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9.78 KB
- 文档页数:7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秋节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以及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中秋节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对家庭和国家的热爱。
教学重点:1.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2. 中秋节的相关神话传说。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中秋节传统习俗的理解和认同。
2. 学生在活动中展现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中秋节相关资料、图片等。
2. 学生: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制作中秋节的祝福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中秋节有哪些习俗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中秋节。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中秋节的历史渊源,包括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
2. 教师介绍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3. 教师展示中秋节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节日的氛围。
三、活动环节1. 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小组展示。
2. 小组展示:每组代表进行展示,内容包括习俗的来历、意义以及如何传承。
3. 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四、互动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中秋知识问答”游戏,增加学生对中秋节的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过中秋节的经历,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秋节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2. 学生表达对中秋节的认识和感悟,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一份中秋节的祝福卡片,表达对家人的祝福。
2. 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为下节课的班会课做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了中秋节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以及相关神话传说。
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篇1一、活动目的: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20xx年9月三、活动准备:苏轼的《水调歌头》ok带、中秋灯谜、图画、月饼四、活动地点:八(1)班教室五、活动过程: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
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1、中秋节的由来(1)老师:同学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
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4)、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
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
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1)老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
“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
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精选10篇)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教案一、中秋节习俗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二、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精选10篇)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1、能回忆我吃过的月饼,在月饼上画出图案。
2、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引起对中秋节活动的兴趣。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材料:水彩笔、范例、纸环境:幼儿在家尝过各种各样的月饼活动过程:1、回忆讲述:我吃过的月饼是什么样的?月饼上有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2、幼儿、老师一起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图形上画出图形,可以是自由的,也可以是按规律排列的。
3、幼儿练习,鼓励幼儿能大胆作画。
4、展示讲评:我画的月饼。
教学反思: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幼儿学会了分享,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教案2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并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主题班会活动方案(9篇)中秋主题班会活动方案(9篇)中秋主题班会活动方案篇1活动时间:9月21日活动地点:三(1)班教室活动对象:三(1)班全体学生活动目的:为了同学们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为了大家过一个愉快而又充实的假期。
彻底杜绝假期期间学生一切非正常事故的发生。
活动过程:一、外出活动及交通安全1、不到水库、机井、塘坝、水窖、河道沙坑等地方滑冰。
恶劣天气不在危险建筑物、大树下避雨雪、不玩火、学会防火、防电、防煤气中毒等安全常识。
2、不到悬崖、陡坡、易塌方的沙、土坑等地方玩耍,不攀爬树木、高大建筑物等。
3、不在危险的'地方玩耍,不做任何带有危险性的游戏,及时远离危险因素。
4、不打架斗殴,不搞恶作剧,不做有损自己和他人的事。
5、外出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不骑自行车上路,不乘坐无证车,不乘坐酒后驾驶的车辆,出行注意交通安全。
6、未经家长同意,一律不准私自、探亲、访友,离家时一定要与父母打招呼。
7、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不做任何损害老百姓利益、危及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情。
二、饮食卫生安全1、不饮用不卫生食物,不喝生水,不吃凉饭菜,假期期间,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暴食暴饮。
2、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3、不食用三无食品。
三、用电用火用气等方面的安全1、掌握安全用电常识,不随便触摸电器设备。
不靠近有电电源,不随便动各种插头,不撕拉乱接电线。
使用电器需由家长指导。
2、掌握正确使用液化气常识,不单独开液化气炉灶,预防煤气中毒。
3、不玩危险物品。
不玩火、远离火源,注意消防安全。
四、社会公德方面1、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不做任何损害老百姓利益、危及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情。
2、崇尚科学,不参加任何封建迷信活动和邪教组织;严禁参与赌博与变相赌博,严禁听、看不健康的音像与书刊,严禁进电子游戏室、网吧、歌舞厅活动,看有益电视节目。
3、孝敬父母、团结邻里、关爱幼小,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0篇)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篇1一、班会主题。
“我们的节日——中秋”经典诵读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了解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以及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民间传说。
2、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国民间庆贺丰收和团圆的节日。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使学生懂得各种形状的月亮的名称。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活动建议。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在内容的设置上由浅入深。
主要从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通过尝一尝月饼,画一画学生心中的中秋节等动手操作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民俗节庆课的兴趣。
2、建议让学生可以回家做适当的准备,通过询问父母等查询方式,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3、在课后拓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将自己对中秋节感兴趣的内容和习俗的了解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让学生画一画心中的中秋节,教师把学生的作品挑选后布置在教室的展示板进行展示。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1、歌曲:《但愿人长久》。
2、学生事先收集有关中秋节的信息。
3、学生进行才艺准备。
4、学生带好月饼。
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主持人“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1、首先以歌曲《爷爷为我打月亮》引出班会主题;2、师生谈话引入八月十五中秋节;3、学生交流今年中秋节的活动安排。
第一主题:话说中秋(一)听故事《中秋节的来历》甲:你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请听故事《中秋节的来历》(同学说中秋节的来历)乙:噢,原来中秋节是这样来的,真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二)听故事《嫦娥奔月》甲:中秋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
乙: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同学来介绍一下,请听故事《嫦娥奔月》(同学说嫦娥奔月的故事)甲:嫦娥真是个善良的仙女,为了百姓,情愿自己受难。
乙:中秋吃月饼也是为了纪念朱元璋月饼起义,希望嫦娥一家团圆的民间传说。
2024年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范文【主题班会教案】主题:传统与时尚的中秋节教案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2.探讨中秋节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表达形式;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意识;4.激发学生对中秋节创新与发展的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PPT、中秋节相关的图片、音乐、传统习俗道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中秋节相关的视频,生动展示中秋节的氛围和庆祝活动。
2.问学生对中秋节的了解和印象,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中秋节的意义与庆祝活动。
二、了解中秋节的起源与传统习俗(10分钟)1.通过PPT和故事讲解,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与传统习俗,如月饼、赏月、祭月等。
2.组织学生观看中秋节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感受中秋节的传统文化氛围。
三、中秋节的现代传承(10分钟)1.通过PPT和视频,介绍中秋节在现代社会中的庆祝方式和表达形式,如中秋晚会、灯笼展览、创意月饼等。
2.组织学生讨论中秋节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表达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的传统与时尚的结合。
四、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碰撞(10分钟)1.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中秋节为例,探讨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如如何创作时尚的月饼包装、制作独特的中秋节舞台剧等。
2.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并展示创意作品。
五、中秋节的个人思考与行动(15分钟)1.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对中秋节的思考和感受,鼓励他们写出自己对中秋节的创新和发展的想法。
2.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行动计划。
六、课堂总结与展示(5分钟)1.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和行动计划。
2.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个人创新的价值。
七、作业布置(5分钟)请学生回家了解更多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并写下关于中秋节的一篇心得体会。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参观中秋节相关的展览、演出等活动,进一步感受中秋节的传统与时尚。
鼓励学生在家里制作自己的中秋节创意作品,并在下次班会中展示。
中秋佳节主题班会教案8篇教案的详细设计有助于提高教学能力,我们需要认真编写每一份教案,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下是网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中秋佳节主题班会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中秋佳节主题班会教案篇1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中秋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过程活动导入】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2、那么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中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活动一】端午说由来(一)中秋节简介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活动二】中秋话习俗1、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2、月饼欣赏(多媒体课件:月饼)3、主持人小结。
中秋假期安全主题班会教案(范文7篇)中秋假期安全主题班会教案精选篇1一、活动主题:温馨中秋,平安相伴二、活动目的: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指导方针,切实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确保学生安全。
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学习一些假期家居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知识。
增强学生的自救自护意识,促进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三、活动时间:20__年__月__日四、活动内容:1、七嘴八舌话中秋:谈话引入,阐明班会主题:自由谈论中秋节活动安排,相互分享自己的假期计划,老师参与讨论,并将话题引向假期安全问题,阐明本节班会课的`主题。
2、“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调查结果统计”结果公布,结合开学至今校园内发生的一些安全问题进行校园安全问题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引起重视,学会自护自救,远离安全隐患。
3、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一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做好向学生提出假期安全的几点要求和建议:为确保人身安全,同学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放假期间,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
在无父母陪伴下,不要外出玩耍。
2)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设施,做一名文明的学生。
3)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遇到敲诈勒索、拦路抢劫及时告诉父母或打电话报警。
不接受陌生人的小恩小惠,不被陌生人的甜言蜜语所迷惑,防止被拐骗、拐卖。
4)禁止到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等不健康场所玩耍。
5)严禁到水库等危险地方玩耍。
外出要告诉父母:到哪里去、和谁一起、什么时间回来。
6)注意用电安全,防止被电击伤;注意防火、防盗、防食物中毒;注意用煤气安全。
7)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乘车、骑自行车等交通安全。
4、现场模拟:提供一些有关安全问题的案例,让学生进行现场模拟,锻炼学生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和自救自护能力。
5、小结:生活中危机四伏,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安全问题,所以我们要时刻警惕,处处小心,注意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这样才能开开心心地过节,平平安安!中秋假期安全主题班会教案精选篇2活动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了解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以及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民间传说。
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5篇)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篇1一、实施背景: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各地各民族在中秋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内涵,以此来体验中秋节吃月饼庆丰收、庆团圆、送祝福、送亲情的意义;体会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中秋节前两天三、活动目的: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准备:将学生分为六组分课题收集各地中秋节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以及中秋的相关资料。
五、:第一阶段:活动准备一、搜集有关中秋节的名称、由来、中秋灯谜和中秋节的等等。
二、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一、情境导入二、进入活动主题,交流感悟第一主题:话说中秋1、中秋节的由来2、中秋节的传说与3、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第二主题:中秋实践活动1、设计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2、举办月饼宴三、讨论中秋节活动方案1、中秋节就要到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谈谈今年打算怎么过中秋节。
2、同学们之间交流。
四、小结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第三阶段:拓展,延伸。
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5篇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篇1一、活动目的: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x年9月17三、活动准备:苏轼的《水调歌头》ok带、中秋灯谜、图画、月饼四、活动地点:六(1)班教室五、活动过程: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
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1、中秋节的由来(1)老师:队员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
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4)、小结:队员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
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
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1)老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
“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
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导队员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老师(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设计一
【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中秋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过程】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中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中秋节的由来(一)中秋节简介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活动二:中秋话习俗
1、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2、月饼欣赏
(多媒体课件:月饼)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中秋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
2、一起读关于中秋的儿歌。
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设计二
一、活动目的: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
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xxxx年9月17
三、活动准备:苏轼的《水调歌头》ok带、中秋灯谜、图画、月饼
四、活动地点:六(1)班教室
五、活动过程: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
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1、中秋节的由来
(1)老师:队员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
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队员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
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
中
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老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
“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
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导队员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老师(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3、队员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老师引: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
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
(《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老师: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
老师问:我们来看这幅画,队员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李白的《静夜思》)
队员齐背《静夜思》。
(2)、老师: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
(队员发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选自李白《月下独酌》)(你们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
(3)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
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
(4)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呢?
(6)指名背诵《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三、中秋佳节话月饼1、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
老师:队员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1) 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月饼的外形——圆,象征团圆,表达合家团圆。
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
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
(欣赏月饼图片若干张)
老师:展示月饼事物,并简单介绍圆形设计的格式。
(对称、均衡)
(2) 动动手,设计一个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背景播放轻快的音乐)
(3)队员作品欣赏。
由队员自己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
2、举办月饼宴
老师:中秋节,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往年你和谁一起吃月饼?(吃月饼表示团圆;和家里人一起吃;还和好朋友一起吃。
) 师:你吃的月饼是买的呢,还是别人送的?谁送的?
老师:为什么要送月饼?(过团圆节,送月饼表示和家人团圆。
)咱们中队也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家庭的成员,你们愿不愿意和全体队员一起过这个中秋节?(板书课题)
①送月饼:
②吃月饼(大家一起吃月饼,体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团圆) 四、中秋灯谜1、老师:在许多地方八月十五这天会有灯会,其中一项就是猜灯谜。
得月楼前先得月。
猜一字(棚)
2、重逢。
猜一字(观)
3、举杯询包拯。
打一句宋词(把酒问青天)
4、十五的月亮。
打一成语(正大光明)
五、游戏:“月”字组词接龙。
要求:以“月”字开头组词,以“中秋节”收尾。
优胜:组词过程短者获胜。
六、老师总结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某某中队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结束语:(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的时光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也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
感谢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