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弗里德曼和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1
- 格式:docx
- 大小:16.86 KB
- 文档页数:3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概述自由主义思想最初形成于17世纪的英国,它是在古希腊等古代西方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对现代经济思想、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流派包括众多学派的思想和理论体系。
狭义新自由主义主要是指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
广义新自由主义,除了以哈耶克为代表的伦敦学派外,还包括以弗里德曼代表的货币学派、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伦敦学派、现代货币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现代货币学派现代货币学派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为主要政策主张,强调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对产出量具有更大效应,货币供应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根源。
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和其他商品、其他金融资产是一样的资产。
人们保留商品、债券、股票没有区别,彼此之间可以互相替代。
因而,货币政策影响货币总需求。
货币需求函数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可以通过数字统计测量出来。
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和领袖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M·弗里德曼。
他曾在美国财政部等机构任职,担任过尼克松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的委员。
弗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从传统自由主义出发,强调与“人们之间关系有关的意义的自由”。
他认为资本主义体系之所以不稳,是货币受到扰乱,所以货币最重要,货币是支配资本主义产量、就业和物价变量的唯一重要因素。
只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是可以稳定的。
他极力主张货币政策只要求货币数量稳定的、有节制的增加,即支持长期的货币规则或目标。
除此之外,不需要政府干预私人经济,应让市场机制完全地充分地发挥作用。
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是理性的,总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由于经济变量的未来情况事关自己的选择和利益,个人会调用自己的智力和资源,对它进行尽可能准确的推测。
人们会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可得的信息,按照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经济变量的未来情况做出预期。
弗⾥德曼社会福利思想简述-最新年⽂档弗⾥德曼社会福利思想简述⽶尔顿·弗⾥德曼是美国著名的的经济学家,新⾃由主义经济学的代表⼈物。
1976年,他凭借对消费的分析和在货币的历史与理论等⽅⾯的成就以及对稳定经济的政策和复杂性的论证被授予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弗⾥德曼的社会福利思想以其经济学思想为基础⽽产⽣,积极研究他关于社会福利构建⽅⾯的理论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弗⾥德曼对福利国家的批判“福利国家模式是在“福利经济学”的指导下,以公民权利为核⼼,确⽴了福利普遍性和保障全⾯性的原则,它以国家为直接责任主体,以国家为全体国民提⾼全⾯保障为基本内容,以充分就业、收⼊均等化和消灭贫困等为⽬标,以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责任关系取代了建⽴福利国家之前的雇主与雇员、领主与农奴及社团伙伴之间、家庭亲属之间的责任关系。
福利国家的基本理论和弗⾥德曼的理论具有很⼤的分歧。
现代福利国家根据家长主义的观点,对经济和社会进⾏全⾯的⼲涉,这在弗⾥德曼看来是在很⼤程度上⼲预了个⼈的⾃由。
此外,弗⾥德曼从道德和规范性⽅⾯否定了福利国家受集体主义影响⽽进⾏的收⼊再分配,赞同根据产品进⾏分配的⽅式,每个⼈应根据⾃⼰的爱好⽣产出来产品,⽤于交换并满⾜⾃⼰的需要,这样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的利⽤,弗⾥德曼反对福利国家垄断养⽼⾦,认为⼈们可以进⾏私⼈的医疗保险,以应付数额巨⼤的开⽀。
⼆、弗⾥德曼的主要福利思想(⼀)贫穷的减轻弗⾥德曼在《资本主义与⾃由》⼀书中,详细论述了关于减轻贫穷的问题。
他认为,从绝对的意义来说,在过去两个世纪⾥西⽅国家所经历的⾮凡的经济增长和⾃由企业的利益的⼴泛分配⼤⼤减少了西⽅资本主义国家贫穷的程度。
但是,在部分意义上,贫穷是⼀个相对的问题,甚⾄在这些国家⾥,显然存在着很多⼈⽣活于我们中的⼀些⼈所认为的这种贫穷之中。
⼀个解决途径,且在许多⽅⾯还是最理想的途径便是私⼈慈善事业。
另⼀个解决途径就是政府采取⾏动来减少贫穷。
强调通过政府的⽅法就是根据⼤多数⼈的意见,为了消除贫困,确定⼀个施加于国民⾃⼰的赋税,这就是稍后将介绍的“负所得税”。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的方法论差异作者:王志伟来源:《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04期〔摘要〕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中的芝加哥学派和新奥地利学派,对今天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以及经济政策主张的变化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弗里德里希·A·哈耶克作为两大学派的奠基者、旗手和领袖,在具体的经济理论、政策主张和思想方法方面却有着巨大差异,甚至是“对立的”观点。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不同。
哈耶克依托古典自由市场理念的、自然发展的极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与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人们知识和信息“有限理性”的认识造成的;弗里德曼则推崇实证的经济学方法论,强调经济理论的预测功能而忽略其他方面,这为经济学各种理论模型的构造打开了方便之门。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多是在弗里德曼和哈耶克两种方法论方向上发展的。
在我们了解和研究当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各个流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时,对其方法论同样应该给予充分关注和了解,给予恰当把握和评价。
〔关键词〕个人主义;自然发展;有限理性;实证经济学方法论;预测能力;数量分析〔中图分类号〕F091.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8)04-0085-09〔作者简介〕(注:王志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1。
)一、引言20世纪70年代以后,作为西方国家经济学主流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中存在着具有代表性的两大学派:芝加哥学派和新奥地利学派。
这两个学派对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至今天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主张的变化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和弗里德里希·A·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1992)则分别是这两大学派的奠基者、旗手和领袖。
哈耶克是新奥地利学派的领袖和主要代表人物,但他同时又是老奥地利学派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继承者。
弗里德曼福利思想的综述摘要本文从弗里德曼的经济和社会哲学思想出发,阐述了弗里德曼对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批判,深入分析了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思想,最后对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思想做出了整体的评价。
不仅有助于我们学习西方国家福利制度变革的经验和教训,也对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福利国家福利思想中图分类号:d737 文献标识码:a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经济学家,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新自由主义福利思想的代表,他强调自由市场的作用,坚持个人的自由选择,认为只有通过限制政府的职能和权利,建立社会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应对西方国家出现的福利危机。
要全面理解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思想,就必须首先了解他的经济主张和社会哲学思想。
一、弗里德曼的经济学和社会哲学理念(一)弗里德曼的经济学理念。
弗里德曼十分推崇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他认同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弗里德曼认为在微观经济市场中,没有一个社会可以完全按照指挥原则运行,通过个体间自愿的交易合作可以实现更多的繁荣和自由。
在现实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应该存在一个有限的政府来维持,消除垄断或市场不完全性等现象。
弗里德曼在用他的货币主义理论解释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时,持有同凯恩斯主义截然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危机的主要原因不在于自由市场,而是由于政府管理货币政策的失败,在他看来通货膨胀就是一种单纯的货币现象,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实际需求量。
福利国家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放大货币供应量,人为造成通货膨胀率的升高,来实现失业率的下降的这种政策目标是不可能实现,而且危害巨大。
(二)弗里德曼的社会哲学理念。
弗里德曼区分了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
机会平等使人们能够得到自由,使每个人能够凭自己的能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只有机会平等意义上的社会公平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才能保持资源的有效配置,否则就会造成效率的损失。
结果平等消除了人类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削弱了人们努力的动力,减少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促成结果平等的种种政策实际上却造成了一大批特殊集团的利益实现。
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全球化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使得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全球化成为热门话题。
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理念,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加强市场竞争,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全球化则是指各国之间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相互联系和依存程度的加深。
本文旨在探讨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全球经济格局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兴起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兴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的问题。
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被认为过度依赖政府干预,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经济效率低下。
为应对这一挑战,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如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减税、放松管制、自由贸易等。
这些政策旨在通过市场机制和竞争来推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二、全球化的推动力量全球化的推动力量主要包括技术进步、跨国公司的崛起和国际贸易的增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跨国公司能够更加便捷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销售,促进了全球供应链的形成。
同时,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关税的降低也为各国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和合作机会。
这些因素使得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互利合作。
三、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全球化的关系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全球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推行为全球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支持。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加强市场竞争,这与全球化的自由化和开放的趋势相契合。
其次,全球化的推进也为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经济政策的效果和影响也更加显著。
例如,一个国家实施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可能会受到全球市场的影响,进而对国内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四、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推行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新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新自由主义经过近百年发展,其主要观点有:——在经济理论方面:新自由主义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自由经营、自由贸易等思想,并走向极端,大力宣扬“三化”。
一是“自由化”。
认为自由是效率的前提,“若要让社会裹足不前,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给所有的人都强加一个标准”。
二是私有化。
在他们看来,私有制是人们“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从而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
三是市场化。
认为离开了市场就谈不上经济,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
——在政治理论方面:新自由主义特别强调和坚持三个“否定”。
一是否定公有制。
几乎所有的新自由主义者都一致地认为,“当集体化的范围扩大了之后,…经济‟变得更糟而不是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因此,不能搞公有制。
二是否定社会主义。
在新自由主义者们看来,社会主义就是对自由的限制和否定,必然导致集权主义,“集权主义思想的悲剧在于:它把理性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以毁灭理性而告终,因为它误解了理性成长所依据的那个过程”,因此,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
三是否定国家干预。
在他们看来,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都只能造成经济效率的损失。
——在战略和政策方面:新自由主义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和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但经济全球化并不排除政治和文化的多元化,更不等于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
新自由主义并不是一般地鼓吹经济全球化,而是着力强调要推行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
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历史和背景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
它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早期新自由主义创立时期、新自由主义受冷落与自我雕琢时期、新自由主义勃兴时期、新自由主义政治化和向全球蔓延时期。
新自由主义创立时期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学理论、思潮,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是由这个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环境造成的。
弗里德曼介绍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以研究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史、统计学、及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而闻名。
1976年取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扬他在消费分析、货币供应理论及历史、和稳定政策复杂性等范畴的贡献。
有趣的是,弗里德曼是另一位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法律经济学奠基人亚伦·戴雷科特的妹夫。
弗里德曼是《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的作者,在1962年出版,提倡将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让自由市场运作,以此维持政治和社会自由。
他的政治哲学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优点,并反对政府的干预。
他的理论成了自由意志主义的主要经济根据之一,并且对1980年代开始美国的里根以及许多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都有极大影响。
更换模版基本信息栏(当前模板:人物通用)中文名米尔顿·弗里德曼外文名Milton Friedman别名除原名外的其它名字,包括别称、昵称、笔名等国籍美国民族犹太移民出生地纽约市出生日期1912年7月31日逝世日期2006年11月16日请参照项目说明填写。
若某项不适合当前词条,可留空。
职业经济学家毕业院校罗格斯大学信仰限30字主要成就约翰·贝兹·克拉克奖诺贝尔经济学奖国家科学奖章总统自由勋章代表作品可填写多项,以逗号间隔,总字数不超过45生平弗里德曼生于纽约市一个工人阶级的犹太人家庭,父亲是耶诺·绍尔·弗里德曼(Jeno Saul Friedman),母亲是萨拉·埃特尔·兰道(Sarah Ethel Landau,1892年-?),两人从奥匈帝国(今乌克兰一带)移居美国,在当地邂逅,曾在血汗工厂工作。
弗里德曼是家中第四个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
他的三个妹妹包括:蒂莉·F·弗里德曼(Tillie F. Friedman,1919年-?)、海伦·弗里德曼(Helen Friedman,1920年-?)和露丝·弗里德曼(Ruth Friedman,1921年-?)[1]。
弗里德曼的三根软肋当前,世界正处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时代,西方传统经济理论(包括新自由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已经暴露出许多致命的缺陷,人们必须深入研究新兴生产力的经济规律,正视互联网的时代精神,认真探索“网络协同”条件下的刚性非正式约束机制(第三只手),才有可能超越各国经济长期在市场和政府之间左右摇摆(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尴尬局面。
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的辞世,使世界少了一位经济学大师和经济个人主义斗士。
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凯恩斯主义革命将世界经济带进政府干预、集中垄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一时间政府几乎成了万能之手,无论在西方社会还是在东方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控制(统治)经济的现象无处不在,结果这只万能之手慢慢由“帮手”变成了“抓手”,行政垄断的不断扩张,带来经济效率的急剧下降和社会福利的巨大损失,人们突然发现,政府的失灵比市场失灵更可怕。
1980年以后,英美政府采纳了弗里德曼的主张,就是反对政府对经济的一切干预,回复自由市场经济活力。
于是一场经济自由化运动席卷全球,并于1989年形成《华盛顿共识》,借助政治力量尤其向发展中国家推介。
20年过去了,人们发现,弗里德曼的经济新自由主义对于回复市场经济的基础地位功不可没,但是在以人为本的新经济趋向和民众实际生存质量上并没有那么神奇的功效。
因为新自由主义学说仍然存在三根软肋:因为新自由主义学说仍然存在三根软肋:公共服务的缺失新自由主义认为,过去一直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如交通、通信、水利、电力、教育卫生甚至环保、治安都可以由私人机构通过市场机制提供。
近20年来,各国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大多没有达到预想结果。
英国铁路、美国电力、俄罗斯石油、印度和巴西电信、中国教育、卫生被认为是改革不成功的典型,但是也有的国家比如瑞士铁路、智利监狱的市场化改革就比较成功。
我们没有进一步深入分析这些少数国家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成功的因素,但是面对公共交通、环境污染、教育卫生、突然灾害、人口素质和自然资源问题日益严重,社会需要的公共服务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
弗里德曼和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摘要:弗里德曼作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长期坚持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的主张,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认为大多数政府干预有害无益。
弗里德曼对政府和市场的看法是片面的,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各有利弊,应该把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弗里德曼;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不久前去世了,这引起我国学界和媒体的一阵热评。
作为一位在统计学、消费理论、货币理论、价格理论乃至经济学方法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卓越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理应受到人们的缅怀和赞扬。
但奇怪的是,人们谈论更多的,不是作为货币主义学派创始人的弗里德曼,不是作为货币理论和货币史领域大师级人物的弗里德曼,不是提出持久收入假说和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等具有深远影响的经济理论的弗里德曼,而是作为20世纪后半叶自由市场经济最有力的鼓吹者的弗里德曼,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作为对他在经济学领域杰出贡献的表彰,弗里德曼获得了197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获奖的原因是“他在消费分析、货币历史和理论方面的成就,并且由于他证明了稳定政策的复杂性。
”[1]但真正让他扬名世界的,却主要不是由于上述成就,而是他长期宣扬自由市场经济优越性,坚持新自由主义主张,并且对许多国家的政府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领军人物之一。
在对自由市场经济的辩护上,弗里德曼超越了他的前辈。
在他之前,论证市场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不外是从两个方面:或者是从先验的伦理角度出发,强调市场制度符合追求自由的人的天性,维护了人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因而是最符合人性的,最合理的制度;或者是从功利主义的立场出发,论证市场经济可以利用价格机制反映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利用竞争机制给经济主体施加足够的激励和约束,从而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保证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因而是最有效的制度。
与资源配置有关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市场得到有效解决,政府干预市场活动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必要的,这只能破坏市场的正常运行。
货币主义弗里德曼“规则”?伟大的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11月16日去世了,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济理论遗产。
其中的货币主义,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一个常学常新的课题。
货币主义(Monetarism)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也称货币学派或现代货币主义,其主要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
上周刚刚辞世的这位身材矮小的思想巨人,被人们普遍看作20世纪下半叶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货币主义的“教父”以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货币主义与政策主张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原因,卡尔·布伦纳于1968年使用“货币主义”一词来表达这一流派的基本特征,此后被广泛沿用于经济学文献之中。
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在美国主要有弗里德曼、哈伯格、布伦纳和安德森等人,在英国有莱德勒和帕金等人。
货币主义的核心命题是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最重要,主张货币发行增长率要保持一个不变的速度,让经济中的个体对通货膨胀有充分的预期,这种货币导向机制被称为“弗里德曼规则”。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是重要的,货币存量的变化是解释货币收入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弗里德曼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为主旨,向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提出挑战。
他在1956年发表《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一文,对传统的货币数量学说进行了新的论述,为货币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后,弗里德曼和他的同事们利用美国有关国民收入和货币金融的统计资料,进行了大量经济计量学方面的工作,为他的主要理论观点提供了论据。
弗里德曼还以一些实证的研究支持了货币主义关于货币存量的变化在周期性经济波动中发挥独立作用的观点。
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美国的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尤其是对于20世纪70年初以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物价上涨与高失业率并存的“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理论无法作出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浅论弗里德曼经济伦理思想中的自由观、效率观及平等观一、弗里德曼经济伦理思想的自由观自由主义的思想是弗里德曼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个体自由是最基本的人类权利。
在弗里德曼看来,自由的含义不仅仅是政治意义上的自由,还包括经济自由。
个人权利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政府的职责是保障市场的自由运转,侵犯个人的自由应该受到严格的限制。
然而,弗里德曼并不认为自由是无限制的,他认为自由应该和责任相辅相成。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存在私营企业的竞争,个体的责任意识会被激励,市场能够自我调节,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
二、弗里德曼经济伦理思想的效率观效率是弗里德曼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
他认为市场经济是效率最高的经济体制,因为市场本身就是一个自我调节的机制,仅仅通过价格机制就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
通过产生市场信号,市场可以对生产和消费进行有效的调节,使得整个经济系统的效率最大化,从而实现最大福利的最大化。
三、弗里德曼经济伦理思想的平等观弗里德曼认为平等主义是一种没有道德根据的主张,因为个体的能力和付出不同,得到的回报也应该不同。
然而,他认为公正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应该确保所有人在市场竞争中享有同样的机会。
政府应该通过提供教育、培训和其他公共服务,来消除种族和性别的不平等问题,但是同时也不应该对经济的效率做出任何牺牲。
四、弗里德曼经济伦理思想与社会责任弗里德曼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追求最大化的利润。
他认为这个最大化的目标已经包含了所有的社会责任。
他的观点是,企业的主要责任是让股东满意,而股东则可以将利润用于社会服务或者捐赠慈善机构。
弗里德曼认为,要想达到社会目标,必须先达到经济目标,因为财富最终是用来支持社会目标的。
五、弗里德曼经济伦理思想的局限性弗里德曼经济伦理思想强调自由和效率,而忽略了社会的稳定性和平等性。
市场的自由度和效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带来社会不稳定。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带来了短期内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贫富差距的加剧,甚至可能导致经济萎缩,而这些都是市场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
第三讲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走向国家垄断,于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经济学中出现的一种公开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思潮。
它以自由放任为原则,强调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自发作用,反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新自由主义的主要流派有: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现代货币学派、弗莱堡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等。
第一节新自由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的复兴一、新自由主义再度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整个资本主义处以大危机时期,以自由放任为原则的古典主义受到怀疑。
经济学家和各界人士急于寻找挽救资本主义的良方,纷纷对自由放任的古典经济学和其指导下的自有资本主义进行反思。
在这一背景下形成了两个学术阵营: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
前者强调自由放任的核心,强调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要求国家和政府尽可能少地干预经济生活;后者则是从自由资本主义的危机处分,强调政府和国家管理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主张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生活。
可以说,在自由资本主义转向垄断资本主义之后,自由放任还是国家干预成为20世纪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争论的焦点。
新自由主义正式在这一争论的过程中,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了复兴。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有资本主义过度到垄断资本主义。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空前激烈,表现为频繁的经济危机。
1929-1933年的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不仅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而且由于这场大危机空前严重性和持久性,宣告了传统的自由放人经济理论的破产。
这次大危机不仅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而且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大多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开始放弃自由放任原则这一古典传统,装箱主张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干预。
在他们当中,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早在1926年就发表了《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终结》一书,这表明他在那时已经摒弃了自由放任原则。
浅谈新自由主义经济摘要新自由主义经济一般是指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滞涨”危机而重新复燃的一个经济流派。
在当时凯恩斯所主张的“政府干预”政策失灵之际,成为了与主流分庭抗礼的一股强大经济思潮力量,也成为了当时拯救经济垂死局面的希望稻草。
本文主要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流派的形成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思想内容以及对其在经济领域的影响作一些简单讨论和分析,并且着重探讨了新自由主义经济流派中几大主要学派关于经济的观点和主张。
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奉行国家干预主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西方取得统治地位。
20世纪50-60年代初期,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凯恩斯主义的“黄金时代”。
在理论上,凯恩斯反对萨伊定律,萨伊定律认为供给本身创造自己的需求,需求是供给的函数。
凯恩斯从理论上推翻了这种观点,认为供给是需求的函数。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凯恩斯反危机政策有三个特点: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是其前提;财政政策是其重心;举债支出是其手段。
然而20世纪60年代末这种处于主流地位的经济理论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滞胀”的出现对凯恩斯主义提出挑战;长期的巨额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引起的非议。
反凯恩斯主义的非主流经济学派在这股浪潮中蔚然兴起,并形成新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
这之中主要的代表是伦敦学派、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和由理性预期学派发展而成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
正文新自由主义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自由经营、自由贸易等思想,并走向极端,大力宣扬“三化”。
一是“自由化”。
认为自由是效率的前提,“若要让社会裹足不前,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给所有的人都强加一个标准”。
二是私有化。
在他们看来,私有制是人们“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从而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
三是市场化。
认为离开了市场就谈不上经济,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
弗里德曼和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1)
摘要:弗里德曼作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长期坚持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的主张,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认为大多数政府干预有害无益。
弗里德曼对政府和市场的看法是片面的,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各有利弊,应该把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弗里德曼;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不久前去世了,这引起我国学界和媒体的一阵热评。
作为一位在统计学、消费理论、货币理论、价格理论乃至经济学方法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卓越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理应受到人们的缅怀和赞扬。
但奇怪的是,人们谈论更多的,不是作为货币主义学派创始人的弗里德曼,不是作为货币理论和货币史领域大师级人物的弗里德曼,不是提出持久收入假说和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等具有深远影响的经济理论的弗里德曼,而是作为20世纪后半叶自由市场经济最有力的鼓吹者的弗里德曼,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作为对他在经济学领域杰出贡献的表彰,弗里德曼获得了197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获奖的原因是“他在消费分析、货币历史和理论方面的成就,并且由于他证明了稳定政策的复杂性。
”[1]但真正让他扬名世界的,却主要不是由于上述成就,而是他长期宣扬自由市场经济优越性,坚持新自由主义主张,并且对许多国家的政府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领军人物之一。
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到庸俗经济学的萨伊和马歇尔,对
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歌颂一直是经济学家们的主题。
与他的前辈不同的是,在弗里德曼的时代。
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1929年到1934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主张自由放任的庸俗经济学声名扫地,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由于在对付经济危机上被认为取得了成功而声誉日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占据了主导地位,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学则沦为绝对的少数派。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弗里德曼秉承芝加哥学派的传统,始终一贯地坚持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优先地位,对政府干预充满了怀疑和反感。
在对自由市场经济的辩护上,弗里德曼超越了他的前辈。
在他之前,论证市场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不外是从两个方面:或者是从先验的伦理角度出发,强调市场制度符合追求自由的人的天性,维护了人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因而是最符合人性的,最合理的制度;或者是从功利主义的立场出发,论证市场经济可以利用价格机制反映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利用竞争机制给经济主体施加足够的激励和约束,从而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保证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因而是最有效的制度。
与资源配置有关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市场得到有效解决,政府干预市场活动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必要的,这只能破坏市场的正常运行。
弗里德曼则不同,他承认市场调节有时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所有问题,也不完全拒绝政府干预,但他强调政府的干预必须有限度,“它的主要作用必须是保护我们的自由以免受到来自大门外的敌人以及来自我们同胞们的侵犯:保护法律和秩序,保证私人契约的履行,扶植竞争市场。
在这些主要作用以外,政府有时可以让我们共同完成比我们各自单独地去做时具有较少困难和费用的事情。
然而,任何这样使用政府的方式是充满着危险的。
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避免以这种方式来使用政府。
但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