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
- 格式:ppt
- 大小:327.00 KB
- 文档页数:10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如何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和分析数据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以及如何通过统计图和统计表来分析数据。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数据。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也已经接触过简单的统计图。
但是,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制作还不够深入,他们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例子来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数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以及通过统计图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难点: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数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和“实践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具体的情境和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同时,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条形统计图模板、数据表格、彩笔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合作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统计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条形统计图和数据表格,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其他学生和老师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主要介绍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制作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制作方法,并能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图制作和分析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数据的理解和处理能力仍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制作方法,能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运用。
2.难点:对复杂数据的理解和处理,以及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分组完成统计图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收集各种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实例,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2.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统计图制作软件等。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实例,如商场促销活动、学校运动会等,引导学生关注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统计图是如何制作的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2.呈现(10分钟)介绍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讲解制作方法。
以一组具体数据为例,演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强调注意事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统计图制作软件制作一幅复式条形统计图。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以及如何绘制和解读复式条形统计图。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对比和分析,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对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逐步理解和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数据对比和分析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绘制和解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解读方法。
3.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案例等。
2.准备计算机和投影仪,以便进行案例展示和操作演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统计图,如商场促销活动的统计图、班级学生身高的统计图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复式条形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然后,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向学生讲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解读技巧,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的填写方法,以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对于如何利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填写和绘制方法,他们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的填写方法。
2.让学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的填写方法,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运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填写和绘制方法。
同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的统计数据,用于制作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的统计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数据整理成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的填写方法,以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将实际的统计数据整理成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练习,将教师提供的实际统计数据整理成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7讲条形统计图1.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但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形象直观,更能看出数据之间的关系.2.条形统计图常用1格代表2个单位,有时还要用半格来代表1个单位。
如果要表示的数据比较大,可以用一格代表5个单位或更多的单位,一个代表几个单位,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这样比较方便。
【例1】(路北区期末)如图是某超市上星期一种牛奶销售情况统计图(1)星期卖出的牛奶最少,星期卖出的牛奶最多.(2)平均每天卖出牛奶多少箱?【分析】(1)根据某超市上星期一种牛奶销售情况统计图,可得星期二卖出的牛奶最少,星期日卖出的牛奶最多;(2)首先把每天卖的牛奶数量求和,然后再除以7,求出平均每天卖出牛奶多少箱即可.【解答】解:根据某超市上星期一种牛奶销售情况统计图,可得星期二卖出的牛奶最少,星期日卖出的牛奶最多;(2)(60+50+80+70+90+90+120)÷7=560÷7=80(箱)答:平均每天卖出牛奶80箱.故答案为:二、日.【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从简单的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并利用它解题的能力.【例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最喜欢的人数最少,有人;最喜欢的人数最多,有人。
(2)最喜欢和的人数同样多,均有人。
(3)看了统计图,从健康角度出发,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分析】(1)(2)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直条的高低确定喜欢各种饮品的人数的多与少。
(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答】解:(1)最喜欢绿茶的人数最少,有5人;最喜欢酸奶的人数最多,有15人。
(2)最喜欢雪碧和可乐的人数同样多,均有12人。
(3)少喝碳酸饮料,多喝酸奶和果汁。
(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绿茶,5,酸奶,15;雪碧,可乐,12。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例3】某商场销售可乐统计图.(1)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2)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分析】(1)根据两个条形统考图所提供的数据,分别求出每一季度(一、二、三月)的平均销售量、第三季度(七、八、九月)的平均销售量,即可比较哪个季度月平均销售量多;(2)第三季度比每一季度月平均销售量多百分之几?用两个季度的平均月销售量之差除以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解答】解:(1)(150+200+310)÷3=660÷3=220(台)(500+450+400)÷3=1350÷3=450(台)答: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2)第三季度比每一季度月平均销售量多百分之几?(450﹣220)÷220=230÷220=1.045%答:第三季度比每一季度月平均销售量多1.045%.故答案为:三.【点评】本题是考查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有关计算.3.由统计表画统计图的步骤和注意要点①观察表中项目,确定数据项(一般为数量)和类别项(小组名称、年份、时间等)②确定横纵轴、刻度以及图的类型(横向或纵向)。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教案(一)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步骤,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对于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绘制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于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理解不深,对于数据分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数据的敏感性,让学生明白数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掌握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理解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它们进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案例、彩笔、白板等。
2.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彩笔、纸张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表,如商场商品销售统计表、学校学生人数统计图等,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单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和联系。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此单元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对统计学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选择,他们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例来进一步巩固。
同时,学生对于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掌握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掌握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通过讲解、示范、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实例数据和教学PPT。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出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两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苏教版数学五上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上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了解两种统计图的不同之处,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本单元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但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图例的设置、坐标轴的划分等细节处理不够准确。
此外,学生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展示数据时,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根据数据特点来选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展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统计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展示数据,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发现两种统计图的特点和区别。
3.实践操作法: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绘制条形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统计图样例、学生用书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纸、画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展示这些数据。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六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六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单元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学基础,对单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是,对于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分析数据,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统计学的兴趣,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感受统计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2.教学难点:学生能独立完成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并能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处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自主探究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探究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实际绘制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统计学相关课件、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笔记本、笔、练习纸等。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复式条形统计图北师大版教案:复式条形统计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统计与概率》中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掌握绘制方法,并能够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含义,学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对统计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学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纸、笔、直尺、圆规、量角器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统计图的概念,如商场促销活动中,各种商品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清晰地看出各种商品的销售情况?2. 新课导入:介绍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 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例题,引导学生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如:某校五、六年级共有120人,其中五年级有60人,六年级有40人。
请问五年级和六年级各有多少人?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1.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2. 绘制方法3. 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男生总共有多少人?女生总共有多少人?两班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2. 作业答案:(1)复式条形统计图见附件。
(2)男生总数:30 + 25 = 55人;女生总数:20 + 25 = 45人;第一班男生:30人;第一班女生:20人;第二班男生:25人;第二班女生:25人。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第1课时统计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课本第40---41页例1、“练一练”和第44页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呈现例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
引导:先观察表里记录的结果,说说这里有哪几类节目,你知道些什么。
交流自己了解的项目和数据,并说明大家已经学会和认识了像这样收集、整理数据。
提问:你觉得怎样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
学会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
期刊发表详细问题了解下!1、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呈现例1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引导:表里的“6”和“15”表示的是什么?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哪些要求?(2)讨论: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数据的?追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高度表示几人?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引导:你能根据前面记录的数据,完成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吗?独立完成在课本上。
(学生填表、描图)(1)交流统计表数据。
交流:你的统计表是怎样填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是多少?追问:表里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2)交流统计图数据。
交流:你是怎样表示最喜欢动画类节目和体育类节目人数数据的?追问:每类数据的条形高度怎样确定?(3)小结方法:提问:回顾填写统计表和完成统计图的过程,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2、简单分析数据。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学会制作和解读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解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1.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解读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彩笔、绘图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2. 新课:讲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技巧。
3. 操练: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解读。
4. 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板书设计1. 《复式条形统计图》2. 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解读和应用。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绘制和解读复式条形统计图。
2. 提高练习: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练习:研究复式条形统计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难点是否突破。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如何,学习效果如何。
4. 对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