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肌理与空间限定 纽约曼哈顿
- 格式:pptx
- 大小:13.04 MB
- 文档页数:24
景观1112&景观1111城市设计的维度1 形态维度、认知维度、社会维度城市设计的维度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六个关键维度1.形态维度2.认知维度3.社会维度4.视觉维度5.功能维度6.时间维度《城市设计的维度: 公共场所--城市空间》[英]Matthew Carmona 卡莫纳等. 冯江等译.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本书展示了城市设计的多个维度,它们各不相同,但又密切相关。
本书提供了全面的概述。
城市设计通常被认为是这样一个设计过程:其答案没有正误之分,只有好坏之别,其质量只能通过时间来检验。
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设计项目不断进行质疑与探索,而不能自以为是。
本书无意从时髦的视角创造“新”的城市设计理论,也不提供万能的灵丹。
城市设计的维度1——形态维度形态维度:一.城市形态二.公共空间网络与基础网络三.限定空间的建筑与空间中的建筑四.向传统城市空间的回归五.“街道或街区”结构与“道路”网络六.块状开发七.重归街道八.城市街区模式形态维度——城市形态1)城市形态:城市形态研究的是聚居地的形态和形式。
CONZEN认为土地使用、建筑结构、地块模式、街道模式是一系列把握聚居地要素中最为关键的要素(这四个要素的稳定性依次提高)。
<a>土地使用:稳定性低,相对别的要素是短暂的。
新的使用常会引起再开发和新建活动,引起地块的合并和细分。
<b>建筑结构:城市中除了具有象征性的纪念性建筑外,别的建筑必须具有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用途和使用强度的特性,才能长久的存在。
<c>地块模式:街道单位典型的被细分或如绘制地图那样分成一块块场地或地块。
地块随着时间的变化可以再细分,但通常是被合并。
<d>街道模式:街道的模式是城市街区以及它们之间的公共空间或活动通道,或者“公共空间网络”的平面布局。
它具有叠加历史信息的特征。
•一个由街道模式建立起来的重要的城市设计品质是“渗透性”,意思是一个环境的穿越路线或在其中的路线的可选择程度。
高线公园二期| High Line, Section 22014年09月19日08:001,550“这是纽约的一项盛事。
高线公园二期工程延续一期工程总体设计概念的同时加入了新的元素,严格中体现创新。
二期工程更贴近公众,进一步实现了关注人类健康、控制雨水和保护自然生存环境的目标。
”—2013专业奖评审委员会纽约高线公园是由一条废弃高架铁路改造的城市公共空间。
公园将各街区联系起来,为城市绿化树立了新的标杆。
它创造了一种审视城市的新视角,是创新设计和可持续设计的代表性图标,对其他城市的景观设计具有启示性意义。
它向人们证明景观能对城市生活的质量带来巨大改变。
总平面:高线是由位于曼哈顿西侧街道上方的历史货运铁路线改造的公园。
该公园从Gansevoort 延伸至西30街,目前长度为1英里。
【项目描述】项目基地及文脉纽约高线公园位于曼哈顿西侧,跨越23个街区,其中与肉类加工区、西切尔西区及地狱厨房/克林顿区三个重要区域相连。
高线公园原是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空中货运铁道线。
该轨道曾是西部开发项目的一部分,远离地面街道的铁路有效地保障了路面交通安全。
20世纪80年代,弃用的高架铁路变成了城市的不和谐音符,面临着被拆毁的危险。
当时,机会主义景观概念开始兴起,这让一小部分纽约人催生了将废弃铁道变成公园的想法。
1999年,“高线之友”组织成立,该组织致力于挽救高线,提倡将高线转变为公共公园。
现在高线公园的设想已经变为现实,公园归纽约政府所有,由“高线之友”负责维护和运营。
高线公园一期工程从Gansevoort街跨越至20街(共九个街区),已于2009年6月向公众开放。
2011年6月对外开放的二期工程从20街延伸至30街(共十个街区),其宽度增加了一倍,达到1m。
一期工程出人意料的受欢迎程度为二期工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新工程必须满足公众的高期待,并在已有模式和成就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刺激点。
二期项目从北部西切尔西区的20街跨越到位于30街的西侧火车调度场的起始位置,该路段本身便具备了不一样的特点。
1、京东/虎之门之丘——TOD商业综合体“虎之门之丘”是日本房地产开发商“森大厦株式会社”开发。
为地铁上盖物业,预计于2020年东京奥运会投入使用。
项目总面积达7.5公顷,包括4栋虎之门之丘大厦、新的交通站点、马路和绿化空间。
楼面面积约80万平米,其中包括约30万平米的办公空间和2.6万平米的零售空间。
所在地还将设立一个新的地铁站点(在日比谷线上),以及一个新的快速公交站(BRT)以连接东京中部与湾区。
还包括建设更大的绿化空间,将现有的6,000平米绿化面积增加到1.5万平米。
此举将构造一个绿化网络,将虎之门之丘与邻近的爱宕山山坡和爱宕Green Hills综合体连接起来,从而打造一个清新、环保的自然岛。
Toranomon Hills Business Tower为约9.4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
36层高的大厦将设立创新中心,从而为风投资本家和顶级企业的新业务开发部门提供办公空间、沙龙和讨论场所。
为了在设计中体现世界一流水平,森大厦株式会社聘请德国建筑师 Christoph Ingenhoven来负责大厦的外部设计,并力邀日本顶尖室内设计师片山正通来承接零售设施的内部设计。
大厦将设有新快速公交站,将东京市中心、湾区与东京2020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多个场馆连在了一起。
还设有一个新的机场豪华轿车巴士站点,将虎之门与东京国际机场相连。
快速公交每小时可运载约3,000人,且有望成为奥运会期间重要的交通工具,供国际运动员和观众搭乘。
Toranomon Hills Residential Tower将提供600套高级住宅单元,届时,Toranomon Hills综合体住宅单元总数将达到约800套。
考虑到久居外国旅行者的需求,这座56层高的大厦将提供大面积的居住单元和服务式公寓,并设有西式的独立卫浴,以及水疗和康体中心、儿童设施和24小时现场双语礼宾服务。
大厦内部由纽约设计师Tony Chi设计,东京君悦酒店(Grand Hyatt Tokyo)和 Andaz Tokyo都是他的作品。
一、纽约城市规划特色与思考(一)纽约印象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国际政治、金融、文化中心,其主要的商业、金融、政治等功能集中在曼哈顿地区。
曼哈顿地区包括曼哈顿岛、伊斯特河(即东河)中的一些小岛及马希尔的部分地区,总面积57.91平方公里,人口约150万。
纽约著名的百老汇、华尔街、帝国大厦、格林威治村、中央公园、联合国总部等都集中在曼哈顿岛。
曼哈顿高楼林立,50层以上的摩天大楼就有600多幢,成为现代都市形象的代表,其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华尔街了,美国许多大银行、金融、保险、贸易公司以及律师事务所均云集于此。
(二)纽约的规划特色1、有序的城市交通纽约市是美国城市中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其中又以曼哈顿地区为最。
曼哈顿地区虽然高楼林立,开发强度很大,人口密度很高,但是城市交通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忙乱和拥堵,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公交优先、行人优先的城市交通规划理念。
纽约的公交舒适、准时、方便、快捷。
首先公交车质量较高,也非常干净;其次,公交站点分布密集,一般纵向公交每隔2-3 个街区设一个站点,横向的公交每条街都有一站,便于市民就近上车;第三,在市中心地区专门辟有“公交专用道”,供公交线使用,其他车辆不得在这条道上行驶,保障了公交的快捷和准点;此外,纽约市政府还充分利用征油税、过桥过路费以及在一定路段除公交车以外的车辆不许“左拐弯”或“右拐弯”等等政策导向来鼓励市民多乘公交、少开私家车。
行色匆匆、川流不息的行人也是纽约街头的一大特色,在纽约的城市交通规划中,行人享有很多优先权。
首先,大部分街道交叉口人行横道都有专用指示灯,绿灯的时间可以确保行人轻松通过;其次,纽约禁止红灯方向的车辆右转弯,保证绿灯方向的行人可以安全的走过马路;同时,纽约还规定沿街的商户、住户或者单位对其门前的人行道具有保洁和维护的责任,以保证行人安全。
正因为行人具有种种便利和优先的权利,纽约许多上班族都选择步行。
2、巨大的中央公园在高楼林立的曼哈顿中央,有一片宽敞的绿色空间,这就是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
市政厅活力城市设计(3):纽约的工具箱【编者按】这里是《城市活力设计导则》的第三篇。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纽约这座全球城市的空间结构——包括公共空间、交通、社区商业,这些城市肌理,营造着城市的包容和繁荣,让市民身心健康。
接下来,我们还将结合具体的策略与案例,介绍它进一步寻求改善的具体方式。
“夏季街道”是一个纽约交通局的项目,在数个周末期间指定一些路线暂时对机动车关闭,仅供步行、自行车交通以及跑步与健身活动使用。
图为公园大街一座城市的设计,决定着身处其中的居民如何使用它。
城市设计师与建筑师可通过设计鼓励步行、自行车出行及其他活力交通与娱乐活动的空间与街道,来激发人们进行日常锻炼。
活力城市设计蕴含着多项策略。
近期研究表明,多样的混合土地使用、连接顺畅的街道系统以及良好的公共交通体系都将促进城市居民的日常锻炼活动。
例如,设计师可通过公园、运动场和广场的组织与布局令儿童及其家人获得更多参与活力游乐活动的机会;城市规划师与设计师可通过食品市场的规划布局帮助市民们更多地接触健康食品;严谨细致的街道设计措施可通过构建安全、充满活力和可达性强的街景,在各年龄层的市民中鼓励步行与自行车出行;对各类人群普遍安全的街道将鼓励更多活跃积极的使用方式。
这些活力城市设计策略中的大多数不仅会促进纽约市民的健康,也有利于环境系统的健康,因为它们鼓励人们更多地步行和骑自行车,并减少小汽车的使用。
接下来的章节,提出了几项能够促进人群锻炼活动的规划设计策略。
这些建议对公共与私营领域的项目均有涉及,涵盖了从道路网规划到儿童游乐场设计的广泛内容。
不排除个别策略方法仅在相应的项目中发挥较好的效果,而对其他项目的适用性不佳。
这些策略建议,均基于纽约及其他地区的当代规划实践,以及近期学术研究中揭示的知识规律。
关于城市发展与出行的研究:5D变量城市发展与活力出行模式——即步行、跑步、骑自行车及其他形式的日常锻炼——之间的关系业已成为城市规划领域最热门的课题,在过去的15年内催生出150余项研究。
都市CBD系列之—纽约曼哈顿CBD的全称是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我国现有三种译法:中央商务区、商务中心区或中央商业区,其概念最早产生于1923年的美国,当时定义为“商业会聚之处”。
随后,CBD的内容不断发展丰富,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枢。
一般而言,CBD应该具备以下要素特征:它是城市的功能核心,城市的金融、经济、科技、文化、商业等高度集中;它交通便利,人流、车流、物流巨大;它白天人口密度最高,昼夜间人口数量变化最大;它位于城市的黄金地带,地价最高;它高楼林立,土地利用率最高。
许多国际大都市都形成了相当规模的CBD,如纽约的曼哈顿、巴黎的拉德方斯、东京的新宿、香港的中环等。
本站将会在随后的几期足行天下文章中为大家介绍世界著名都市的CBD。
曼哈顿曼哈顿是纽约市的中心区,该区包括曼哈顿岛,依斯特河(即东河)中的一些小岛及马希尔的部分地区,总面积57.91平方公里,占纽约市总面积的7%,人口150万人。
纽约著名的百老汇、华尔街、帝国大厦、格林威治村、中央公园、联合国总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都会歌剧院等名胜都集中在曼哈顿岛,使该岛中的部分地区成为纽约的CBD。
曼哈顿CBD主要分布在该区内曼哈顿岛上的老城(Downtown), 中城(Midtown), 著名的街区是格林威治街和第五大街。
百老汇大楼在老城长仅1.54公里,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华尔街——CBD的金融区,就集中了几十家大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以及上百家大公司总部和几十万就业人口,成为世界上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
中城是曼哈顿的豪华居住区,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洛克菲勒中心等一些著名的建筑都坐落在这个区。
中城的形成虽晚于曼哈顿老城,但却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进入20世纪后,其他许多非赢利的办公机构,如工会、研究部门、专业团体、政府机构等,也都集中于此,许多相关的专职事务所如房地产、广告业、税务部门等也迅速聚集其周围,原来设在岛南部的保险业及银行也被中城良好的环境吸引而来。
课程三城市形态与空间认知1、结构与空间·尺度:人们并不能完全直观地认知世界,因此“比例尺”作为工具起到了帮助人们“准直观”的观察客观世界。
如果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人们已经习惯用将其缩小比例的方法来讨论,然而,作为整体来讨论的城市被人们使用时,它和人类的关系又回到了1:1。
视角:实际上人们对城市的认知从来没法真正的以宏观、微观分离的方式进行,两种视角并置一直是人们真正用来理解城市的方法。
尤其是当人们试图作用于城市时,两种视角并置理解城市成了唯一有效的手段。
认知:在Kevin Lynch之前,很少有人质疑用比例地图研究城市的成果,因此城市设计或城市规划的工作界面主要是城市的平面图。
具体地说,用一种比例尺的界面,决定另一种比例尺的界面,无人怀疑其中可能的问题。
2、线性空间·线性空间的构成要素:尽管线性空间定义源自其平面形态,但是线性空间的关键要素在于构成空间的垂直界面。
因此:①道路并不意味着构成线性空间;②道路的有形边界对构成线性空间起到了重要作用;③街墙是构成街道空间的重要因素,街墙的形态主导了街道空间的形态;④街道的断面是线性空间的要素之二;⑤街道断面的连续与否决定了线性空间的特质。
街墙是街道空间的重要元素,作为街墙的建筑没有材料与风格的限定,街墙建筑须收到位置和整体质感的限定。
线性空间的质量元素:线性空间界面要能够支持空间中的活动;线性空间应该有对景;线性空间的光影质量;线性空间的层次感;线性空间的界面尺度(宽度不同的巷道可视高度是不同的)空间内容与空间活动(不同的人对界面的不同需求)3、场所空间场所空间的基本形态:现代建筑、形态、体态,区别于老城老建筑带来的外部空间感受和不同的尺度经验场所空间的尺度要素:广场的尺度直接和人的尺度相关;广场的长宽比和活动的种类及活动内容相关广场周边建筑高度与广场宽度的比例与广场的光影区的多寡及活动相关场所空间的活动环境:线性空间不止是流动的空间,驻足停留产生的效益类似于成功的广场效果4、叙事空间法国皇家苑囿的叙事性中国江南私家园林叙事性:人文主义,步移景异课程七城市空间与形态1、有机形态·特征:具有清晰的形态特征以时间为轴自然生长而成以时间为轴形态结构不断地变化多形态特征共存并可以转译·成因:地形限定总体结构形态——平面形状和高度变化土地利用功能和权属限定了城市结构的中观形态——肌理形态社会活动影响了土地的分配和利用公共政策和个体经济行为影响了城市肌理的内部组成(重提南京大单位注射城市交通问题)·形式语言研究:基于形态类型学的研究基于地理学的研究基于建筑类型学的研究基于具体功能类型的研究2、格网形态·内涵:控制手段——规划的目的在于控制,即有序认知技术·划分:聚居模式土地出让方格网:最常见、功效最高的城市路网,路网的基本尺寸与其所对应的地块功能有直接关系,与交通组织方式紧密相关。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空间解析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空间解析1. 简介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是世界上最重要和知名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之一。
它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的第五大道上,由建筑大师Frank Lloyd Wright设计并于1959年正式向公众开放。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独特,成为了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一座具有国际重要性的艺术建筑。
2. 建筑设计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完全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常规。
它采用螺旋形状的设计,建筑物由一个逐渐扩大的螺旋走廊组成,一直延伸到中央庭院。
这种设计创新的结构为游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参观体验,与传统博物馆的线性布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空间利用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建筑空间被充分利用,为展示艺术作品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螺旋走廊的设计使得游客可以沿着曲线自上而下地欣赏展品,而不需要穿越复杂的走廊。
这种空间布局的优点是,在游客观赏艺术作品的也可以感受到建筑本身的美感。
4. 自然光的运用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建筑设计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光。
螺旋走廊的中心设置有一个大型玻璃天窗,通过它透入的阳光照亮了整个博物馆的内部空间。
这种设计使得艺术作品能够得到最佳的光线照射,同时也为游客创造了一个明亮而宜人的观展环境。
5. 展览与藏品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了许多世界级的艺术展览,展示了各个时代和流派的艺术作品。
博物馆收藏了许多重要的艺术品,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等多个艺术形式,并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现代艺术的机会。
6. 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古根海姆博物馆是一座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建筑杰作。
其独特的螺旋形结构和空间利用方式刷新了人们对博物馆的传统认识,提供了一种与艺术作品亲密接触的体验。
博物馆建筑中自然光的运用非常出色,为艺术品展示创造了最佳的视觉效果。
总结与回顾性内容: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建筑空间设计独特,它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常规,通过螺旋形的结构和自然光的运用,为艺术品的展示提供了独特的环境和观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