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纽约
- 格式:pdf
- 大小:2.95 MB
- 文档页数:16
2021·04一、机会主义景观机会主义表现为较强的目的性和实践性,体现在为达成目标可采取一切可用方式和途径,以非常规手段来实现最终目标。
机会主义景观理念倡导在一切可用于塑造、表现生态景观的城市场所内,依托时代背景而就地取材塑造“城市山水”,意在展示自然、社会、人类所共处的大同环境与融合之美。
其倡导的景观理念和设计思想,在纽约高线公园项目中有着清晰体现。
二、高线公园项目(一)历史背景如图1所示,高线公园前身为建设于1930年的高架货运铁路线,高达30英尺的桥身悬跨于地面之上,消除了铁路道口对地面交通的阻隔,保障了人车安全,提高了货运效率。
1980年高线停止列车通行并被荒废。
1999年非营利性团体“高线之友”成立并与政府、设计公司合作,提出保留高线并改造为跨于街道之上的“空中游园”,为城市带来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既保护了工业遗产,又开发出独特的铁路工业文化景观。
(二)设计理念高线项目旨在保护铁路工业遗址,开拓自然景观,打造都市背景下的“城市山水”。
设计师保留了桥梁主体结构,复原其工业建筑风貌,以存留高线的工业历史气息,并依托铁轨、枕木、石砾、道岔等设施,凸显高线铁路符号。
同时,通过自然景观增强高线生态特色,使其与原有的工业色彩相融合,体现粗狂质朴的自然风貌,塑造以现代城市为背景的“城市山水”景观空间。
此外,通过开放的公共休闲空间吸引游客,带来可观的人气和关注度,推动周边街区更新和经济发展。
(三)设计特色第一,就地取材,展示原生态之美。
高线公园的设计特色在于将景观植被与人工材料“嫁接”在废弃的铁路高架桥面。
通过开发现有的废弃交通建筑物,既节约了城市土地,又使荒废的铁路高架桥得到循环利用,并保留了桥梁特有的工业风貌和历史特色,传承了城市的工业文化。
在桥面设计中,设计师保留铁路设施作为景观小品,以复原高线昔日风貌,展现铁路特有的荒凉、孤寂;在植物选择上,设计师选择当地特有植物(部分植物为自然生长的),以草类和多年生植物为主,进行拼接种植,打造动态的自然景观。
著名广场景观设计案例
近年来,城市广场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社交、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
而广场景观设计更是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个著名的广场景观设计案例:
1. 纽约时代广场:纽约时代广场是全球著名的商业中心和旅游胜地,其广场景观设计以独特的红色广告牌、水晶球和夜景灯光著称。
这些元素将广场打造成为独特的文化地标。
2. 巴黎协和广场:巴黎协和广场是巴黎最著名的广场之一,广场上有独特的喷泉和奥斯曼风格的建筑物。
广场景观设计以艺术与文化融合为主题,展现了法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3. 悉尼歌剧院广场:悉尼歌剧院广场是澳大利亚最著名的广场之一,其广场景观设计以灵活性和创新性为主题,采用了多种颜色和形状的石材,打造出了现代感十足的设计。
4. 上海市民广场:上海市民广场是上海市中心的重要公共空间,其广场景观设计以融合中西方元素为主题,展现了上海城市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总之,广场景观设计不仅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展现城市文化和特色的一个重要载体。
这些著名的广场景观设计案例不仅为城市带来了美丽的风景线,也为城市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1 -。
浅析纽约中央公园与现代景观设计摘要:中央公园用充满诗意的风景使我们惊醒并深受感动。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央公园的景观案例,总结其设计模式、规划理念与社会思想,并对其做出相应的评价。
旨在介绍纽约中央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如公园道,开放空间,绿色通道。
提供一条高效率、低成本可供借鉴的有效途径,分析了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景观的形式与内涵的深刻变化,研究景观规划设计在观念、方法等方面的拓展策略,并针对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困境与机遇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纽约中央公园景观园林规划借鉴引言进入21世纪,城市正速度发展,人们少有机会享受开放的空间。
随着乡村的城市化,城开始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
当人们处于重压之下的城市中心地带,一片绿色不仅是一个野餐和行走的地方,而且更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振奋。
通过对开放绿地的典范——中央公园的研究,希望对世界现代的环境景观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中央公园的产生背景和发展概况(一)近代美国园林美国园林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深受英国的影响。
殖民地时期的美国庭院简单朴素,一般由蔬菜园、药草园、果树园等组成,并点缀些花卉和灌木,即使是“开国之父”乔治华盛顿的维尔农山庄也毫无华丽可言。
19世纪中叶,英国自然风景式的园林建筑理念传入美国,受其影响,美国的一些城镇在建设时也进行了规划,加入了对公园的设计。
例如“波士顿在市镇规划中,保留了公共花园用地,为居民提供户外活动场所,费城在独立广场也建有大片绿地。
1841年,被誉为“美国公园之父”的唐宁(Andrew Jackson Downing,1815-1852)1出版了著作《园林理论与实践概要》,标志着美国摆脱了英国园林建设风格,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唐宁主张师法自然,认为美国的田园风光、乡村景色独具魅力,强调园林建设时要“给树木以充足的空间,充分发挥单株树的景观效果,表现其美丽的树姿及轮廓。
”他的理论成为了日后美国园林规划建设的基础。
以上这些为纽约中央公园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城市公园改造设计国外案例那我给你讲讲纽约的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改造案例吧。
这高线公园以前可是个废弃的铁路呢。
你能想象吗?就那么一条破铁轨,横在那儿,啥用没有,还挺碍眼的。
但是呢,人家纽约人可有创意了。
他们就想啊,这地儿能不能变成个超酷的公园呢?于是就开始动手改造。
他们保留了很多铁路原来的元素,像铁轨啊,还有那些铁架子啥的。
然后在这些基础上,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走在公园里,就感觉像是在一条绿色的空中走廊上漫步。
一边是城市的高楼大厦,一边是这些充满生机的植物,这种对比特别有趣。
而且啊,公园里还有很多小广场、休息区,人们可以坐在那儿聊天、晒太阳,或者看看街头艺人表演,可惬意了。
再说说德国的蒂尔加滕公园(Tiergarten)。
这公园原本也有些年头了,设施啥的都有点老旧。
德国人就开始精心规划改造。
他们把公园的道路重新修整了,让人们走起来更舒服。
而且还新建了好多特别有设计感的桥梁。
这些桥横跨在公园的湖泊或者小河上,就像一道道漂亮的弧线。
他们还在公园里设置了不同主题的区域。
比如说有专门给孩子们玩的儿童乐园,里面的游乐设施都特别新颖,像那种超大的木质攀爬架,看着就很带劲。
还有给爱运动的人准备的健身区域,有各种健身器材,周围还种满了树,运动的时候还能呼吸新鲜空气。
整个公园改造之后,既保留了传统德国园林的那种严谨和美感,又增添了很多现代的活力元素。
还有伦敦的奥林匹克公园(Queen Elizabeth Olympic Park)。
这可是因为奥运会才改造的呢。
以前那块地儿有点乱糟糟的,为了奥运会,英国人可下了血本。
他们建了超级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这些场馆的造型都特别酷炫,像是一些巨大的银色贝壳或者未来的飞船似的。
但这公园可不光是为了运动员和看比赛的人准备的。
奥运会结束后,他们就把这地方改造成了一个大众都能享受的公园。
有大片大片的草地可以野餐、晒太阳,还有很多艺术雕塑散布在公园里,给整个公园增添了不少艺术氛围。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规划、布局、建设和管理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的功能性、美观性和人居环境的舒适度。
在全球范围内,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它们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成功的实施效果成为了业界的典范。
本文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带领读者一起领略这些城市设计的魅力。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
中央公园是纽约市最著名的城市绿地,它位于曼哈顿中心,占地面积约为843英亩。
中央公园的设计理念是“城市中的乡村”,它将大片的绿地、湖泊、树木和花园融入了城市的建筑群中,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天堂。
中央公园的设计不仅美化了城市的环境,也改善了城市的空气质量,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巴塞罗那的伊拉·夫拉吉拉广场也是一个经典的城市设计案例。
这个广场是由著名建筑师安东尼·高迪设计的,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氛围而闻名于世。
伊拉·夫拉吉拉广场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人们的活动需求和社交空间的营造,它不仅是一个城市的交通枢纽,也是一个文化艺术的聚集地。
广场上的建筑和雕塑都展现了高迪独特的设计理念,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参观。
另外,东京银座区的城市更新项目也是一个成功的城市设计案例。
银座区是东京市中心的繁华商业区,它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将老旧的建筑拆除重建,打造了现代化的商业街区。
在更新过程中,设计师们注重保留了银座区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同时又引入了现代的建筑理念和商业设施,使得银座区焕发出崭新的活力和魅力,成为了东京市的时尚之都。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新加坡滨海湾花园的设计。
滨海湾花园是新加坡的一个知名旅游景点,它融合了自然风光和现代建筑,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城市体验。
在花园中,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植物的美丽景色,还可以参观到世界级的建筑作品,如滨海湾金沙酒店和滨海艺术中心等。
滨海湾花园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为城市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胜地。
纽约市城市规划分析——City of New York目 录·城市概况·城市区位·城市性质·城市现状·城市印记·城市特色·城市布局·城市绿化系统·城市棕地·城市道路系统·城市交通系统·城市能耗·城市规划历程·城市水系—居住用地—地铁系统—公交系统—慢行系统—商业及停车用地—工业及基础设施用地—开放空间—闲置土地—现状与规划—滨海空间—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种族分布—人口分布纽约(New York City),世界最大的城市,于1624年建城,位于纽约州东南部,隶属纽约州管辖,下辖五个区。
即:曼哈顿区(Manhattan)、布朗克斯区(Bronx)、布鲁克林区(Brooklyn)、皇后区(Queens)、斯塔腾岛(Staten Island)从2006年计算,纽约市占地面积785平方公里,人口821.4万,水域面积428.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0464.2人/平方公里。
纽约是整个美国的金融经济中心、最大城市、港口和人口最多的城市,在四个传统“全球城市”中位居首位。
1626年之前,纽约地区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直到荷兰人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曼哈顿岛辟为贸易站,将其称之为新阿姆斯特丹。
1664年英荷战争之后,被英国约克公爵占领,英国国王将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约克公爵,从此正式更名为纽约。
美国独立战争之后,联邦政府曾有五年时间都是定都与纽约。
1789年,乔治.华盛顿就是在这个城市就任美国总统。
一年后,华盛顿特区被选定为美国首都,纽约则成为资本汇集的中心,纽约的金融机器将证明,它对这座城市的成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纽约市位于西经74度,北纬40.43度,美国东海岸,濒临大西洋,全市平均海拔10米。
纽约还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总部大厦坐落在曼哈顿岛东河河畔。
曼哈顿岛是纽约的核心,在五个区中面积最小,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把总部设在曼哈顿。
纽约摩天大楼的崛起从帝国大厦到自由塔纽约摩天大楼的崛起:从帝国大厦到自由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城市的发展,纽约的摩天大楼在过去一个世纪里经历了惊人的变化。
其中,帝国大厦和自由塔无疑是纽约市天际线上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
本文将为您讲述纽约摩天大楼的演变历程,从帝国大厦的崛起到自由塔的建成。
一、帝国大厦:标志纽约城的壮丽丰碑帝国大厦位于曼哈顿中城第五大道和西34街之间,始建于1930年,由威廉·兰多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担任主要投资者。
该建筑完工后成为全球最高的摩天大楼,一度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帝国大厦采用了装饰艺术和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以深褐色石材和金色顶部的尖塔为特色。
建筑内部设有办公区、餐厅、展览馆等设施,成为纽约市的重要地标之一。
二、纽约天际线的新明星——自由塔的崛起相比于帝国大厦的辉煌,自由塔的建设则更像是一场壮丽的工程奇迹。
自由塔建于2004年,位于自由岛,是为了纪念“9.11”恐怖袭击事件中遇难者而建。
自由塔采用了现代化的玻璃幕墙设计,外观犹如一块巨大的水晶。
它高达541米,取代帝国大厦成为纽约市最高的建筑物,也是美国最高的摩天大楼之一。
自由塔内部设有办公区、观光区和纪念馆等,其中的顶层观景台更是提供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全景。
不仅可以俯瞰纽约市的繁忙景象,还可以欣赏到纽约天际线的壮丽美景。
三、帝国大厦与自由塔的地位和影响帝国大厦和自由塔作为纽约市的代表性建筑物,不仅是纽约人民的骄傲,也成为了纽约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两座摩天大楼的建成,使得纽约在全球都享有盛誉,成为了现代都市的象征。
帝国大厦和自由塔的崛起,不仅给纽约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纽约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形象。
它们成为了世界各地游客慕名而来的旅游热点,也为纽约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无论是帝国大厦还是自由塔,它们都承载着纽约城市的历史与希望,见证了纽约的繁荣和发展。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的过程,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设计中,经典案例是指那些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案例,它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了城市设计的典范。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经典的城市设计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堪称经典。
它占地843英亩,是由弗雷德里克·奥姆斯特德设计的。
中央公园的设计融入了自然景观和人工建筑,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美学魅力。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与城市的和谐统一,享受到身心放松的乐趣。
中央公园的成功设计不仅为纽约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为其他城市的公园规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其次,巴塞罗那的超级区也是一则经典的城市设计案例。
超级区是由西班牙建筑师伊涅斯·米拉斯设计的,它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创造出了一个集居住、商业、娱乐和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空间。
超级区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人们的生活体验和社交互动。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现代化城市的便利和舒适,同时也能够保留传统的文化特色。
超级区的成功设计为城市更新和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成为了城市设计的典范之一。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东京银座的城市更新案例。
银座是东京市中心的商业和娱乐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购物街区之一。
近年来,银座进行了一系列的城市更新工程,通过改善街道环境、更新建筑外观和优化商业配套设施,使得银座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银座的城市更新案例成功地将现代化元素融入传统街区,使得这里既保留了历史的韵味,又展现出了现代都市的风采。
银座的城市更新案例为其他城市的市中心改造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成为了城市设计的典范之一。
总的来说,城市设计经典案例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其具体的规划和建设中,更重要的是它们所蕴含的设计理念和价值观念。
这些经典案例都注重人文关怀,追求城市空间的美学和功能的完善,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榜样。
市政厅活力城市设计(3):纽约的工具箱【编者按】这里是《城市活力设计导则》的第三篇。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纽约这座全球城市的空间结构——包括公共空间、交通、社区商业,这些城市肌理,营造着城市的包容和繁荣,让市民身心健康。
接下来,我们还将结合具体的策略与案例,介绍它进一步寻求改善的具体方式。
“夏季街道”是一个纽约交通局的项目,在数个周末期间指定一些路线暂时对机动车关闭,仅供步行、自行车交通以及跑步与健身活动使用。
图为公园大街一座城市的设计,决定着身处其中的居民如何使用它。
城市设计师与建筑师可通过设计鼓励步行、自行车出行及其他活力交通与娱乐活动的空间与街道,来激发人们进行日常锻炼。
活力城市设计蕴含着多项策略。
近期研究表明,多样的混合土地使用、连接顺畅的街道系统以及良好的公共交通体系都将促进城市居民的日常锻炼活动。
例如,设计师可通过公园、运动场和广场的组织与布局令儿童及其家人获得更多参与活力游乐活动的机会;城市规划师与设计师可通过食品市场的规划布局帮助市民们更多地接触健康食品;严谨细致的街道设计措施可通过构建安全、充满活力和可达性强的街景,在各年龄层的市民中鼓励步行与自行车出行;对各类人群普遍安全的街道将鼓励更多活跃积极的使用方式。
这些活力城市设计策略中的大多数不仅会促进纽约市民的健康,也有利于环境系统的健康,因为它们鼓励人们更多地步行和骑自行车,并减少小汽车的使用。
接下来的章节,提出了几项能够促进人群锻炼活动的规划设计策略。
这些建议对公共与私营领域的项目均有涉及,涵盖了从道路网规划到儿童游乐场设计的广泛内容。
不排除个别策略方法仅在相应的项目中发挥较好的效果,而对其他项目的适用性不佳。
这些策略建议,均基于纽约及其他地区的当代规划实践,以及近期学术研究中揭示的知识规律。
关于城市发展与出行的研究:5D变量城市发展与活力出行模式——即步行、跑步、骑自行车及其他形式的日常锻炼——之间的关系业已成为城市规划领域最热门的课题,在过去的15年内催生出150余项研究。
时,人们对宜居城市建设的要求越发高涨,这就要求城市公园建设要逐渐呈现出功能的多元化与发展的多样化趋势,然而由于我国现代城市公园建设中的经验不足,所以有必要去借鉴与再认识西方成功的城市公园建设的案例[1]。
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城市公园,其营建的理念与设计的方法,以及所展示出的公园的创新性与生态性,自建成以来就作为城市公园建设的典范,被许多国家所学习借鉴[2]。
西安幸福林带,作为西安城的“纽约中央公园”,是一项跨越世纪的工程,在西安未来城市发展建设中,将对西安的城市格局、生态文明、特色风貌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纽约中央公园的再认知,以及幸福林带中的再突破,希望可以对中国现代城市公园建设提出积极的建设建议。
2两者的缘起与背景19世纪中后期,美国城市建设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长、交通拥堵、公园绿地空间锐减、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突出,在这样的城市环境中人们急需新鲜的空气、阳光、可以亲近自然的公共绿地空间,而纽约中央公园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西安幸福林带由苏联城市规划专家于1953年在西安市第一轮总体规划中提出,旨在通过林带将东部的军工厂区与西部的居民区进行分割[3]。
此规划林带,在后来的四次西安总体规划中均得以保留,但因工程巨大、资金不足等原因,未能形成总体形象。
自2012—2015年,规划部门多次进行城市设计与规划研究,直到2016年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7月投入使用。
3两者的理念与策略纽约中央公园与幸福林带在不同的城市文脉发展下运用两种不同的设计理念——“景观公园城市”与“城市公园景观”,以及其所对应的两种不同的设计策略——“异质性”与“同质化”(见表1)。
对这两者的设计理念与策略进行分析,摘要 现代城市公园建设作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的方面,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体现着人工要素与自然要素之间的结合关系,在各个国家、各个城市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现代城市公园建设作为宜居城市建设的要求之一,对现代城市公园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