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工艺之古今变迁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古代贵金属首饰史中国古代贵金属首饰史,是一段充满辉煌与沉淀的历史。
贵金属首饰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地位、财富和文化的象征。
从商周时期的原始贵金属块,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首饰雏形,再到唐宋元明清的璀璨辉煌,贵金属首饰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中,展现了独特的审美观念、精湛的工艺技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商周时期:原始贵金属首饰的兴起商周时期,贵金属首饰主要以骨笄、骨梳等发饰为主。
这一时期的贵金属首饰,多采用骨、石、竹等自然材料制作,形式简单,工艺粗糙。
然而,这已经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自然材料的利用和审美追求。
二、春秋战国时期:首饰的雏形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贵金属首饰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
这一时期的贵金属首饰,主要以金银为主,形式多样,有笄、钗、环等。
此时的贵金属首饰,已经开始体现出现代首饰的雏形,工艺技术也相对成熟。
三、秦汉时期:贵金属首饰的普及与发展秦汉时期,贵金属首饰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与发展。
这一时期的贵金属首饰,材质更加丰富,有金、银、铜、玉等。
同时,贵金属首饰的样式也更加多样化,有簪、钗、环、钏等。
秦汉时期贵金属首饰的普及,反映了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的繁荣。
四、唐宋时期:贵金属首饰的繁荣与创新唐宋时期,贵金属首饰进入了繁荣与创新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贵金属首饰,不仅在材质上更加丰富,而且在设计、制作和装饰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代贵金属首饰,以金为主,工艺精湛,装饰华丽,体现了盛唐的繁荣与气象。
宋代贵金属首饰,则以银为主,风格细腻,造型简约,反映了宋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趣味。
五、元明清时期:贵金属首饰的传承与创新元明清时期,贵金属首饰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这一时期的贵金属首饰,材质更加多样,有金、银、铜、玉、珍珠等。
同时,贵金属首饰的样式也更加丰富,有簪、钗、环、钏、手镯等。
元明清时期贵金属首饰的传承与创新,体现了我国古代首饰工艺的成熟与繁荣。
总结,中国古代贵金属首饰史,是一部充满辉煌与沉淀的历史。
中国金属工艺的历史演变与文化传承金属工艺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具备了制作金属器具的能力,这是在日常生活需求和自然条件下的产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金属工艺逐渐发展,从简单的器具制作到艺术品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古代金属工艺的发展中国金属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也就是距今约8000年前。
那时候,人们通过磨制石器和打制铜器,制作出了许多生活用具。
从殷商时期(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开始,有了青铜器的出现。
青铜器因其材质坚固不易腐蚀,成为当时社会的象征和礼器,工匠们也对青铜器不断进行工艺创新,制作出备受赞美的艺术品。
同时也有人对铁起了兴趣,从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0年)开始,铁器的制作逐渐成熟。
随着各个朝代的更迭,金属工艺也在不断发展。
在汉代(公元206年-公元220年)之前,铜器仍然是主要的礼器。
在汉代之后,铁器的制作技术得到了提高,成为制作农具和武器的重要材料。
唐代时期(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的五彩陶瓷器,其表面镶嵌有金属线条和贴着金银箔,造型丰富,设计考究,成为唐代金属工艺的代表。
二、金属工艺的类型和特点中国有许多著名的金属工艺品,例如马蹄铁、铜镜、铜鼎、兽面铜纹、锡器、银器、金器等等。
这些工艺品在其制作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如熔炼、铸造、锻打、雕刻、绘画、镶嵌、打磨等等,每个步骤都需要技师们花费大量心血。
金属工艺的造型和结构非常丰富,既有古朴庄重的传统风格,也有时尚现代的设计元素。
与文物不同,现代的金属工艺更加富有创新性和实用性,例如锤工烧制的铜锅和锡器,造型美观,使用寿命长;玻璃陶瓷镀铜,使金属工艺和现代科技的结合更加完美。
三、金属工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金属工艺的传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中国,许多金属工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在现代社会,许多人对金属工艺缺乏兴趣和认识。
金属发展的历史演进顺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金属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材料,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金属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从最早的简单冶炼到现代高科技金属材料的制造,每一步都凝聚了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
下面将从金属发展的历史演进顺序来探究金属产业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早期金属时代早期金属时代可以追溯至公元前5000年左右,当时人类开始使用最早的金属——铜。
铜是一种相对较容易被人类发现和提炼的金属,因此成为了最早被使用的金属之一。
最早使用铜的文明之一是古埃及文明,他们用铜来制作工具、武器、装饰品等。
在中国,商周时期也开始使用铜,铜器成为了当时社会等级和地位的象征。
第二阶段: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是金属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是铜器文化的鼎盛时期。
青铜是由铜与锡合金后形成的一种金属材料,比单一的铜更具优越性能。
青铜器在古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用于生产工具、武器,还成为了宗教、礼仪等领域的重要物品。
青铜器的制作技术也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渐完善,成为古代文明的代表之一。
铁器时代是金属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整个金属时代的一个分水岭。
在铁器时代,人类开始大规模地使用铁来制作工具、武器等。
铁器广泛应用于农业、建筑、交通等各个领域,加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随着冶炼技术的不断提升,青铜逐渐被铁所取代,铁器时代成为了金属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
现代金属时代可以说是金属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具有科技含量的阶段。
在现代金属时代,人类不断开发新型金属材料,如钢铁、铝、镁、钛等。
这些新型金属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耐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通讯、汽车工业等各个领域。
现代金属材料的制备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精密,成为当今科技发展的支柱之一。
金属发展的历史演进顺序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也展现了人类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与铸造工艺一、引言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与铸造工艺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梳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与铸造工艺的历史演变,介绍古代冶金技术与铸造工艺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二、古代冶金技术的起源与发展1. 早期冶炼技术的出现古代冶金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类开始熟悉使用火,掌握了简单的冶炼技术。
在黄河流域等地,人们利用河流提供的资源,发展出石灰石焙烧、陶瓷中温烧制等技术,为后来的冶金技术奠定了基础。
2. 青铜时代的冶金技术青铜时代是古代冶金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人们开始采用合金冶炼,制造出了青铜器。
青铜器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文化象征意义,对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铜时代的冶金技术逐渐成熟,人们发展出了铸造、锻造等工艺,推动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
3. 铁器时代的冶金技术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古代冶炼技术的又一次突破。
人们从矿石中提取出铁元素,并进一步发展了铁器的制造工艺。
铁器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古代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推动了农业、手工业、武器制造等领域的发展。
相较于青铜器,铁器的熔点更高,制造难度更大,但冶金技术逐渐得到提高,人们发明了高炉等设备,在冶炼效率和质量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三、古代铸造工艺的演进1. 出土文物的发现与研究出土文物对于了解古代铸造工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少出土的青铜器以及其他铸造品,揭示了古代铸造工艺的技术特点、制造工艺等方面的信息,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2. 铸铁技术的兴起汉代是中国铸铁技术发展的重要阶段。
汉代人们开始使用高温高炉冶炼铁矿石,使铁的提炼效率显著提高。
同时,汉代还出现了薄壁铸铁技术,使得铸铁器的制造更加精细。
随着铸铁技术的发展,人们制造的农具、兵器等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古代农业生产、军事力量的增强起到了关键作用。
3. 铸造工艺的改进与创新随着对金属材料性质的认识不断深入,古代人们对铸造工艺进行了不断改进与创新。
工艺美术史论文金属工艺在中国历史工艺美术舞台上的发展中国金属工艺之古今变迁——金属工艺在中国历史工艺美术舞台上的发展姓名:学号:班级:中国金属工艺之古今变迁——金属工艺在中国历史工艺美术舞台上的发展内容提要:本文展述了什么是中国工艺美术,中国工艺美术之一的金属工艺在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地位,发展和金属工艺在当代有哪些需求的市场,以及金属工艺在设计、艺术中的一些可行性的创造,并且介绍我们身边一位以金属工艺进行艺术创造的人和她的艺术行为。
关键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景泰蓝\烧瓷\花丝镶嵌\斑铜工艺\锡制工艺\铁画\金银饰品等等、金属工艺的当今市场、金属工艺用途、创造金属工艺、“铁哥们”、郭新、双城(twocities)正文: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
它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本质特征,在内涵和形式上保持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又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
中国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
工艺美术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又重属性,尽管它不是纯艺术,创作不以震撼人心或道德说教等为宗旨,但它对人的影响又绝不小于纯艺术。
因为,人可以不去欣赏纯艺术,却不必去专门欣赏它,而它却永远在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形式语言,潜移默化地培育起人的基本审美意识,如影随形般左右了人的终极审美判断。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夙享盛誉,长期是中华文明传播的承载体,域外人士在使用中国工艺美术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认知了中华文明。
(参考《天公开物》)工艺美术这个词,就具有悠久技艺传统的,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反映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传统工艺美术,其主要门类有烧造、煅冶、染织、编扎、雕刻、木工、髹饰工艺等等。
中国金银器文明进化史中国金银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
每一时期的金银器都具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
让我们追溯那古老的岁月,去大致了解一下它的发展轨迹吧。
【原始时期】原始时期的首饰已具备巫术、模仿与图腾崇拜及审美的意识。
这一时期的首饰以红山文化为代表。
如已出土的勾云玉器、马蹄式箍形器、玉猪龙等,都显示着祭祀祖先、崇拜神灵的宗教习俗和制玉装扮的传统。
(红山文化玉龙)【商周时期】商周时期。
随着阶级的分化,首饰配饰除赋予宗教性的内涵之外,更赋予了阶级内涵。
奴隶主阶级对首饰配饰极为重视,设立了专门的手工作坊来生产。
当时的首饰配饰有骨、角、玉、蚌、金、铜等各种制品,玉制品最为突出,品种多为装饰品,如头饰的笄、脚饰的钏、衣上的坠饰、佩戴的串珠等。
(商代玉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金属工艺加工已经掌握了焊接榫卯、刻划、镶嵌、鎏金、镂空、失蜡浇铸、金银错嵌等技术,制作各种精美的器物。
金属工艺加工技艺不仅在华夏地区发展,在北方匈奴族地区,金属工艺也很先进。
春秋战国时期的首饰继承了商周社会的传统,除形式的精美和材质的珍贵之外,也带有礼教表征德操和社会等级地位的内涵,工艺技巧则更加繁复。
(战国龙纹玉佩)【秦汉时期】秦汉时期,金银首饰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品种、数量和质量都普遍提高,工艺也趋于成熟。
秦朝的金银器制作已综合使用了铸造、焊接、掐丝、多种机械链接及胶粘等工艺技术。
汉代的金银器制造已具有相当规模,除继续使用包、镶、镀、错等方法用于装饰铜器和铁器外,还将金银支撑金箔或泥屑,用于漆器和丝织物上,以增强富丽感。
汉代金饰工艺本身逐渐发展成熟,最终脱离青铜工艺的传统技术,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
(汉代兽形金饰)【隋唐时期】隋唐妇女的发髻式样非常丰富,因此在妇髻上配有众多的首饰,常见的有梳、蓖、簪、钗、步摇、翠翘、珠翠金银宝锢、搔头等。
插载的钗梳多至十数种,除了金银廿玉的瞥钗外,名贵的象牙也被用于制翩钗之用。
当时,金粒镶嵌工艺从黑海沿岸的希腊地区传到中国:用细小的金颗粒镶嵌在光滑或浮雕金属的表面,以形成各种图案的装饰艺术,这种工艺被广泛地应用在唐代的首饰制作中。
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丰富冶铁技术的国家,其冶铁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新石器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冶铁技术经过多次变革和创新,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领先的冶铁技术之一。
以下是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史:1.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中国人开始使用石头和木头来制造简单的冶铁工具。
这些工具主要用于采集和加工矿物质,例如铁矿石、铜矿石等。
2. 商代:商代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是中国冶铁技术的起点。
商代人使用炭作为燃料,通过烧制铁矿石来提取铁。
他们还发明了铁锤、铁镐、铁斧等冶铁工具,这些工具被广泛用于农业和建筑工程。
3.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冶铁技术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的人们开始使用更高效的冶铁工具,例如风箱和高炉。
风箱可以提供更强的空气流动,使炭火更加炽热,从而提高了铁矿石的冶炼效率。
高炉是一种革命性的冶铁设备,其结构和原理被用于现代钢铁工业。
高炉的出现使得中国的冶铁技术在世界上有了很大的影响力。
4.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冶铁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燃料,以替代炭火。
这种新型燃料提高了冶铁效率和品质,并促进了冶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5.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是中国冶铁技术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新型的冶铁设备,例如水轮和水力锻机。
水轮可以提供更稳定的动力,使得冶铁设备的运转更加顺畅。
水力锻机则可以制造更加精确的冶铁产品,例如刀剑和铁器。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时期,从简单的石器到革命性的高炉和水力锻机,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特点。
这些技术的发展为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和文化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的金属工艺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金属工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以其精湛的金属工艺技艺而自豪。
本文将介绍中国金属工艺的发展历程、代表性工艺品以及对现代金属工艺的影响。
一、发展历程中国金属工艺起源于远古时代,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青铜器。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金属工艺的代表性作品,其制作过程需要精湛的铸造技术和精细的加工工艺。
周代是中国青铜器制作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器,如司母戊鼎、大盂鼎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金属工艺逐渐发展并融合了多种不同的工艺技术。
汉代的铜镜、汉钱等作品展示了中国金属工艺在造型设计上的创新。
唐代的铜雕工艺达到巅峰,出现了许多栩栩如生的铜雕作品。
宋代是中国金属工艺的又一个重要阶段,铜制佛像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元代时期,金属制作工艺进一步发展,铸造技术更趋成熟,人们开始注重工艺品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明清时期,中国的金属工艺迎来了繁荣的时期。
铜制炉、铜铸门、铜器等各式工艺品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工艺师们通过不断尝试和创新,打破传统技艺的界限,创作出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二、代表性工艺品1. 青铜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金属工艺的瑰宝,代表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高度水平。
青铜器包括鼎、爵、盘、觚等,制作过程复杂精细,金属材料考究,造型优美大气。
其中最为著名的青铜器包括司母戊鼎、大盂鼎等,这些作品无论在雕工还是铸造工艺方面都展现出了中国金属工艺的精湛技艺。
2. 铜雕铜雕是中国金属工艺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唐代的铜雕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创作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如《骏马图》等。
明代的铜雕更是达到了巅峰,工艺师们将铜雕与绘画结合,创作出了许多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杰作。
3. 铜镜中国古代的铜镜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外观而闻名于世。
汉代的铜镜在造型上进行了创新,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花纹和图案。
明代时期,铜镜的制作更加精湛,不仅在设计上更加细腻,还出现了一些兼具镜子和摆件功能的铜镜。
中国历史上炼钢技术的演变汉代工农业生产和军事活动的需要,使各种制钢技术得到蓬勃发展。
西汉前期刘胜墓所出钢剑,经检验是由块炼铁渗碳反复锻打而成的,由于锻打次数增多,钢的质量比战国燕下都钢剑有明显提高。
到了东汉时期,又出现了以炒钢为原料的经“三十炼”的金马书刀和钢刀。
《汉金文录》著录的永元错金书刀,铭文为“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广汉郡工官……卅炼史成长荆守丞主”。
1974年山东苍山县出土的东汉钢刀,铭文有“永初六年(公元112年)五月丙午造卅炼大刀吉祥”,为接近共析成份(碳含量千分之八)的高碳钢锻成。
稍后一些时期,在东汉中平年间(公元184—189年)又出现具有“百炼清刚”铭文的百炼钢刀。
另一卓越的制钢工艺——铸铁脱碳成钢,则是从高度成熟的铸铁柔化术衍变而来。
通过长期反复的实践,汉代冶铁工匠对于生铁的机械性能随着碳份的高低而变化这一点已有深入的认识。
在实践上,他们能够把碳含量达4%左右或更高的铸铁,经过脱碳使内层也消除白口铁的组织,通体都成为高碳钢。
这样,就创造了一种在固态下通过高温脱碳处理,把生铁变成钢的先进工艺。
郑州东史马出土的东汉铁剪和南阳东汉铁戟等,就是这样制成的。
由于生铁在浇注过程中,非金属和金属夹杂物可上浮撇去,金属组织较为纯净。
因此,铸铁脱碳后所得到的钢,和现代碳素滚珠轴承钢的质量相近。
这种制钢工艺从目前资料看,是我国所独有,很有独创精神。
西汉时期钢铁技术最重大的成就是炒钢(或炒铁)的发明。
它是在地面上挖出缶状炉缸,内层涂以耐火泥,上置顶盖,做成炒钢炉。
冶炼时,将生铁料烧成熔融或半熔融状态,鼓风吹炼并加搅拌,使成为熟铁,或在有控制地脱碳的条件下成为低中碳钢以至高碳钢。
流传至今的传统炼钢工艺仍沿用了这种方法。
因为它以生铁为原料,价廉易得,生产率高,因此和其它制钢方法相比,有极大的优越性。
它的出现和逐步推广改变了整个冶铁生产的面貌,是钢铁发展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情。
炒钢技术及热锻制钢,大大促进了百炼钢的发展,使之进入成熟阶段。
中国金属工艺之古今变迁
——金属工艺在中国历史工艺美术舞台上的发展
内容提要:本文展述了什么是中国工艺美术,中国工艺美术之一的金属工艺在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地位,发展和金属工艺在当代有哪些需求的市场,以及金属工艺在设计、艺术中的一些可行性的创造,并且介绍我们身边一位以金属工艺进行艺术创造的人和她的艺术行为。
关键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景泰蓝\烧瓷\花丝镶嵌\斑铜工艺\锡制工艺\铁画\金银饰品等等、金属工艺的当今市场、金属工艺用途、创造金属工艺、“铁哥们”、郭新、双城(twocities)
正文: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
它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本质特征,在内涵和形式上保持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又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
中国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
工艺美术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又重属性,尽管它不是纯艺术,创作不以震撼人心或道德说教等为宗旨,但它对人的影响又绝不小于纯艺术。
因为,人可以不去欣赏纯艺术,却不必去专门欣赏它,而它却永远在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形式语言,潜移默化地培育起人的基本审美意识,如影随形般左右了人的终极审美判断。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夙享盛誉,长期是中华文明传播的承载体,域外人士在使用中国工艺美术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认知了中华文明。
(参考《天公开物》)
工艺美术这个词,就具有悠久技艺传统的,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反映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传统工艺美术,其主要门类有烧造、煅冶、染织、编扎、雕刻、木工、髹饰工艺等等。
而金属工艺就是其中一项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技艺。
金属工艺是中国工艺艺术的一个特殊门类,主要包括景泰蓝(景泰蓝是用细扁铜丝掐成图案的,焊在铜胎上,再填点上彩色釉料,经烧制而成)、烧瓷(又名“铜胎画珐琅” ,与景泰蓝的区别在于不用掐丝,而是在以铜制胎之后,在胎体上敷上一层白釉,烧结后用釉色进行彩绘,经二、三次填彩、修正后再烧结、镀金、磨光而成。
)、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
它是用金、银等材料,镶嵌各种宝石、珍珠,或用编织技艺制造而成。
)、斑铜工艺(斑铜工艺品是云南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品, 它采用高品位的铜基合金原料,经过铸造成型,精工打磨,以及复杂的后工艺处理制作而成,它"妙在有斑,贵在浑厚",褐红色的表面呈现出离奇闪烁、瑰丽斑驳、变化微妙的斑花而独树一帜,堪称金属工艺之冠。
)、锡制工艺、铁画(也称铁花,是以低炭钢为原料,将铁片和铁线锻打焊接成的各种装饰画。
)、金银饰品等等。
中国金属艺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技艺精湛,风格独特,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瑰宝,亦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我认为中国金属工艺在从古至今的岁月变迁中,是处在半消
亡半沿袭状态的下的。
这相对于其他中国工艺美术门类的发展情况看来,是趋于一个悲哀而并不绝望的状态,一种发展的涌动的状态。
金属工艺在当今,也占有非常大的需求量。
这不会象我们在现在的生活中,去更多的去用塑料代替漆器,用玻璃代替了陶瓷,用工业印染的面料代替了传统织物等等。
我们现在有许多酒吧、别墅、环境雕塑、绿化景观围栏等等,这些都需要去用到许多传统金属工艺的沿袭手段的,并且将金属工艺加以发扬光大,再设计再创造,使其与传统形式又有所区别,使得金属工艺更花样百出,更为当今的产业,人文,大众审美,或艺术家的创造所提供材料与技术的服务。
但是,当今的金属工艺纯手工的几乎灭亡,这些内容也只是通过工业手段完成,利用机器,科技。
我们能看见的传统的,废功费时的纯手工制作的金属工艺制品或许只有在一些艺术院校,或金属手工工作室内产出。
纯科技带领的金属工艺的大量浮现,这样的情况势必使我们的社会有更多的有关金属工艺的商机出现,商机出现会带动这个种工艺的的需求量,也会增加这种工艺本身的种类变化。
达到我们以前通过手工艺无法达到的目的。
古时候,我们祖先基本只用金属制作兵器和餐具,或者是女子装饰物和居室装饰物。
如今,金属工艺大到被用做建凿高楼大厦,航天航海工具,小到肉眼无法看到科学仪器。
电器需要它,店面装饰需要它,城市雕塑要它,房屋中的旋转楼梯需要它……
中国古代人就对冶金技术很是着迷,他们迷恋于发现金属工艺能创造出不同性质的物体所带来的装饰性。
但是,中国古代金属技术的成就及其在科学技术上的地位,并未为世界乃至包括中国人自己所充分了解。
中国的青铜器早已举世闻名,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商周青铜器的冶铸技术仍被视作是难解之谜。
中国的古人更乐忠于金属工艺的装饰。
就拿中国女子的发簪做例子,中过古代女子的发簪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不注重其功能性,只要是能扎在头发里做装饰便可,它更重视其装饰效果,如明代,凤金簪zan;宋代,金钗 chai,钗形状如叉,是有两跟针脚的簪;唐代四蝶银步摇;宋代,银栉 zhi,栉下面有齿、上面有背,齿有疏密,疏者称梳,用以梳理头发,密者称篦,用以篦除发垢,等等。
而如今,我们生活中的金属工艺更简洁,更注重它的性能方面,如有:黑色金属的两瓣式发夹,简洁大方从小姑娘到老奶奶都可以使用。
弹簧式的发夹;圈套丁字形发夹等等;
除了在这些金属工艺的使用方面以外,我们更可喜的是能看到,金属工艺被我们所创作和设计。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喜欢使用金属做为他们艺术创作的材料。
如,著名北欧家具设计IKEA,也喜欢利用金属工艺做一些金属家具,如,床。
在中国我们个大美术院校也力在培养大量的金属工艺沿袭者。
并且还有专门的当代金属艺术作品展览。
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院五十周年,美院工艺美术系于10月26日至11月5日在美院举行了金属艺术展。
在他们学院,金属艺术专业随着他们美术学院特艺系的建立,经过了几十年的逐步完善和发展,目前形成了金属艺术和首饰艺术这两个有特色的专业方向。
他们的作品,这些金属艺术作品也从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参考《现代艺术设计丛书》——《金工艺术》)
在这次的田野考察中,我去了莫干山路50号,去看了”铁哥们”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的艺术家,将一些平时看似废弃的金属材料制作成了一些玩具式的作品,有唱京戏拿大刀的角,还有欧洲的骑士,小恐龙,门口的彩色铁皮风铃罐头等等,都十分的有趣和生动,并且将废铜烂铁变废为宝,这个是具有很好的环保理念的创举,在日益耗尽的资源面前,艺术应该作为一种先发至人的东西存在,来以它的形式,广而告知那些尚未意识到问题的人们。
在
今后我们更应该在环保上多作考虑。
金属并不应该无限制的制造,这样的话总有一样会耗尽所有,所以还当反复使用。
这一点“铁哥们”走出了希望的步伐,将一堆废气金属变为了装饰性很强的艺术品。
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我还重点去采访,并且接触了我们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综合材料造型工作室,做首饰艺术的女艺术家,郭新老师和她的双城手工艺工作室(twocities)。
郭老师拥有美国印第安大学文学硕士与艺术硕士学位。
她用金属工艺做“艺术首饰”,以艺术首饰作为艺术创作的形式。
”艺术首饰”(art jewelry)是目前首饰设计的最前卫的艺术表现形式。
它直根于现代艺术。
她教导学员设计首饰造型一定要有创造性,创作出艺术性个性化的东西来。
艺术首饰可以由多种不同材料表现,不受限制,而金属正是艺术首饰中最常见和最常使用的一种。
她说,金属工艺在中国传统中已近流失。
这是非常令人痛惜的事情。
而在西方,高速发展的科技并没有使手工艺术消亡。
在西方的许多美术学院里都设有金工艺术课程。
许多金工艺术课程是和首饰作为同一个专业研究的。
一把全手工锻造的茶壶要花近两个月的时间敲打出来。
在现代手工艺术运动中,手工锻造的餐具、器皿是现代设计理念加上与传统手工艺的完美组合。
(参考《郭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集》)
科技引领的金属工艺手段,可以说是“加工型”的金属工艺,这需要我们通过大脑和手工艺实践,所谓的“创意型” 相互的结合,并且是后着影响牵引前者发展。
那么随着人们的艺术修养的提高,金属工艺从古至今会越走越好。
并且创造出更灿烂的金属创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