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城市规划
- 格式:pptx
- 大小:4.88 MB
- 文档页数:15
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成果)一、编制目的为适应嘉兴市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促进区域一体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及嘉兴市的实际情况而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本次总体规划期限:近期:2003年——2005年;中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
三、规划范围本次总体规划分三个层次:嘉兴市域——指嘉兴市所辖五县(市)两区的行政区域,总面积3915平方公里,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强调未来滨海新城的发展;嘉兴市区——指秀城、秀洲两区所辖区域,总面积968平方公里,作为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编制空间发展规划,重点研究城乡一体化战略;中心城区——主要指北郊河、南郊河、东外环河以内的区域,其中西侧以乍嘉苏高速公路为界,确定为本次总体规划的用地范围。
四、城市性质嘉兴城市性质为长江三角洲的经济重镇,上海南翼的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的文化名城。
五、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市域总人口及城市化水平•市域总人口:2005年为370-390万人,2010年为380-420万,2020年为410-510万。
•城市化水平:2005年为45-46%,城镇人口为170-180万人;2010年为55-60%,城镇人口为210-250万人;2020年为65-70%,城镇人口为270-350万人。
2、城镇体系总体框架通过市域交通网络组织引导各级城镇向网络化演变,城镇群体空间形态体现为中心集聚与轴线扩张并存发展,市域城镇将发展形成“一心五轴”网络状的空间结构。
嘉兴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打造“互联网+”高地,根据《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要求,制定本规划。
期限为2023—2025年,展望至2035年。
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嘉兴市全面实施数字经济强市战略,全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数字经济发展系统化推进。
坚持统筹协调,建立“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项工作组”领导体系,成立由市长担任组长的数字经济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坚持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意见+配套文件+专项规划”发展蓝图,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坚持政策支持,建立“产业资金+产业基金+人才政策”帮扶机制,形成百亿级政府产业基金,撬动超千亿级社会资本;坚持精准招商,建立“激励办法+基金招商+考核通报”招商机制;坚持用好“红利”,建立世界互联网大会“参赛+参会+参展+参观”活动机制;坚持推进落实,建立“工作部署+信息通报+学习培训+考核督查”工作机制,形成了一套具有嘉兴特色的系统化推进数字经济工作体系。
(二)数字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期间,数字经济发展、信息化发展和“两化”融合三大指数均位居全省第一梯队;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225.0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506.9亿元,年均增长17.6%,增加值增速接近同期GDP和规上工业增速的2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6.4%上升至2023年的9.2%,占比连续五年稳居全省第二位。
拥有国家信息经济试点城市、国家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国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全国首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首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和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多张“国字号”名片,南湖区、嘉善县、桐乡市入围全省首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三)数字基础设施领跑全国。
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与农村逐步实现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目的是要建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推进机制,其实质是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不仅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市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建设大城市,增创新优势,推进新跨越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条件1、综合实力较强,区域发展相对均衡。
嘉兴作为沿海开放地区,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55.6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07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00元,标志居民生活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
所辖县(市、区)均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县前50位和成为浙江省小康县,各县(市)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较为接近。
2、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城乡联系日趋紧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1978年城市化水平不足20%,到1990年达到30.6%,十二年年均提高0。
88个百分点。
199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35。
3%,五年年均提高0。
94个百分点;到2002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2.8%,七年年均提高1.07个百分点。
初步形成了以嘉兴市区为中心、以县(市)域中心城市(镇)为骨干、以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为支撑的市域城镇网络体系,各级城市(镇)规模迅速扩大,空间布局日趋合理,对人口的吸纳力和承载力不断提高。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嘉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31•【字号】浙政函〔2024〕42号•【施行日期】2024.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嘉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浙政函〔2024〕42号嘉兴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准《嘉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规划》。
《规划》是嘉兴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守好“红色根脉”,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
二、筑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嘉兴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10.7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90.76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25.05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61.9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003倍以内。
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发挥“全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承接上海辐射的门户”功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善片区先行示范。
深度参与杭州都市圈建设,联动湖州市共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夯实“浙北粮仓”农业生产基础。
守护水乡特色生态空间,保护市域南部沿湾生态带和北部湿地生态带。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4年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嘉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08•【字号】嘉政发〔2024〕8号•【施行日期】2024.0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4年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嘉政发〔2024〕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2024年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有关专业计划由市发展改革委另行下达。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为确保顺利实现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指标,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大力实施“十项重大工程”,全面落实“十大提升行动”,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以嘉兴的“稳”“进”“立”为全省大局多作贡献,努力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勇挑大梁、勇立潮头。
按照上述要求和目标,各地、各部门在2024年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扎实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一、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稳步扩大有效投资。
锚定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社会民生等领域,谋划一批具有支撑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力争列入省“千项万亿”工程的重大项目实现年度投资500亿元以上,列入国家102工程项目超15个。
优化项目推进“六个一”工作机制,加快沪乍杭铁路、水乡旅游线等项目前期,推进杭浦高速海盐联络线等项目建设,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
全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展项目投资领域,力争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有所提升。
嘉兴改变规划用途规划管理办法一、背景介绍嘉兴市作为浙江省的重要城市之一,近年来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成为关键问题。
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嘉兴市制定了《嘉兴改变规划用途规划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和管理土地用途的变更,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管理范围《嘉兴改变规划用途规划管理办法》适用于嘉兴市行政区域内的土地规划用途变更工作。
包括但不限于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农业用地等各类用地的变更。
三、规划用途变更的程序1. 提交申请:土地使用单位或个人需要变更土地规划用途时,应向嘉兴市规划局递交书面申请,包括变更用地的位置、规模、用途等详细信息,并附上相关证明文件。
2. 审查评估:嘉兴市规划局对申请进行审查评估,包括对变更用地对周边环境、交通、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确保变更符合规划要求和可行性。
3. 公示和听证:经过初步审查合格的申请将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5天。
同时,根据需要,嘉兴市规划局可组织听证会,听取相关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4. 审批决策:根据公示和听证的结果,嘉兴市规划局将对申请进行审批决策。
决策结果将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单位或个人,并在嘉兴市规划局官方网站上公布。
5. 批准后手续:申请获得批准后,申请单位或个人需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土地规划用途变更手续,包括签订相关合同、办理土地权属变更等手续。
四、管理原则1. 依法管理:嘉兴市规划局将依法管理土地规划用途变更工作,确保变更程序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 公平公正:嘉兴市规划局将对所有申请进行公平公正的审查评估和决策,不偏袒任何一方。
3. 保护环境:嘉兴市规划局将注重保护环境,对变更用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并要求申请单位或个人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4. 可持续发展:嘉兴市规划局将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规划要求,合理安排土地规划用途变更工作,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五、管理措施1. 加强监督:嘉兴市规划局将加强对土地规划用途变更工作的监督,确保变更程序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会议审议稿嘉兴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目录目录 (1)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用地管理 (2)第一节 城市用地分类和建设分区 (2)第二节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3)第三节 其他建设用地的管理要求 (4)第三章建筑管理 (5)第一节 建筑间距 (5)第二节 建筑退让 (8)第三节 建筑高度 (13)第四节 建筑节能 (14)第四章建筑外部环境管理 (15)第一节 建筑外部环境 (15)第二节 绿地 (18)第三节 低影响开发 (19)第五章城市道路及停车 (20)第一节 城市道路 (20)第二节 停车场(库) (22)第六章技术指标计算规则 (25)第一节 建筑密度 (25)第二节 容积率 (26)第三节 建筑高度 (27)第四节 绿地率 (29)第七章附则 (30)附录一名词解释 (32)附录二建筑间距图例 (34)附表一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 (38)附表二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 (4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及《嘉兴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嘉兴市市区城市(镇)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市域内各县(市)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应当按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未予规定的,按本规定执行。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一般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城市有机更新范围内、历史街区、新区核心区域等对用地和建设管理有特殊要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突破本技术规定,但应专题论证说明,并随控制性详细规划一并报批。
第二章用地管理第一节 城市用地分类和建设分区 第四条 用地分类包括城乡用地分类和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两部分,具体分类和代码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附表一、附表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