者。
4、无症状的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二尖瓣面积≤1.5cm2),无左房
血栓及中、重度关闭不全,瓣膜形态有利于行经皮球囊成形术,但患者有新的房颤发作。
5、NYHA心功能分级Ⅲ或Ⅳ级中、重度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面积≤
1.5cm2) 患者,有非柔软化瓣膜却对外科手术有低度危险者。
6、轻度二尖瓣狭窄患者。
ⅠⅡa Ⅱa Ⅱb Ⅱb Ⅲ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瓣膜性心脏病诊疗指南,根据大多数中心及相关专家的意见,目前国内认为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适应症主要有:
1.中、重度单纯心脏二尖瓣膜狭窄,瓣膜无明显变形、弹性好、无严重钙化,瓣膜下结构无明显异常(Wilkins超声计分<8min),左心房无血栓,瓣口面积≤1.5cm2,,窦性心律。
2.心脏二尖瓣膜交界分离手术后再狭窄,心房纤颤,心脏二尖瓣膜钙化,合并轻度心脏二尖瓣膜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作为相对适应证。
3.心脏二尖瓣膜狭窄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危险性很大者,不宜换瓣者,也可作为PBMV的选择对象。
禁忌症主要包括:
1.合并左心房血栓者。
2.有活动性风湿病者。
3.未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有其他部位感染疾患者。
4.合并中度以上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狭窄者。
5.瓣膜条件极差,合并瓣下狭窄,Wilkins超声计分>12分者。
6.有体循环栓塞史及严重心律失常者。
7.房间隔穿剌禁忌者。
PBMV临床成功的指标是:
1.心尖部舒张期杂音消失或明显减弱。
心功能提高一级以上。
2.左心房平均压≤1.5kPa(11mmHg),二尖瓣压差≤18mmHg(2.4kPa)。
3.心排出量增加,全肺阻力下降。
4.二尖瓣口面积为。
≥2cm2。
5.无重要并发症发生。
手术并发症及防治:
1.急性心包填塞:发生率:1994年前文献报道为1.66%~3.66%,近年来随着该技术的普及及改进,发生率有所降低,约0.2%-
2.2%。
发生原因:主要由房间隔穿刺失误引起,包括房间隔穿刺定位不准确、房间隔穿刺针及套管推进过深;部分由于导丝或导管穿破心房或肺静脉。
预防方法包括:1. 在熟悉心脏解剖特别是房间隔解剖的基础上,准确选择穿刺点。
2. 穿刺成功后切忌过快过猛推送穿刺针及其套管,同步监测压力曲线或均匀推入造影剂显示穿刺针推进深度,可有效减少该并发症。
目前公认的穿刺针推进深度为<2cm。
3. 严格遵守心导管检查的操作规程,严禁暴力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心包填塞的关键,特别是球囊导管头端较硬,易损伤房壁。
一旦发生心包填塞应及时行心包穿刺,同时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血浆适当扩容,必要时使用多巴胺等提高血压保证重要脏器供血。
如心包积液继续增多、血压难以维持,应及早手术治疗。
2.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MR):发生率为1.16-12.4%。
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1.瓣膜条件不理想,国内有学者提出,前瓣活动度是决定是否造成MR的重要因素。
2.球囊直径选择过大。
3.扩张次数过多。
4.操作不当,如扩张时球囊伸入乳头肌或腱索,导致乳头肌或腱索断裂。
预防方法包括:1.严格掌握适应症,研究表明Wilkins超声评分法,对选择病例有一定意义。
2.选择合适的球囊导管型号及扩张直径。
3. 明确治疗目标:以改善临床症状为第一目标,不过分追求瓣口面积的大小,特别对于瓣膜条件不理想者。
4.避免球囊导管伸入乳头肌或腱索。
一旦发生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应积极强心利尿治疗,在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需行外科二尖瓣替换术。
3.急性肺水肿:常见原因:重度二尖瓣狭窄、左房压过高、术中精神紧张、导管刺激诱发心律失常,球囊扩张导致重度MR二尖瓣关闭不全等。
预防措施:1.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淤血重者,应给予强心利尿;快心室率房颤者予地高辛(和) 受体阻滞剂,再行PBMV。
另外尽量缩短手术时闻、避免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产生。
4.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为1.1%,但半数以上死亡,多数为高龄患者,伴重度二尖瓣损害(超声二尖瓣形态学积分>13分),重度左室动能不全。
预防措施:严格选择适应症。
5.体循环栓塞:体循环栓塞主要原因:左心血栓脱落、术中操作不当形成血栓或气栓。
术前心房纤颤者易发生左房血栓。
预防:所有心房纤颤患者术前均应行食道超声检查除外左房血栓;并常规服华法令抗凝治疗至少1个月。
术中操作正规,操作导丝导管应避开左房心耳部,房闻隔穿刺成动后给适量肝素。
6.急性心肌梗塞:多发生于年龄较大有高血压、心绞痛史,尤其是心电图有缺血型ST- T 改变者。
预防:术前应予适当药物治疗后再行PBMV。
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以观察有无冠心病。
有心绞痛史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年龄在5O岁以上者,尤其是心电图有ST-T缺血性改变者应行冠脉造影,明确冠脉病变,给予适当治疗,PBMV术中严密观察心电图改变,常规给予镇静及扩冠脉药物,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PBMV。
7.死亡:围手术期死亡率:0.12 -1.9%。
围手术期死亡原因: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AMI、脑栓塞及重度MR等。
8.再狭窄:PBMV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为0%-51%,多数为15%- 20%。
发生率差异与术前患者基本条件包括年龄、病程、二尖瓣超声评分、有无房颤及围手术期有无其它并发症、随访时间等众多因素有关。
影响再狭窄及远期疗效的因素有:年龄、不理想的瓣膜条件、高NYHA 分级、心房颤动和术后二尖瓣跨瓣压、二尖瓣口面积、二尖瓣反流
程度为再狭窄及远期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
9.其它并发症:1.心律失常: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0.5%-3.7%。
2.残留房间分流:房间隔穿刺处残余分流,发生率较低,分流量多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