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新结构主义经济学
- 格式:pdf
- 大小:4.71 MB
- 文档页数:22
陈世清:什么是结构经济学——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新古典线性发展观提要:林毅夫的所谓“新结构经济学”并没有真正超出要素分析的范畴而上升到结构分析的高度,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构经济学。
打着结构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旗号的所谓“世界工厂论”、“要素禀赋论”、“劳动密集论”、“比较优势论”等理论背后的新古典线性发展观和线性发展模式不可能解释经济现象、认识经济规律、揭示经济本质、指导经济发展。
为了掩盖其“比较优势论”、“要素禀赋论”、“市场换技术论”只重要素分析不做结构分析的线性思维分析在经济理论方面遇到的尴尬和实践方面遇到的困境,林毅夫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对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市场和政府之间的“结构”和发展中国家的“结构变迁”关系做了一番“结构”分析,而他的所谓“结构分析”只不过是在原来属于平面二维分析的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多了一层要政府顺应他的“比较优势论”制定政策的建议,似乎他的经济分析也属于经济“结构”的分析而不仅仅是要素分析。
但我们只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经济结构的分析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而不仅仅是看字眼,那么我们就会看到,林毅夫的所谓“新结构经济学”并没有真正超出要素分析的范畴而上升到结构分析的高度,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构经济学。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新’在何处评价新结构经济学的主要贡献的依据,应该是它所提出的新的政策见解,以及由它引发的未来研究议题的相关性。
”⒅这说明林毅夫自己也认为他的“新结构经济学”不是新的经济学范式,不是新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甚至不是新的理论,而只是新的经济政策。
虽然他在新近出版的《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一书中开辟专章“流派之争与范式的变迁”,但该章正文中只有“为人生赋予意义”、“增长的演进”、“破解财富之谜”、“收敛与发散的解释”、“对发展的思考”、“新的战略思考的必要性”,似乎没有任何真正和“范式”、“范式的变迁”有关的文字⒆。
“新结构经济学”与经济学的“中国学派”'“新结构学”与经济学的“中国学派”新结构经济学的提出,是有重大意义的。
因为这很可能意味着经济学界开始出现“中国学派”2007年,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应剑桥大学之邀,在一年一度的马歇尔讲座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中国经济的成功的以及对华盛顿共识的反思。
两年后,此次讲座的内容由北大出版社出版了专集《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和自生能力》。
这时的林毅夫已担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有了很多到世界各地考察的机会。
他发现,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中国发展中的问题相似,中国的经验可以供其他发展中国家参考。
但主流经济学界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经验知之甚少,还有很多误解。
为此,他又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解读中国经》一书。
2000年诺奖获得者赫克曼评价说:“这本书向很多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信条提出了挑战,并解释了在现实中照搬这些原理是如何对许多转型国家造成灾难性后果的。
”在此基础上,2009年,林毅夫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的概念。
2012年,他又出版了《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一书。
新结构经济学正式以相对完整的理论形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林毅夫教授认为,“新结构经济学”是整个发展经济学中正在兴起的第三波思潮。
“新结构经济学”新在何处?上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结构经济学”堪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称发展经济学的第一波。
当时的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穷落后,是因为这些国家没有发达国家先进的现代化资本密集型大产业,其原因则是市场失灵,依靠市场的自发力量无法将资源配置到现代化的产业中。
他们主张用进口替代的战略,以政府主导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来发展现代化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大产业。
但的结果并不成功。
上世纪80年代初,经济界反思结构主义政策的失败,催生了发展经济学的第二波思潮——新自由主义。
当时主流的看法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经济发展缓慢,是因为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对市场过多的干预导致资源错配,寻租、腐败横行。
详解新结构经济学林毅夫“因为我们现在要在引进结构以后把它模型确实是不容易的。
你说王勇花了几年?他刚和我做的时候比现在年轻多了。
还有邢海青教授也是好几年,我看他也是两鬓越来越白了。
(付才辉:老师我要辞职)你不用辞职,我给你买染发剂。
”“新结构经济学中心还希望推广应用。
我一向是行动主义者,我受王阳明影响太大了: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
我如果认为这样是对的,我们就要这样去做,而且做得必须产生我当时认出来的结果,那这样才能说,我当时的认识是正确的。
”“诺奖我觉得沿着新结构经济学去研究,可能不是一个诺奖,可能是三个五个,甚至十个诺奖。
但是我知道不会是我得到,肯定是在你们这一代或是在你们下一代。
”正文我特别高兴。
总结其实是很难做的,因为这四天的时间讨论的东西非常丰富。
所以呢,每个人心里其实都会有总结,我就从回答浙江大学的沈璐敏同学的疑问开始作为一个切入点,是不是在研究当中放进了结构就是新结构经济学。
我的看法不是。
因为我对新结构经济学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也就是用新古典的方法来研究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结构和结构演变的决定因素,这才叫新结构经济学。
如果你的研究不是去研究结构是怎么决定的,是怎么演变的,也就是没有把结构内生化,即使你放进结构,那你也用新古典的方法,来研究结构可能产生什么影响,我觉得它还不是新结构经济学。
就像拿个比喻讲,今天金刻羽教授,她是有结构的,她假定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跟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不一样。
这样的分析是不是新结构经济学?不是,因为她没有把结构内生化,她是把结构假定作为出发点来研究的。
我是强调必须把结构内生化,也必须把结构的演化内生化。
当然我这个定义是比较窄的,但是我为什么这样定义是有目的的。
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现在在经济学里面当然有人去研究结构的内生化,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几种方式。
比如说用技术偏向性,就是Acemoglu的论文;也有用家庭偏好的差异性,来推导出不同的结构,把结构内生化;但新结构经济学强调的是要素禀赋跟它的结构来内生产业结构。
新结构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的结构革命林毅夫•我们为何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我们为何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我们为何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新古典经济学的结构革命•我们为何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新古典经济学的结构革命•结语I.我们为何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我们为什么要反思?经济学理论解释人们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引领经济政策或决策以达到预期反思失败失败发展理论急需反思发展经济学 1.0版结构主义关注市场失效问题:进口替代策略结果惨淡发展经济学 2.0版新自由主义关注政府失效问题:华盛顿共识迷失的二十年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亚洲四小龙的成功: 出口导向中国,越南,毛里求斯:转轨经济中的双轨制遵循主流理论的不成功,成功的违反主流理论:反思发展经济学世界银行与发展经济学的反思《东亚奇迹》出口导向且支持市场经济的政府《增长报告》(i)开放;(ii)宏观稳定;(iii)高储蓄率,高投资率(iv)有效市场;《第一个十年的经济增长》世上没有万能药•世界银行是前两版发展经济学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200多个发展中经济体,到2008年–从低收入跨过中等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的只有两个–从中等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的只有13个,其中8个是西欧周边或石油生产国–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陷于低收入或中等收入陷阱•在实践过程中,世界银行也不断对发展经济学进行反思II.新结构经济学•但不是回归到《国富论》书中,亚当·斯密根据其研究所提出的观点•但不是回归到《国富论》书中,亚当·斯密根据其研究所提出的观点•我们应回归到亚当·斯密的研究方法,即《国家财富的本质和原因的研究》•但不是回归到《国富论》书中,亚当·斯密根据其研究所提出的观点•我们应回归到亚当·斯密的研究方法,即《国家财富的本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之后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进展,绝大多数是根据这种方法的研究得来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发展经济学是研究收入增长和相关问题的理论•高速持久的收入增长是现代才有的现象•现代的经济增长其本质是一个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不断的结构变化过程,包括提高生产新结构经济学•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和其决定因素,也就是研究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及其演化过程的决定因素•我为何将此研究方法命名为“新结构经济学”?•依惯例,它的名字应该是结构经济学•多出的那个“新”字是为了把它和结构主义区分开来•核心假说。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更有力量如果说现代主流经济学是二维空间,新结构经济学则是三维空间,看问题当然比二维空间看得更清楚“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分子,怎么来认识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这是非常关键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说。
在这位著名经济学家看来,70多年以来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没有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未能实现民富国强,值得进行深刻反思。
自从五年前卸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以来,林毅夫一直致力于构建和推广他的新结构经济学。
他认为这种学说是从发展中国家自身的成败经验总结出来的,能更好地作为发展中国家解决问题的参照系。
林毅夫告诉《财经》记者,新结构经济学得到了非洲国家的欢迎,在实践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成为最近波兰政府制定的“波兰长期发展规划”的理论依据。
在2017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林毅夫接受《财经》记者专访,反思发展经济学,畅谈新结构经济学。
他坦率地剖析了他和其他经济学家的理念分歧,也直面社会舆论对他的一些质疑。
联盟从内部逻辑来看,有扭曲就会有资源错配和寻租,经济绩效就会低;从事实来看转型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好,普遍存在扭曲、资源错配和寻租的问题。
“不能从一种抽象理论出发,尤其是不能从发达国家的理论出发,去认识发展中国家,更不能把理论理想化。
”林毅夫说,“任何理论都是刻舟求剑。
都有其成立的前提条件,不能不顾现实,不顾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生搬硬套理论,当前提条件不同时,只能构建新的理论来顺应现实,不能削足适履,这样理论才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 林毅夫表示,“在人类社会的劳动力还没有被智能机械人完全替代之前,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上,新结构经济学在认识和解决发展的问题上,比现在的主流经济学理论更有力量。
”发展经济学的反思转型以后,一切都由市场来解决。
但是经济发展必须不断有新产业出现,新产业必须要有先行者,先行者是否成功除了企业家才能外,还决定于软硬基础设施是否合适。
《财经》:“华盛顿共识”认为,这些应该由市场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