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二、商朝的政治制度 王曰:“封,我闻惟曰:‘在昔殷先哲王……越在外服,侯甸男 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 酒。’”
——《尚书·酒诰》
历史
【解读】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档案文献汇编,是 六典之一。《酒诰》是周代文献,其中追叙到商代的政治制度。 资料显示:商的外服实行分封制;内服有百僚庶尹系统。
历史
三、西周分封 周天子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王室直接统辖。王畿 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许多诸侯,各建邦国。诸侯主要有三种类 型:一为周王的同姓(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实 际是其他一些较强大的部落或方国的首领。诸侯对天子保持着臣 属的关系,要承担各种义务,如:镇守疆土,拱卫王室,交纳贡税, 朝觐述职,等等。周朝分封大多在周初武王、成王、康王时进行, 称为“封邦建国”,目的是建立统治屏障。 周初的主要封国有以下几个。 鲁国:周公旦之长子伯禽的封国,建都曲阜。 齐国:辅佐武王灭商的功臣吕尚(姜太公)的封国,建都营丘 (今山东昌乐),后迁临菑(今山东临淄),是当时比较强大的诸侯 国之一。
历史
四、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历史
【解读】 上面的图示说明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具 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历史
五、郡国并行制 汉初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有封国制的存在,这是同秦最 大的相异之处。早在楚汉战争时期,刘邦为了分化项羽的阵营,壮 大自己的力量,曾封韩信、英布等为王,这些人因为非刘姓,故称 “异姓王”。由于异姓王非刘邦嫡系,又雄踞一方,在封立后数年 之中,他们相继被诛除殆尽。与此同时,刘邦又大封他的子弟为王, 称为“同姓王”,高于列侯。当时封立的“同姓王”共有 9 人,他 们在封国内是国君,权力很大,其政权与中央基本相同,除太傅和 丞相由中央任命外,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 己任命。诸侯王还有一定的军权、财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