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鲁湿地水质评价与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二(下)期末生物汇编生态工程一、单选题1.(2023春·北京顺义·高二统考期末)在清末时期,河北塞罕坝地区的“木兰围场”开围放垦,使得美丽的高岭变成了荒漠。
1962年开始对塞罕坝进行生态修复,经过一代代人的艰苦努力,创造出了适合当地生长的华北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等组成的混交林。
今天的塞罕坝被赞誉为“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
在此生态修复中遵循的生态原理不包括()A.自生B.协调C.循环D.整体2.(2023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通过人工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治理等措施治理京津地区的风沙源头地,恢复了部分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减缓了生态环境恶化对京津以及周边地区的影响。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工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的目的是将京津地区恢复为自然生态系统B.人工造林种草需考虑所种植林木、草种在京津地区风沙源头地的生态适应性C.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需要遵循自生、循环、协调、整体的生态学原理D.京津地区的生态工程建设需兼顾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以实现可持续发展3.(2021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我国思想家孟子、庄子等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景。
下列不符合这一思想的是()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C.遵循“整体”原理,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也要考虑经济、社会系统的影响D.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减少垃圾产生,可以减小生态足迹二、综合题4.(2023春·北京石景山·高二统考期末)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增加碳存储和减少碳释放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1)碳存储和碳释放离不开碳循环。
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和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
高原湖泊水环境变化的监测与评估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进一步发展,高原湖泊的水环境变化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高原湖泊作为重要的淡水资源,不仅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也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对高原湖泊水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高原湖泊的水环境变化。
高原湖泊的水环境变化主要体现在水位、水温、水质和水生物等方面。
气候变暖导致了冰川消融加剧,从而引起了高原湖泊水位的上升。
水位的变化不仅影响了湖泊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也改变了湖泊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同时,气候变暖也导致了高原湖泊水温的升高,这对湖泊中的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水质的变化包括溶解氧、富营养化程度、水中重金属含量等指标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对湖泊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也直接关系到湖泊水资源的利用效果与生态安全。
高原湖泊中的水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发生了改变,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威胁。
针对高原湖泊水环境变化的监测与评估,科学家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手段。
首先,使用卫星遥感技术对高原湖泊的水位和表面温度进行监测。
卫星遥感可以提供大范围和高时空分辨率的数据,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湖泊的水位和温度变化。
其次,利用传感器和自动监测设备对高原湖泊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可以获取到湖泊中各种物理和化学参数的数据,从而评估湖泊水质的变化趋势。
此外,通过进行潜水和船载调查,科学家还能够对高原湖泊的水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估,以了解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变化和湖泊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
基于对高原湖泊水环境变化的监测数据,科学家们还开展了相关评估研究。
评估研究旨在分析水环境变化对湖泊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水资源利用的影响,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人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生态模型,对湖泊水环境变化前后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评估可能的风险和影响。
同时,还可以对不同调控策略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和评估。
高二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达95%以上。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不包括()A.气温低,蒸发弱B.降水丰富C.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D.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来源【答案】B【解析】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湿地区域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形成面积广大的城市湿地,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洁净,杂质和水汽含量少,降水较少,故答案选B。
【2】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最不可取的是()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特色农产品基地【答案】D【解析】湿地系统开垦发展蔬菜、瓜果特色农产品种植业,将会对该湿地造成严重的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大大降低,不利于环境保护,是最不可取的发展方向,故答案选D,而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都有利于保护湿地。
【考点】本题考查湿地生态生态系统的保护。
2.材料: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
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
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
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155m)已是一片荒漠。
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据此题【1】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①围湖造田②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洞庭湖萎缩的原因,湖泊面积缩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围湖造田,二是上游破外植被导致的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塞湖泊所致。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8, 27(1):11-16Journal of Plan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不同水位梯度下拉鲁湿地典型湿草甸植物群落特征王丽i①,杨涛2,杜红霞\张军1(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5;2.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环保与安评设计院,陕西西安710065)摘要:以位于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寒湿草甸为研究对象,基于微地貌差异选取了 5个水位带(水位分 别为-15. 0、-5. 0、0. 0、2. 5和6. 5 cm),通过典型样地群落调查,分析了生长初期和生长旺盛期拉鲁湿地湿草甸植 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地上部分生物量特征对水位梯度的响应规律。
结果表明:生长初期和生长旺盛期不同水位 下拉鲁湿地湿草甸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地上部分生物量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P<0. 05)。
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勻度指数总体上在-15. 0 cm水位下最大,在6. 5 cm水位下最小。
随着水位的升咼,2个生长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降低的趋势;生长初期Pielou均匀度指数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生长旺盛期则呈“降低一升高一降低”的趋势;而在-5.0〜2. 5 cm水位范围内,随着水位的升高,2个生长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 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总体上呈升高的趋势。
随着水位的升高,群落的地 上部分生物量(地上部分鲜质量和干质量)呈“升高一降低一升高”的趋势,而地上部分干鲜比呈降低的趋势。
在生长初期,地上部分鲜质量和干质量均在6. 5 cm水位下最大,在-15. 0和0. 0 cm水位下较小;在生长旺盛期,地上部分鲜质量和干质量均在-5. 0 cm水位下最大,在0. 0和2. 5 cm水位下较小。
西藏拉萨市拉鲁湿地的生态特征与退化机理的探讨第31卷第1期西南民族大学?自然科学版Jou1.halofSoulh\xestUnive]'sit5.folNalionalities?NaturalSciencet:~ditioi1文耄编号:1003,2843(2005)01-0072—07西藏拉萨市拉鲁湿地的生态特征与退化机理的探讨宗浩:,王成善,黄川友,徐恒,张永泽,郑鸽,欧阳玉荣!,张翔(1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2,四川师范大学,成都610068;3.四川大学,成都610064;4.西藏自治区环保局,西藏850000)摘要: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湿地,该湿地对改善拉萨市的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前湿地受到严重的破坏,人为干扰强烈,湿地面积大量减少,沙化严重,生产力降低,生物多样性减低.为此,西藏自治区于2000年在此建立了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期间作者通过对水丈,土壤.沙化,植被,动物等方面的野外调查,测量和实验研究,~g--/,t-湿地退化的机制,为该湿地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西藏:拉鲁湿地:生态退化:生态恢复中图分类号:TV211:X171.1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湿地生态学的研究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Jj.早期的湿地的研究以湿地植物群落组成,动物保护,沼泽的分类等理论性的探索为主【j】,2000年以后研究湿地功能,地球化学循环,环境背景等内部结构和机制方面的增多j,并逐渐增多了遥感,景观,计算机模拟等现代方法与技术【6'.着名湿地生态学家Henry【8]指出,湿地恢复与修复重建根本还是通过生态工程手段和生物自身的演替实现.本文通过对拉鲁湿地进行较系统的研究,针对拉萨市拉鲁湿地对干旱缺氧环境的特殊生态功能,人工干扰的影响;探讨湿地退化的机制,为该湿地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目标是采用适当的生物,生态及工程技术,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最终达到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持续状态j.1自然概况拉鲁湿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位于城市内面积最大的天然湿地.是黑颈鹤,胡兀鹫等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或越冬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十分特殊和重要的意义.位于西藏首府拉萨市.拉鲁湿地位于拉萨市西北角,地理位置为东经91.03'48.5"~91.06'51.4",北纬29o39'46.3"~29.41'05.5",海拔3645m.其中北面大约6.6kin处为高山环绕,属冈底斯山系东延部分;东北面与娘热,夺底两条沟谷汇集成的流沙河相接;东面与城关区拉鲁乡居民区及巴尔库路接壤:南面以拉萨引水灌溉渠一中干渠和当热路为界,紧邻拉萨城区,总面积6.2kin,占拉萨市总面积的l1.7%(见图1).图1拉鲁湿地地理位置图收稿日期:2004.11.O9作者简介:宗浩(1957.),男,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基金项目:本课题受国家重点攻关课题赞助(96-911-08.04).第l期宗浩等:西藏拉萨市拉鲁湿地的生态特征与退化机理的探讨732研究方法本工作始于2o00年2月对湿地进行野外考察.生物量的测定,采用收割法确定地上产草量.并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地,统计同时结合标本的采定,确定湿地的群落组成及优势种群.啮齿动物的数量依据洞口法得到【】鸟类及其他陆地动物的数量采取目测的方法.利用历史资料,地图和当地走访获得部分湿地背景的资料.环境污染的指标根据现场采样监测获得.图形有M印inf0地理信息系统制作,数据采用统计方法分析.湿地的历史和环境背景湿地的变化由湿地的自然发育,植物群落演替和人工改变组成I.30多年以来,拉鲁湿地留下了严重的人工干扰痕迹.拉鲁湿地是当地主要的牧场与草场,是拉萨市重要的生态景观与人文景观.60年代以前,该湿地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以水生芦苇和莎草科等植物为建群种的植物群落,水草丰茂,牧草高度可达2.5米,草甸覆盖度在90%以上.野生鱼类,两栖动物众多,狐,野兔,鼠兔,鹰,野鸭,斑头雁,棕头欧等兽,禽在此生活,越冬和繁殖,该湿地还是濒危物种黑颈鹤的重要栖息地【1.60年代中期以来,频繁的人类活动导致了湿地生态环境的退化.1964~1965年在湿地内开挖排水渠,修筑公路,70年代在湿地边沿围耕,基建致使湿地遭受人为干扰,逐渐退化;到80年代初期产草量仍达846公斤/亩,中期巴尔库建采石场,石块和沙砾阻塞了娘热沟和夺底沟的来水和流沙,致使湿地北面泥沙以每年10~20亩的速度入侵湿地,现在已完全沙漠化.90年代,"3357"工程中干渠的建设极大地改变了湿地的水文状况,由于该渠只能排,不能灌,直接将湿地70%的水排入拉萨河,湿地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急剧加速了湿地自然植被的减少和荒漠化【l引.4拉鲁湿地的形成及水文动力拉鲁湿地是河流淤塞而成的内陆沼泽.水质良好,补给充分,属天然高原内陆湿地.其形成来自于流沙河淤塞,现有面积约6.2km.其水源补充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环绕于拉萨市区北面的山体形成的夺底沟和娘热沟等两条大型冲积沟,这两条沟中的流水又汇集成流沙河,该河自东北向西南流入湿地;二是由于拉萨河河床较高,拉萨平原又为砂砾岩地质结构,透水性好,在拉萨河水位较高的6~9月,河水通过地下水途径补充到湿地.这两个途径的有效补给在中干渠未修通前,保证了拉鲁湿地的水位和水量.5植被特征拉鲁湿地植物没有乔木和灌木,植被全为草本植物.垂直结构只有两个层片,生活型单一.种类以高原特有的水生及半水生和草地植物为主,主要群落组成见表 1.野生植物种类主要以中生型的莎草科植物为主,芦苇为原生植被的主要建群种.在湿地北部,长期不能被水体淹没的地方着生着藏北嵩草草甸植被,湿地中植被景观镶嵌分布明显.5.1沼泽植被以多年生禾草型根茎草本芦苇为优势种,高度l~1.2m,盖度>90%,适宜水深30em,垂直结构分为两层.伴生种有菖蒲COIllScalamus,蔗草Scirpussp.受人为严重干扰,大面积的演替为由小花灯心草和槽杆荸荠为共建种的次生群落.高度15--~20em,盖度70~90%.伴生种有双柱头蔗草Scirpusdistigmaticus,长轴嵩草Kobresiamicroglochin,华扁穗草,灯心草和车前Plantagoasiatica等.湿地内还分布有小面积的海韭菜群系和杉叶~J-Iipprisvulgaris群系.前者见于洪积扇缘的浅水溢出带建群种高度10cm左右,伴生种华扁穗草,斑唇马先蒿Pedicularislongiflora~;后者主要分布在洼地边缘,基质为湖74西南民族大学?自然科学版第3l卷相沉积粘土,盖度为40~60%,高度20cm,伴生种水毛莨Batrachiumbungei,眼子菜Potamogetonspp.等.5.2草甸植被主要植被是藏北嵩草群系,盖度50~80%,高度20cm,形成草丛.在土壤过湿的情况下,与共建种华扁穗草,海韭菜分别组成不同的小群落.伴生植物有云生毛莨Rammculuslongicaulis,海乳草Glaouxmaritima,龙胆等.湿地内小面积的苔草群系主要为华扁穗草群系常呈小片或条带状分布于洪积扇潜水潜出带,盖度70~80%,草高lOClTI,无层次分化,常伴有西藏早熟禾Poatibetica,海韭菜,矮蔗草Scirpuspumilus等.5.3水生植被生活型以沉水植物较多,优势度大.水深20~50cm,酸性较强,水中黄花狸藻几乎布满水体,植株高5~9cm,除小茨";~V ajasminor和蔗草之外,少有伴生物种.表1拉鲁湿地主要植被类型6动物多样性特点拉鲁湿地内动物种类以水栖为主.该区域历史上曾栖息的鱼类有横口裂腹鱼Schizothoraxplagiostomus,双须重唇鱼Dipb,chusdipogon,裸腹重唇鱼Ptychobarbuskaznakovi,斯氏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stoliczkae,软刺裸鲤Gymnocypfisdobula,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waltoni等;两栖爬行类有高山蛙AltiranaStejnegerI】和西藏裸趾虎Cyrtodactylustibetanus;大型鸟类有西藏毛腿沙鸡Syrrhaptestibetanus,褐背拟地鸦Pseudopodoceshumilis,斑头雁Anserindicus,黑颈鹤Grusnigricollis,赤麻鸭Tadornaferruginea,棕头鸥Larusbrunnicephalus,胡兀鹫Gypaemsbarbatus等;哺乳类有藏狐Vulpsferrilata,高原兔Lepusoiostolus,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等【l5】.至作者调查时为止,湿地中哺乳动物仅存有高原鼠兔,两栖动物只有单一种高山蛙,野生鱼类基本绝灭,种群被鲫鱼,泥鳅等家鱼类取代.鸟类以鹬科Scolopacidae,白鹊鸽Motacillaalba,戴胜Upupaepops等小型种类为主,冬季有较少赤麻鸭Tadomafemlginea进入湿地.部分生活区入水口,由于富氧化的作用,水体中出现了红线虫.整个湿地动物群呈现出退化演替和人工干扰模式.7拉鲁湿地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拉鲁湿地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密集的草丛阻碍了蒸发水汽扩散,遮挡太阳辐射,降低了土壤温度,导致草甸植被群落蒸发量小.约为草原植被群落的 1.1%,使湿地能够长时间地滞留水量.拉鲁湿地中的水分(含地下水)经过草甸植物蒸腾,增加了拉萨市区环境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增加湿度.特别是冬春季(即枯水期),当拉萨河,堆龙河水域面积仅为丰水期的l/3,流沙河干枯时,拉鲁湿地约6.2Km草甸植物的蒸腾量对地处干旱环境的拉萨市区空气湿度的改善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祁士华【I6J的研究,拉萨市空气质量名列全国城市之首,其中拉鲁湿地发挥了很大作用.根据野外实验数据统计和环境监测以及¨J的方法计算,见表2.第1期宗浩等:西藏拉萨市拉鲁湿地的生态特征与退化机理的探讨75表2拉鲁湿地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8拉鲁湿地的环境胁迫三十多年来湿地受到严重的破坏,主要表现在:8.1湿地面积缩小湿地早期面积为数十平方公里,60年代范围东至热娘路以西,南到罗布林卡,西达西郊加油站以东,北到巴尔库,面积l0km2111].由于城市扩展外延,房屋,道路建设,及开挖鱼塘,拉鲁湿地的面积己从60年代的l0km以上锐减至6.2kin左右,减少约40%,见图2.拉萨拉鲁湿地面积变化卫星图片比较图1976年拉鲁湿地面积的卫星图片1998年拉鲁湿地面积的卫星图片图2湿地拉鲁面积变小的卫星图片8.2水文状况下降近年来,拉鲁湿地地表积水变浅,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原有的大片积水区目前仅保持过湿,有的区域已经干化,枯水期更为严重.由于上游来水不均衡且处于失控状态,雨季大量洪水通过流沙河涌入湿地,而枯水季节则长期干旱无水.加之,中干渠将约70%的水量排入拉萨河,致使湿地水文状况和水质状况趋于恶化.8-3植被退化原有的优势种芦苇己逐渐消亡,仅存的的小面积芦苇由于达不到适宜30cm水位,高度由60年代2m以上降低76西南民族大学?自然科学版第3J卷到不足lm.大部分芦苇群落已被高度仅15~20cm的杂草花灯心草一槽杆荸荠群落取代,原有的两层片结构已不明显.演替的的方向趋向于沼泽化湿地一沼泽化草甸一草甸一荒漠.8.4土壤破坏草皮和泥炭的开挖,距湿地北缘仅lOm的大型花岗石采石场外源沙侵入,导致土壤持水能力降低,基质中粘性的壤质成分减少,土壤板结,腐殖质减少,湿地东北边有l0公顷左右的草地已完全沙化,见图3.8.5生产能力下降产草量由八十年代初的12690公斤/公顷锐减至945公斤/公顷:降低了92.6%,见表3.表3拉鲁湿地沼泽主要植被生产量变化(g/m)\群落芦苇宽叶香蒲+灯心草三角草+青藏苔草杉叶藻+水毛茸平均车\NXSNXSNXSNXSXSl987303l234±477.730ll07.4±2l8.13066l3±57.63O37.8±l7.330l2324±294.5l9892l3239.5±494.32ll398,l±287.7207l2.7±6l,42049.3±l9.7201349.9±3O1.1l99l203l27.2±4l9.920lll6.1±244320608.2±57.72055.4±21.420l226.7±289.9l993l92l73±33.6l971.1±27.12053'+19.9l9l9.7±8.4l991.0±l1.2l9952l222.7±33.92084.9±9.42061.4±7.12223.3±4.62098.7±l3,82000l9246.5±34.1l988.6±9.72064,l±7.2l921.6±3.8l9lO5.2±l1.9将拉鲁湿地草甸植被青藏苔草+藏嵩草,灯心草+早熟禾,赖草+嵩草,杂类草群落的生产量平均值作图(图4),~1991年以后草甸植被的生产总量急速降低.进行反函数拟合,符=(.1.78+3564.23/t)x10模型.图3沙漠化(白色为人工修建的临时拦沙坝)图4拉鲁湿地草甸主要植被生产量变化8,6生物多样性减低野生动物和洄游鱼类几乎绝迹.鼠害严重,鼠兔平均密度达到56.66-t-10.52只/公顷,最多的地方每平方米草场有7个鼠洞,见图5.优良牧草由60年代的l3种减少到现在的4种.9湿地退化的主导因子分析l,管理不善,生态意识薄弱.缺乏专门的机构管理,没有统一的合理规划,缺少湿地建设资金,环境管理监控力度不足,忽视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与社会发展不协调.2.城市化加快,不合理建设.80年代后期有关单位和居民在湿地内修建房屋,干部疗养站等,周边单位建设占地增多,向内不断蚕食,湿地边际迅速退化.随着城区的扩大,湿地面积不断缩小,见表4.第1期宗浩等:西藏拉萨市拉鲁湿地的生态特征与退化机理的探讨77表4拉萨市园林和绿地及湿地面积的变化(单位:hm)3.采石,泥炭开采与草皮开挖.距湿地只有十余米的北山大量开采花岗石,受破坏山体面积达70000m,见图6.造成水土流失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碎石卷带泥沙已覆盖湿地10多公顷,是致使荒漠化的原因之一?在湿地内挖草皮作为燃料或出售给有关单位绿化庭院,使得湿地地表裸露,成为黑土滩.泥炭的挖掘又造成湿地土表出现许多大型沟壑.图5湿地的鼠兔洞穴图6北山花岗石的开采(2OOO年)4.90年代修通的长达7.3km的中干渠在穿越拉萨市区时,自东向西横穿整个湿地,由于渠底标高低于湿地正常蓄水水位标高,只能排,不能灌,从而导致湿地中约70%的水流入中干渠,排到拉萨河中,影响了湿地的水量平衡.5.过度放牧.据调查湿地周围有l2o0多名群众在割草,并有~95000头牲畜在湿地上放牧,高峰~7000头,出现了严重的过牧现象,导致植被严重退化.按载畜量:蔓堑毫里堕拉鲁湿地的载畜量为496只藏系绵羊或l20只牛.实际放恢茸里—买聂他日址地叫目里"吼十,''牧超过承载力的l0.08倍.6.外来物种的入侵.土着鱼种的竞争排斥主要来自于湿地外家鱼的入侵,其中不合理的放生是一项重要渠道.有关单位为保护动物经常组织学生和群众在湿地内放入大量的家养鱼,实际上破坏了湿地动物的自然平衡.湿地内进入的外来植物有北京杨,柳树,柏树,藏青杨,等树木和波斯菊,大棚蔬菜等,破坏了湿地的景观协调性.7.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拉鲁湿地地处青藏高原,地质地貌不稳定.气候寒冷,干旱,缺氧,强烈的风蚀和日晒,处于干湿过渡带都使拉鲁湿地成为脆弱带.这是其抗干扰,抵抗力,恢复力弱,易于受到破坏产生退化的内在原因..参考文献:【1】CoveneyMF.Nutrientremovalfromeutrophiclakewaterbywetlandfiltration[J].Ecologica lEngineering,2002,19(2):141?159?【2】LaineJEffectofwater-leveldrawdownonglobalclimaticwarming[J].NorthernPeatlands. AMBIO.1996,25(3):179?184?【3】OkruszkoH.InfluenceofhydrologicaldifferentiatantofFensontheirtransformationafterDe hydrationandPossibiblitiesfor78【41【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西南民族大学?自然科学版第31卷RestorationIn:WheelerBD,ShawSC,FojtWJ,etaleds.RestorationofTemperateWetlands Chiehester[M].JohnWileg&SonsLtd1995,l13—120.BunnSE.ArthingtonAH.BasicPrinciplesandecologicalconsequencesofalteredflo~vregi mesforaquatibiodiversit[J】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02,3O(4):492—500.潘继花,何岩,邓伟,等.湿地对水中磷素净化作用的研究进展【J1生态环境,2004,13(1):1O2.104,108付炜土壤遥感分类识别专家系统的结构设计【J1.生态环境,2004,13(1):63—68,73. HartmanJM,ChenFBiologyofestablishmentofPhragmitesaustralisinthebrackishmarshs ystemoftileNewJersey Meadowlandsandimplicationsforlongtermwetlandmanagement[C】NanjingInternationalWetlandsSymPosiunl,2002Henry'CRAmorosCRestorationEcologyofRiverineWetlands:I.ScientificBase[J]Enviro nmentalMaragemeat.1995.19(6):891.902HarwellMA,LongJF.BartuskaAM,eta1.F_,eosystemmanagementtoachieveecologicalsu stainability:TilecoseofSouthFlorida[J]EnvironmentalManagement,1996,20(4):497?521.宗浩.樊乃昌,于福溪,等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优势鼠种高原鼢鼠(MYOSPALAX删饱和高原鼠兔(0ClIOTONACURZONIAE)*~群空间格局的研究【J1.生态,1991,l1(2):125.129,张镱锂,李秀彬,傅小锋,等.拉萨城市用地变化分析【J1,地理,2000,55(4):396.406. ZongHao,HuangChuan?you.Researchona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theLhaluwetland snatureconservationarea[M].InternationalWorkshop2000ForLhaluWetlandSustainableManagement,Lhasa,Tibet,Ch ina2000.陆键键.中国湿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西藏两栖爬行动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刘务林西藏珍稀野生动物与保护【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祁士华,张干.拉萨市城区大气和拉鲁湿地土壤中的多环芳烃【J1.中国环境科学,2003,23(4):349.352.DikshitAK,LocksDPEstimatingnon?pintpollutantloadings-II:AcasestudyintheFallcree kwatershed[J].NewY orkEnvironmentalSystems,1996-97,25(1):81-95. ArmitageDAnintegrativemethodologicalframeworkforsustainableenvironmentalplanni ngandmanagement[J].EnvironmentalManagement,1995,19(4):469—479苏大学.西藏草地资源的结构与质量评价fJ1.草地,1995,3(2):144.151. Researchonec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ecologicaldegredation ofTibetanLhaluwetlandZONGHaot,W ANGCheng-shan,HUANGChuan~ou,XUHen,ZHANGY ong-ze',ZHENGGe,OUY ANGYu-rong,ZHANGXiangz(1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Chengdu610059;2.SichuanNormalUniversity.Che ngdu610068;3.SichuanUniversity,Chengdu610064;4.EnvironmentProtectionBureauofTibetanAuton omousRegion,Tibet850000,P.R.C.)Abstract:TibetanLhaluWetlandisthebiggesturbanwetlandintheworldanditplaysanimport antroleintheimprovementofLhasa'secologicalenvironment.Butinrecentyears.ithasbeenda magedseriously,andstronglydisturbedbyhumanbehaviors.Sothesizeofthewetlandhasbeengreat lvdecreased;moreandmorepartsofthewetlandaredesertified.ThereforeTibetanAutonomou sRegionestablishedLhaluWetlandnaturereservein2000.Theauthorsinvestigatedandmeasuredthestateofhydrology,soil,sand,vegetation,animalsandotheraspectsofLhaluWetland.Wediscussthe mechanismoftheretrogressionofLhaluWetland.Keywords:Tibet;Lhaluwetland;eco-retrogression;ecologicalrecovery。
关于对保护拉鲁湿地以改善生态环境的思考
拉鲁湿地历史悠久,是著名的新疆重要湿地保护区,其具有中央亚洲最大的湿地质量,对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积极推行拉鲁湿地保护工程,既是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又是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想选择。
一方面,通过运用环境保护技术改善拉鲁湿地的水质和空气质量,形成健康的生态环境。
许多污染源需要致力于污染治理,阻止污染物进入湿地,减少湿地环境的污染。
其次,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有效实施环保立法,净化拉鲁湿地,让湿地环境更美好、更有生机。
组织定期检查,及早发现湿地污染,建立完善的监测信息共享系统,有效制止湿地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还可以倡导人们节约资源,抵制不良的习俗等行为,让拉鲁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例如,鼓励人们改进垃圾处理和分类,禁止擅自捕捞渔获,在湿地环境中体验及休闲,以减少拉鲁湿地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拉鲁湿地保护工程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保护拉鲁湿地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维护水生态系统,提升人民福祉,可以让世界更加美好。
基于生物角度研究拉鲁湿地水文情势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谢晖;黄川友
【期刊名称】《吉林水利》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水文情势变化能直接影响湿地的非生物环境特征及生物环境特征,进而
影响到湿地生态系统整体特征,而湿地水源是否稳定又决定了湿地环境能否良性发展。
本文选取拉鲁湿地作为研究对象,着重从生物环境特征方面分析拉鲁湿地水文情势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结果表明,近年来,拉鲁湿地演替方向趋于沼泽化湿地→沼泽化草甸→草甸→荒漠。
【总页数】5页(P17-21)
【作者】谢晖;黄川友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6;P332
【相关文献】
1.基于生态服务价值量的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效应研究 [J], 胡其玉;陈松林
2.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运行后水文情势变化分析—基于流量历时曲线的生态流量指标 [J], 李杰; 陈进; 尹正杰
3.基于遥感与GIS的临淄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J], 齐学蕾; 常军
4.基于生态径流指标的水文情势变化评估新方法 [J], 张松;郭晓明;周曼;胡挺
5.基于IHA-RVA法的东江源区生态水文情势变化分析 [J], 曾金凤;刘祖文;刘友存;邹杰平;仝兴庆;刘星根;谢水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湿地。
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
据此回答1~2题。
1.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重要补给源之一②提高拉萨市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减小拉萨市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胁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2.以下关于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的做法,不可取的是()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2020·福建泉州期末)我国东北某河流下游的大片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
近年来,受到自然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该湿地的生态环境出现恶化趋势。
下图示意该河流上、下游2个水文站历年的径流量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根据年径流量变化特征推测,该河流流域内()
A.流域面积小B.河网密度大
C.降水量较小D.地下水位高
4.引起图示年径流量空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气候变暖B.洪水频发
C.农业灌溉D.砍伐森林
5.2000年以来,受径流量变化影响,该湿地出现()。
拉鲁湿地水质评价与分析
作者:张文驹张潇潇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05期
摘要拉鲁湿地拥有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的美名,20世纪60年代以来,湿地水环境状况受到一定影响,为保护其水环境,实施了相应的工程措施,2002~2010年湿地水源得到了保证。
采用标准指数法对拉鲁湿地水环境质量情况进行了评价分析。
关键词拉鲁湿地;水环境质量;水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 S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05-01477-02
Abstract Lalu wetland is the highest and the largest urban natural wetland in Lhasa of Tibet. Since 1960,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Lalu wetland has been affected to a certain extent. Some engineering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to protect the water environment during 2002-2010, and the water of wetland is preserved. The standard index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water quality of Lalu wetland.
Key words Lalu wetland;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拉鲁湿地位于拉萨市区西北角,湿地位于拉萨河谷平原,与湿地相关的河流主要有拉萨河、流沙河和堆龙河,相关的渠系主要包括从拉萨河引水的北干渠、中干渠以及南干渠[1]。
其中流沙河与北干渠、中干渠、南干渠统称为“三渠一河”,担负着为拉鲁湿地供水、排涝等任务,同时还是湿地景观功能区、生态缓冲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湿地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拉鲁湿地先后被确立为西藏自治区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其是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在增加拉萨市空气中氧气含量与相对湿度,调蓄流沙河洪水和湿地区域地下水,维持拉萨市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具有科研教育、旅游景观等功能[2]。
1 监测时间及断面
2002年12月、2007年4月和2010年12月,分别对拉鲁
湿地水质进行了监测,监测断面分布及位置如表1、图1所示。
2 评价方法
根据拉萨市区地表水功能区划,拉鲁湿地出口断面以上为地表水环境Ⅱ类功能区,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拉鲁湿地出口断面至拉萨市总排污口
断面为地表水环境Ⅲ类功能区,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评价原理如下。
3 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各监测断面pH变化不大,均未超标。
2002年,流沙河断面(2002-1断面)化学需氧量有一定程度的超标,湿地地表水中化学需氧量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Ⅲ类标准要求。
2010年,流沙河、湿地地表水中化学需氧量整体超标。
2002年,流沙河、湿地地表水中溶解氧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Ⅲ类标准要求。
2007年,湿地断面(2007-2、2007-3断面)溶解氧出现超标现象。
2010年,流沙河、湿地地表水中溶解氧整体超标,且超标程度有加剧的趋势。
化学需氧量、溶解氧超标主要是由于拉鲁湿地为城市湿地,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近年来进入湿地的污水增多导致的。
2002年,流沙河、拉鲁湿地地表水中悬浮物基本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Ⅲ类标准要求。
2010年,流沙河断面(2010-1、2010-2断面)悬浮物标准指数达到11.56,超标现象严重,说明随着流沙河上游水土流失及土壤侵蚀程度的加剧,河水中携带了大量的泥沙进入拉鲁湿地;湿地断面(2010-3断面)悬浮物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要求,说明经过湿地东北角沉砂池及湿地本身的沉淀作用,流沙河水携带的泥沙基本不会影响到湿地西部。
4 小结
随着湿地保护区工程的实施,2002~2010年湿地水源得到保证、水域面积有所增加,水环境容量亦有一定程度的增大,但是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严重,且流沙河上游水土流失及土壤侵蚀程度仍然在加剧,湿地水环境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恶化[3]。
在湿地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以及完成流沙河整治工程及上游水保林建设后,湿地水环境质量应该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宗浩,王成善,黄川友,等.西藏拉萨市拉鲁湿地的生态特征与退化机理的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1):72-78.
[2] 李春. 拉鲁湿地生态环境及动植物物种资源变化特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1):145-151.
[3] 拉萨市环境保护局,四川大学.拉萨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R].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