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人教版初二
上)(8)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讲明动物的运动依靠于一定的结构。
2、讲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看、分析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4、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物的运动依靠于一定的结构。
难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三、课前预备
大屏幕投影、电脑、去毛的鸡翅、解剖盘、镊子、解剖剪、解剖刀和猪的关节、关节模式图及投影片。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生物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本节与前两册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一脉相承,站在生物圈的高度,对动物的作用进行概括;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并为第六单元中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课对于加深学生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
2.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的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逐步树立生态学观点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态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1、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2、对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两个抽象概念的理解。
二、教法分析1.本节课贯穿资料分析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分析归纳法,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运用新旧知识的迁移,突破难点。
三、学情通过资料分析、讨论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受同学间合作的魅力,体会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学生对保护生物、禁止滥捕乱杀动物有一定的思想认识,但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对人类和牲畜有危害的动物,如狼,也不能滥捕乱杀?对这些问题学生并不完全理解,因此提出“为什么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动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八年级生物教案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本节课着重体现从生物圈的高度认识动物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本着动物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引导组织学生收集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主动探究,勤于思考的习惯,进一步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感受到动物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意识到人类对生物圈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应当履行的义务,增强环保意识。
教材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师生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整合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探究此内容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与生态平衡有关的知识,在生活中对环境的优劣及对人类的影响有了较深刻的体验,学生学会和体验了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及方法,加之他们喜欢了解大自然、接触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奥秘,从而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收集,再进一步为学生构建才艺展示的舞台,展开交流,拟定切实可行的保护动物的行动计划,采用这种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符合八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标:1. 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 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3. 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利害关系。
教学重难点1. 动物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 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板书设计●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1.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三、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1.传粉2.传种●四、某种动物数量过大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教学过程设计【复习旧知识导入】教师:我们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大家回忆一下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哪些?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又起着怎么样的作用呢?生: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有: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所有的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生产者可以为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提供有机物。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说课稿一、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物件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学习生物学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
在七年级学习过生态系统、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前面几节也学习了各种环境中的生物。
对本节课有一定推动作用。
但本节生态平衡的意义、物质迴圈等概念的学习有一定难度,我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回忆并使用多**等方式辅助教学。
二、.说教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中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属于总结概括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事实材料的分析,概括和总结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从生物圈统一集体的观点出发,来分析动物个体的行为活动和动物群体数量的消长对其生活环境的影响。
本节内容通过三个方面阐明了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结合教材及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1、知识目标: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迴圈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资料分析、概括的能力;3、情感目标: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係;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建立科学发展的观点;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迴圈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难点: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迴圈方面的作用;对生态平衡和物质迴圈两个抽象概念的理解为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我使用了指导阅读法、多**教学及基本的讲授法、分析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汇入的部分通过一个有趣的**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讲述蕾切尔.卡逊的故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慾。
新课讲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内容也就是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及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生态平衡的概念,展示七年级学习过的食物网的一幅**,说明动物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以及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很多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具有较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此为基础,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资料分析、问题讨论、图表设计、角色扮演等活动,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爱护动物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对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形成理性和概括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能举例说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能力方面通过资料分析、图表设计等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归纳的能力;通过问题讨论、出谋划策等活动,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通过音像、图片资料的享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问题分析,辨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激发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参与意识。
(四)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三个作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确立的依据:教材条理清晰,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这三个作用进行了描述,版块分明。
第一部分“在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中,提供的资料和设计的讨论题比较凌乱,缺乏逻辑性,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我对资料和问题进行了重新选择或重新组合。
在第二部分“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文字的表述显得单调苍白,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把文字转变成图表,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加深理解。
第三部分“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教材上提供了图片,但是录像资料更生动活泼,更能满足学生的视觉享受,所以我选用了教材配套的录像。
2.教学难点理解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第五单元第三章第1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设计理念☆
《生物课标》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学素养。
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有序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做民主、和谐、快乐、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均有所收获。
一.教材分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生物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对动物作用进行概括,正与前两册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一脉相承。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并为第六单元中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课对于加深学生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
2.能力目标: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情感是重点。
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
1.本节课贯穿资料分析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图片、动画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认知活动,逐渐认识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运用新旧知识的迁移,突破难点。
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的概念比较抽象,在复习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知识基础上,让学生分析一条典型食物链和食物网,通
过小游戏让学生感悟到动物在生态平衡的作用。
通过动画短片直观演示反映出动物在吃与被吃关系中,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从一种生物流向另一种生物,有利于学生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
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参与中。
五.学习方法
通过资料分析、讨论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的进行,使学生在玩中学,提高学习的兴致。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放映图片(1)滥捕杀动物的图片,包括温驯的动物及凶残的动物(2)保护动物的呼吁及法规。
学生对这些知识一知半解,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然联想到为什么要保护动物?动物在自然界中有何作用?行云流水般地引入新课。
2.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让学生阅读资料,引导学生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角度思考,来认识某种动物数量的消长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分组讨论,每组可以有选择性的回答问题,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
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充满灵性的,很容易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从而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结合旧知识的铺垫,学生对难点即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的突破也就顺理成章。
第二步:运用小游戏让学生知道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性。
我请上十名同学扮演十种生物角色,用绳子将他们连接起来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让一名学生躺在食物网中体验食物网的结实程度,然后随意剪断一条食物链,看看会发生什么?这一环节使课堂气氛掀起了高潮,学生都积极开发自己的大脑,力争得出好的结论。
这个游戏难免会有失败的可能,那就让学生总结失败的原因,重新再做一遍。
第三步:放映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动画,以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思考动物在吃与被吃的关系中,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哪去了?这一画面在学生注意力即将分散的时候再一次激起他们的兴趣。
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分析动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然后根据书上图片分析动
物在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这一作用比较容易归纳。
3.引领拓展,知情统一
动物在自然界中除了我们以上讲的作用外,你们还知道哪些?小组比赛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从而延伸出我们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也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4.总结提升,画龙点睛
本节通过对生物界中动物作用的分析,不难看出,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互相影响和制约的整体,如果一张桌子断了一条腿,那就失去了平衡。
人类为美食或为财,大量捕捉毛皮好的肉食动物,使之有面临灭绝的危险。
无形之中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类就会自食其果。
生态环境保护不是免费的午餐。
人人都是生态保护的受益者,也应该是生态保护的买单人,为了生物圈,让我们一起来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吧!
5.反馈练习,目标强化:放映《我是一只小小鸟》动画片段,结合本节课知识谈谈自己的感想。
6.布置作业,投身实践:结合家乡实际,每组办一份保护动物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维持生态平衡
1.食物链举例
2.食物网举例
3.生态平衡举例
4.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三、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传粉
2.传种
3.某些动物对植物有害
七.课后反思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资源优势,有效借助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开发建设新课程,师生合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活动氛围,有利于推动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愉快地"享受"学习,切实提升生物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