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课程改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比较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17.06 KB
- 文档页数:3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研究心理健康一直是大学生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
而与心理健康紧密相连的一个方面,就是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工作、人际关系、社会压力等各方面的挑战,适应这些挑战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
首先,心理健康问题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大学生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与挑战。
这些挑战有时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冲击。
例如,学业压力过大、人际关系不和谐、工作负担过重等问题都可能会导致他们心理上的困扰和压抑。
而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往往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与他人的交往,并降低他们在社会中融入的能力。
其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提供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的创伤和社会适应上的障碍。
其次,学校教育和社会支持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辅导等方式提供帮助与支持,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而社会上的相关组织和机构也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关注和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和社会适应氛围。
此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也与其个人特质密切相关。
不同的个人特质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和适应方式。
例如,积极乐观的人往往更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困难,从而提高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而消极压抑的个体则可能更容易在面对困境时陷入负面情绪中,影响其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新一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而且,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直接影响着他们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和表现。
本文将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展开讨论。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凸显,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
他们面临着诸如学业压力过大、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情感问题等等诸多心理压力。
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势,许多大学生在面对各种问题时,缺乏应对的能力和方法。
二、2.1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社会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不仅对个人造成负面影响,也往往影响社会适应。
心理健康问题使得大学生在社会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影响就业以及与他人的良好沟通。
心理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社交能力下降,从而加重了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困难。
2.2社会适应影响心理健康大学生在适应社会过程中可能面临种种困境,如就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这些困境都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同时,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使得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受到考验,从而可能诱发或者加重现有的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相互促进关系3.1心理健康促进社会适应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至关重要。
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得当,有助于大学生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积极的心态,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从而对社会适应产生积极的影响。
3.2社会适应促进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一个适应良好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处理各类挑战和困难,增强自信心和抗压能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社会适应的解决途径4.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心理咨询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应对能力。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社会支持作为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社会支持是指个体能够得到来自他人的实质性、情感性的支持与关怀。
大学生处于从家庭过渡到社会的重要阶段,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因此社会支持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压力。
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多重压力,而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可以使他们感到被理解和接纳,从而减轻压力。
其次,社会支持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通过他人的赞许和支持,大学生会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更高的认同感,增强自尊和自信心,进而对抗负面情绪和心理困扰。
最后,社会支持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困境,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二、提高大学生社会支持的途径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有助于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下面提出几个有效的途径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
首先,加强与家人的联系与沟通。
家庭是大学生最主要的社会支持源之一,良好的家庭关系能够给予他们温暖和支持。
大学生应主动与家人保持沟通和联系,分享彼此的生活和心情。
其次,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大学生应主动参与各类社交活动,扩大社交圈子,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可以加入学生组织、参加志愿者活动等,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第三,寻找心灵导师和良师益友。
大学生可以与心理咨询师、辅导员、导师等专业人士建立联系,寻求他们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与同学中的良师益友保持良好的关系,相互支持和鼓励。
第四,利用网络社交平台。
大学生可以利用各种网络社交平台,如微信、QQ等,与好友进行交流和互动。
通过这些平台,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交流,获得及时的支持和关怀。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两个方面探讨大学生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挑战大学生阶段是一个转变期,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以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所面临的一些主要挑战:1. 学业压力:大学生需要面对更高难度的学习任务和更大的学习压力,需要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2. 就业压力:随着毕业的临近,大学生需要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和就业问题,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焦虑。
3. 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面对与不同性格和背景的人相处,需要处理好与同学、室友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4. 自我认同和定位: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成长的阶段,需要寻找自己的兴趣和定位,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经历一些内心的挣扎和困惑。
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1. 建立积极的心理态度:大学生应该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业、就业和人际关系等问题,以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2. 定期进行身心放松:大学生可以通过进行适量的运动、听音乐、读书或参加一些兴趣小组等活动来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和生活压力。
3. 寻求社会支持:大学生可以与家人、朋友或辅导员等寻求支持和倾诉,分享自己的困扰和压力,得到支持和理解。
4. 学会解决问题:大学生可以学习使用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
三、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挑战除了心理健康的问题,大学生还需要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角色的变化,以下是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面临的挑战:1. 角色转变:大学生从学生角色向社会角色的转变需要适应新的社会角色、责任和期望,同时要学会处理好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2. 升学与就业:大学生需要面对升学和就业的选择,需要了解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趋势,做好个人规划和准备。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得到来自社会关系网络中他人的理解、帮助和支持。
大学生是社会支持的特殊受益者群体之一,他们往往面临着学业压力、职业规划、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的挑战。
因此,了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对于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1.1 感知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大学生能够感知到他人的支持和关怀,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可以减轻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率。
特别是在重要决策和困境面前,得到他人的支持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1.2 实际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实际支持是指他人为大学生提供直接的帮助和资源,如经济援助、学习上的支持等。
这种支持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减轻压力,提升他们的心理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同时,实际支持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应对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抵抗力。
二、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影响2.1 心理健康对社会支持的需求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大学生更容易寻求和接受社会支持。
他们在面临压力和困难时,更有能力处理问题,更加开放和积极地构建和维护社会关系。
而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大学生在社交和人际关系方面可能存在困难,他们对于社会支持的需求更加迫切。
2.2 心理健康对社会支持的影响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大学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关心。
他们往往能够建立积极、稳定的人际关系,能够主动倾诉和寻求帮助。
相反,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大学生可能无法有效地与他人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从而减少了社会支持网络的质量和数量。
三、促进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策略3.1 培育积极的社交技能大学生应该主动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包括积极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管理能力等。
通过与他人建立积极、良好的社会关系,扩大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性大学生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不仅意味着离开家庭开始独立生活,还面临着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新挑战。
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人际关系等方面来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如何提升其社会适应性。
一、心理压力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常常令他们感到疲惫和不安。
高强度的学习任务、竞争激烈的学术环境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压力如果得不到适当的释放和管理,可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心理压力,大学生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
首先,他们可以学会主动设置合理的目标和计划,以及制定学习和生活的时间安排。
通过合理规划,减少学习任务的累积,可以有效地减轻心理压力。
其次,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
适当的运动、良好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都有助于恢复身心健康,增强抵抗压力的能力。
此外,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社会支持也是减轻压力的有效方式。
通过倾诉和分享,大学生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二、焦虑和抑郁焦虑和抑郁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由于学业压力、生活变化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大学生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焦虑和抑郁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针对焦虑和抑郁问题,大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干预和治疗。
首先,他们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大学生理解焦虑和抑郁的原因,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并提供相关的心理支持。
其次,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我调节能力也可以缓解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大学生可以学会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以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爱好或活动来转移注意力,减轻负面情绪。
此外,积极的社交活动也对缓解焦虑和抑郁有一定的帮助。
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参加社团组织或志愿者活动,都可以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们面临着日益增多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以及生活的种种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支持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可以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并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爱护和支持。
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来源包括家庭、朋友、老师、同学等,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这些支持可以提供情感上的安慰、信息上的帮助以及实际上的援助,从而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心理健康。
首先,社会支持可以减轻大学生的压力。
大学生面临着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加之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期望,他们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而获得他人的理解、支持和关心,可以让大学生感到自己并不孤单,从而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提高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
其次,社会支持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自尊心。
大学生处在一个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建构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和鼓励。
在获得社会支持的情况下,大学生会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和尊重,从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并更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最后,社会支持有助于大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互动和交流,得到社会关系中的支持和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增加社交技巧和情感互动的经验,从而提升他们的人际关系能力,构建良好的人际网络,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些途径是值得尝试和推广的。
首先,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系统。
学校应该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加强家校沟通和合作,提供给家长和社会各界更多的机会了解大学生的需求和困难,以便提供更有效的社会支持。
此外,建立和完善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机制,为学生提供情感上、信息上和实际上的支持。
其次,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组织讲座和座谈会等途径来实现。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面临生活困境或心理压力时,从社会关系中获得的实质性或情感性的帮助和支持。
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是个人心理状态的一种状况,包括了情绪的稳定、积极的自我认同和适应能力的强度。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和生活适应等方面常常面临巨大的挑战。
因此,探究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联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社会支持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压力。
学业压力是大学生普遍面临的心理负担,而得到家人、朋友和学校的支持可以减轻这种压力,从而减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其次,社会支持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认同感。
遇到困难和挑战时,社会支持可以给予大学生鼓励和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最后,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预防作用。
通过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从而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二、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来源社会支持可以来自不同的来源。
首先,家庭是大学生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之一。
亲密的家庭关系和家人之间的支持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情感上的安全感和支持。
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朋友和同伴之间的支持也是大学生社会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同学和朋友之间的互动可以提供情感交流和支持,缓解大学生的压力和孤独感。
此外,学校和社会组织也承担着为大学生提供社会支持的责任。
学校可以提供心理咨询、社团活动和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挑战。
三、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是重要的工作之一。
首先,加强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安全感和获得支持。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
通过教育大学生关于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并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已成为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影响机制。
一、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感受到的实质性和情感性的帮助、支持、理解和关注。
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首先,社会支持有助于应对压力。
大学生面临学业、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而适当的社会支持可以提供帮助、鼓励和理解,减轻压力感受,促进良好的心理调适。
其次,社会支持可以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
研究表明,得到家人、朋友和同伴的支持和关心,可以降低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增强心理健康感。
此外,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的社会支持能够增强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提高自尊水平,并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使大学生更加积极、自信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二、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1. 情感支持:亲密关系中获得的情感支持可以提供温暖、亲密和安慰,使大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降低焦虑和抑郁水平。
2. 实质支持:实质支持是指在实际生活中得到的物质帮助和实质性支持。
大学生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得到他人的实质支持,能提高应对能力,缓解压力。
3. 信息支持:社会支持网络中的信息交流和信息传递对大学生具有重要影响。
高质量的信息支持有助于解决问题、提高决策水平和应对力。
4. 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
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支持,使大学生更加自信,更能够积极应对挑战。
5. 应对策略:社会支持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应对的策略,引导他们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来应对挫折和困难,进而促进心理健康。
三、提高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策略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加强社交网络建设:鼓励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交活动,增加社交圈子,扩大社会支持网络。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关联研究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良好状态,能够正常应对各种生活压力,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
而社会适应则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能够顺利适应社会规范和社会要求的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本文将从心理健康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以及社会适应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心理健康对社会适应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对其社会适应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心理健康问题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个心理健康良好的大学生不仅能够与他人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还能够主动参与到社会集体中,获得他人的认可与支持,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其次,心理健康的稳定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积极性息息相关。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能够使大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动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的各种需求和挑战。
最后,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处理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期间,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社交压力、生活压力等各种挑战,压力过大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而一个有良好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知、理解、应对自身的压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并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境。
二、社会适应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适应能力的不同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首先,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大学生更容易获得外界的认可与支持,这种肯定和支持能够增强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其次,社会适应能力越强,大学生所面对的打击和挫折越容易得到化解和解决,减少了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一个适应能力强的大学生能够从困境中迅速恢复,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与生活。
最后,适应能力强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更好地解决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减少了潜在的心理压力。
一个适应能力强的大学生能够灵活应变,与他人和谐相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增强对各种困难的抵抗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承受的压力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而社会支持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发,探讨社会支持系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地建立和运用社会支持系统。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涵盖了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多个方面。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扩大和竞争加剧,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职业发展压力以及人际关系压力逐渐增加,导致其心理健康状态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二、社会支持系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1. 情感支持:家人、朋友和同伴的情感支持可以使大学生感受到关心和爱护,缓解负面情绪的产生。
2. 信息支持:社会支持系统中的人们可以提供实用的信息和建议,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3. 可获得性支持:在社会支持系统中,大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不孤单,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与支持,增加自我效能感和社交能力。
三、有效建立和运用社会支持系统的策略1. 发展亲密关系:大学生应该与家人、朋友和同伴建立起良好的相互关系,增加情感支持和信任。
2. 寻求适当的帮助:当大学生遇到困难或者面临压力时,要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并接受他们的支持和鼓励。
3. 参与社会活动:通过参与社区组织和志愿者活动,大学生可以扩大自己的社会圈子,增加社会支持系统的资源。
四、大学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大学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场所,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支持系统。
同时,社会也应该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资源。
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社会支持系统作为一个积极的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应该积极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社会和大学也有责任提供更多支持和资源,共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努力。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以大理学院为例(大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云南大理,671003)摘要为考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利用症状自评量表的部分项目(包括抑郁、焦虑、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大理学院587名大学生进行施测。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社会支持;心理健康;大理学院;大学生;1 前言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社会群体,是未来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力量,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令人堪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被提上日程。
社会支持作为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早在20世纪60年代起就引起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对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地调节和促进作用,缺少社会支持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容易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1]。
因此,研究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西南地区,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集、汇集中外多个民族文化传统的旅游文化城市,大理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文化多元化,经济、科技相对落后。
大理学院位于大理古城区,深受大理环境、文化影响的大理学院学生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方面有何特点需要进一步探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重男轻女的观念已相对淡薄,那么,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方面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也有待查证。
大理学院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有着不同的家庭条件和生活环境,所以贫困与非贫困是否会影响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也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通过此项调查,希望了解大理学院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为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为大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提供建议。
2 研究对象及方法2.1 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大理学院587名学生作为被试。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网络的关系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支持网络也变得愈发重要。
那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网络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个人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不仅需要面对学业压力、就业压力,还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对大学生至关重要。
二、社会支持网络的定义与作用社会支持网络是指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人际互动形成的一种支持系统。
它包括家庭、朋友、同学、社会组织等多个层面。
社会支持网络对个体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
它可以提供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实际支持,有效缓解个体的压力和负面情绪。
三、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网络的关系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网络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首先,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帮助大学生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当大学生遭遇挫折时,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可以分享烦恼,得到安慰和支持。
这样的情感支持有助于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其次,社会支持网络可以提供信息支持,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
在大学生面临决策困扰、学习上遇到难题时,社会支持网络可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和信息。
这种信息支持有助于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最后,社会支持网络还可以提供实际支持,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在经济困难、个人能力不足等情况下,社会支持网络可以提供物质援助、帮助解决生活问题。
这样的实际支持可以减轻大学生的压力,维护其心理健康。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议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
2. 搭建社会支持网络:学校、社会组织以及家庭应该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提供多层次的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适应的影响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心理问题也逐渐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在这个背景下,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适应的影响备受研究者们关注。
首先,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适应起到关键的积极作用。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所感受到的来自社会关系中的帮助、关心和肯定(Cobb, 1976)。
在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中,社会支持可以通过提供各种资源和情感支持来缓解压力和困境。
研究表明,得到较高社会支持的大学生往往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从而维持心理健康的状态(Cohen & Wills, 1985)。
其次,社会支持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积极心理状态,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心理适应水平。
社会支持可以给大学生提供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认同感。
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抗压能力,使他们更有信心和能力去应对各种困难。
同时,积极情绪也可以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他们更加主动和积极地投入到各种活动中(Eisenberger et al., 2003)。
此外,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适应的影响还与性别、人际关系等因素有一定关联。
研究发现,女性大学生更加注重情感上的支持,而男性更注重实质上的资源支持。
这说明在社会支持的作用下,女性更容易得到情感上的安慰和帮助,而男性更容易获得物质上的支持。
另外,家庭和朋友关系也对社会支持的影响起到重要作用。
良好的家庭关系和朋友关系可以提供大学生所需的支持,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Wei et al., 2005)。
然而,社会支持并非对所有大学生都起到积极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心理适应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在面临冲突或压力过大的情况下,社会支持可能会引发负面情绪,导致大学生心理适应不良(Thoits, 1986)。
因此,我们需要在给予大学生社会支持时,适时管理好支持的方式和方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心理健康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特别是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更是至关重要。
而社会支持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健康资源,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这种关系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一、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上的良好状态。
它不仅仅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正确认知、积极情绪体验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还包括与他人及环境的和谐关系。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各种资源、信息、理解、帮助和关系的数量和质量。
它可以包括情感支持、实质性支持、信息支持和评价支持等多个方面。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关系1. 心理健康对社会支持的需求大学生因面临升学、就业、学业压力等种种困扰,心理健康存在着一定的脆弱性。
而社会支持可以帮助大学生减轻压力、缓解情绪,并提供资源和信息等方面的支持,满足他们的需求。
2.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社会支持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使他们更加积极乐观地应对困难和挫折。
此外,社会支持还可以提供信息和指导,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和健康成长。
三、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作用1. 情感支持社会支持中的情感支持是指通过提供安慰、理解和鼓励等情感上的支持来满足个体的情感需求。
大学生在面临挫折和困难时,得到情感支持可以帮助他们缓解负面情绪,增强心理的韧性。
2. 实质性支持实质性支持是指提供物质、经济、实际帮助等形式的支持。
例如,家庭和朋友们对大学生学业、生活的支持,可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保障他们的基本需求。
3. 信息支持信息支持是指提供各种与问题解决、发展需要相关的信息和建议的支持。
在大学生面临困惑和迷茫时,社会支持可以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他们做出合理的决策和规划。
4. 评价支持评价支持是指以正面的态度对待他人,提供认可、鼓励和肯定的支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社会支持的重要性社会支持是指来自他人的实质性或情感性支持,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支持能够减轻大学生的压力。
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生活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等多重压力,而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可以缓解这些压力。
其次,社会支持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他人的肯定和鼓励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个人认知和自我评价。
最后,社会支持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情感交流和社交能力。
通过与他人互动,大学生可以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加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为加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有效的支持网络。
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同时鼓励学生组织各类社团和活动,增加社交机会。
其次,加强教师和同学的关心与帮助。
教师可以通过察言观色和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而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支持和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最后,加强校园心理教育宣传。
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分发宣传材料等方式,向全体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教育意识。
二、社会适应的重要性社会适应是指大学生在社会环境中适应和融入的能力。
大学生在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时,需要进行适应和调整。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角色和社会要求,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社会适应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通过适应社会环境,融入学校和班级集体,可以与同学和老师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加相互之间的信任和支持。
其次,社会适应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和价值观。
适应社会环境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生活动力和积极心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适应性分析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社会适应性息息相关,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一、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存在已得到广泛认可。
各种压力的积累,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以及过度依赖网络与社交媒体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
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高达50%以上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以焦虑、抑郁等问题最为普遍。
二、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在社会中的适应程度密切相关。
心理健康问题会对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学业表现、就业竞争力等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社会适应性差的大学生也更容易陷入心理困境,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因此,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三、原因分析1. 学习压力过大:在大学阶段,学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学生们常常面临高强度的课程学习和考试压力,不能很好地应对这些压力,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
2. 就业不确定性: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和就业不确定性。
就业的焦虑与不安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较大影响。
3. 社交媒体的影响:社交媒体的普及和过度使用,导致大学生沉迷其中,失去了真实的社交互动,并逐渐形成依赖和孤立。
4.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家庭不和谐、缺乏关爱和支持等问题,容易引发大学生的心理障碍。
5. 个人素质:大学生自身素质的不足也是导致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
缺乏自信、自尊心低、处理问题能力差等个人问题,容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四、解决措施1. 加强心理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调适能力。
2. 建立支持体系: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包括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适应与自我调节研究心理健康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在大学期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挑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出了巨大的考验。
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适应与自我调节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社会适应问题1.1 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负担,课程安排紧凑,考试压力大。
一些大学生缺乏适当的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能力,导致学业压力过大,甚至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1.2 人际关系大学是一个新的社交环境,大学生需要面对新的同学、室友和教师等人际关系。
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或者社交技巧较差的学生来说,与人相处可能会带来压力和困扰,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1.3 职业规划大学生面临着将来的职业选择和规划的问题,这对大部分大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任务。
因为不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定位,很多大学生会感到不安和困惑,这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二、自我调节策略2.1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生可以通过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和制定学习计划来减轻学业压力。
同时,学习习惯的养成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增强对学术压力的适应能力。
2.2 发展兴趣爱好通过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大学生能够在紧张的学业之外找到一份放松和享受的乐趣。
参加社团、参与志愿者活动等,不仅可以开拓自己的社交圈子,还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3 积极寻求帮助和支持面对心理困扰和压力,大学生可以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辅导员等专业人士能够提供心理援助和指导,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缓解内心的压力。
2.4 加强身心锻炼运动是缓解压力和焦虑的有效方式之一。
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游泳、瑜伽等,通过锻炼身体来调节心理状态,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三、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适应与自我调节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积极的社会适应和自我调节来解决。
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与社会支持研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大学校园。
然而,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
这些问题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困扰。
同时,社会支持作为帮助大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因素,也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关注。
大学生的学业压力是他们常常面临的一大挑战。
高等教育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学术成就的要求不断增加,给大学生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许多大学生因此感到焦虑、失眠甚至抑郁。
另外,与学业压力紧密相连的还有就业压力。
随着毕业的临近,大学生们开始为未来的工作岗位而提前竞争。
这种就业压力也会对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大学生社会适应的重要方面。
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要面对与同学、室友、教授等不同社会层面的人相处。
与此同时,同学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也给大学生的社交生活增加了复杂性。
那些缺乏社交技巧或者社群认同感较低的学生可能会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并面临孤独感和社交隔离。
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大学生社会适应中需重视的问题。
研究表明,大学生患有焦虑、抑郁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较高。
这些问题可能是由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以及身份认同等因素引起的。
心理健康问题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寻求社会支持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社会支持在帮助大学生解决社会适应问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支持包括家庭、同伴、教师和社会资源的支持。
家庭是每个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之一,而父母的理解、支持和鼓励可以促进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伴的支持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交能力和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教师的支持不仅可以提供学业指导,还可以通过鼓励和认可提高大学生的自尊和信心。
此外,校园和社区的资源,如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和辅导员的支持,也可以提供专业的帮助,帮助大学生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尽管社会支持在大学生社会适应中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可,但仍然有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心理健康在大学生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他们需要良好的心理状态来适应这些变化。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中的意义不言而喻。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并从减轻压力、提高自信心和促进人际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减轻压力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压力等多重压力,这些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压力的存在,并提供一系列有效的应对策略。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可以学习到放松技巧和应对压力的方法,如运动、音乐疗法、冥想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减少焦虑和压抑情绪,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二、提高自信心自信心是大学生成功适应社会的重要因素。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可以学习到自信心的培养方法,如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多参与团队活动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自信心,并在面临困难时保持乐观,坚持努力。
有了强大的自信心,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的挑战和压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促进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社会适应的重要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可以学习到积极的沟通技巧、解决冲突的方法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大学生改善人际交往质量,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减少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实现自身价值。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过减轻压力、提高自信心和促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顺利度过大学时期的转变。
因此,大学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论著】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课程改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比较研究卢宁,刘玎,蒲少华[摘要] 目的 探索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 ),对广东省某大学参与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主题活动课程的65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并对其参与课程前后施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①观察组参与课程前后其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主观支持分量表得分、支持利用度分量表得分分别为34145±6139和44151±6129、16189±4123和23153±4192、9102±4121和13193±±3125,参与课程后较前测得分显著增高。
②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参与课程前后其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分别为33105±5192、44186±6151和37186±5108、42132±4186,低年级组较高年级组的后测得分增高更为显著。
③农村生源组和城市生源组参与课程前后其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分别为32193±6122、45178±6120和3818±5177、45189±4186,以农村生源组前后测得分差异更为显著。
④理科组和文科组参与课程前后其社会支持量表得分分别为33171±6116和43188±6129、36192±5182和45136±4181,后测得分较前测得分增高。
各组前后测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各组参与课程后测得分均高于前测得分,且以农村生源组差异更为明显。
因此,①“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主题活动课程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
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关注越早,其发展空间越大。
③有必要对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以及理科生进行及早而全面的心理健康维护。
[关键词] 大学生;课程;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 R39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4028(2008)02-088-03基金来源:深圳大学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A20040105)。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应用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 (广东 深圳 518060)作者简介:卢宁,女,博士,教授,心理卫生。
Com para ti ve Study of Effect of Course Nam i n g “Soc i a l Adapt a ti onand M en t a l Hea lth ”on Undergradua tes Soc i a l SupportL U N i n g,L IU D i n g,PU Shao 2hua,et a l .The R esea rch and Counseling Centre of A pplied Psychology of S henzhen U niversity,Shenzhen 518060,Guangdong P rovince,China .Abstract O bjecti ve To investigate an effective method f or undergraduates mental health educati on 1M ethodsA t otal of 65undergraduates in a university of Guangdong Pr ovince,who attented the course nam ing “Social Adap tati on and Mental Health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Social Support Scale (SSS )1Four scores i 1e 1the t otal scores of SSS,the score of objective support scale of SSS,the score of subjective support scale of SSS,and the score of U tilize Degree Scale of SSS were compared a mong 4different student gr oup s .Results The f our scores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in after course gr oup than in bef ore course gr oup (with excep ti on of score of objective support );in l ower graded gr oup than in higher graded gr oup;in rural household gr oup than in urban household gr oup;in science subject gr oup than in liberal arts gr oup (P <0105or P <0101)1Conclusi on ①The course na m ing “Social Adap tati on and Mental Health ”contributes t o i m p r ove undergradu 2ates s ocial support 1②The earlier we pay attenti on t o undergraduates mental health,the more they have the possibility t o devel op and perfect their mental health 1③It p s necessary t o pay attenti on early t o rural household students and science subject students 1Key words Undergraduate;Course;Social Adap tati on and Mental Health;Scial support;Comparative study 探索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是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迫切需要。
该研究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长期以来的大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验。
采取名为“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年2月第24卷第2期 J Prev Med I nf,Feb 12008,Vol 124,No 12主题活动课程形式,行课中借鉴系统式家庭治疗及团体心理辅导技巧以促进学生社会适应性发展[1~3]。
在学期完成课程前后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进行对照研究,以探究“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改革实验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实际效果。
1 对象与方法111 对象 将广东省某大学选修“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主题活动课程的65名大学生(男生31人;女生34人)纳入观察组,将选修普及化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68名大学生纳入对照组,分别于2006-03及2006-07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心理测验。
112 方法 围绕研究目标-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方式,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将“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为全员参与的8个主题活动(建立现代健康观,社会适应与自我意识完善,社会适应与人格发展,社会适应与学业发展,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大学生恋爱与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与职业生涯),分出若干工作小组,在每次主题活动中结合大环境及自我现状进行专题讨论,并设置相应的现实人际情境,请各个工作小组成员进入情境进行角色扮演,移植系统式家庭治疗、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引导各组成员充分互动和交流[3~5]。
本着整体原则、有序原则、动态原则、反馈原则等系统原则,探索具有时效性和实效性的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新模式[4~6]。
分别对观察组及对照组,低年级组(大一、大二学生)及高年级组(大三、大四学生),农村生源组及城市生源组、理科组及文科组,在参与“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课程前后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验,对2次测验结果进行比较(t检验),以了解“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主题活动课程对于改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实际效果(两两比较的组别间人口学特征均无统计学差异)。
观察组65人,对照组68人;低年级组36人,高年级组29人;农村生源组32人,城市生源组33人;理科组29人,文科组36人。
测验工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Scale,SSS)[7]:国内学者肖水源编制(1990),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因子,用于评定社会支持情况。
该研究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将其条目4中的“同事”改为“同学”,条目5中的“夫妻”改为“恋人”,删去“儿女”,将条目6、条目7中的“配偶”改为“恋人”。
采用SPSS W I N1110软件包统计分析。
2 结果211 观察组与对照组参与课程前后SSS测验结果比较 参与“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课程前后,观察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主观支持分量表、对支持的利用度分量表得分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后测得分较前测得分显著增高;对照组参与课程前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参与课程前后SSS测验结果比较(x±s)项目前测均分后测均分t值P值社会支持总分观察组(n=65)34145±613944151±612971671<0101对照组(n=68)36192±516437105±418001192>0105客观支持观察组8162±21209195±312101290>0105对照组9102±21529146±218101194>0105主观支持观察组16189±412323153±419261752<0101对照组17122±319118119±410601201>0105对支持的利用度观察组9102±412113193±312541302<0101对照组8196±31389112±415201189>0105212 不同年级组参与课程前后SSS测验结果比较 参与“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课程前后,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的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量表的后测得分较前测得分显著增高,低年级组较高年级组的前后测得分差异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