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淋巴细胞增生症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53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总结(第九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包括①髓性组织主要由骨髓和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成分构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②淋巴组织包括胸腺、脾脏、淋巴结以及人体内广泛分布的淋巴组织(扁桃体、腺样体、孤立淋巴小结等)▲淋巴结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各类病原微生物感染、化学药物、外来的毒物、异物、机体自身的代谢产物等多种因素均可引起淋巴结内的细胞成分,主要是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增生,致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的良性增生分为三类:一是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二是淋巴结的各种特殊感染;三是原因不明的淋巴增生性疾病,如巨大淋巴结增殖症以及伴巨大淋巴结病的窦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又称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可分为急性~;慢性~(一)急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见于颈部,病原体可由发生感染的牙齿或扁桃体被引流如颈部淋巴结,或由四肢感染而引流到腋窝、腹股沟淋巴结病理变化大体,肿胀,灰红色;镜下,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性扩大,有大量核分裂象。
若是化脓菌感染,滤泡生发中心可发生坏死,形成脓肿临床表现炎细胞浸润、水肿→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被摸受到牵拉→疼痛;有脓肿形成时→产生波动感,其被覆的皮肤发红,有时可穿破皮肤形成窦道(二)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1. 淋巴滤泡增生体液免疫引起;淋巴滤泡数量增加,大小不一,生发中心明显扩大,周围有小淋巴细胞围绕。
类风湿关节炎、弓形虫病、HIV感染早期可见淋巴滤泡增生。
形态学上:①淋巴结结构保存,滤泡之间有正常的淋巴组织;②生发中心细胞成分的多样性;③核分裂象多;④滤泡主要分布于皮质,其大小形态不一,含有核碎片的组织细胞散在分布于滤泡中;⑤外套层清晰;⑥生发中心无Bcl-2蛋白和Ig轻链表达2. 副皮质区淋巴增生特征:淋巴结T细胞区增生,可见活化的T免疫母细胞,其大小是静止T淋巴细胞的3~4倍。
常见于活跃的病毒感染,特别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药物所致的免疫反应以及某些抗病毒性疾病的疫苗接种后产生的免疫反应3. 窦组织细胞增生窦腔明显扩张,窦组织细胞肥大,常见于肿瘤引流区的淋巴结,如乳腺癌临床表现一般无症状,常见于腹股沟和腋下淋巴结▲淋巴结的特殊感染由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有特殊的病理形态学改变(肉芽肿);经特殊检测在病变组织、分泌物或体液中可能找到相关病原微生物(一)结核性淋巴结炎最常见的特殊感染。
小儿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小儿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的症状,小儿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autoimmune lymphoproliferative syndrome,ALPS)是机体CD95/Fas基因APT1突变时,大量活化的淋巴细胞持续存活,产生淋巴细胞增生和自身免疫现象,被称为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伴自身免疫(lymphoproliferative syndrome with autoimmunity)和Canale-Smith综合征。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APT1基因定位于10q23,外显子2,3,4和5占据Fas在细胞外3个半胱氨酸丰富区。
外显子6定位于Fas的转膜区;外显子7,8和9为细胞内部分,其中外显子9与TNF受体-1的细胞内部分同源,是细胞死亡决定区。
5端的单肽指导其在细胞膜上的表达。
APT1基因的转录产物为CD95/Fas/Apo-1蛋白,属于TNF受体(TNFR)家族。
常见的突变位点为外显子9上的290-bp缺失(细胞死亡决定区),其他均为单个核苷酸改变,包括无义突变、错义突变、插入、移码和拼接。
APT1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
二、发病机制正常人淋巴细胞在被激活时,即开始进行其自身Fas分子表达,FasL与Fas结合,使其将信号传递到Fas分子细胞内死亡决定区,进而触发蛋白酶系统caspases,最终导致淋巴细胞凋亡的发生。
APT1基因突变不能表达CD95/Fas/APO-1,使FasL-Fas诱导的细胞凋亡途径发生障碍,大量活化的淋巴细胞不能进入凋亡程序,产生淋巴细胞增生和自身免疫反应。
症状体征一、症状发病无性别和人种差异。
1、淋巴细胞增生性表现 100%的ALPS病例均有脾脏肿大,多于5岁内发现,甚至发生在胎儿期。
脾肿大的程度不一。
74%的病儿因脾功能亢进或脾破裂而行脾切除术。
67%的患儿有轻到中度肝大,偶尔发现肝功能异常。
结外 Rosai-Dorfman 病研究进展淋巴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淋巴结病(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Rosai-Dorfman disease, RDD),于1965年由Destombes首次报道,是源于不清的局部或系统性淋巴结病或结外病变,以淋巴结窦性组织细胞,胞质内号多数淋巴细胞为特征,多数有自愈性,少数可以因侵犯重要器官而死亡而告终。
由于40%的病例发生在淋巴结外,故目前常用名Rosai-Dorfman病(RDD)。
结外RDD的病因、发病部位和病程不同,临床症状也有较大的差异,确诊主要依靠病理诊断。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学习,结合结外RDD的病因、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特症、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做一个归纳总结,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
一、病因RDD的病因至今不明确,有学者认为可能与感染或不明原因的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有观点认为一些病原微生物如克雷伯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EB 病毒、人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可能与其发病相关[1],但目前仍缺乏足够的证据;近年来也有学者研究RDD与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并且认为可能部分RDD病例与其为同一疾病的同形态学系,然而两者之间确切的相关性尚需研究资料的进一步积累。
二、临床特征可见于任何年龄,平均年龄20.4岁,发病率男性>女性。
主要侵犯双侧颈部淋巴结,结外可发生于皮肤、软组织、骨、上呼吸道、眼眶、睾丸、乳腺、涎腺及中枢神经系统。
约43%病例存在结内外同时受累,约10%只有结外部位受累,易复发。
结外RDD患者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常常无异性,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发生于鼻腔者通常表现为鼻塞、鼻衄,皮肤患者可表现为皮肤丘疹、硬化斑块或瘤性结节,生于脑膜者影像学表现为附着于脑膜的宽基占位,对比强化[2]。
三、病理组织学特征镜下结外RDD的组织学特征与发生于淋巴结内者相似,主要表现为低倍镜下明暗相间的排列结构,明的淋巴浆细胞组成,有时可伴有淋巴滤泡形成,部分病例间质内还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微脓肿形成;病变最具特征性的表现为部分组织细胞内可见多个或数十个小淋巴细胞,称之为噬淋巴细胞现象或淋巴细胞进入现象,也可由浆细胞、红细胞进入。
医学高级职称副高《病理学》仿真试题(网友回忆版)三[单选题]1.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常见的病原体(江南博哥)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B.白色念珠菌C.肠球菌D.溶血性链球菌E.草绿色链球菌参考答案:A[单选题]2.男性,55岁,30年吸烟史,刺激性干咳6个月。
查体X线片示右肺门处不规则分叶状巨大阴影,边界不清。
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肺鳞状细胞癌B.大叶性肺炎C.小叶性肺炎D.原发性肺结核E.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参考答案:A[单选题]3.结核病灶中巨噬细胞转变为类上皮细胞是由于 ()A.吞噬的结核杆菌毒力较强B.吞噬的结核杆菌释放毒素C.吞噬的结核杆菌不能被杀死D.吞噬的结核杆菌数量过多E.吞噬的结核杆菌破坏、释放出磷脂参考答案:E[单选题]4.女性生殖系统结核多见于以下哪个部位 ()A.阴道B.乳腺C.输卵管D.子宫颈E.子宫内膜参考答案:C[单选题]5.下列关于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A.AIDS的潜伏期长B.AIDS是由HIV感染所引起的C.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D.AIDS可通过游泳和公共洗浴感染E.AIDS常伴有肿瘤的发生参考答案:D[单选题]6.梗死灶的颜色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梗死灶的质地B.梗死灶的结构C.梗死灶的血管分布D.梗死灶的血流状态E.梗死灶的含血量参考答案:E[单选题]7.下列哪项最符合鳞状细胞癌的特征 ()A.发生于原有单层扁平上皮的覆盖部位B.呈外生性生长C.癌细胞的排列及形态仍保留单层扁平上皮的某些特征D.癌珠形成E.主要经淋巴道转移参考答案:C[单选题]8.下列哪项不符合Wilms瘤的特征 ()A.多见于儿童B.是肾脏的一种恶性肿瘤C.主要由透明细胞组成D.易复发E.可发生转移参考答案:C[单选题]9.下列哪种肿瘤不是APUD瘤 ()A.类癌B.肺小细胞癌C.甲状腺髓样癌D.肺腺癌E.嗜铬细胞癌参考答案:D[单选题]10.噬神经细胞现象是指 ()A.少突胶质细胞环绕神经元B.神经细胞吞噬崩解的脂质C.胶质细胞增生取代死亡的神经元D.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包围吞噬死亡的神经元E.中性粒细胞吞噬死亡的神经元参考答案:D[单选题]11.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和滤泡癌的鉴别诊断最重要的是 ()A.滤泡大小B.被膜是否受侵犯C.是否有包膜和血管是否受侵犯D.淋巴结是否有转移E.远处器官是否有转移参考答案:C[单选题]12.病理形态学的创始人是哪个国家的 ()A.意大利B.英国C.法国D.西班牙E.中国参考答案:A[单选题]13.在下列疾病中,除哪项外都是纤维素性炎症 ()A.细菌性痢疾B.小叶性肺炎C.大叶性肺炎D.白喉E.尿毒症性心包炎参考答案:B[单选题]14.炎症反应的防御作用,应除外以列哪项 ()A.白细胞渗出有利于清除、消灭致病因子B.液体的渗出可稀释毒素C.吞噬搬运坏死组织,有利于再生和修复D.细胞溶酶体成分外溢有利于炎症介质的形成E.纤维素的渗出有利于炎症的局限参考答案:D[单选题]15.下列关于前列腺癌的描述,错误的是 ()A.前列腺可增大或大小正常B.晚期多侵犯直肠C.排尿困难,血尿D.淋巴道和血道转移都很常见E.癌变时基底层细胞消失参考答案:B[单选题]16.关于子宫平滑肌瘤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多见于更年期妇女B.可生长于子宫任何部位C.有明显包膜D.变性、坏死等继发性改变仅见于供血不足时E.常发生恶变参考答案:B[单选题]17.女性,40岁,月经量多不规律2月余,诊刮子宫内膜,显微镜下见腺体增生,与间质比>3:1,腺上皮部分出现假复层,核无明显异型(如图),应诊断为 ()A.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B.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C.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伴非典型增生D.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伴非典型增生E.子宫内膜腺癌参考答案:B[单选题]18.血栓形成是指 ()A.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B.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C.在活体组织内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D.血液在静止状态中发生的异常凝固E.活体组织内红细胞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参考答案:A[单选题]19.一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达3cm,活检如图所示,淋巴滤泡弥漫增生,滤泡间小动脉增生、透明变性,并长入滤泡中心内;生发中心内小动脉内皮细胞肿胀,管壁内均质、红染物质呈同心圆状沉积。
浅谈颈部淋巴结肿大穿刺细胞病理诊断的细胞特征及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14-06-27T09:30:13.5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5期供稿作者:孙丽娟[导读] 细胞穿刺得到了极大的应用,随着细胞芯片的问世,更加促进了其发展。
孙丽娟(山东省烟台市解放军第107医院病理科 264002)【摘要】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肿大行穿刺的细胞病理诊断的细胞特征和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间收治的20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
将检测结果的确诊率与临床病例对照,计算符合率。
结果 200例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4.5%。
临床诊断淋巴结核61例,符合率为95.3%。
临床确诊淋巴结炎107例,符合率为94.7%。
临床诊断恶性淋巴瘤8例,符合率为100%。
巨大淋巴结增生1例临床上未检出,产生误诊。
结论颈部淋巴结肿大穿刺细胞病理诊断对于临床上的诊断治疗具有重大价值。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穿刺细胞特征【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074-01【Abstract】 Purpose:To investigate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cervical lymph node enlargement and puncture cell line to learn cell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We selected 200 cases treated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2 to 2013 who have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 as research subjects.And we take the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 on them.Confirmed the test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clinical cases,and then we calculate compliance rate.Result:The accuracy of 200 cases diagnosed patients was 94.5%.The rate of 61 cases of clinically diagnosed lymphatic system was 95.3%.The rate of 107 cases of clinically diagnosed Lymphadenitis was 94.7%.The rate of 8 cases of clinically diagnosed malignant lymphoma was 95.3%.There is one case castleman, and it wsa not detected clinically, resulting in misdiagnosis.Conclusion:Biopsy diagnosis of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 cells have significant valu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 words】Cervical lymph nodes,puncture,cell characteristics近年来,细胞穿刺得到了极大的应用,随着细胞芯片的问世,更加促进了其发展。
腹膜后浆细胞性Castleman病一例及文献复习Castleman病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淋巴结增生性疾病。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较多,多为个案报道,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漏诊。
腹膜后Castleman病(局灶性,浆细胞型)临床罕见,术前诊断困难,我院近年手术治疗一例,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7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中腹部不适伴乏力、纳差一月,无发热、盗汗;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排气排便通畅,无头晕、胸闷、憋气、纳差;无腰痛、血尿,无阴道异常流血;近两月体重减轻7Kg。
于我院门诊查B超示盆腔可见一7.01cm×5.55cm实性回声,边界清楚,其内可探及动脉血流频谱信号,RI:0.61,其周围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实性低回声结节,考虑为淋巴结,最大 1.08cm ×0.7cm。
肝胆胰脾未见异常。
腹盆腔未见积液。
既往白内障手术史,偶有烟酒嗜好,月经17 3-4/30 53岁。
入院诊断:盆腔肿物。
入院后腹部增强CT表现:盆腔内偏左可见软组织肿块(图1-3),边界较清楚,密度均匀;增强后肿块内可见肿瘤血管影,肿块中度强化,且强化较均匀;CT值由43.7Hu逐渐强化为72.5Hu,大小约39.1×60.6cm,肿块与临近组织分界清楚;肿块周围及腹膜后可见多发软组织密度小结节影,轻度强化;子宫、膀胱及肠管未见异常。
X线胸片:心肺膈无著变。
钡灌肠造影未见异常。
查血常规:HGB100g/L,HCT27.8%。
凝血功能:PT:102%,FIB6.65g/L。
血生化:ALB35.1g/L GLO33.6g/L ALT15U/L AST20U/L K 4.32mmol/L Ca 2.01mmol/L BUN 3.15mmol/LCr 44µmmol/L 。
尿便常规无异常。
肿瘤标志物各项无明显异常。
手术:左下腹经腹直肌切口探查见腹膜后肿物约7cm ×5cm ×5cm ,包膜完整,质稍韧,光滑,与左输尿管、左髂外动脉关系密切,肿物深面分别见2cm ×2cm ,1.5cm ×1.5cm 淋巴结,分别予以完整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