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1
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林业造林方法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空旷地区或被破坏的森林地进行人工造林,使其重新恢复或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
在林业造林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造林的质量和效果,并进行有效的营林生产管理。
造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直接播种法:将树种的种子直接撒播在地面上,通常适用于较小的区域,如小面积的退耕还林工程。
该方法适用于某些树种,如松、桦等。
2. 带环播种法:将树种的种子和土壤混合后,通过带环器具将种子插入地面。
该方法适用于树种种子较小、不易撒播的情况,并可增加种子的发芽率。
3. 穴盘苗法:将树种的幼苗放入专门设计的穴盘中,然后将穴盘放入地洞中,以保证幼苗的生长。
该方法适用于幼苗较小、根系较脆弱的树种,如某些松树种。
在营林生产管理措施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改良:在造林前对土壤进行改良,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速度。
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施肥、深松、石灰化等。
2. 防护措施:建立起树种的防护网,以防止野生动物或人为因素对幼苗的破坏。
可以采用竹篱、铁丝网等方式进行防护。
3. 病虫害防治: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制定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减少病虫害对造林的影响。
4. 灌溉管理:对幼苗进行适时的灌溉,保证其所需的水分供给,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
5. 适应性调节:根据不同树种的生态特点,对幼苗进行适应性调节,提高其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
可以通过对幼苗进行修剪、修复和迁移等措施进行调节。
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是为了保证造林的质量和效果,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的选择造林方法和科学的管理措施,可以实现林木的优质生长和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
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
林业造林方法和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是林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保护和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林业造林方法和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的一些主要内容。
一、林业造林方法:
1. 天然更新:利用天然播种、萌芽等方式进行林木更新。
2. 人工造林: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树种的育苗、育苗、造林等工作。
3. 人工更新:通过采集、储存、繁殖和培育种子和苗木,然后进行人工更新的方法。
4. 植被恢复:采用植被修复技术来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如沙化土地的绿化等。
二、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
1. 种苗生产管理:对种苗的生产和管理进行规范化,确保苗木的质量和数量。
2. 林地管理:对林地进行管理,包括林分调查、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森林病害防治等。
3. 林木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包括采伐、更新、修剪、疏伐、造林等。
4. 种苗储存和检疫:对种苗进行储存和检疫,保证种苗的健康和质量。
5. 林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对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林业管理的水平。
6. 林业产业发展:鼓励林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探索新的利用方式,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
林业造林方法
1. 直接移植法:用成熟苗木或幼苗,直接移植至林地。
2. 种子播种法:将种子直接撒播在林地上,让其自然发芽生长。
3. 嫁接法:将树种的枝条嫁接在其他树木上,使其生长壮大。
4. 倒茬法:在砍伐成熟林木之后,利用不同树种的倒茬,在原地生长出新的树木。
5. 人工修枝法:通过剪去树冠中的部分枝条,使其生长形态更加美观和规整。
6. 技术配套法:通过科研和技术手段,掌握更加有效的造林方法,提高种植效率和成活率。
1. 指导林木生长:通过定期修剪和管理,使林木生长更加健康,避免因过度繁茂而造成互相抑制和竞争,提高生产效率。
2. 防治病虫害:及时排除林地中的病虫害,保护林木的生长状况,减少损失。
3. 实行精细化管理:通过信息化、精细观测和科技手段,实现营林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 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林业管理和生产的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标准,落实各项管理工作。
5. 提高林业种植品质:通过科研、技术更新和人才培训,提高种植品质,升级林业产业。
6. 实行增收政策:通过落实林地土地使用权、发展林下经济等政策,鼓励农民参与林业生产,并带动村庄经济发展。
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为了满足社会对森林资源的需求,林业部门需要采取适当的造林方法和营林生产管理措施,促进森林的生长和发展。
一、林业造林方法1.自然更新法自然更新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种子、幼苗等进行造林的方法,适用于适宜自然更新的林地。
常见的自然更新法有稀树阔叶林的天然更新和针阔混交林的天然更新。
2.人工造林法人工造林是通过人工引种或移栽树苗,进行密植或间伐等人工措施的方法,适用于需经过人工干预才能恢复林地的情况。
常见的人工造林法有固沙林的人工造林、经济林的人工造林等。
3.直播造林法直播造林是在不移植树苗的情况下,直接在地面上种植种子,通过自然的生长和发展来形成林地。
常见的直播造林法有防沙林的直播造林和远景造林的直播造林。
1.科学规划科学规划是营林生产管理的基础,通过合理的规划,确定造林区的土地利用方式、树种配置、造林密度等因素,以实现林木生长和物质循环的最佳效果。
2.精细管理精细管理是保障林木生长和发展的重要措施,包括对林地的保育、定期的间伐、植树补苗、栽培管理等,以确保林木健康生长和林地的生态平衡。
3.科学经营科学经营是发挥林木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应在保障林木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发挥林木的经济效益,通过合理的经营方案,实现林木的可持续发展。
4.环保措施环保措施是营林生产管理不可忽视的方面,包括对土地、水源、空气的保护与治理,确保林地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之,对于林业部门而言,制定适当的造林方法和营林生产管理措施,可以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同时发挥林木的生态和经济的双重效益。
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林业造林是指在自然林区或者在无林地区进行植树造林的一项重要林业生产活动。
通过造林,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森林资源,保护水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造林工作的开展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林业产业中,营林生产管理措施的实施也是非常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下面我们将就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林业造林方法1. 天然更新天然更新是指通过天然的自然因素,如风、水、动物等的作用,让植物种子在地表或者土壤中萌发,长成幼苗,再逐步长成成林。
天然更新相对来说成本较低,效果较好,因为植物种子的适应性强,且在土壤中的种子库丰富。
在适宜的条件下,天然更新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造林方法。
2. 人工造林人工造林是指通过人工的方法,将符合采伐或者改造需求的种子或者幼苗,植入到特定地域,进行栽植和管理,以实现对原始次生林或未曾林地的改造和恢复。
人工造林通常包括苗圃培育、栽植和管理三个环节。
这样可以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从而更好地实现造林的目的。
3. 混合造林混合造林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同时种植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不同树种,以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兼顾。
混合造林可以充分利用林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减轻病虫害对单一树种的危害,提高林分的生态稳定性和经济效益。
4. 集约造林集约造林是在一定的土地范围内,通过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达到种植树木和提高林地产出的目的。
集约造林通常要注意土壤肥力的合理调节、排水和灌溉系统的建设、密度和树种的搭配等方面的工作,使得造林投入和产出的效益达到最佳化。
二、营林生产管理措施1. 合理选择树种合理选择树种是进行造林工作的第一步。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水文条件,结合树种的生长特性和用途要求进行选择,确保树种的适应性和经济性。
也要注意根据生态环境的需求,进行生态配比,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林业是指人类为了获得木材、橡胶、树脂、药用植物、生态环境等目的而进行的植物种植和经营活动。
林业造林是林业生产的基础,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选择合适的树种,对原来不具备林木资源的地区进行造林绿化,以及对现有森林进行更新、改良。
而营林生产管理措施是保障林业生产正常进行、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林业持续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一、林业造林方法1. 造林地的选择造林地的选择是林业造林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着林木生长的质量和效益。
在选择造林地时,需要考虑土壤类型、水分条件、气候特点、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等因素。
选择适合造林的地块,有助于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促进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树种的选择树种的选择是指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造林。
在树种选择上,需要综合考虑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状况、树种特性等因素。
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用途,选择适合的树种进行造林,如桉树、杉木等。
3. 预备地面在造林前需要进行预备地面,包括砍伐枯枝败叶、清除草丛和杂草、整理土壤、开沟遮荫等工作。
这些工作有助于为树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和生长环境,从而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4. 种植技术对于不同的树种,种植方式也有所不同。
常见的种植技术包括地秧移栽法、地栽法、盆栽法等。
地秧移栽法是指将幼苗移植至地坑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种植方式。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树木的根系是否受损、土壤的填压是否牢固等,以保证树木的成活率。
5. 护林技术在树木成活后,还需要进行护林工作,包括除草、喷洒杀虫剂、修枝、除草、松土等。
这些工作有助于保护树木的生长,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二、营林生产管理措施1. 生产计划管理营林生产管理的第一步是进行生产计划管理。
根据林业资源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明确林木的种植、管理、伐木、销售等环节,保证林木生产的有序进行。
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林业是指栽培和管理林木资源,以获取木材、树脂、草药等经济产品,并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一种经济活动。
林业产业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林业生产中,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对于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提高木材品质和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林业造林方法1.1 区域适应性选择在进行林业造林时,首先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地形等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进行种植。
在不同的地区进行造林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特点,选择适合的树种进行种植。
在寒冷地区选择耐寒性强的树种,而在炎热干旱地区则选择耐旱耐热的树种。
1.2 种子收集和繁育在进行林木繁育时,需要选择优质的种子进行收集,保证种子的来源质量,提高树种的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
对于一些优良的树种,可以采取人工繁殖和改良繁育的方法,培育出更加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树苗。
1.3 土地准备和栽植在进行林业造林时,需要对土地进行准备,清除杂草、砍伐干扰物,使得土地适合树木的生长。
对于树木的栽植也需要科学的方法,保证种植的深度和间距,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1.4 生长管理在树木成活后,需要进行生长管理,包括浇水、施肥、修剪和防治病虫害等。
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保证木材的品质和数量。
二、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在进行林业生产管理时,需要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包括人工造林的布局、树木种植密度和管理要求等。
规划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
2.2 技术管理在进行林业生产管理时,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遵守森林采伐的规定,合理安排伐木量,控制伐木的季节和强度,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4 生态恢复在进行林业生产管理时,需要注意生态恢复工作,采取合理的措施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包括采取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措施,恢复森林生态平衡,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
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
林业造林方法:
1. 直播造林:将种子直接撒播于地面,让其自然发芽生长,适用于有利于种子发芽
的场所。
2. 秧苗造林:先将种子培育成幼苗,然后将幼苗移植到指定地点进行种植,适用于
种子发芽困难的场所。
3. 插条扦插造林:将树木的枝条插入土壤中,使其生根发芽,适用于树木繁殖力强
的场所。
4. 砧接造林:将优良树种的枝条嫁接到普通树种的幼苗上,以达到改良品质的目的,适用于提高林木品质的要求较高的场所。
5. 隔离引种造林:在原生树林的周围建立隔离带,将外来的优良树种引入以提高林
地的生产力和生态目标。
营林生产管理措施:
1. 土壤改良:针对不同土壤类型,采用合适的土壤改良方法,调整土壤酸碱度和养
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2. 防治病虫害: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类型和程度,采用合适的防治方法,如合理喷洒
农药等,保持林地的生态平衡。
3. 追肥补栽:根据苗木长势和土壤养分状况,定期进行追肥补栽工作,补充苗木所
需的养分,促进其生长发育。
4. 防火防灾:采取整场混种、防火路径、整治无用通道等措施,预防林区火灾的发生,保护植被和生态环境。
5. 杂草清除和疏伐:清除林地上的杂草和枝柯,保持苗木的光照和通风条件,促进
其生长健康;定期进行疏伐工作,调整林分结构,保持林木的生长势。
6. 水土保持:合理规划林分布局、坡道修建和沟渠疏通等工作,保持水土流失,防
止林区土壤退化和水源污染。
林业造林方法和营林生产管理措施的选择和应用需要根据具体林地的环境条件、林木
需求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综合考虑,共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一、林业造林方法1.1 森林直接播种直接播种是指将树木的种子直接撒播在土地上,然后用土壤覆盖或压实,使其能够生根,并适当进行灌溉和养护。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为平坦的地势和比较肥沃的土壤,适合于生长期较长的乔木和灌木。
1.2 林木育苗育苗是指将树木的种子或幼苗栽种于特定的苗圃中,进行养护和培育,待苗木成熟后再进行到林地的移植。
通过育苗的方式,可以控制和管理苗木的生长环境,加快苗木的生长速度,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1.3 人工造林人工造林是指人工将培育成熟的苗木移植到林地上进行种植的方法。
在造林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形和土壤条件,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和栽植工程,以保证树木的生长和成活。
1.4 天然更新天然更新是指在林地上不进行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由林木的种子或幼苗自然生长和更新的过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自然环境良好的地区,也是保护生态平衡的一种重要方式。
1.5 集约造林集约造林是指在相对较小的土地面积上集中进行栽植和培育,以提高树木的种植密度和减少人工开支的一种造林方法。
通过集约造林,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二、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2.1 种子的选择和采集在进行造林工程前,通过对林木种子的选择和采集,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造林。
需要注意种子的采集时间和方法,确保种子的质量和数量。
2.2 土壤改良在选择适宜的造林地点后,需要对土壤进行适当的改良,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为树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4 养护管理在进行造林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管理工作,包括对树木的浇水、施肥、修剪和防病虫害等工作,以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
2.5 灌溉和排水在进行造林工程中,需要对树木进行适量的灌溉和排水工作,以保证树木能够得到足够的水源和氧气,保持树木的生长健康。
2.6 采伐和更新在林木生长成熟后,需要进行适时的采伐工作,并及时进行更新和补植,以保证林木的连续生长和更新。
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
林业造林方法:
1.直接播种法:直接将种子撒在已经准备好的地块上,不需要经过苗圃的处理。
2.间接播种法:先将种子种植在苗圃内,等待幼苗长大后移植到地块上。
3.移栽法:采取人工培育出的林木幼苗进行移栽,适用于荒漠化地区。
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
1.定期修剪:及时清除杂草、枯枝、枯叶等不良影响树木生长的因素。
2.病虫害防治:采取肥培、药浇等方法,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3.营林用火:经过科学调节营造适宜的火源条件,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再利用。
4.防火措施:严格落实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的规定,建立营林管理和防火网络体系,做到
及时预警和灭火救援。
5.育林更新:及时更换老化树木,培育若干优质幼苗,保持林区的健康生态环境。
6.人为干预:通过在营林管理过程中,引导、激发、优化森林生态系统内的自然力量,实现人与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并最终达到增加森林资源产出、提升森林生态功能、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气候稳定等目的。
农家参谋
林业科学
-104-
NONG JIA CAN MOU
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
胡可威
(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林业局,广东韶关,512600)
【摘 要】林业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行业
领域,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环境的建设方面来说,林业的发展在这些方面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林业发展的专业角度来说,植树造林的方法和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决定着这一行业的发展状态和效果,本文通过对不同的造林方法的分析,探讨优化营林生产管理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林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
【关键词】林业发展;造林方法;营林生产;生产管理
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角度分析,不通过的造林方法所取得的效果
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当林业的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工作开展模式和运行要求也不断地发生变化,本文重点从生产管理措施的维度,分析如何优化林业发展的生产管理工作。
1 不同造林方法的阐述1.1 分殖造林方法阐述
首先,从分殖造林方法的特点上来分析,其具有针对性较强的特点,在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原理方面,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作为原材料,直接开展造林工作,由于所利用的原材料为植物的营养器官,意味着造林工作的效果和造林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保证。
而且从造林工作的操作角度分析,这种操作方法的实施比较简单,同时还可以取得良好的造林效率,因为营养器官造林的情况下,树苗培育的效率就能得到一定的提升,相应的,造林工作的实施成本也就得到了节约。
其次,此种造林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要点。
例如,其对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要求较高,这种要求一方面来自土壤一方面来自环境[1]。
另外,由于造林材料来源于母树的营养器官,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母树的栽种数量和分布情况的影响。
再次,从适应范围的角度来说,这种造林方法比较适用于以营养繁殖为主要模式的术中类型。
如松竹类树木、杨树、柳树等。
如果按照营养器官所在的区域对造林方法进行分类,则可用的方法包括了插干、埋干、压条等方式,在具体造林操作时,需结合实际选用适当的方式进行造林。
1.2 植苗造林方法阐述
指标造林的方法与分殖造林相似,都具有实际操作便利性较强的特点,其主要的操作方法是选择植物根系完成的苗木作为原材料进行造林。
其在具体应用中对于种植区域的立地条件要求不高,但由于其取得是完整的植物根系。
因此,在操作中有可能对根系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例如,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损伤以及由于严重挤压作用发生变形与缺水的问题
[2]。
在应用这种方法进行造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需要在前期对苗木栽
种的直径和挖掘穴坑的大小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其对于整体苗木根茎的容纳度,另外,要考虑重力作用的影响,将树苗下沉的因素做充分考虑,并在挖掘中留出相应的空间。
1.3 播种造林方法阐述
这种造林方法实际上就是种植的方式,也就是直接将树木的种子进行播种来完成造林工作。
从造林方法的角度分析,可知其可用的播种方法包括了区域性播种、条形播种、分撒式播种以及缝插式播种的方法,之后只能怪造林方法的特点为,简化了造林工序,将育苗的工序直接减省了,并
且,操作上的便利性也相对较大,比较适合于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操作。
并且在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也具有见效快,经济利益比较丰厚的特点[3]。
需要注意的要点在于,其比较容易受到地质和气候条件方面的影响,
需要在播种时,选择适当的立地条件,并且采取科学的幼林抚育措施开展造林工作。
2 营林生产管理的具体对策分析2.1 强化苗木基地的优化建设
这一点主要是指,从营林生产的角度来说,用于植树造林的树木本身,在质量上就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建立苗木基地时,对于树苗本身的质量会提出相应的要求,一方面,其自身的质量和成活率要达到标准。
另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抵御外部侵害的能力。
在苗木基地的建设工作中,应当把握以下两个重点,第一,加强对苗木基地的日常管理,关注苗木的生长状态,对于问题苗木及时清除。
第二,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能力培训,第三,以多样化为苗木基地培养和建设的目标。
2.2 重视苗木的引入应用,有效控制管理成本
成本问题在任何一项生产经营工作中,都应当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对于具体的成本控制方法,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单位面积内的苗木种植数量来达到控制的目标。
另外,对于单棵植株来说,其资金投入量也可以进行合理的控制。
另外,要想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就需要提高树种引入的科学性,通过提升树苗与种植环境的匹配度,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4]。
2.3 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获取经济利益
林业发展中,除了获取经济利益,还需要尊重自然规律,这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是提高林业发展本身的质量的要求,在这方面的管理优化中,管理人员需要对自然环境和地质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树苗的移植引入过程中,做到因地制宜,保证种植效果。
另外,需要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对苗木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并通过管理措施的优化,结合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对造林工作的开展模式和方法进行调整与优化,使其达到市场要求的标准。
3 结束语
总之,在林业的发展建设中,造林方法具有显著的多样性特征,只有结合不同的造林环境,选取适当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造林效果。
另外,在营林方面,也需要从管理和经营的角度,针对不同的造林环境提出相应的经营管理措施,以达到良好的造林效果。
参考文献
[1]万日崇.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分析[J].南方农机,2017,48(10):134.
[2]孔庆宝,王静.浅谈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J].中国科技投资,2017(22):23.
[3]王嘉伟.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分析[J].花卉,2018(6):239.
[4]景小超,肖轶才.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分析[J].现代园艺,2017(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