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关村的传说
- 格式:doc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5
娘子关的故事与传说娘子关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著名故事与传说。
它发生在南宋末年,当时南宋王朝正面临金元两个强大的敌对势力的夹击。
故事中的娘子关位于今天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一带,是一座地势险要的关隘。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名叫宋玉的女子。
她婉约而美丽,智慧过人,被誉为娘子关的守护神。
当时的南宋正面临着金元两个强大的敌军,而娘子关则是南宋与西南方面的防线。
为了保卫国土,宋玉决定应征加入军队。
她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时时刻刻都展现着她的机智和勇气。
一次,金军围攻娘子关,宋玉作为关外巡逻的队长,意外发现了金军的伏兵。
她立即向关内发出紧急求救的信号,并带领手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虽然宋玉所率领的士兵们人数不多,但是他们凭借着奋勇的战斗,使得金军无法前进。
然而,在正面拼杀的同时,宋玉意识到只有守住娘子关是远远不够的。
她深知如果金军能够绕过关隘,那么南宋的领土就会面临更大的威胁。
于是,她带领一小队勇士冒着生命危险,潜入金军的后方,成功地破坏了他们的粮食和军火。
通过她的英勇行动,娘子关成功守住了关隘,为南宋朝廷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使得南宋朝廷能够以较好的条件与金军进行谈判,保住了国土的一部分。
娘子关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并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
娘子关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首先,无论是在战争还是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勇气与智慧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正如宋玉一样,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挑战,智慧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同时,娘子关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团结是力量的源泉。
只有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娘子关的故事一直以来都在鼓舞着人们勇敢面对困难,奋发图强。
当代的人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坚守信念,勇往直前。
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只要我们怀揣着信念和勇气,用智慧对待问题,相信我们都能够获得胜利。
娘子关也成为了一个象征,代表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代传承和发扬光大。
娘子关的典故娘子关,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典故,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十分动人的故事。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娘子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关隘之一,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
娘子关的名字源自一个传说,与一个勇士妻子不离不弃的故事有关。
据传说,唐朝时期,有一位叫做胡文才的将军,他威武勇猛,深受皇帝信任。
有一天,胡文才奉命率军守卫娘子关。
当时,外敌入侵,胡文才领兵抵御,展现出非凡的战斗力和军事才能。
然而,在防守期间,胡文才的妻子也来到娘子关,帮助胡文才管理军营和提供支持。
胡文才的妻子是一位聪明善良的女子,她和丈夫同甘共苦,经历了艰难的困境和战斗。
她总是在胡文才忙碌的时候,默默地为他准备饭菜,关心他的健康状况。
而胡文才也在忙碌之余,始终牵挂着妻子的安全。
他们之间的爱情和默契成为了一个典范,让人们称之为“娘子关”故事。
故事发展到最后,敌军发动了更加猛烈的进攻,胡文才带领军队奋勇抵抗。
然而,面对强敌的攻击,他的兵力逐渐不支,情况变得越来越危急。
为了保护丈夫和军队,胡文才的妻子决定以身殉国,希望能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一线生机。
她穿着丈夫的盔甲,手持武器,在城墙上奋勇杀敌,抵挡住了敌人的进攻。
最终,在身负重伤之际,她勉力守住了娘子关。
胡文才得知妻子的牺牲后,心如刀割,他挥舞着手中的长剑,亲自杀敌,声势惊天动地。
虽然受伤颇重,但他毅然坚守娘子关,不愿放弃。
他带领剩下的军队,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最终,在胡文才的坚守下,敌人被击退,胜利属于中国军队。
这个故事就是娘子关的典故,反映了妻子的忠诚与勇气,以及丈夫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个故事也常常被用来表达夫妻之间相互支持,共同战胜困难的情感含义。
因此,娘子关成为了一个代表坚贞爱情和家庭和谐的象征。
总结起来,娘子关的典故讲述了胡文才和他妻子在娘子关上共同抵抗外敌入侵的故事。
胡文才的妻子不离不弃,为丈夫提供无私的支持和帮助,最终以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娘子关,胡文才也坚守不退,最终击败了敌人。
娘子关的由来是什么样的为何会取这么一个名字呢本文导读:娘子关据传为唐初时,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李秀宁在此驻守军队所建。
平阳公主是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真正的生荣死哀。
因为平阳公主率领的军队被老百姓称为“娘子军”,所以他们驻守的关隘自然而然被称为“娘子关”。
娘子关的这种取名由来也被大多说人所接受。
在隋末唐初那个动乱年代,每个地方势力都想招募士兵壮大自己的势力,一方面为自己涿鹿中原增添筹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守护一方百姓免受起义军的流毒。
当时的太原留守李渊也顺应时代潮流,派自己的儿女在山西各地招募军队。
其中平阳公主的率领的军队算是比较另类的,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军队纪律严明,令出必行,不惊扰百姓,受到广大百姓的拥护。
李渊攻取长安建立唐朝时,为了防守太原大本营,平阳公主率领的娘子军被留下来保护三晋大地,而他们所驻扎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娘子关。
娘子军驻扎防守娘子关,就说明了娘子关的军事战略意义非常重要,从地图中就可以略知一二。
娘子关扼守山西的东大门,是防守太原的第一道屏障,战略位置及其重要。
娘子关位于太行山上,左边是黄土高原,右边是华北平原。
娘子关自古以来就成为了由冀入晋的主要通道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著名的“燕赵古道”,成为了千百年来兵家必争之地和商旅往来的商业重镇。
而与娘子关相伴相随的就是有着“太行八阱之第五阱”之称的井阱。
历史上有名的韩信背水列阵攻克赵国之战就发生在井阱。
娘子关同井阱关隔山相对,同为军事重地,扼太行山井阱口,为山西和河北之间为数不多的通道之一,不论是要保障山西,还是要保障河北的安全,娘子关都起着重要作用。
娘子关历史悠久,娘子关为战国时期中山国所建长城的关口之一。
唐朝吸取“安史之乱”教训在此设立承天军戍守,修建“承天军城”防范唐帝国东部的藩镇势力。
赵宋时建“承天寨”防守金辽边患。
由于明朝时期因边患频繁,嘉靖二十一年重修城堡,专设守备把守。
娘子关的故事娘子关,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是中国著名的关隘之一。
其名源于古代传说,相传汉代有一对夫妻,丈夫在战场上抵御匈奴,妻子则在关口守卫,二人饮水共处,相互扶持,最终守住了这一关隘,因此得名“娘子关”。
娘子关的故事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娘子关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关口险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北方的重要军事据点。
在古代战争频繁的年代,娘子关曾多次成为战争的焦点,历经沧桑,见证了无数次战争的血与火。
娘子关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军事,更是关于爱情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传说中,有一对夫妻因战乱而分离,丈夫奔赴前线,妻子则留在关口守望。
在丈夫孤军奋战的日子里,妻子每日守候在关口,等待丈夫的归来。
她用自己的信念和坚定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自己的爱情。
直到丈夫凯旋而归,两人才得以团聚,这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也流传至今。
娘子关的故事还反映了古代女性的坚韧和智慧。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妇女往往被束缚于家庭和社会的种种限制之下,然而在娘子关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妇女的坚强和智慧。
她们不仅守护家园,还能在丈夫远征的日子里,背负起整个家庭的责任,守望着自己的爱情和家庭。
娘子关的故事也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一部分。
在古代战争频繁的年代,关口是军事防御的重要据点,娘子关作为北方的重要关隘,承载着无数次战争的历史。
在这片土地上,无数英雄豪杰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浴血奋战,留下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
如今的娘子关已经成为了一处旅游胜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古代战争的气息,聆听娘子关的故事,感受那段古老而又动人的爱情故事,体味古代女性的坚韧和智慧,缅怀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安危而英勇奋战的英雄豪杰。
娘子关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记载,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正如娘子关一样,这些故事见证了古代中国的辉煌和荣耀,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勇敢。
《娘子关的历史及典故》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娘子关的故事。
娘子关呀,是一个很古老很古老的地方。
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啦。
传说,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很厉害的公主叫平阳公主。
她带着士兵在这里打仗,保卫了咱们的家园。
因为平阳公主特别勇敢,大家就把这个地方叫做娘子关。
这里的城墙高高的,石头厚厚的。
以前呀,士兵们就在城墙上站岗,看着远方,防止坏人进来。
小朋友们,你们想想,那时候的士兵多辛苦呀!
《娘子关的历史及典故》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娘子关。
娘子关的风景可美啦!有山有水,还有很多古老的房子。
以前打仗的时候,这里发生过很多激烈的战斗。
士兵们不怕危险,勇敢地和敌人对抗。
有一次,敌人来了好多好多人,可是咱们的士兵一点儿也不害怕。
他们紧紧地守着娘子关,最后把敌人都打跑啦。
小朋友,是不是觉得很厉害呀?
《娘子关的历史及典故》
小朋友们,今天再来讲讲娘子关哟。
娘子关的石头路走起来嘎吱嘎吱响,好像在给我们讲过去的故事。
听说呀,有个将军在娘子关打仗受了伤,但是他还是坚持战斗,最后赢得了胜利。
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道城墙,都见证了过去的历史。
小朋友们,等你们长大了,也可以去娘子关看看,听听更多的故事。
“娘子关”在阳泉的传说张一欣原创北国风光北国天涯 4月14日作者:张一欣好听旋律纯音乐“娘子关?”“娘子关”在哪里?在山西阳泉平定县。
阳泉“山西的东大门和城头堡”扼井陉之咽,山西最要,一个“煤铁之乡”富庶百年。
“正太铁路”东出山西的铁路大动脉,纵跨'绵河’大铁桥,千年古貌未曾改,百年守望颜如前,关里?关外?“娘子关”为界。
学者张珉先生曾在《太原道》2016-05-05载,“'娘子关’的历史比中山国更古老,至少在北齐,这里依然是晋阳城,这是一个颠覆常识的发现!据说,在平定县开河寺一处隋刻上,还有平定曾称'晋阳县’的记载。
”“'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娘子关’最早见于金元好问,《游承天悬泉》一诗中,有'娘子关头更奇崛’一句。
有传说,此处平阳公主曾驻守。
有史记,此处平阳公主根本未到过。
有志说:'二说并存!’”“史实是,宋打下刘汉的广阳县后,将广阳夷为平地,迁址榆关,即今平定。
以绝'娘子关’风水不在宝地,不再'龙兴’,易名'娘子关’只因女辈贱!广阳何处?榆关何处?平定曾有'上艾,石艾,广阳,榆关’等称,因宋太祖征河东首克榆关而更名平定。
”“在说道'娘子关’之前,必提井陉,'井陉’因四方高而中低,下视如井而名,'井陉’的西口在平定'娘子关’,'陉’是山脉受河谷切割而成横谷,阳泉境内的'桃河’与'温河’汇流,入冀后改名'绵河’。
井陉,穿越太行山的沿河隘道,井陉——'太行八陉第五陉’'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
”“俯瞰'娘子关’地势险要,如一只巨手,扼守山腰。
在关城西侧公路未建之前,出入晋冀,此为唯一。
关城下有一村,名'娘子关’村,祠庙里矗立着'平阳公主’塑像。
”一身戎装,英姿飒爽。
攀上娘子关,啊,“喷玉高从西极下,悬崖雄自巨灵来。
娘子关的典故
娘子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关隘之一,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和山西省交界处。
在中国历史上,娘子关被称为“三关之首”,因为它保护了汉朝和唐朝的都城洛阳和长安。
娘子关的典故,源于公元386年北魏皇帝太武帝之母斌氏之死。
太武帝斌氏的母亲,因为太子和其他的皇子争夺皇位而被迫自杀。
从此,太武帝将自己称为“娘子”。
而娘子关也因为太武帝的自称而得名。
此后,娘子关作为重要的关隘和要塞,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关于娘子关在历史上的战争,最为著名的是晋灭赵之战。
这场战争发生在公元228年,当时曹操派遣周泰进攻赵国,赵国的大将军陈午派遣部下刘备、关羽和张飞抵抗。
在娘子关处,刘备、关羽和张飞与曹军激战三天,最终获得胜利。
除了晋灭赵之战,娘子关还是历史上其他许多战役的重要发生地。
例如,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中,娘子关曾被叛军攻破,给长安的安全带来了威胁。
此外,在明朝,娘子关还是明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的重要战场。
在现代,娘子关也成为了旅游胜地。
由于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战争故事,娘子关被许多游客视为必游之地。
在游览娘子关时,游客可以感受到历史的魅力,追寻古代战争的足迹。
总之,娘子关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战争地点之一。
自古以来,娘子关作为重要的关隘和要塞,扮演着保卫中原文明和防御外
族入侵的重要角色。
娘子关的名字也因为太武帝和他的母亲斌氏的故事而流传至今。
在游览娘子关时,游客可以了解历史和文化的信息,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厚重历史底蕴。
娘子关的典故
娘子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段典故,它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关键人物是汉末名将赵云和关羽。
据传说,曹操攻打蜀汉,派遣数万大军攻打位于四川南部的娘子关,关键位置在一个叫做陈仓的小镇,意图是占领蜀汉的西南门户,在攻占娘子关后便可稳固为攻打成都做准备。
赵云和关羽负责守卫娘子关,身边只有几个随从。
曹操军队的攻势非常猛烈,关羽十分担心娘子关难以抵挡曹军的进攻,建议撤退到成都避难。
可是赵云却坚持要守住娘子关,他认为只要守住这个山口,就能阻挡曹操大军,保护蜀汉的安全。
关羽无奈地答应了赵云的要求,随后率领几百名士兵撤离了。
赵云和他的随从们,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军,用尽了所有的智慧和勇气,最后在一个暴雨的夜晚成功地击退了曹军的进攻。
娘子关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蜀汉的士气,被誉为是蜀汉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胜利。
娘子关的典故告诫人们不要懦弱、不要退缩,即使是一个人面对整个世界,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也能成为历史的英雄。
娘子关的典故
娘子关指的是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嵩山北麓的一座关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遗址之一。
娘子关之战发生在公元209年,当时刘备为了夺取曹操的西北角山头而与曹洪军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经过三天三夜的苦战,刘备最终占领了这座关隘。
据传说,这座娘子关得名是因为当时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在关内守卫不留枪箭,所以被称为“娘子”。
此外,娘子关之战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著名情节,曹操派遣许褚前去夺关,但被关内的魏延所挫败。
娘子关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古迹。
游客可以在这里看到许多历史遗迹,如古城墙、箭垛、关楼、牌坊等等。
同时,这里还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如清流、瀑布、峡谷等等,是一个十分适合游玩和探究历史的旅游胜地。
三皇姑的“洗脸盆”
隋朝末年,杨广杀父杀母,欺兄霸娘,篡夺王位后称帝,终日,他沉迷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昏庸无道。
其妹三皇姑一怒之下,含愤夜出皇宫,离开了“凡尘”,去寻觅一个清静的地方修行。
晓行夜宿,行走数日,三皇姑风尘仆仆来到了苇泽关(唐平阳公主镇守后改称娘子关)下登高一望,只见长城雄踞绵山,瀑布飞流直下,到处山青水秀、男耕女织,呈现出一片鸟语花香、物美人和的大好景象。
三皇姑赞叹不已,想不到皇宫外竟有这样的清凉胜景,真可谓精心修行的好所在。
事不凑巧,上仙太上老君,奉玉皇大帝之命到人间体察民情,占去了这一风水宝地,将在承天寨上修建行宫。
三皇姑斗胆与太上老君进行交涉,希望太上老君忍痛割爱,老君觉得让出地盘很可惜,而且作为上仙无疑是大失体面,三皇姑不厌其烦,好话说了千千万,老君看她修炼心诚,深受感动,送与她“穿山虎”一只,以助脚力,另觅修行之处。
三皇姑在绵山上,留恋地看者这大好河山,只恨晚来一步,没法只得跨上老君送她的“穿山虎”,依依不舍地向东而去。
传说中有三皇姑“跨虎登山上苍岩”一说。
当时,由于三皇姑走得匆忙,将洗脸盆丢在了绵山上,天长日久
化为石盆,现在娘子关的绵山上还留有一个形似脸盆的小石坑,坑里的水常年满着,不论干旱与否,水位从不下降,但也不溢。
石盆旁边还留有石梳一把,也为三皇姑遗物。
妒女焚火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继位执政后,封赏有功之臣,遗忘了有割股之恩的介子推。
介子推隐居绵山,晋文公焚山,逼恩人下山,不曾想介子推与母亲被烧死在山上。
晋文公十分痛惜,下令举国上下在这一天不得举火,留下了“寒食节”的习俗。
介子推有一妹,人称介山氏,闻兄死于绵山后,耻兄要君。
她深感民生艰难,决心改变这一鄙俗不远遥遥来到太行山中的一座青峰,于冬至之后,每日积薪,到次年寒食节时,举火焚烧,决心改变寒食节的习俗,称之为“百日打柴一日烧”。
她的这一惊世骇俗的举动,深的老百姓的拥护。
后人在山下悬泉旁为其立祠,称其为妒女祠,又称娘子庙,她打柴焚烧的高山称之为绵山,由于妒女祠所处地方,高山环绕,濒临深涧,大河汹涌,地势十分险要,是天然关口,也因妒女祠所在,而称之为娘子关。
平阳公主米汤退敌军
隋末,朝廷无道,战火纷起,在太原起兵的李渊父子便是一支实力雄厚的起义军。
在推翻隋朝政权后,平阳公主带领娘子军以天险苇
泽关为屏障,固守三晋门户。
苇泽关巍峨险峻,前临桃河,背靠绵山,
易守难攻,为军事战略要塞。
一次隋朝残余势力以数
倍的兵力大举进犯苇泽关,妄
图西进,收回失落的江山。
平
阳公主眼见来势凶猛的敌寇,
城里只有少数的娘子军和不
多的居民,援兵又无法立即赶
到,着实捏了一把汗。
在城头
巡视时丰收在望的谷子,急中生智,她命令城中军民都架锅熬米汤,然后又从城头上倒下,关前沟壑米汤横溢,敌人疑为马尿,以为绵山一带埋伏下大批军兵,又见关上旌旗招展,军民喊声连天,战鼓擂动,隋军害怕中了埋伏,不战而推。
待知道中计后,援兵已进驻苇泽关,失去了战机,一时传为佳话。
后人为纪念巾帼英雄平阳公主的雄才伟略,将苇泽关更名为娘子关。
闯王刺字
明朝末年,创王李自成带领农民起义军与朝廷官军在陕、川、豫、晋等地进行了多年的战斗,动摇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在进攻北京时,曾想从娘子关直出太行山,攻入京城,但是闯王率领义军来到娘子关前,看到高山耸立,娘子关头官军严密把守,堵住大道,控扼峡
谷,一时难以攻克,义军调头北上,过雁门关,出张家口,攻下居庸关,进入北京城。
清兵入山海关后,李闯王退视娘子关、固关,谋划着凭借天险雄关抗击清兵。
他来到娘子关,目睹高山矗立,雄关横卧,青水畅流,心中十分感慨,提起伴随他多年、杀死无数敌人的大枪,奋力挥扫,悬崖石壁上留下了苍劲有力的几个大字“山明水秀”。
由于清兵来势凶猛,一路追赶,李闯王在平定州停留时间不长,继而又向西撤去,而提留的“山明水秀”至今仍然清晰地刻划在娘子关的山崖上。
大字下有“李秉直立”几个小字,人们疑为李闯王的化名。
娘子关山明水秀,景色壮观,多少名人志士前来观光游览,留有许多诗文、题刻,而“山明水秀”这四个字最为精练,人们记忆深刻。
郭罕然探洞
绵山高崖上的悬泉,清波喷涌,下赴深涧,在其散缕联珠的瀑布之后,隐藏着一个神秘的山洞,名为“水帘洞”。
相传此洞深遂幽长,在地下潜行百里,可通河北正定城。
明洪武年间,有一个叫郭罕然的人(又名郭酣然),爱好游历山水,性格刚强坚毅,体魄魁梧,久慕水帘洞的盛名,下决心要探查个究竟。
他准备齐全绳索火把斗笠蓑披,带好防身利器以对付异物侵袭,从崖下沿河走进水帘洞。
近前但闻涛声如雷,水丝从高处冲下,犹如枪林箭雨,
击打的人难以喘息。
郭罕然奋力穿过水帘,迎面一道长满绿苔的石崖如穹幕上卷。
爬过一段短短石缝,可以上到水帘洞后的二层台阶上,犹如一处悬挂水帘的房间,钻进旁边的小洞,开始还很狭窄,火把的亮光可见道路。
渐渐深入,就觉得越走越宽,脚下难以辨别路径,除了身边的火光,周围一片漆黑。
郭罕然壮胆前行,火把被风吹的摇晃不定,越深风也慢慢加大,寒风吹在湿漉漉的身上,如同针砭刺骨。
这样走了二里左右,前面隐约听到流水声,走近一看,原来是条暗河,水流湍急,辛而不太宽。
郭罕然看准方位,飞身跃过河去。
又继续向前走直行了百十步,前面豁然开朗。
高举火把四下照看,只见地面平整,四周摆着石桌石椅,好象意见大厅一样,正中是一个石案,一部方方正正的东西摆在上面。
郭罕然急步上前拿在手里,插好火把仔细照看,原来是部书,纸色古旧,但墨迹清晰,这是一本专讲练气修道,变幻法术的道家秘籍,郭罕然仅翻看了几页,就觉得神清气爽,飘然若仙。
他把书带出洞后,闭门不出,日夜按书上的要决修炼,终于学会了腾云步雾,役使鬼神的法术,四处远近尽皆传闻,人送别号“郭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