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胃变位
- 格式:ppt
- 大小:6.48 MB
- 文档页数:28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肉牛真胃左方变位是指肉牛真胃向左侧或下方突出移位,导致真胃功能受损。
本文将从病因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病因鉴别诊断:1.肌肉松驰型:这种变位多由真胃扩张、胃壁松弛或宿留食物引起。
肉牛可能摄入过多粗纤维饲料,或精料与粗料比例不当,导致产生大量惰性气体,造成真胃膨胀,肌肉张力减小,从而引起真胃左方变位。
2.脂肪沉积型:这种变位多由大量饲喂高热能饲料、补充饲喂大量精料或长期静养在舒适环境中而造成肉牛体内脂肪沉积增加,肌肉松弛,真胃容积增加,易导致真胃左方变位。
3.粘膜纤维瘤型:粘膜纤维瘤可造成真胃黏膜增厚,胃腔壁改变,影响真胃运动。
肉牛可能因吞食异物或营养不良,导致胃壁黏膜病变,进一步导致真胃变位。
二、防治措施:1.饲养管理措施:- 合理饲养:保持精料与粗料的适当比例,避免过量精料饲喂。
合理安排饲喂时间和饲喂次数,避免一次饲喂过多食物。
- 增加粗纤维饲料的含量:适当增加粗纤维饲料的含量,可增加食物在胃内的粘附性,有助于防止真胃膨胀。
- 规律运动:适当增加肉牛的运动量,可提高其胃肠蠕动的频率和强度,有助于防止真胃左方变位。
2.环境管理措施:- 提供适宜的饲喂环境和设施:提供干燥、清洁、宽敞、通风良好的饲喂环境,避免湿度过高或环境温度过低。
- 饲喂场地的合理布置:饲喂场地的布局要合理,离交通路线远,不易受到外界干扰,避免肉牛受到惊吓或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3.预防和控制措施:- 定期进行疫病防控:按照养殖业的要求,定期进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减少疾病对肉牛胃肠道的影响。
- 定期检查和处理肉牛的胃功能:定期对肉牛进行胃功能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出现严重的真胃左方变位。
- 打造健康饮食结构:肉牛的饮食结构要合理,饲喂营养均衡的饲料,避免饲喂过多的精料或高脂食物。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
通过正确的病因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生,保障肉牛的健康生长。
奶牛真胃变位的原因与防治措施奶牛真胃变位是奶牛饲养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对奶牛的健康和生产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将就奶牛真胃变位的原因与防治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了解并防范这一疾病。
一、奶牛真胃变位的原因1. 饲料问题奶牛饲料的质量和搭配会直接影响到奶牛的消化系统健康。
过于粗糙的饲料或者过于松软细碎的饲料都会增加奶牛发生真胃变位的风险。
饲料搭配不当也会导致奶牛的真胃功能紊乱,使真胃易发生变位。
2. 饲养方式不良的饲养方式也是导致奶牛真胃变位的原因之一。
饲养环境脏乱、拥挤或者缺少营养的饲料都会使奶牛处于紧张和压力的状态,增加真胃变位的风险。
3. 饲养管理饲养管理不当也会导致奶牛真胃变位。
过度饮水、骤增饲料摄食量、喂食不给力、饲料粉碎不细等均会导致真胃变位。
1. 合理饲料搭配养殖户在饲料搭配的过程中要谨慎选择各种饲料,尽量保证饲料的质量和搭配。
在饲料的配制上,要根据奶牛的消化特点,合理搭配粗饲料和精饲料,保证奶牛的正常消化吸收。
2. 定期体检养殖户在日常管理中应定期对奶牛进行体检,包括观察其食欲、体温、粪便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特别要重视奶牛的进食状况,减少不正常单次进食量。
3.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饲养户应提高对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干净,避免饲料沾染过多的污垢,在饲养环境中要保持干净整洁,减少奶牛压力,保证奶牛的正常进食和休息。
4. 饲料加工对于粗饲料,可以通过适当的加工处理,使其更容易消化吸收。
通过切碎或打碎,可以减少奶牛进食时的过度进食速度,降低发生真胃变位的风险。
5. 规范饲养养殖户在对奶牛进行饲养管理时,要规范操作,提高饲养员的专业水平,避免操作不当导致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生。
6. 合理饮水给予奶牛充足清洁的饮用水,避免给予过多的冷水,以免影响真胃的正常功能。
7. 预防药物定期为奶牛进行消化系统的预防药物使用,可有效减少真胃变位的发生。
8.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奶牛出现消化系统异常的迹象,应立即对奶牛进行治疗,尽早恢复其消化系统的健康状态。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是指肉牛的真胃发生向左方移位的疾病,常见于高产奶牛。
其病因
复杂,包括饲养管理、饲料质量、饲料投喂方式、运输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
病因鉴别诊断:
1. 饲养管理不当:如饲料质量不良、饲料供应不足、饲料搅拌不均匀、喂食时间间
隔过长等,会导致真胃蠕动减弱,增加发生左方变位的风险。
2. 饲料投喂方式不当:饲料一次性投喂过多、饲料粗细不均等,容易引起饲料积聚
在一侧,增加真胃左移的可能。
3. 运输和环境因素:运输过程中剧烈震动、过度疲劳、站立不安等,都会增加真胃
左移的风险。
防治措施:
1. 饲养管理:饲养者应养成定时定量、科学合理喂养的习惯。
饲料质量要保证,饲
料搅拌均匀,饲料供应充足,确保牛群的正常进食,避免饲料积聚在一侧。
2. 饲料投喂方式:分次分餐投喂,避免一次性投喂过多的饲料。
饲料的粗细要均匀,充分搅拌,减少饲料在胃内积聚的可能性。
3. 运输和环境因素:牛只运输过程中要注意减少震动,避免过度疲劳。
牛舍中的环
境要保持整洁,确保牛只有良好的站立和行走空间,减轻运输和环境因素对牛只的影响。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鉴别诊断主要是针对饲养管理、饲料投喂方式、运输和环境
因素等方面进行检查和分析。
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肉牛的饲养环境和饲养管理的
科学性,预防和减少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生。
奶牛真胃变位的原因与防治措施奶牛真胃变位,又称为奶牛脱垂,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严重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以下是关于奶牛真胃变位的原因和防治措施的详细介绍。
一、原因:1. 饲养管理不良:如饲喂时间不固定、喂养过多的浓缩饲料、饲喂不合理的饲料配方等,会导致奶牛的消化功能异常,增加真胃变位的风险。
2. 过度运动:过度运动会使奶牛胃内的食物向前或向后移动,增加胃变位的风险。
特别是大型奶牛在运动过程中更容易发生真胃变位。
3. 饮水不足:奶牛饮水不足会导致胃内粘液分泌减少,胃内产生的气体无法正常排出,增加真胃变位的风险。
4. 环境压力:奶牛在受到环境压力的情况下,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奶牛的消化功能异常,引发真胃变位。
5. 其他疾病:奶牛患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炎等,也会增加发生真胃变位的风险。
二、防治措施:1. 饲养管理:合理饲喂奶牛,定时定量喂养,并保证饲料配方的合理性。
尽量减少饲喂垃圾食品或过多的浓缩饲料。
定期对奶牛进行运动锻炼,但切勿过度运动。
保持奶牛的环境稳定,避免环境压力对奶牛的影响。
2. 增加饮水量:保证奶牛饮水量充足,每天饮水量应在20-30升之间。
可以通过增加水源的数量和种类,如设置多个饮水设备,并提供清洁的饮水,来促进奶牛的饮水量。
合理安排奶牛的饮水时间,避免在高温、高湿度的环境下饮水。
3. 定期检查:定期对奶牛进行体检,观察奶牛的排便情况、食欲情况和体重变化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疫苗接种:及时为奶牛接种疫苗,提高奶牛的免疫力,减少患病的风险。
5. 快速处理:如果发现奶牛出现真胃变位的症状,应尽快采取处理措施。
如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修复,恢复奶牛胃部的正常状态。
奶牛真胃变位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合理饲养管理、增加饮水量、定期检查、疫苗接种和快速处理。
通过全面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生率,保证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真胃变位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今年3-4月份我与许经理一起到荷兰国际农业培训中心和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培训,在这次培训过程中,荷兰一位兽医专家给我们讲解了真胃变位这个疾病,我们又结合中国一些资料,并结合我们牛场的一些经验,把这个疾病的一些情况介绍如下:真胃变位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种真胃疾病,也是实施奶牛腹部外科手术的最常见原因。
真胃变位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其发病高峰在泌乳期的前6周,但也可散发于泌乳或怀孕期的任何阶段,犊牛和公畜也可发病。
一些研究表明性成熟牛的发病率仍高于初产青牛母牛。
一、真胃变位的病因学真胃变位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现代奶牛日粮中含高水平的酸性成分(如玉米青贮、低水分青贮)和易发酵成分(如高湿度玉米),导致过多地产生挥发性脂肪酸。
2、一些代谢性或感染性疾病和消化不良会引起胃肠停滞。
3、现代奶牛育种一直选育后驱碛大的品种,腹腔变大增加了真胃的活动性。
所以有些品种的牛或奶牛的真胃变位的发病率较高。
胚胎移植技术的普及更增加了发生真胃变位的机会。
二、临床症状患真胃变位的奶牛表现为厌食高能量的饲料,产奶量下降30%-50%,检查见病畜精神沉郁,轻度脱水,体温、脉搏和呼吸正常,瘤胃收缩力中等,从尾侧观察发现真胃移位一侧肋弓突起。
从左侧观察肋弓突起更为明显,因为此时瘤胃已被变位的真胃推向右侧,在左侧肷窝已触摸不到瘤胃。
听诊时叩击左侧(左方变位)或右侧(右方变位)肋弓下部发出高亢的鼓音。
叩击区位于结节与肘结节的连线上,但面积大小不等,向前延伸到第9肋,常可达第8佃。
冲击触诊时呼诊在肋弓下有充满液体的真胃内部的溅水音。
有时真胃变位常伴有一些其它并发症疾病,如酮病、子宫炎、乳房炎、肾盂肾炎、低血钙等其它病症。
三、真胃变位的治疗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通常包括口服轻泻剂、促反刍剂、抗酸药或拟胆碱药,以促进胃肠蠕动和加速胃肠道排空。
存在低血钙者可皮下或静肪注射钙制剂。
可投服氯化钾明胶胶(30-120g,每日2次)。
牛真胃变位的治疗根据变位的方向不同真胃变位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两种类型。
后者也叫真胃扭转。
真胃扭转又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真胃向前方扭转逆时针方向扭转,真胃移到瓣胃前上方,位于网胃与膈肌之间又称前方变位。
第二种是向后上方扭转,即顺时针方向真胃移到前胃后上方,位于肝脏与右腹壁之间又称后方变位。
真胃左方变位是真胃从右侧(9-11肋)通过瘤胃底壁移到左侧腹腔(11-13肋)位于瘤胃和腹壁之间。
左侧倒数第13,12,11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上方。
如真胃发生完全阻塞,则真胃充气右1/4也可分离到中1/3或上1/3腹腔,视诊可发现左侧倒数11-13肋比右侧相对部位明显膨大,其中左方变位是最多见占85%以上。
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分娩后不久发病率较高。
一般不完全变位可使用保守疗法,但是完全变位或变位时间久者一定要进行手术疗法。
临床经验说明变位多伴发腹膜炎,右方变位与左方变位相比,右方变位均预后不良。
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造成动物死亡,也造成经济损失,为此要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治疗。
1病历介绍2007年4月5日接诊乌鲁木齐市大弯村的一头黑白花奶牛,7岁,第5胎,主诉该奶牛3月15日产犊,3月22日左右开始出现瘤胃反复臌气,采食量下降,吃草不吃精料,喜欢喝水,倒磨次数减少,鼻镜干燥,精神沉郁,排稀粪而排粪量减少等现象。
2临床检查及诊断2.1临床检查体温38.7℃、呼吸66次/min,脉搏78次/min,病畜精神沉郁,轻度脱水,食欲减退,吃草不吃料,反刍减少,喜欢饮水,排粪量减少,稀干粪交替出现,触诊第13肋骨后缘可触知囊状物,较难触知瘤胃,从尾侧视诊可发现左侧倒数第12-13肋后缘突起,右侧真胃位置呈明显的凹陷,对左侧第8至第12肋之间进行叩诊时可听到明显的钢管音。
2.2诊断根据病史和左侧倒数第12-13肋后缘突起进行叩诊时可听到明显的钢管音,左侧最后肋骨后缘触到有弹性的囊状物,(因真胃臌气而扩张占整个瘤胃的位置)体温、呼吸,脉搏基本正常,反刍减少,病情时好时坏,持续时间短,排粪量减少,稀干粪交替出现,尿,呼出气和乳中带有酮味,逐渐消瘦等症状。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肉牛真胃左方变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牛的健康和生产。
对于这种疾病,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障肉牛的生产和健康。
本文将从病因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因鉴别诊断肉牛真胃左方变位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饲养管理不当、喂饲粗饲料过多、饮水不足、运输过程中受到惊吓等。
对于肉牛真胃左方变位,我们需要进行病因鉴别诊断,了解具体的病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
1. 饲养管理不当饲养管理不当是导致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饲料的质量不合格、饲料中含有大量颗粒状饲料、喂饲过多的粗饲料等都会导致牛的消化不良,从而引发真胃左方变位。
2. 饮水不足饮水不足会导致牛的胃液分泌不足,消化功能减弱,增加了真胃左方变位的风险。
3. 运输过程中受到惊吓在运输过程中,如果肉牛受到惊吓或遭受外部伤害,会引起牛的紧张和恐惧,导致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生。
二、防治措施了解了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鉴别诊断后,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1.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关键。
在饲养过程中,应避免饲料中含有大量颗粒状饲料,控制粗饲料的喂饲量,保证饮水的充足,避免过多的喂饲以及骤变的饲料种类,定时定量喂饲,保证饲料的新鲜。
2. 运输管理在运输肉牛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牛的惊吓和外部伤害,合理安排运输过程,避免过度的颠簸和振动。
3. 定期检查定期对肉牛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牛的不适症状,并加以处理,可以有效避免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生。
4. 饲料管理科学合理的饲料管理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应设定科学的饲料配比,避免过多的粗饲料喂饲,避免饲料过于干燥,及时清理颗粒状饲料残留。
5. 饮水管理保证充足的饮水是预防真胃左方变位的关键。
应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设备,保证饮水的清洁和充足。
6. 药物预防在日常管理中,也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药物进行预防。
如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促进消化和防止胃肠疾病的药物,增加牛的抵抗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奶牛真胃变位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摘要】奶牛真胃变位是奶牛常见的胃部疾病,会严重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
本文通过介绍奶牛真胃变位的原因、症状、诊断方法、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强调了对这一疾病的重视。
原因主要包括饲料管理不当、饲养环境不卫生等因素。
症状包括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诊断方法可以通过体检、超声波等手段进行。
预防措施包括合理饲养管理、定期体检等。
治疗方法则包括手术干预、药物治疗等。
最后结论强调了对奶牛真胃变位的重视,提出了保障奶牛健康生产的重要性。
只有在确保奶牛健康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奶牛有高质量的产奶能力。
及时预防和治疗奶牛真胃变位是农民和养殖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奶牛、真胃变位、原因、症状、诊断方法、预防措施、治疗方法、重要性、健康生产。
1. 引言1.1 奶牛真胃变位的重要性奶牛真胃变位是奶牛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效率。
真胃变位会导致奶牛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进而影响食欲和营养吸收,严重的话还会引起消化不良甚至死亡。
了解奶牛真胃变位的重要性,对于保障奶牛的健康生产至关重要。
只有及时发现和预防奶牛真胃变位,才能有效地提高奶牛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奶牛真胃变位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只要加强管理和预防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对奶牛真胃变位的重视不仅能保障奶牛的健康,还能提高农场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收益。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认真学习奶牛真胃变位的原因、症状、诊断方法、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并将这些知识融入到日常的养殖管理中,以确保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效率。
2. 正文2.1 奶牛真胃变位的原因奶牛真胃变位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其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饲料管理不当:奶牛的饲料管理对于其真胃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过多或过少的饲料摄入、饲料粒度不合适等都可能导致真胃变位的发生。
2. 饲料中异物:奶牛在饲料中可能会误食到异物,如金属片、塑料袋等,这些异物可能造成真胃的炎症和变位。
肉牛消化系统疾病的真胃(皱胃)变位临床诊疗技术真胃位于右侧第8~11肋骨弓稍向上方,离开这个位置即为变位。
大多数病例是它通过腹底部移入左侧腹下。
近10年来,该病在肉牛上报道甚多,为肉牛常见的内科病之一。
(一)病因真胃变位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现代肉牛日粮中含有高水平的酸性成分如青贮玉米和易发酵成分;(2)一些代谢性或感染性疾病如低血钙、酮病、胎衣滞留等及消化不良会引起胃肠停滞;(3)现代肉牛育种一直选育后躯硕大的品种,腹腔变大增加了真胃的活动性;(4)妊娠期间膨大的子宫从腹底将瘤胃抬高并将真胃向前左方推移到瘤胃左侧下方,分娩后,重力突然解除,瘤胃下沉,而真胃不能立即恢复原位,导致该病发生,它与真胃弛缓有关。
(二)症状和诊断(1)真胃左方变位:病牛食欲减少、消化紊乱,粪少呈糊状,酮尿,但血糖正常。
右侧腰窝下陷,左侧腹第11肋弓下方膨大,后肢踏步、踢腹。
直检可发现瘤胃背囊向正中移位,而右侧空而无压力。
最有临床诊断意义的方法是借助听诊与叩诊相结合,先从左腹侧中部最后几个肋间听诊真胃蠕动音,若真胃变为在此区叩诊可发现有像钢管音响的铿锵音。
必要时可在该区穿刺检查,若胃液呈酸性反应,pH为1~4,棕褐色,缺乏纤维等,可诊断为真胃变位。
当牛站立时可发现左侧最后3个肋间显著膨大。
(2)真胃右方变位:真胃向后顺时针转到瓣胃的后方,置于肝脏和右侧腹壁之间,常呈现亚急性扩张、积液、膨胀、腹痛、碱中毒和脱水等幽门阻塞综合征。
右腹部膨胀,冲击触诊可听到一种液体振荡音。
在右侧膨胀部,将听诊器紧密地切在右侧腰旁窝内至前方最后二肋骨上以手指叩打,可听到高朗的乒乓音。
(三)治疗1.保守疗法药物疗法对于单纯的真胃变位,可以服轻泻剂、促反刍剂、抗酸药或拟胆碱药,以促进胃肠蠕动和加速胃肠道排空。
存在低血钙者可静脉注射钙制剂。
投服氯化钾明胶胶囊(30~120g),每日经胃管投服以纠正低血钾;或推荐使用190~370g咖啡与温水混合后经胃管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