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关前》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39.00 KB
- 文档页数:32
(娘子关前).示例之一.精讲导读一九三八年初,周立波同志以战地记者身份,随八路军某小分队奔赴抗日前线,根据行军途中耳闻目睹事实,写成了《娘子关前》这篇散文。
后收入报告文学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
作者在该书《序言》中说:“把这本书献给晋察冀边区战死者和负伤者。
假使它有为读者一时喜悦幸运,那是他们赋予。
他们英灵和血,永远是中华民族光华,和人世骄傲。
”这本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边区军民团结战斗生活最早篇章。
一、讲读要求:(1)揭露日寇侵略暴行,歌颂党领导下八路军、游击队是抗日中坚,民族希望,激发学生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2)学习本文以行军路线为线索,紧扣中心思想选取材料,形散而神不散特点。
二、讲读步骤:第一课时本文每一部分前面都有小标题,用来标明行军路线,眉目清楚;语言朴素平实,通俗易懂。
作为高中三年级学生,不仅能读懂,而且能理清文章脉络。
所以,教师在简单介绍作者后,可让学生熟悉课文,并以简炼语言,.总结每一节记叙主要内容。
提示:1山路上——在太行山脉荒山巨岭间行军,由于敌人烧杀抢掠,分外寂寞与荒凉。
2初次踏着河北土地——敌占区一片凄冷景象,尽管如此,游击队非常活跃,普通村妪心还是华族。
3通过敌人封锁区——八路军战士都清楚地了解中国现实和他们义务,把艰险当成了家常。
4核桃园——遗尸遍野,日寇进据第一天就屠杀了三百多人。
游击队不时来袭击,敌人伤亡人数比前方少不了多少。
5“再会,同志!”——不相识朋友伴着我们通过了险境,顺利离开敌占区。
6我们一天一夜翻了八个山——八路军战士超人毅力和罕见乐观精神。
7还我河山——边区军民万众一心,收复国土坚强决心。
在熟悉课文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本文记叙了八路军某小分队奔赴抗日前线过程,简要写出他们行军路线。
(2)在交待行军路线中,穿插了哪几方面内容?这些内容围绕了什么样中心?(3)文章结尾说,作者和他同志们看见“还我河山”四个大字时,就忍不住落泪,这是为什么?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第二课时学生在写复杂记叙文时,如何紧扣中心选取材料是个关键。
《娘子关前》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娘子关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
2、分析文章中对娘子关前景象和人物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4、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章中关于娘子关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特点。
(2)理解作者通过对人物和景象的描写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1)剖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2)思考文章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三、学习方法1、阅读法仔细阅读《娘子关前》原文,做好读书笔记,标注出重点段落和语句。
2、分析法对文章的结构、语言、主题等进行分析,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讨论法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分享自己的观点,拓展思维。
4、写作练习法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技巧,进行片段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学习过程1、预习阶段(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娘子关的基本情况,包括历史沿革、地理位置、战略意义等。
(2)初读文章,了解大致内容,标注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课堂学习(1)老师讲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分段解读文章,分析作者的描写手法、语言特色以及情感表达。
(3)组织小组讨论,探讨文章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4)进行课堂练习,如仿写句子、概括段落大意等,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课后复习(1)再次阅读文章,复习课堂所学知识。
(2)完成课后作业,包括阅读理解题、写作练习等。
(3)拓展阅读相关的历史文化书籍,丰富知识储备。
五、学习资源1、教材中的《娘子关前》原文。
2、相关的历史书籍和资料,如《中国古代战争史》《山西历史文化》等。
3、网络资源,如历史纪录片、学术论文等。
六、学习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小组合作能力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阅读理解的准确率、写作练习的质量等。
《娘子关前》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娘子关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认识其在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
2、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娘子关的相关历史知识,包括其建筑特点、战略意义等。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战争、人民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2、难点(1)剖析文章中复杂的情感交织,如对战争的痛恨、对人民的同情等。
(2)领会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如描写的细腻、议论的深刻等。
三、学习方法1、自主阅读仔细阅读《娘子关前》原文,标注出生僻字词和不理解的语句,通过查阅工具书或网络资源解决问题。
2、背景研究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娘子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为深入理解文章奠定基础。
3、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启发,共同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4、写作练习模仿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简短的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四、学习过程1、预习阶段(1)阅读文章,初步了解内容,标注疑问点。
(2)收集娘子关的基本信息,如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等。
2、课堂学习(1)老师讲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创作意图。
(2)分析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的叙述和结尾的总结升华。
(3)深入解读文中的重点段落和语句,探讨作者的用词、修辞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3、课后巩固(1)完成与文章相关的练习题,如阅读理解、语句分析等。
(2)撰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五、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与娘子关或同类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长城》《雁门关记》等,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和阅读视野。
六、学习资源1、相关历史书籍:《中国古代战争史》《山西历史文化》等。
2、网络资源:有关娘子关的纪录片、学术论文等。
七、学习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