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治疗中风面瘫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754.50 KB
- 文档页数:22
针灸治疗面瘫经验分析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方老师治疗面瘫在对其进行明确详细诊断之后采用针灸、电针、艾灸、中药等综合疗法进行治疗,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标签:电针;针刺;中药;透穴中医理论认为,面瘫属于“口喎”[1]的范畴,是临床上较为普遍的一类病症,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口眼歪斜等,当人体气血不足并且受到外邪侵袭后引发面部经络疲滞、经筋纵缓不收而形成面瘫,其外邪可以是风寒、风热、寒湿、火郁、血痰等等;西医则认为该类疾病为“眼面神经麻痹”[2],主要是由于面部神经受损而引发的病面肌瘫痪等,该类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发于青壮年,多集中于春秋两季,无明显的季节性。
方老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本人随方老师学习半年余,现总结其治疗面瘫经验如下:1 诊断发病突然,面上下部面肌瘫痪,抬眉皱眉受限,额纹变浅或消失,闭目露睛流泪,提鼻不能,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口角歪向健侧,均为面瘫的主证,某些患者将出现面部、耳旁疼痛等症状,病情危急时将产生一定的听觉过敏与味觉障碍等。
实际诊断时需与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相鉴别[3]。
其中中枢性面瘫患者颜面上部肌肉并无瘫痪征象,出现皱眉、闭目扬眉等情况均为正常现象;其颊肌、口轮匝肌、口开大肌等部位经常出现瘫痪现象,并以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浅等作为具体的临床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侧大脑皮质对颊肌产生支配作用,且双侧皮脂脑干束对面上部肌肉产生支配作用等导致的一类临床现象。
但某些患者脑卒中发作时在其颊肌部位也可见上半部面肌麻痹,该类疾病属于临床上所指的偏瘫症状的表现形式之一。
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病灶同侧颜面肌肉瘫痪,并使得眼睑与眼轮匝肌闭合不充分,口角下垂,抬眉受限,口角向键侧牵引等。
2 注重病因分析西医:①急性:此类型最常见,主要是感染性疾患,如病毒感染,常见于受凉,吹风或感冒之后。
各种中毒如铝砷氯仿等化学物质中毒以及某些代谢疾病如糖尿病等偶可出现急性或亚急性面神经麻痹;②慢性进行性:主要表现为起病缓、病程长、进行性发展等,以听神经瘤、腮腺肿瘤、肉瘤等为代表,并包括某些特异性传染病,如麻风性面神经炎;③反复发生型(复发型)反复发生,多发性硬化,脊髓痨等;④双侧性:双侧面神经出现周围性麻痹,以麻风、梅毒、双侧中耳炎、病毒性脑炎、脊髓前角灰质炎、重症肌无力为代表;⑤先天性:生后即发生,多为遗传发育性疾患,见于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8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面部肌肉张力、口角上扬情况、面部表情等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并统计并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的面部肌肉张力、口角上扬情况、面部表情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结论: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面部肌肉张力、口角上扬情况、面部表情等临床指标。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该疗法,对面瘫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医针灸推拿;中药治疗;面瘫;临床效果引言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诊治难度大,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极大影响。
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疗效尚未得到充分证明。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8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面部肌肉张力、口角上扬情况、面部表情等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并统计并比较两组疗效。
1.2方法本研究将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和西医常规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包括口服甲泼尼龙和维生素B1、B12等药物,局部热敷和按摩,每日2次,共治疗4周。
治疗组:针灸治疗:采用面部针刺和电针刺激的方式进行治疗,根据不同的面瘫类型和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和针刺方法。
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周治疗2-3次。
推拿按摩治疗:对面部肌肉进行推拿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恢复面部神经肌肉功能。
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2020.3~2022.5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面瘫患者为例,随机分成针灸推拿组、联合中药组,各31例,针灸推拿组采用针灸+推拿,联合中药组采用中药汤剂+针灸推拿,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功能评分。
结果:联合中药组治疗效果优于针灸推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中药组鼓腮、闭眼等功能评分高于针灸推拿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针灸推拿+中药对面瘫治疗效果显著,且可帮助患者加快鼓腮等动作恢复。
【关键词】面瘫;针灸;推拿;中药治疗;患者;临床效果;分析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paralysisWu DingruiDayo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Beilin District, Suihua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2000[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patients with facial paralysis. Methods: Taking 62 patients withfacial paralys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20 to may 2022 as examples, they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group and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with 3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 massage, and the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functional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the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of the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scores of mumps and eye closure in the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group(P < 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pl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ve a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 on facial paralysis, and can help patients speed up the recovery of mumps and other movements.[Key words] facial paralysi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assag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patient; Clinical effect; analysis面瘫属于一个常见的病状,发病群体十分广泛,各年龄段均可发病[1]。
针灸治疗面瘫详解2017-3-11 针灸治疗面瘫确实很有效果,我们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
针灸取穴,还是从中医理论来着手:面瘫是风邪侵袭经络,所以治疗重点是把经络的“风”驱除掉。
中医分阴阳,取穴的时候一般以头面部阳经穴位为主,比如:印堂、阳白、四白、承浆、鱼腰、迎香、颧髎、下关、地仓、颊车等穴位,一般在面瘫局部(半边脸)上要用到10个以上的穴位,以浅刺、斜刺、透刺手法为主,除了面部取穴以外,也要配合在耳后、手上取穴。
针灸治疗面瘫的取穴,大概就是这样的原则。
各个穴位详解:印堂穴: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按摩印堂穴可起到醒神、祛除头痛、通血络等功效。
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
一般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太阳穴: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认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脑的青春常在,返老还童。
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
这时施以按摩效果会非常显著。
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
常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
按压此穴可止牙痛,还有通便功能。
地仓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