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201908)
- 格式:ppt
- 大小:261.00 KB
- 文档页数:10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念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教师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转变自身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对象分析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象形图和统计表,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由于学生是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参与到新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之中。
三、教学内容分析《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象形图和统计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条形统计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经历用1格代表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