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淋巴结增生
- 格式:ppt
- 大小:2.96 MB
- 文档页数:19
2024年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例病例简介患者男性,45岁,因颈部无痛性肿块就诊。
查体见颈部一巨大肿块,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
患者自诉近期无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既往体健,无慢性感染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初步怀疑为颈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进行了以下检查。
影像学检查颈部CT扫描显示,肿块位于颈部深层,呈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MRI检查进一步证实了肿块的存在,并显示肿块与周围组织的界限尚清。
综合影像学检查,初步判断肿块为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考虑为淋巴结增生症。
组织病理学检查为明确诊断,进行了肿块穿刺活检。
镜下观察见淋巴结结构紊乱,生发中心扩大,副皮质区增生明显。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20、CD21阳性,Ki-67增殖指数较高。
根据病理学特征,诊断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在鉴别诊断上,需与颈部其他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如淋巴瘤、转移癌等进行鉴别。
淋巴瘤多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而本例患者无相关症状。
转移癌多有原发肿瘤病史,且肿块质地较软,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因此,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可排除淋巴瘤和转移癌的可能性。
治疗与预后针对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肿块的方法。
本例患者接受了颈部肿块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随访观察显示,肿块无复发迹象,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预后方面,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属于良性病变,手术切除后一般预后良好,但需注意定期复查,以监测肿块是否复发。
讨论与总结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淋巴结良性病变,临床上易与淋巴瘤、转移癌等恶性病变混淆。
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在治疗方面,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预后一般良好。
然而,由于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具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因此术后需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复发情况。
巨大淋巴结增生4例报告关键词巨淋巴结增生;Castleman病;淋巴结中图法分类号R733.4例1女性,33岁,因头昏、乏力和心慌4年于1986年6月13日入院。
查体:腹部未发现异常包块,血Hb 48/L,RBC 1.66×1012/L,Ret 0.6%,WBC6.0×109/L,N 76%,L 24%,白/球倒置。
B超显示:胰头右下方,腔静脉前方可见一5.5 cm×4.5 cm的实质性肿块,呈椭圆形,包膜完整较厚,提示腹膜后包块。
术中探查发现:腹膜后方有一7 cm×4.5 cm大小的实性肿块,质中等硬,有包膜,界限尚清,肝脏及脾脏均增大,肿块周围未发现肿大的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亦无增大。
病理检查:不规则灰白色结节状肿物一块,大小5.8cm×4.7 cm×4 cm,部分有包膜,切面灰白色,实性,可见细颗粒状。
镜下见肿块为淋巴结组织,见较多的滤泡结构,有活跃的生发中心,淋巴窦扩张,有大量成熟的浆细胞及一些组织细胞及系列化淋巴细胞。
病理诊断:腹膜后巨大淋巴结增生(浆细胞型)。
例2男性,32岁,因咳嗽、胸部不适两月于1983年1月入院。
X线发现:后纵隔有一10 cm×10 cm大的包块。
术中探查所见:肿块位于心后缘,大小约10 cm×10 cm。
病理检查:灰红色不规则包块一个,大小7.4 cm×5.5 cm×3.7 cm,部分表面光滑有包膜,切面灰白灰红,质中,有砂粒感。
镜下见淋巴结组织内散在分布的淋巴滤泡结构,生发中心血管增生,玻璃样变性。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滤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其间可见一些卵圆形或胖梭形细胞,核大染色质细,可见核仁。
血管极丰富,管壁增厚,内皮细胞肿胀。
病理诊断:后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透明血管型)。
例3男性,51岁,因右下腹包块于1988年2月4日入院,3月前发现右下腹一包块,初为鸡蛋大小,质硬,可活动,有时有隐痛,腹胀,近一月来,包块明显增大。
颌下淋巴结肿大,竟是这些疾病导致的
文章导读
专家介绍,导致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的病因有很多,其中常见的有慢性淋巴结炎、结核性淋巴结炎、恶性淋巴瘤、巨大淋巴结增生、巨大淋巴结增生、假性淋巴瘤、淋
巴结转移瘤等。
1、慢性淋巴结炎
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一般直径不超过2~3cm,抗炎治疗后会缩小。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长期存在而无变化的扁平淋巴结,
多无重要意义。
但无明显原因的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标志着全身性淋巴组织增生性
疾病,应予以重视,进一步检查确定。
2、结核性淋巴结炎
有发热、多汗、乏力、血沉增快,多见于青壮年。
常伴发肺结核,淋巴结质地不均匀,有的部分较轻(干酪样变),有的部分较硬(纤维化或钙化),且互相粘连,并和皮肤粘连,
所以活动度差。
这类患者结核菌素实验和血中结核抗体阳性。
3、恶性淋巴瘤
也可见于任何年龄组,其淋巴结肿大常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可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
一般与皮肤无粘连,在初、中期相互不融合,可活动。
到了后期淋巴结可长到。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例作者:李忠英,侯晓峰,樊华,王宏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30期[关键词]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病理检查;COP方案[中图分类号] R551.2[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0(c)-109-02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又称Castleman病,1954年由Castleman首先报道,1956年被命名为Castleman病,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结组织增生症或巨大淋巴结病,是一种介于良、恶性之间的不典型淋巴结增生症。
我科于2010年3月收治1例反复无痛性淋巴结肿大5年的患者,经活检后2次病理检查,最后确诊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经COP方案化疗,病情明显好转,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 43岁,病因:颈部反复无痛性淋巴结肿大5年。
患者5年来颈部淋巴结无痛性反复肿大,无发热,头痛,咳嗽,咳痰,胸闷及盗汗症状,多次就诊当地医院及诊所均诊断为慢性淋巴结炎,行抗菌治疗(具体不详),肿大淋巴结缩小,停止抗菌治疗,淋巴结再次肿大,且较治疗前明显增大。
2010年3月8日因乏力就诊包头肿瘤医院,化验血常规:白细胞12.39×109/L[正常值(4~10)×109/L],嗜酸粒细胞数5.82×109/L[正常值(0.02~0.50)×109/L],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传染病4项、凝血功能均正常,心电图未见异常。
胸正位片示两肺纹理增多,超声示:双颈部、双侧腮腺内及双肘部多发肿大淋巴结,大小1.5cm×0.8 cm~2.0 cm×1.3 cm。
(颏下)淋巴结活检:慢性炎。
包头肿瘤医院病理组织于2010年3月24日送检北京肿瘤医院,病理结果报告:(颏下)淋巴结正常组织结构部分破坏,见多数大小不等的淋巴滤泡,部分可见血管长入,伴管壁玻璃样变性,滤泡间见大量增生的小血管,符合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病),见图1~4。
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和MR诊断分析发布时间:2021-05-28T02:52:30.00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0年12期作者:王军连[导读] 目的:探讨MR和CT检查运用在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CT和MR检查,并且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①MR:T2WI以高信号为主,T1WI以等信号为主;②CT:以透明血管型为主要表现,且在平扫中,可见等密度,分布均匀。
结论:临床上运用MR和CT诊断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具有较高的价值。
王军连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 163712【摘要】目的:探讨MR和CT检查运用在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CT和MR检查,并且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①MR:T2WI以高信号为主,T1WI以等信号为主;②CT:以透明血管型为主要表现,且在平扫中,可见等密度,分布均匀。
结论:临床上运用MR和CT诊断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MR;CT;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胸腹部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R and CT in the diagnosis of giant lymph node hyperplasia in chest and abdomen. Methods: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20,80 patients with thoracic and abdominal giant lymph node hyperplasia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ll of them underwent CT and MR examination,and their imaging manifestation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surgical and pathological results. Results:① MR:T2WI was mainly hyperintense,T1WI was mainly isointense;② CT:transparent vascular type was the main manifestation,and in plain scan,isodensity and uniform distribution could be seen. Conclusion:MRI and CT are valuable in the diagnosis of giant lymph node hyperplasia.Key words:MR;CT;giant lymph node hyperplasia;chest and abdomen 巨大淋巴結增生症是比较少见的一种病变,大部分为良性,在腹膜后或纵膈区域比较常见,其临床表现缺乏典型特点,与其他肿瘤区别难度较大,术前诊断准确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