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720.50 KB
- 文档页数:14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讲解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讲解小数是数学中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它是介于两个整数之间的有理数,用于表示那些不能被整数直接表示的数值。
小数的表达形式中,包含一个小数点,小数点之前是整数部分,小数点之后是小数部分。
小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金融、物流、科学等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数字更准确表达的需求。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人们只使用整数来计算,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加精确的数值来表示一些复杂的现象或情况。
小数的引入弥补了整数不能准确表达的不足。
通过使用小数,我们可以得到更精确的计算结果,也能更准确地描述和观察一些现象。
小数的加法:小数的加法运算和整数的加法运算类似,只需要将小数点对齐,然后从低位开始逐位相加,然后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开相加,最后得出结果。
具体步骤如下:1. 对齐小数点:将参与运算的小数对齐,使小数点对齐在竖直方向上,方便之后逐位相加。
2. 从低位开始逐位相加:从小数点的右边开始,逐位相加,并将进位带到左边的位上,直到小数点的左边。
如果相加的结果超过了9,则需要进位。
3. 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开相加: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开相加,并将两者的结果相加。
4. 得出结果:最后得出的结果就是所要求的两个小数的和。
小数的减法:小数的减法运算也类似于整数的减法运算,同样需要对齐小数点,然后从低位开始逐位相减。
具体步骤如下:1. 对齐小数点:将两个小数对齐,使小数点对齐在竖直方向上。
2. 从低位开始逐位相减:从小数点的右边开始,逐位相减。
如果被减数的对应位小于减数的对应位,则需要向高位借位。
3. 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开相减: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开相减,并将两者的结果相减。
4. 得出结果:最后得出的结果就是所要求的两个小数的差。
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进行讲解和实践,例如通过实际站在一条直线上进行测量,或者使用算盘等工具进行计算。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1.小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二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2、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再一一比较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3、小数加减法的方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相加减。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4.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是一般有加有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有括号的先运算括号里的。
碰到能简算的要简算。
有这样四种情况能进行简算:(1)a+b+c,a和c能凑整,那么要用到加法的结合律使a、c结合。
a+b+c=a+c+b(2)a-(b+c)或a-(b-c),a、b运算起来比较简单,那么这时就不一定要先运算括号里的,可以应用去括号变符号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先运算a-b而使题目变得简单。
a-(b+c)=a-b-c或a-(b-c)=a-b+c。
《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内容是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习目标: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学、合作交流、讨论、反馈和教师点拨等手段,对知识的自我发现、自我梳理,类推并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并能扎实有效地进行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增强学习的信心,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根据以上的分析,制定以下目标:1.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三)学习重、难点由于学生在进行小数加减计算时,只有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才有可能计算正确,并且有部分学生在计算顺序容易出错,为此,制定以下学习的重、难点:1、学习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学习难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习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借助具体情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利用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知识掌握有关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说学法: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特征,学生在三年级下期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已掌握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对于两位及以上的小数加减法也能正确计算,而且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节课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
1.迁移法。
由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并且总是相互补充,彼此影响。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运用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认旧引新。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可以从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中进行迁移,进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思维发散比较好的学生还会发现,分数加减法也可以运用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这样知识再次迁移,最后转化为技能技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概念小数是数学中的一种表示形式,用于表达小于1的数或不是整数的数。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概念对于学生学习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计算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加减法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小数。
首先,让我们从小数的意义开始。
小数表示的是一种比整数更精确的数字形式,通常用于表示小于1的数或者是非整数的数。
小数的意义在于精确地表达和比较数字的大小。
例如,给定两个数0.2和0.25,通过小数的表示形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0.25比0.2更大。
另外,小数也可以用于表示一些常见的分数,如1/4可以表示为0.25。
小数的加法概念是指将两个小数相加以得到它们的和。
小数的加法概念与整数的加法类似,但需要注意小数位的对齐。
例如,考虑将0.2和0.35相加,在将两个小数相加之前,需要使它们的小数位对齐。
我们可以在0.2后面补0,得到0.20,然后将小数位对齐,变成0.20和0.35,接下来,按照普通的加法规则,我们将两个小数从右到左逐位相加,得到0.20 + 0.35 = 0.55。
因此,0.2加上0.35等于0.55。
小数的减法概念是指从一个小数中减去另一个小数得到它们的差。
与小数的加法类似,小数的减法也需要将小数位对齐。
例如,考虑将0.7减去0.35,在进行减法运算之前,需要将两个小数的小数位对齐。
我们可以在0.35前面补0,使其变成0.35,然后将小数位对齐,变成0.70和0.35。
接下来,我们从右到左逐位相减,得到0.70 - 0.35 = 0.35。
因此,0.7减去0.35等于0.35。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概念不仅在数学中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被应用。
例如,在购物时,小数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商品折扣价格。
另外,在商业中,小数可以用于计算利润率和利息。
小数的应用还可以扩展到其他领域,如科学、工程和经济学等。
因此,掌握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概念对于学生学习数学以及在日常生活和职业中的计算都非常重要。
《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中的《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加减法。
我们将通过教材第87页至第90页的学习,深入理解小数的内涵,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熟练运用小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小数的加减法运算,难点是理解小数的性质,特别是小数点后零的个数对于小数大小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请大家准备好笔、纸以及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小明去超市买水果,他买了2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 3.5元,请大家算一下小明一共花费了多少钱?然后,我们来学习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有三个:一是小数的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二是小数的加减法主要是针对小数部分;三是小数点后零的个数对于小数的大小没有影响。
我们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加减法主要是针对小数部分,我们要将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七、作业设计1. 小数的意义: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小数的意义。
答案:小数的意义是用来表示整数之间的数。
2. 小数的性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小数的性质。
3.1 2.5 + 1.3 =答案:3.83.24.6 2.1 =答案:2.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同学们对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多加练习。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小数的乘除法,请大家预习相关内容。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详细说明。
一、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是学生们理解小数概念的基础,也是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前提。
在实际教学中,我会通过具体的实例,如小明买苹果的情景,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小数的作用,帮助他们理解小数是用来表示整数之间的数的。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加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乘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是: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除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0不能做除数,a÷0是错误的。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a+0=a。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a-0=a。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任何数和0相乘,仍得0,a×0=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0÷a(a≠0)=0.除不尽的除法没有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4.算式的计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如果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如果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形状不一样。
2.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图形可能相同。
3.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
4.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单价×数量=总价。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1.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1.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小数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购物时需要计算商品的总价格、找零的金额;做菜时需要根据食谱计算材料的用量;旅行时需要计算里程和时间等等。
而这些应用场景中,往往涉及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因此掌握小数加减法对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计算精度和准确性:小数加减法在科学研究和商业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物理实验中需要测量长度、质量等连续变化的物理量,而小数加减法可以帮助我们精确计算和分析数据;金融领域中,股票、外汇等投资收益的计算都需要使用小数加减法。
因此,掌握小数加减法可以提高计算精度和准确性,对于科研和商业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抽象思维能力:小数加减法是一种抽象的数学运算,需要我们通过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算。
掌握小数加减法能够训练我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我们理解和应用抽象概念的能力。
这对于培养逻辑思维、数学思维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在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时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4.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小数加减法运算需要我们进行逻辑推理,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计算。
通过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练习,可以训练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我们的思维灵活性和计算速度。
这对于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5.扩充数学知识体系:小数加减法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掌握小数加减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他数学内容,如小数乘除法、分数、百分数等。
因此,小数加减法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更复杂数学概念和运算的基础。
总的来说,小数加减法不仅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计算精度和准确性,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扩充数学知识体系。
因此,掌握小数加减法对于我们的学业和实际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和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一位小数简单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正确解决在计算小数加法当中和为整数时的去“0”以及整数减小数中需要补“0”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主题图设置同学们去“文具商店”买文具的情境。
学生把文具的价格介绍给同学,填在价目表中:编号商品名称单价(单位:元)1、橡皮0.52、卷笔刀0.83、小刀0.64、铅笔1.25、笔记本2.66、文具盒6.87、书包25.88、练习本0.9师: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1个卷笔刀和1枝铅笔,一共多少钱?1个文具盒和1个笔记本,一共多少钱?1把小刀比1个笔记本少多少钱?……[设计意图:呈现购物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的意识,并能够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解决实际问题1、小数加法。
(1)独立思考。
一个笔记本2.6元,一枝铅笔1.2元,一共需要多少钱?请同学独立思考、计算。
(2)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同桌听听。
(3)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①2.6元表示2元6角,1.2元表示1元2角,2元6角+1元2角=3元8角=3.8元;②26角+12角=38角=3.8元;③260分+120分=380分=3.8元;④竖式:6角+2角=8角,2元+1元=3元,3元+8角=3.8元;⑤直接算;⑥根据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猜想小数的加法也是这样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