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第九章渐近法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56
第9章 渐近法(知识点小结)一、转动刚度与传递系数使杆端产生单位角位移时需要在该端施加(或产生)的力矩称为转动刚度,它表示杆端对转动的抵抗能力,是杆件及相应支座所组成的体系所具有的特性。
转动刚度与该杆远端支承、近端支承情况及杆件的线刚度有关。
传递系数表示近端有转角时,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的比值。
对等截面杆件来说,传递系数随远端支承情况不同而异,如表9-1所示。
二、分配系数各杆端在结点A 的分配系数等于该杆在A 端的转动刚度与交于A 点的各杆端转动刚度之和的比值,即:AjAj Aj S Sμ=∑ 同一结点各杆分配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1Aj μ=∑ 这个条件通常用来校核分配系数的计算是否正确。
三、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其过程可形象地归纳为以下步骤:(1)固定结点 在刚结点上加上附加刚臂,使原结构成为单跨超静定梁的组合体。
计算各杆端的固端弯矩,而结点上作用有不平衡力矩,它暂时由附加刚臂承担;(2)放松结点取消刚臂,让结点转动。
这相当于在结点上又加入了一个反号的不平衡力矩,于是不平衡力矩被消除而结点获得平衡。
此反号的不平衡力矩按分配系数分配给各近端,于是各近端得到分配弯矩。
同时,各分配弯矩又向其对应远端进行传递,各远端得到传递弯矩。
(3)将各杆端的固端弯矩、分配弯矩、传递弯矩对应叠加,就可以得到各杆端的最后弯矩值,即:近端弯矩等于固端弯矩加上分配弯矩,远端弯矩等于固定弯矩加上传递弯矩。
四、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的刚架多结点的力矩分配法计算步骤如下:1、将所有刚结点固定,计算各杆端的固端弯矩;2、依次放松各结点每次放松一个结点(其余结点仍固定住)进行力矩分配与传递。
对每个结点轮流放松,经多次循环后,结点逐渐趋于平衡。
一般进行2-3个循环就可获得足够精度。
3、将各次计算所得杆端弯矩(固端弯矩及历次得到的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对应相加,即得各杆端的最终弯矩值。
五、力矩分配法和位移法的联合应用力矩分配法与位移法的联合应用就是利用力矩分配法解算无侧移结构简便的优点和位移法能够解算具有结点线位移结构的特点,在解题过程中使其充分发挥各自优点的联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