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结构力学第8章渐近法及其它算法简述
- 格式:ppt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52
第8章渐近法及其他算法简述8.1 复习笔记本章介绍了几种属于位移法类型的渐近方法。
这些渐近方法的基础是力矩分配法,在力矩分配法的基础上,衍生出了适用于不同结构类型的子方法,如无剪力分配法、分层计算法、反弯点法。
渐近法舍弃了一部分精度,但以此换来了更高的效率。
一、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见表8-1-1)1.转动刚度、分配系数、传递系数表8-1-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2.基本运算环节(单结点转动的力矩分配)(见表8-1-2)表8-1-2 单结点转动的力矩分配图8-1-1图8-1-2二、多结点的力矩分配(见表8-1-3)表8-1-3 多结点的力矩分配图8-1-3三、无剪力分配法(表8-1-4)表8-1-4 无剪力分配法图8-1-4四、近似法(见表8-1-5)表8-1-5 近似法图8-1-5 分层法五、超静定结构各类解法的比较和合理选用(见表8-1-6)表8-1-6 超静定结构各类解法的比较和合理选用8.2 课后习题详解8-1 试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8-2-1所示结构,并作M图。
图8-2-1解:(a)求固端弯矩M AB F=-F P l/8=-20kN·m,M BA F=F P l/8=20kN·m求分配系数μBA=EI/(EI+EI/2)=1/(1+1/2)=0.667,μBC=(EI/2)/(EI+EI/2)=(1/2)/(1+1/2)=0.333放松B点进行力矩分配(B点的集中力偶应该与固端弯矩一起分配),分配过程如图8-2-2所示,并作出M图如图8-2-2所示。
图8-2-2(b)考虑去掉悬臂部分CD,去掉后在C点施加大小为10kN·m的顺时针力偶矩。
求固端弯矩(注意,C点的附加力偶传递到B点的作用不能忽略)M BC F′=-3F P l/16=-18kN·m(集中力引起)M BC F″=1/2×10kN·m=5kN·m(附加力偶引起)M BC F=M BC F′+M BC F″=-13kN·m,M CB F=10k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