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线暗线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第04讲分析文章线索,辨别明线暗线【考情梳理】【考点精讲】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中的体现,它将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1.记叙文线索分类(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围绕人物的见闻感受或事迹展开故事情节。
(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围绕某一有特殊意义的事物组织材料。
(3)以核心事件为线索:叙事时不止写一个事件,主写的事件便是文章的核心事件,以此为线索带出次要事件。
(4)以时间为线索:按时间的推移组织材料,文中有明显的时间标志。
(5)以地点为线索: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文章层次,多见于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
(6)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
2.线索的作用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文章通过记叙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串联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线索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有三个方面:(1)可以集中表现主题,因为主题是通过材料来体现的,材料又是由线索串联起来的,如果没有线索,材料就是一盘散沙,也就无所谓主题的表现了;(2)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突出,因为人物形象必须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而事例也要由线索来串联,如果没有线索将事件串联起来,人物的特点是难以刻画鲜明的;(3)可以使文章结构更缜密,更严谨,使文章形成整体。
1.确定文章线索(1)明确几条常见的线索:某个有意义的实物,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中心人物,时间、地点的转换,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等。
(2)关注文章的标题,很多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线索,或包含线索的因素。
(3)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或语句。
(4)关注文中的议论、抒情句。
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多为画龙点睛的重要语句,往往隐含着文章的线索。
(5)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的线索不止一条,往往有几条线索同时起着作用。
如明线和暗线相互交织,主线和副线相互交织。
英语课程设计明线暗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英语课程中明线和暗线的概念,理解它们在英语学习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明线和暗线的概念,分析英语文章、对话或故事中的明线和暗线,并解释其作用和意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等实践活动,运用明线和暗线进行英语表达和交流,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明线和暗线在英语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围绕英语课程中的明线和暗线展开。
具体内容包括:1.明线和暗线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明线和暗线的概念,分析它们在英语文章、对话或故事中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2.明线和暗线的识别和分析:通过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英语中的明线和暗线的能力。
3.明线和暗线的应用和拓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明线和暗线进行英语表达和交流。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明线和暗线的概念和特点。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和交流对明线和暗线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章、对话或故事,让学生识别和分析其中的明线和暗线,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适合学生年级的英语教材,其中包含相关的文章、对话或故事,用于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的依托。
2.多媒体资料: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视频、音频、图片等,用于辅助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3.实验设备:根据教学需要,准备实验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白板等,用于展示和演示教学内容。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英语课程中的明线和暗线,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明线和暗线的区别
电路明线暗线的区别,我们可以从4个方面来谈。
1、含义
明线就是指在明处可以看到的线路的电路形式;
暗线就是不能够看到线路,隐藏在暗处的电路形式。
2、安装
明线安装比较简单和方便,安装价格相对较高,美观度较差;
暗线安装相对来说比较难一点,且安装价格要比明线高,美观度也更好一点。
3、维修
明线维修更加方便,成本较低;
暗线维修可能还得将墙体凿开后再进行维修,维修的成本也会更高。
4、性能
明线一般是强电线,但是因为长期露在外面,电线很容易氧化;
暗线一般是弱电,线路氧化的情况比较的少。
高考语文小说专题复习——小说的双线结构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的情节发展的脉络,也是结构全文的脉络,其目的是用来贯穿全文情节,把全文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
恰当地设置小说的线索,可以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作品浑然一体。
小说的线索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在分析小说的线索时,尤其要注意双线结构的小说。
小说的双线结构,就是用两条线索把散乱的材料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一、小说双线结构的三种模式根据小说中线索的性质、写法、作用的不同,双线结构有三种模式。
1.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双主线即同时采用并列的两条线索行文。
如《红楼梦》中安排了“贾府兴衰”和“宝黛爱情”这两条主线,两条主线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关联。
“贾府兴衰”发生在以贾府为中心的现实世界,也是“宝黛爱情”悲剧的背景。
而“宝黛爱情”主要发生在大观园这个理想世界,它依附“贾府盛衰”这条主线,并随着贾府的衰败而走向终点。
双主线用两条线索平行并列,交替展开,既相互对照又相互衬托,使作品取得内容丰富、启人深思等艺术效果。
2.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主次线是相对于双主线而言的。
双主线对于主题表达来说是同等重要的,没有主次之分。
而主次线则不然,其中一条占主导地位,起重要作用,这条线索称为“主线”;另一条线索占次要地位,起辅助作用,称为“次线”。
主次线用两条线索主次偕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判断线索孰主孰次的标准,不是作者所花笔墨的多少,而是每条线索关涉的情节、人物、场景对于主题表现作用的大小、重轻。
一般情况下,主线以主人公为线索,起主要作用;次线以其他人物为线索,起辅助作用。
如《最后的常春藤叶》,老贝尔曼描绘藤叶是文章的主线,苏艾帮助琼珊是文章的次线。
3.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明线,而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暗线。
在明线上,故事情节从正面展开,人物活动、场面从正面描写,因而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明线暗线写作文写作文就像是织一张网,有的线浮在表面,清晰可见,这就是明线;有的线藏在深处,若隐若现,这便是暗线。
明线引领着读者一路前行,暗线则在不知不觉中触动读者的心灵。
今天我就跟您唠唠我对明线暗线写作文的这点事儿。
就说前段时间,我去参加了一场乡村婚礼。
那场面,那热闹劲,现在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这婚礼啊,就是一个特别好的例子,能让咱把明线暗线给整明白。
婚礼当天,大老远就能看到村口挂着的大红灯笼,还有那迎风飘舞的彩旗,这就是明晃晃的明线。
大家顺着这一路的喜庆装饰,就知道婚礼的主场在哪儿。
一进村,那欢快的锣鼓声“咚咚锵锵”地响个不停,一听这动静,就知道有好事儿。
这锣鼓声,也是明线,它引领着大家的脚步,催促着大家赶紧去凑凑热闹。
走进婚礼现场,新郎新娘站在那儿,穿着漂亮的礼服,笑得跟花儿似的,这更是明线中的明线。
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他们身上,看着他们甜蜜的样子,心里也跟着乐开了花。
但您别以为这场婚礼就只有这些摆在明面儿上的东西。
其实啊,在这热热闹闹的背后,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亲情和乡情。
您瞧,那些忙前忙后的村里人,脸上虽然挂着汗水,可那笑容是发自内心的。
他们为了这场婚礼,放下了自家手头的活儿,心甘情愿地来帮忙。
洗菜、切菜、摆桌椅,一刻也不停歇。
为啥呀?因为这是村里的喜事,大家都是一家人,这浓浓的乡情就是那条暗线,它虽然看不见,却把大家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再看新郎的父母,他们站在一旁,眼神里既有喜悦,又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舍。
喜悦的是儿子成家了,不舍的是儿子从此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这复杂的情感就是暗线,藏在他们的笑容背后,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体会得到。
还有那些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奔跑,笑着闹着。
他们可能还不太懂婚礼的意义,但他们能感受到这欢乐的氛围。
他们的天真无邪,也是一条暗线,让整个婚礼更加充满生机和希望。
婚礼进行到一半,突然下起了小雨。
这雨来得可真不是时候,大家都有点担心会影响了婚礼的进程。
可没想到,这反而成了一个特别的瞬间。
明线暗线写作手法明线暗线是一种常用于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手法。
它通过巧妙地运用言辞、描写、情节等手法来达到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主题的多层次揭示与探索。
明线暗线手法的运用,使得作品既能在表面上直接、明确地向读者传达信息,又能在细节中隐藏深层次的意义,从而增加作品的艺术性与可读性。
明线是指作品中表露出来的内容,即表面上面向读者传达的信息。
这部分内容是作者直接呈现给读者的,通过清晰的描写、生动的情节来构建故事的主要情节线。
明线的内容通常是较为明确的,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一个人物的外貌特征、背景故事和主要行为等。
而暗线则是作品中隐含的、间接表达的意义。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含蓄的暗示,作者在作品中埋下了暗线,让读者在阅读中逐渐发掘更加深刻的含义。
暗线往往是多义性的,需要读者进行解读和理解。
通过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探讨主题以及通过象征、隐喻和意象等手法呈现作品的意义,暗线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深度。
明线暗线的使用,使作品能够更加有深度和张力。
明线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故事线索,引导读者深入故事情节。
但是明线的揭示的局限性在于其单一性和直接性,使作品显得平面和浅薄。
而暗线则是通过细小的细节和含混的意象透露出来的,它可能探讨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主题或者塑造了更加复杂的人物形象。
暗线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思考、解读和联想的空间,使得读者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作品。
在文学作品中,明线暗线的运用是相互依存的。
明线提供了作品的基础情节,为暗线的揭示提供了场景和线索。
而暗线为明线的发展提供了深度和个性化的表达,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性。
总之,明线暗线是一种在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写作手法。
通过明线暗线的使用,作者能够更加巧妙地构建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与趣味。
读者通过阅读,可以从明线中获得扣人心弦的情节,同时通过暗线的解读和发掘,赏析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体验到作品带给人的思考与启迪。
明线光谱和暗线光谱
明线光谱是由天体的外层大气层发出的不连续谱线构成的光谱。
在这种光谱中,由于气体分子和原子在被激发后释放能量而产生的发射线,在光谱上呈现为亮线。
明线光谱主要适用于热的、稀薄的天体大气层,如太阳和其他恒星的外层大气层。
暗线光谱是指在太阳或其他亮光源的光谱中出现的黑色或暗色的谱线。
与明线光谱相比,暗线光谱主要是由于星体较冷的气体大气层中的原子或分子吸收碰撞后的光而产生的。
暗线光谱通常是由氧、氢以及一些金属元素的吸收谱线组成的。
常见的暗线光谱包括太阳光谱的K线和H线。
明暗结构双线作文明暗双线结构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通常明线用于描述故事的表面情节,而暗线则揭示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或主题。
以下是关于明暗结构双线作文的一些写作技巧和范文。
一、写作技巧1.明确双线:在明暗双线结构中,明线和暗线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在写作中要明确两条线索,确保它们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
2.情节推进:明线和暗线应该相互推进,不能只注重一条线索而忽略了另一条。
同时,要确保两条线索在情节发展中的平衡。
3.体现主题:通过明线和暗线展现作品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意义。
4.多种表现方式:可以使用多种手法和技巧来表现明线和暗线,例如对话、描写、象征等,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二、范文解析下面以鲁迅的经典小说《药》为例,分析其明暗双线结构。
《药》是一篇以明末清初为背景的小说,讲述了一位忠贞不渝的义士和一位狡诈恶毒的叛徒的故事。
小说以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华家的故事,一条是夏家的故事。
两条线索相互交叉,相互影响。
明线(华家):华家是一个忠于明朝的家族,家族成员包括华老栓夫妇、华小栓和华大妈。
华老栓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为了治好儿子的痨病,不惜用沾有毒药的馒头来换钱。
华大妈则是逆来顺受,对儿子的病情深感忧虑,却没有任何办法。
暗线(夏家):夏家是明朝的叛徒,成员包括夏瑜和夏四奶奶。
夏瑜是一个忠于明朝的义士,因为被家族误解而被赶出家门。
夏四奶奶则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人,对儿子的行为不以为然,甚至不愿意承认儿子的背叛行为。
两条线索在小说结尾处汇合:夏瑜因为不肯投降而被判死刑,华家也因为使用有毒馒头而受到了报应。
两条线索相互呼应,深刻揭示了忠贞义士和背叛者的矛盾冲突以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三、学生作文在一个繁华的城市里,住着一位名叫小明的年轻人。
他有一个梦想——成为一名音乐家。
然而,他的家人并不支持他的梦想,希望他能够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来养活自己。
小明在追求音乐梦想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他的家人不支持他购买昂贵的乐器,他的工作也不稳定。
高考语文小说专题复习——小说的双线结构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的情节发展的脉络,也是结构全文的脉络,其目的是用来贯穿全文情节,把全文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
恰当地设置小说的线索,可以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作品浑然一体。
小说的线索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在分析小说的线索时,尤其要注意双线结构的小说。
小说的双线结构,就是用两条线索把散乱的材料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一、小说双线结构的三种模式根据小说中线索的性质、写法、作用的不同,双线结构有三种模式。
1.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双主线即同时采用并列的两条线索行文。
如《红楼梦》中安排了“贾府兴衰”和“宝黛爱情”这两条主线,两条主线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关联。
“贾府兴衰”发生在以贾府为中心的现实世界,也是“宝黛爱情”悲剧的背景。
而“宝黛爱情”主要发生在大观园这个理想世界,它依附“贾府盛衰”这条主线,并随着贾府的衰败而走向终点。
双主线用两条线索平行并列,交替展开,既相互对照又相互衬托,使作品取得内容丰富、启人深思等艺术效果。
2.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主次线是相对于双主线而言的。
双主线对于主题表达来说是同等重要的,没有主次之分。
而主次线则不然,其中一条占主导地位,起重要作用,这条线索称为“主线”;另一条线索占次要地位,起辅助作用,称为“次线”。
主次线用两条线索主次偕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判断线索孰主孰次的标准,不是作者所花笔墨的多少,而是每条线索关涉的情节、人物、场景对于主题表现作用的大小、重轻。
一般情况下,主线以主人公为线索,起主要作用;次线以其他人物为线索,起辅助作用。
如《最后的常春藤叶》,老贝尔曼描绘藤叶是文章的主线,苏艾帮助琼珊是文章的次线。
3.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明线,而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暗线。
在明线上,故事情节从正面展开,人物活动、场面从正面描写,因而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明暗双线
一般小说都有“情节发展的双线结构”,即“明线”和“暗线”。
明线一般就事论事,暗线喻深层含意。
如小说《飘》的明线是郝思嘉(也有译作斯佳丽)的生活、爱情故事,暗线则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
明线暗线——双环连套”法,这种小说技巧是运用文中两个一明一暗的线索,平行交叉,双环连
套,从一个人物引出一个人物,从一个故事引出一个故事,不仅使两个人物、两个故事发生密切的关系,而且不断丰富人物性格,推动主题思想深化,如鲁迅写的小说《药》就是如此。
故事的明线是:清末年间,华老栓的儿子小栓得了痨病,人们说此病吃了血馒头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衙门杀人,就拿着洋钱去买用囚犯血染的馒头,并匆匆拿回家给小栓吃。
此文暗线是:老栓去取血馒
头那天清早,被杀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馒头,但这剂“药”并没把小栓的病治好。
小栓最终还是被痨病夺去了生命。
作者就将这明暗两线交*,结成双环连套——在本文结局的坟场上,让小栓的墓和夏瑜的墓错落地挨在一起,小栓的母亲、夏瑜的母亲又都在给儿子上坟、烧纸……《药》的主题:“愚昧的群众享用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
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
”就自然而然地从坟地里奔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