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4850P_普通水准测量记录程序PM3-10
- 格式:pdf
- 大小:142.73 KB
- 文档页数:3
CASIO fx—4850(4800)型编写的公路工程三维坐标测量及放样程序一、简述高速公路、路网工程和新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繁重,公路建设点多、线长、信息多的特点,迫切要求施工测量现场必须信息全面、快速、灵活、准确,能快捷应对线路长,受地形地物制约较大路段,无规则的斜交构造物、高挖高填路堑路堤边坡、各式各类的平面线型。
以下介绍CASIXfx——4850(4800)型编写的公路工程三维坐标测量及放样程序,该程序不受平面线型、独立单元、线路里程桩号、断面距离、断面斜交角度的限制,能方便快捷地得到施工线路的任何设计坐标值、高程值、断面超高值、断面加宽值、填挖高度、边坡超欠挖宽度、边坡线、对应坐标的里程和边距;只需通过对数据库的编辑,就能满足各种平面线型,且占用空间较小。
本套程序是共有1个主程序,11个子程序。
包括了路线坐标正反算、竖曲线、超高加宽、边坡放样、断面计算及数据库等程序。
适用于CASIO4850/4800,4800用户需要修改清单内结果显示的字段(例如:“X=”:X◢改为X“X=”◢ 或“Z=”:G=H+G◢改为G“Z”=H+G◢)。
二、程序功能及计算范围2.1程序功能根据不同需要,本程序共设置了6种计算模式Ling-ZCX:1-ZS,正算模式:适用于中、边桩计算,里程桩号及边距=>平面坐标。
2-FI,放样1模式:适用于路基、路面施工放样,里程桩号及边距=>平面坐标、路面高程。
3-FS,反算模式:适用于任意点里程、边距计算,任意点坐标=>里程、边距。
4-F2,放样2模式:适用于路基施工放样,任意点坐标=>里程、边距、填挖高度,边坡超欠挖宽度,最近平台高度(<1.5)。
5-Z0,设计高程计算,即竖曲线计算,里程桩号=>设计高程。
6-DM,断面计算,里程桩号、边距=>设计高程、加宽值、指定边桩的高程。
2.2计算范围平曲线:直线-缓和曲线(或无)-圆曲线-缓和曲线(或无)-直线中任意桩号,允许两缓和曲线不等长等标准曲线,也可以计算曲线元、卵形曲线,回头曲线,复曲线,匝道等复杂类型曲线。
CASIO fx-4850p计算机编程在穿黄隧洞施工测量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测量仪器及测量手段不断被广泛应,其中CASIO fx-4850P编程函数计算器是4800系列的高端产品,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携带方便等优点,成为施工测量人员坐标程序应用的重要工具。
在南水北调东线穿黄隧洞工程测量过程中,利用CASIO fx-4850p计算机编程建立直观易懂、一目了然测量坐标体系,以隧洞出口K点为原点,南、北方向为X方向,垂直于隧洞轴线方向为Y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编程穿黄隧洞施工测量应用1 工程概况南水北调东线穿黄河隧洞工程位于山东省东平和东阿两县境内、黄河下游中段,地处鲁中南山区与华北平原接壤带中部的剥蚀堆积孤山和残丘区。
隧洞按100m³/s进行设计,为有压圆形隧洞,内径7.50m,洞长585.38m。
隧洞包括南岸竖井、过河平洞、北岸斜井及进、出口埋管,由19.47m竖井段、31.36m下弯段、307.17m平洞段、10.56m上弯段、155.47m斜井段组成。
隧洞起始桩号为6+534.807,终止桩号为7+067.446。
其结构布置详见:图1。
2 施工坐标系建立众所周知,如果施工测量过程中运用大地坐标系,因其不直观性,对于施工极为不便。
为此,在东线穿黄隧洞工程施工测量时建立了直观易懂、一目了然的施工测量坐标系。
施工坐标系以隧洞出口K点为原点,以南、北方向为X方向(即桩号),以垂直于洞轴线方向为Y方向(即轴距),高程不变。
坐标系以隧洞出口K点为原点,南、北方向为X方向,垂直于洞轴线方向为Y方向。
3 计算机编程及应用3.1 斜洞段工程编程及应用⑴斜井段程序:{A,B,C}:A“ZH=”:B“ZJ=”:C“H=” ←┘D=(A-6892.261)×tan19°59′23.6″-27.5 ←┘H=(C-D)×cos70°00′36.4″←┘E=H×cos70°00′36.4″+D←┘F=H×sin70°00′36.4″←┘G“R”=√(F×F+(C-E)×(C-E)+B×B)◢注释:桩号6+892.261为斜井设计起始桩号,19°59′23.6″为斜井与水平面夹角,-27.5m为斜井设计起始高程,70°00′36.4″为斜井与垂直面夹角;运行步骤说明:1、A,B,C分别代表:实测桩号,实测轴距,实测高程;2、R代表实测半径,此半径垂直于洞轴线,具体根据图纸控制好每段的设计半径;3、此程序适用于斜井段,桩号为6+892.261~7+048.244。
卡西欧4850工程测量程序4850主线坐标正反算程序(环岛路4-2标全线)"P"平曲线坐标计算主程序Defm 26Fix 3LbI 0{KD}: Prog "P-YAOSU" :E"HY" N"XHY"W"YHY" M"HZ"G"A1"H"A2"R:V=G2/R:J=H2/R:L"LS1"A"LS2" P"T1"Q"T2" C"FW1" F"FW2": I=Abs(F-C)/(F-C):Z[15]=C-90I(V-L)2/(∏RV):Z[16]=F+90I(J-A)2/(∏RJ):Z[9]= Abs(Z[16]-Z[15])LbI A: Prog "P1":"X":X▲"Y":Y▲Goto 0"PF"平曲线坐标反算主程序Defm 27LbI 0: {OU}:K"K0"=0LbI 1:Prog "P-YAOSU":E"HY" N"XHY"W"YHY" M"HZ" G"A1"H"A2"R: L"LS1"A"LS2"P"T1"Q"T2" C"FW1" F"FW2": V=G2/R:J=H2/R:I=Abs(F-C)/(F-C):Z[15]=C-90I(V-L)2/(∏RV):Z[16]=F+90I(J-A)2/(∏RJ):Z[9]= Abs(Z[16]-Z[15])LbI A:O"X": U"Y":D=0LbI B:Prog "P1": Z[23]=O-X: Z[24]=U-Y: Z[23]<0=>Z[25]=tan-1(Z[24]/Z[23])+180:≠>Z[24] >0=>Z[25]= tan-1(Z[24]/ Z[23]):≠>Z[24] <0=>Z[25]=tan-1(Z[24]/ Z[23])+360△△△Abs(B- Z[25]+90) ≤0.002=>Goto C△Abs(B- Z[25]+270) ≤0.002=>Goto C△Abs(B- Z[25]-90) ≤0.002=>Goto C△Abs(B- Z[25]-270) ≤0.002=>Goto C△K=K+√(Z[23]2+ Z[24]2)×COS(B- Z[25]) :Goto 1LbI C:D=√(Z[23]2+ Z[24]2)×SIN(Z[25]-B) :"K":K▲"D":D▲Goto 0"P1"Z[26]=30V/(∏R):Z[10]=V-V^3/(40R2)+V^5/(3456R^4)-V^7/(599040R^6):Z[11]=C+IO+180: Z[12]= Z[10]/cos Z[26]:Z[13]=N+ Z[12]cos Z[11]: Z[14]=W+ Z[12]sin Z[11]:Z[3]=V2/(24R):Z[4]=V/2-V^3/(240R2):Z[5]=J2/(24R):Z[6]=J/2-J^3/(240R2): Z"ZH"=E-V:V≤J=> Z[7]=(R+Z[3])tan(Z[9]/2)+Z[4]+Abs(Z[3]-Z[5])/sinZ[9]:Z[8]= (R+Z[3])tan(Z[9]/2) +Z[6]+ (Z[3]-Z[5])/tanZ[9]:Goto 1△V>J=> Z[7]= (R+Z[5])tan(Z[9]/2) +Z[4]+ (Z[5]-Z[3])/tanZ[9]:Z[8]= (R+Z[5])tan(Z[9]/2) +Z[6]+ Abs(Z[3]-Z[5])/sinZ[9] :Goto 1△LbI 1:Z[17]= Z[13]+ Z[7]cos Z[15]:Z[18]= Z[14]+ Z[7]sin Z[15]: K<E-L=> Prog "P2": ≠>K≤E=> Prog "P3": ≠>K≤M-A=> Prog "P4": ≠>K≤M=> Prog "P5": ≠>K>M=> Prog "P6"△△△△△"P2"B=C:L<V-0.001 => Prog "P7":Z[7]=P: Goto E△L=V=> Goto E△△LbI E:X=Z[17]+Abs(Z-K+ Z[7])COS(B+180)+D COS(B+90):Y= Z[18]+Abs (Z-K+ Z[7])SIN(B+180)+D SIN(B+90)"P3"B= Z[15]+180I(K-Z)2÷(2VR)÷∏:Z[27]=(K-Z)-(K-Z)^5÷(40 V2R2)+ (K-Z)^9÷(3456 V4R4):S=(K-Z)^3÷(6VR)-(K-Z)^7÷(336 V3R3)+ (K-Z)^11÷(42240 V5R5):X=Z[13]+Z[27]COSZ[15]+SCOS(Z[15]+90I)+DCOS(B+90):Y=Z[14]+Z[27]SINZ[15]+SSIN(C+90I)+DSIN(B+90)"P4"B= Z[15]+180I(V÷(2R)+(K-(Z+V))÷R)÷∏:X=N+2RSIN((K-(Z+V))÷(2R)×180÷∏)×COS(Z[15]+I((V+(K-(Z+V)))÷(2R))×180÷∏)+DCOS(B+90):Y=W+2RSIN((K-(Z+V))÷(2R)×180÷∏)×SIN(Z[15]+I((V+(K-(Z+V)))÷(2R))×180÷∏)+DSIN(B+90)"P5"B= Z[16]-180I(M-K)2÷(2JR)÷∏:Z[27]=(M-K)-(M-K)^5÷(40 J2R2)+ (M-K)^9÷(3456 J4R4):S=(M-K)^3÷(6JR)-(M-K)^7÷(336 J3R3)+ (M-K)^11÷(42240 J5R5):X=Z[17]+ Z[8]COS Z[16]+Z[27]COS(Z[16]+180)+SCOS(Z[16]+90I)+DCOS (B+90):Y=Z[18]+ Z[8]SIN Z[16]+Z[27]SIN(Z[16]+180)+SSIN(Z[16]+90I)+DSIN (B+90)"P6"B=F:A<J-0.001=> Prog "P7":Z[8]=Q: GotoF△A=J=> GotoF△LbI F: X=Z[17]+Abs(K-M+ Z[8)COSB+D COS(B+90):Y= Z[18]+Abs(K-M+ Z[8])SINB+D SIN(B+90)"P-YAOSU"平曲线要素以虎门环岛路4-2标为例K≤3885.094=>E=2836.672:N=5900.550:W=2162.672:M=3635.384:G=200:H =200:R=400:T=3885.094:L=100:A=100:P=672.352:Q=672.352:C=314°16°54°:F=199°52°28°: ≠> K≤4029.04=>E=3920.094:N=5403.695:W=1429.083:M=4029.04:G=72.457:H=72.457:R=150:T=4029.04:L=35:A=35:P=74.622:Q=74.622:C=199°52°28°:F=241°29°20°: ≠> K≤4410.016=>E=4065.36:N=5311.708:W=1320.133:M=4148.083:G=73.81:H=73.81:R=150:T=4410.016:L=36.32:A=36.32:P=60.698:Q=60.698:C=241°29°20°:F=209°53°27°: ≠> K≤5269.802=>E=4410.016:N=5021.620:W=1137.184:M=5048.135:G=1÷10^10:H=1÷10^10:R=2000:T=5269.802:L=0:A=0:P=321.794:Q=321.794:C=209°53°27°:F=191°36°36°注意:要素中的G和H即曲线要素A1和A2不能为0,无缓和段时曲线要素A为10^10即无穷大。
卡西欧 FX-4850P 使用手册单变量统计计算在sd模式中,您能得到总体标准差﹑样本标准差﹑平均值﹑数据平方和、数据和﹑及数据项目数。
1 如何输入单变量数据1. 首先用下述操作清除由变量u,v及w组成的统计存储器内容。
在进行统计计算前,务请确认已清除了统计存储器内容。
2. 用下述句法输入数据:2 如何删除单变量数据如何删除未存储的数据如何删除已储存的数据通过指定数据项目数,可删除多个相同数据。
范例删除数据20﹑20﹑20﹑20﹑20。
3 如何进行单变量统计计算只需在输入数据后,显示出单变量统计选单,并选择所需的计算结果类型即可。
进行下述键操作可显示综合计算结果表。
1、统计计算结果最多可表示12位长。
2、计算器会自动将σx2 值﹑σx 值﹑及n 值分别赋给变量u﹑v﹑及w。
请注意,在进行单变量统计计算时,不要对这三个变量进行赋值。
3、数据平均值与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如下。
4、平均值5、标准差范例计算数据55﹑54﹑51﹑55﹑53﹑53﹑54﹑52的统计结果。
并求无偏方差,及各数据项偏离平均的偏差值。
卡西欧 FX-3650P 3950P 使用手册标准差4、需要时可对显示中的数据进行编辑。
输入新数值后按exe键便可用新数值取代旧数值。
因此,若您要进行一些其它操作(计算﹑调出统计计算结果等),则必须首先按ac键从数据显示画面退出。
5、改变画面上的数值后按ac键而非exe键,会将您输入的数值登录为一个新的数据项,而旧数据会保持不变。
6、用▲及▼键调出的数值可以通过按shift cl键删除。
删除一个数值会使其后所有数值均向前移位。
7、您登录的数值通常保存在计算器的存储器中。
“data full”信息出现时表示已没有剩余存储器空间可保存新数据,此时,您将无法输入任何更多的数据。
此种情况发生时,请按exe键显示下示画面。
按2 键退出数据输入操作而不登录刚输入的数值。
若您要登录刚输入的数值,则请按1 键,但数值不会存入存储器。
CASIO fx4850线路正反算测量程序(全站仪伴侣)CL-测量Norm :Lbl 1:Cls:{U}:U"1 ZS 2 FS"=1 =>Prog "ZS":≠>U=2 =>Prog "FS":≠>Goto 1△△D-读Lbl 1:K[B]=Z[G+B]:Dsz B:Goto 1 FS-反算Lbl 1:Cls:{KVW}:V"X"W"Y":Lbl 2:Prog "P":Pol(V-X,W-Y):J=J-A:I=Rec(I,J):K=K+I:AbsI≥E-3=>Goto 2:≠>Prog "WZ":Goto 1△HQ-缓曲N=I-I^5÷40S2+I^9÷3456S^4-I^13÷599040S^6:M=I^3÷6S-I^7÷336S^3+I^11÷42240S^5:Z=90IAbsI÷πS:J=90-(90-tan-1(M÷N))AbsI÷I:I=√(M2+N2)HY-缓圆I=O:Prog "HQ":Prog "XY":I=K-L-O HZ-缓直I=P: Prog "Y": Prog "XY":I=Q:S=RQ:Prog “HQ”:J=Z-J:Prog "XY":I=K-L-O-P-QML-目录Cls:Fix 3:C=Z[100]:D=Z[101] :Lbl 1:B=6:G=C-6D:Prog "D":K≥L =>K≤M =>C=N:D=O:E=P:F=Q: Goto 2△△Dsz D:Goto 1:Lbl 2P-平Prog"ML": Prog"PM"PM-平面Lbl 1:B=9:G=C-8D-1:Prog "D":K≤T =>Prog "PQ":Goto 2△Dsz D:Goto 1:Lbl 2 PQ-平曲Prog "ZH":K≤L =>Prog "ZX":≠>K≤L+O =>Prog "HQ":≠>Prog "HY":K≤L+O+P =>Prog "Y":≠> Prog "HZ":K≤L+O+P+Q => Prog "HQ" :≠>Prog "ZX"△△△△Prog "XY"PY-偏移Lbl 1:I=0:J=90:{IJ}:I"L"≠0 =>Z=J"<":Prog "XY":Prog "ZB":Goto 1△PZ-平纵Prog "ML":Prog "PM":Prog "ZM"SQ-竖曲Z=N+(K-M)L:K≤M-T =>Z:≠>Z=Z- (K-M+T)2÷2O△WZ-位置"KJ":K:Pause1:J▲XY-XYJ=A+J: A=A+Z:X=X+Rec(I,J):Y=Y+JY-圆J=90I÷πR: I=2RSinJ: Z=2JZ-纵Prog"ML": Prog"ZM"ZB-坐标A=360Frac((A+360)÷360):"ZB":X:Pause 1:Y:Pause 1ZH-直缓X=M:Y=N:A=S:I=K-L:S=ORZM-纵面Lbl 1:B=5:G=E-4F-1:Prog "D":T=Abs(O(P-L)÷2):K≤M+T =>Prog "SQ":Goto2△Dsz F:Goto 1:Lbl 2ZS-正算{U}:Lbl 1:{K}:U"1 B"=1=> Prog "P": Prog "PY" :Goto 1△Prog "PZ":Prog "ZB": Z▲Goto 1ZX-直线J=0:Z=0使用说明运行CL程序首先程序提示正反算1 ZS2 FS?输1正算、输2反算,其它重选。
程序运行示例及说明运行主程序“LQXJS”一、任意点坐标计算(道路、桥、涵)第一步:Z? 1(进入道路、桥、涵任意点坐标计算).第二步:A? 742589.425(输入起点的“X”坐标).第三步:B? 463404.387(输入起点的“Y”坐标).第四步:C? 15°23′31.7″(输入起点的方位角).第五步:D?1÷340 (输入起点曲率).第六步:E? 1÷2286.5(输入终点曲率).第七步:F? 714.188(输入起点桩号).第八步:G? 890.019 (输入终点桩号)第九步:H? 800 (输入待求点桩号)第十步:S? 0((输入待求点至中桩的距离(中心桩为“0”、左为“-”右为“+”) 第十一步:U=26°50′56.17″ (待求点所计算的切线方位角).第十二进步:X=742669.0657 (显示待求点所计算的“X”坐标).Y=463435.9536(显示待求点所计算的“Y”坐标).第十三步:Q? 1(输入“1”时返回第九步,再重复步骤第十步~十三步计算各点的道路坐标;当输入“0”时进入桥、涵坐标计算,再继续下面步骤).第十四步:P? 135(输入桥、涵中心点处纵向轴线(路线前进方向)与横向轴线(从左到右方向)之间的夹角.如图).第十五步:K? 0(输入桥、涵中心点处纵向轴线(路线前进方向)偏离切线方向的偏角(左“-”右“+”)如图). 第 107頁第十六步:J? 8(输入桥、涵的垂直跨距(桥、涵各点至中心处横向轴线的垂直距离的2倍)).第十七步:W? 20 (输入桥、涵上各点至纵向轴线(路线前进方向)的垂直距离(左“-”右“+”)如图). 第十八步: M? 1(计算以桥涵中心处横轴线为界在前面各点的坐标;(M=1为前面、M=-1为后面、M=0 为横轴线)如图).第十九步:L=742647.2359(显示待求点所计算的“X”坐标).N=463447.3197(显示待求点所计算的“Y”坐标).第二十步:返回第十六步,再根据需要计算各点坐标.第二十一步:J、W同时输入“0”则可以退出桥、涵坐标计算,并返回到程序第九步状态.二、坐标反算桩号、距离第一步:Z? 2(进入坐标反算桩号、距离).第二步:A? 742589.425(输入起点的“X”坐标).第三步:B? 463404.387(输入起点的“Y”坐标).第四步:C? 15°23′31.7″(输入起点的方位角).第五步:D?1÷340 (输入起点曲率).第六步:E? 1÷2286.5(输入终点曲率).第七步:F? 714.188(输入起点桩号).第八步:G? 890.019 (输入终点桩号)第九步:J? 742669.0657(输入已知点X坐标).第十步:P? 463435.9536(输入已知点Y坐标).第十一步:H=800(显示待求点所计算的里程桩号)..第十二步:S=0 (显示待求点所计算的距离左为“-”、右为“+”)第十三步:返回第九步.三.曲率判断方法1.直线段计算时: D=0:E=02.圆曲线段计算时:D=1÷R:E=1÷R(左“-”,右“+”)3.直缓段计算时: D=0:E=1÷R(左“-”,右“+”)4.缓直段计算时: D=1÷R:E=0(左“-”,右“+”)5.非完整型缓和曲线段计算时:D=1÷R1:E=1÷R2(左“-”,右“+”)H H(X、Y)N=1 时U ZCR纵向轴线横向轴线KPM=1M=-1M=OJS(J、P)N=2 时H UUw(L、N)起点(A,B)FD G E。
C A S I O F X4850公路计算程序0前言:传统公路测量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和方法都很落后,需带着数学用表、曲线用表、计算盘、计算尺和算盘等一类的工具,完成外业测量工作。
计算器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
高速公路建设中,长大曲线比比皆是,传统中对公路中线的测设方法,被极坐标法彻底的否定与取代,但大量的计算工作,只能带着提前计算好的线路逐桩坐标、高程资料,进行外业测量工作,机动性很差,现场查找也不方便。
这些问题都能在CASIO系列可编程计算器上得到很好的解决,对CASIO系列可编程计算器如何使用,直接影响到测量成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本文将对CASIO系列可编程计算器快捷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与介绍。
1:以知线外任意点坐标,求对应线路里程在缓和曲线上,要计算任意里程的法线方向及任意宽度的边线坐标,非常简单。
但要计算任意一个已知坐标点,是对应哪一个里程法线方向上的点,就有一些困难。
很难推导一个这样的计算公式。
唯一的方法“渐进”,如果手工计算这可不是一个好方法。
但在有CASIO系列可编程计算器,如:FX-4500的情况下就变的非常简单了。
亦可用于直线和圆曲线的计算。
首先在缓和曲线上任选一点A为起始点,计算该点的坐标和切线方位角,通过坐标反算求起始点A与计算点B的方位角和距离,B点肯定对应A点切线方向上有一个垂足C点,把三点看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计算A C的距离,当该距离大于某一数值,如0。
001m,A点里程加AC的距离等于C点的里程,回到开始重新进入新一轮的计算,如果AC的距离小于某一规定值,则计算C点的里程与BC的距离即可。
求对应线路里程程序:主程序QLC (已知坐标求里程)Lb1 0:{LDE}:Prog XH:Goto 0子程序:XH (循环)L1 Lb1 1L2 Norm:Prog LYYD:L3 PO1(D-X,E-Y):W≤0=>W=W+360⊿L4 Z=W-I:A=V×cos Z:L=L+AL5 Abs A≥0.001=>Goto1:≠=>B=V×sinZ:Fix 3:“FXJL=”◢L6 L:Fix3:“DYLC=”◢程序中字母代表D 任意点X坐标,E 任意点Y坐标,DYLC 对应里程,FXJL 中线法线距离。
主程序:ZBJSM:fixm:LbI0:M≥0=>{KS}:KS: ≠>{NE}:NEΔLbI1:F=0:G=0:L=0:Prog”R”:G=0=>G=LΔPol(Q-V,T-W):Z=J:Pol(V-X,W-Y):Q=Z-J:Z=J:Q<180=>Q=Q+360ΔQ>180=>Q=Q-360ΔT=R^-1=(R+TL^2÷24)tg(AbsQ÷2)+L÷2-T^2L^3÷240:U=K-U:U≤L=>X=Up rog”HU”:Goto2ΔU=U-L:J=兀RabsQ÷180-L:U≤J=>X=L:Prog”HU”:U=90U÷兀R:X=X+Rec(2RsinU,U+L):Y=Y+J:L=L+2U:Goto2ΔT=-T:Z=Z+Q:X=L-U+J:Prog”HU”:X=-X:L =-L:LbI2:Q<0=>Y=-Y:L=-L:J=G:G=F:F=IΔX=V+Rec(Pol(X-T,Y),J+Z):Y=W+J:L=L+Z:M<0=>K=K+Rec(Pol(N-X,E-Y),J-L):AbsI≥0.1=>Goto1Δ”K=”:K▲”S=”:S=J▲Goto3?≠>X=X+Rec(S,L+90):”X=”:X▲”Y=”:Y=Y+J▲LbI3:Prog”H”:H=(K-U)(W-V)÷(Z-U)+V:Z=Z-O:U=U+J:K>Z=>H=H+(K-Z)^2÷2RΔK<U=>H=H+(U-K)^2÷2IΔ”H=”:H= H-0.000▲Goto0子程序:HUX≤0=>F=2:G=2:Y=0:L=0:Goto2ΔF=0=>F=2:G=2:Goto1ΔX>G=>G=F:F=-F:Goto1ΔY=F:F=X(-Y-2)÷G+Z:G=4G÷(Y+2):X≥G=>G=-F:≠>G=ZΔLbI1:I=R^-1L^-1:Y=IX^3÷6-I^3X^7÷336:L=90IX^2÷兀:X=X-I^2X^5÷40:LbI2?子程序:DQ=V:T=W:V=X:W=Y:Z=U?子程序:CZ=U:W=V:R=I:O=J子程序:R(曲线要素数据库)P10 X=……:Y=……:Prog”D”:(交点坐标,后向前输)P9 X=……:Y=……:Prog”D”:P8 X=……:Y=……:U=……(P9交点的第一缓和曲线起点里程):K≥U=>R=……(平曲线半径):L=……(缓和曲线缓和段长度):Goto1ΔProg”D”:PN (输入方法同P8)P1 X=……:Y=……:U=……:K≥U=>R=……:L=……:LbI1?子程序:H(竖曲线要素)P10 U=……(竖曲线变坡点里程,从后向前输):V=……(设计高程):I=……(竖曲线半径,凸为“-”、凹为“+”)J=……(切线长):Prog”C”:P9 U=……:V=……:I=……:J=……:K≥U=> Goto1ΔProg”C”:PN (输入方法同P9)P1 U=……:V=……:I=……:J=……:LbI1?注: K=所求点里程 S=边距,左“-”、右“+” M=正算为“+”反算为“-”此程序可把全线路要素输入数据库,能执行直线、圆曲线、LS1=LS1的缓和曲线的坐标,高程放线正反算。
坐标放样(fx-4800)一.源程序:主程序:ZBFY.JSProg“CZ”:Prog“HS”:Lbl o:{XY}:Pol(X-A,Y-S):J<o⇒J=J+360U=J-Z[2]:U<o⇒U=U+360L=o⇒U“P.SPJ”◢≠⇒J“P.FWJ”◢I“P.D”◢Prog“BCXZ”:Goto o↵子程序:CZA“X(CZ)”:S“Y(CZ)”:W“X(HS)”:D“Y(HS)”: L“SPJ=o,FWJ=1”↵子程序:HSI=o:J=o:Pol(W-A,D-S):Z[1]“D(HS)”=I◢J<o⇒J=J+360Z[2]“FWJ(HS)”= J◢↵子程序:BCXZI“DS”=I÷((1+((Y+S)÷2-5E5)²÷2÷6371000²+(Y-S)²÷24÷6371000²)×(1-300÷(6371000+300)))◢↵二.程序功能:本程序能根据已知坐标进行放样计算。
三.程序说明:子程序BCXZ中的“……1-300÷(6371000+300)……”中的“300”为测区平均高程,主要是针对测区位于高斯坐标投影带边缘而设立的,不同测区时应重新设定之。
四.运行操作:运行ZBFY.JS时:X(CZ)?请输入测站坐标Y(CZ)?X(HS)?请输入后视坐标Y(HS)?SPJ=0,FWJ=1?以水平角放样键“0”,以方位角放样键“1”D(HS)= 显示后视平距FWJ(HS)= 显示后视方位角,按后以°′″格式显示X?请输入待放点坐标Y?P.SPJ(或P.FWJ)显示待放点水平角(或方位角)P.D 显示待放点理论平距DS= 显示待放点修正平距. .. .. .X?请输入待放点坐标Y?引点计算(fx-4800)一.源程序:主程序:YD.JSProg“CZ”:M“H(CZ)”:Prog“HS”:Lbl o:{PVH}:L=o⇒P=P“SPJ”+Z[2]:≠⇒P “FWJ”V“D”:H“h”:X=A+Vcos P◢Y=S+Vsin P◢ H=M+H+6.7336E-8V²◢Goto o↵子程序:CZA“X(CZ)”:S“Y(CZ)”:W“X(HS)”:D“Y(HS)”: L“SPJ=o,FWJ=1”↵子程序:HSI=o:J=o:Pol(W-A,D-S):Z[1]“D(HS)”=I◢J<o⇒J=J+360Z[2]“FWJ(HS)”= J◢↵二.程序功能:本程序能根据水平角(或方位角)、平距、高差进行三维坐标计算。
公路平曲线设计与敷设程序(用于CASIO fx-4850P计算器)罗平县交通重点工程指挥部1.该程序是公路平曲线测设的常用程序,包括五种半径选择程序、四种中线敷设程序和四种特殊平曲线设计与敷设程序。
适用于三、四级公路之测设,符合海地道路软件中平曲线计算之"算法三",是公路工程师的最佳助手。
2.该程序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半径选择程序,分为外距控制(E)、切线长控制(T)、曲线长控制(L),两点虚交(AB),三点虚交(ABC);第二部分为中桩支距法放样程序:分为单交点(1JD)、两点虚交(2JD)、三点虚交(3JD)、回头曲线之圆曲线部分(HTQX);第三部分为特殊平曲线设计与敷设程序,分为单交点凸型曲线设计(TU)、两点虚交复曲线设计与敷设(FU/FUF)、两点虚交非对称基本型平曲线的设计与敷设(FDC/FDCF)以及两点虚交卵型曲线的设计与敷设(LQX/LQXF)。
3.该程序利用模拟菜单操作,各个程序既可单独使用,又可联合使用。
程序必须全部输入完才能正常运行(特殊平曲线除外)。
4.程序使用技巧:运行时按照提示输入数据即可得到结果:①单交点平曲线半径可根据控制较严的一项进行选择:外距控制按1(E)、切线长控制按2(T)、曲线长控制按5(L)先运行相应程序,拟放曲中桩号(QZ桩号),根据拟放的曲中桩(QZ)位置需向外或者向内偏移的距离(例如:1.5米),再运行外距控制程序(E),需向外偏移时E值输入E-偏移距离(例如:E-1.5),向内偏移时输入E+偏移距离(例如:E+1.5),即可得所求半径。
③运行敷设程序得到中桩坐标,X值为沿导线上量取的长度,X前面的交点桩号为量取长度的起点,方向为测量的前进方向,Y值为偏移导线的垂直距离,Y值为正时向内偏移,为负时往外偏移。
④复曲线和卵型曲线须先拟定第一个曲线半径即可。
⑤C型曲线和S型曲线可分成两个曲线,分别用外距控制和切线长控制程序进行计算。
注:CASIO fx-4850P 计算器的程序储量较大,一共有28500字节,可储存以上所有程序,这时,只要在计算状态下录入: Prog "JS ":Prog "FX ":Prog "TS ",按模拟菜单操作方法:按0JD K+”和“JDA K+”输入交点桩号,“NO=”和“W ”输入敷设点的中桩桩号。
•全套4850测量程序.超全•发布时间:2009-6-14 阅读次数:1893 字体大小: 【小】【中】【大】CASIO fx-4850p公路工程计算器程序集编号主程序名(其中文含义)程序计算功能一FANG YANG (放样)计算路线中、边桩坐标,测站点与路线中、边桩坐标间的距离和方位角等二CHAO GAO (超高) 计算设计高程、左右两侧路基横坡度、宽度、左中右处设计标高之差值及设计高程三YYLDFWJ (任意两点方位角) 计算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和方位角四SQXBG(竖曲线标高)计算竖曲线设计标高五TIAN WA G-C(填挖高差) 计算左、中、右处填挖高差六 BZZB (边桩坐标)主要进行桥梁及涵洞各点放样计算七 ZHUI PO (锥坡)进行锥坡放样计算编号子程序名(其中文含义)程序计算功能1 XY (坐标计算子程序)利用交点参数数据库进行计算2 P-Q-X J-S (平曲线计算子程序)利用交点坐标进行计算曲线要素3 YAO-SU (平曲线要素计算子程序) 进行平曲线要素计算4 ZB (平曲线的坐标计算子程序) 进行平曲线的坐标计算5 X1 (曲线要素数据库子程序)曲线要素数据库(按桩号先后顺序依次输入)6 ZHONG ZHUANG(中桩坐标计算之子程序)计算任意点中桩坐标及其切线方位角7 ZH HY(直缓点缓圆点处中桩坐标计算之子程序)计算ZH至HY间中桩坐标及其切线方位角8 HY YH(缓圆点圆缓点坐标计算之子程序)计算HY至YH间中桩坐标及其切线方位角9 YH HZ(圆缓点直缓点坐标计算之子程序)计算YH至HZ间中桩坐标及其切线方位角10 S0(缓和曲线长度等于零坐标计算之子程序)计算S=0的圆曲线中桩坐标及其切线方位角11 ZXZB(直线段坐标计算之子程序)计算直线段中桩坐标及其切线方位角12 CHAO GAO-1(超高计算之子程序)计算左右两侧路基横坡度、宽度、左中右处设计标高之差值13 JK--B[2](加宽计算之子程序)计算内侧路基宽度14 JU-LI FWJ(任意两点间距离、方位角计算之子程序) 计算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和方位角15 SQXBG-1(竖曲线标高计算之子程序)计算竖曲线设计标高16 SQX CAN SHU(竖曲线参数)输入各个竖曲线相关参数(按桩号先后顺序依次输入)17 CAN SHU(圆曲线参数)输入各个平曲线相关参数(按桩号先后顺序依次输入)18 S244-QIAO(S244 线桥梁坐标参数) S244 线桥梁坐标参数数据库(按桩号先后顺序依次输入)19 S244-BM(S244 线桥梁附近的导线点参数) S244 线桥梁附近的导线点参数数据库(按桩号先后顺序依次输入)常用字母的一般含义:(输入时)1. 判断参数M,当M≥0时,调用子程序相应参数;当M<0时,直接输入相应参数。
•全套4850测量程序.超全•发布时间:2009-6-14 阅读次数:1893 字体大小: 【小】【中】【大】CASIO fx-4850p公路工程计算器程序集编号主程序名(其中文含义)程序计算功能一FANG YANG (放样)计算路线中、边桩坐标,测站点与路线中、边桩坐标间的距离和方位角等二CHAO GAO (超高) 计算设计高程、左右两侧路基横坡度、宽度、左中右处设计标高之差值及设计高程三YYLDFWJ (任意两点方位角) 计算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和方位角四SQXBG(竖曲线标高)计算竖曲线设计标高五TIAN WA G-C(填挖高差) 计算左、中、右处填挖高差六 BZZB (边桩坐标)主要进行桥梁及涵洞各点放样计算七 ZHUI PO (锥坡)进行锥坡放样计算编号子程序名(其中文含义)程序计算功能1 XY (坐标计算子程序)利用交点参数数据库进行计算2 P-Q-X J-S (平曲线计算子程序)利用交点坐标进行计算曲线要素3 YAO-SU (平曲线要素计算子程序) 进行平曲线要素计算4 ZB (平曲线的坐标计算子程序) 进行平曲线的坐标计算5 X1 (曲线要素数据库子程序)曲线要素数据库(按桩号先后顺序依次输入)6 ZHONG ZHUANG(中桩坐标计算之子程序)计算任意点中桩坐标及其切线方位角7 ZH HY(直缓点缓圆点处中桩坐标计算之子程序)计算ZH至HY间中桩坐标及其切线方位角8 HY YH(缓圆点圆缓点坐标计算之子程序)计算HY至YH间中桩坐标及其切线方位角9 YH HZ(圆缓点直缓点坐标计算之子程序)计算YH至HZ间中桩坐标及其切线方位角10 S0(缓和曲线长度等于零坐标计算之子程序)计算S=0的圆曲线中桩坐标及其切线方位角11 ZXZB(直线段坐标计算之子程序)计算直线段中桩坐标及其切线方位角12 CHAO GAO-1(超高计算之子程序)计算左右两侧路基横坡度、宽度、左中右处设计标高之差值13 JK--B[2](加宽计算之子程序)计算内侧路基宽度14 JU-LI FWJ(任意两点间距离、方位角计算之子程序) 计算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和方位角15 SQXBG-1(竖曲线标高计算之子程序)计算竖曲线设计标高16 SQX CAN SHU(竖曲线参数)输入各个竖曲线相关参数(按桩号先后顺序依次输入)17 CAN SHU(圆曲线参数)输入各个平曲线相关参数(按桩号先后顺序依次输入)18 S244-QIAO(S244 线桥梁坐标参数) S244 线桥梁坐标参数数据库(按桩号先后顺序依次输入)19 S244-BM(S244 线桥梁附近的导线点参数) S244 线桥梁附近的导线点参数数据库(按桩号先后顺序依次输入)常用字母的一般含义:(输入时)1. 判断参数M,当M≥0时,调用子程序相应参数;当M<0时,直接输入相应参数。
Fx-4850p计算器编程(各种线形任意点中边桩大地与施工坐标的互换)第一版秦德恒编著水电三局测量队一、曲线任意里程中边桩坐标正反算的编程1.1 主程序(TYQX JS)“1.SZ =>XY”:“2.XY=>SZ”:N:U“X0”:V“Y0”:O “S0”:G“F0”:H“LS”:P“R0”:R“RN”:Q:C=1÷P:D=(P-R)÷(2HPR):E=180÷∏:N=1=﹥Goto1:≠>Goto2Lbl1:﹛SZ﹜:W=Abs(S-O):Prog“SUB1”:X“XS”=X◢Y“YS”=Y◢Goto1Lbl2:{XY}:I=X:J=Y:Prog“SUB2”:S“S”=O+W◢Z“Z”=Z◢Goto21.2正算子程序(SUB1)A=0.1739274226:B=0.3260725774:K=0.0694318442:L=0.3300094782:F=1-L:M=1-K:X=U+W(ACos(G+QEKW(C+KWD))+BCos(G+QELW(C+LWD))+BCos(G+QEFW(C+FWD))+ACos(G+QEMW(C+MWD))):Y=V+W(ASin(G+QEKW(C+KWD))+BSin(G+QELW(C+LWD))+BSin(G+QEFW(C+FWD))+ASin(G+QEMW(C+MWD))):F=G+QEW(C+WD)+90:X=X+ZCosF:Y=Y+ZSinF1.3反算子程序(SUB2)T=G-90:W=Abs((Y-V)CosT-(X-U)SinT):Z=0:Lbl0:Prog“SUB1”:L=T+QEW(C+WD):Z=(J-Y)CosL-(I-X)SinL:Abs Z﹤1E-6=﹥Goto1:≠﹥W=W+Z:Goto0⊿Lbl1:Z=0:Prog“SUB1”: Y =(J-Y)/SinF二、编程原理及功能原理:利用Gauss-Legendre5点通用公式。
CASIO fx4850万能计算程序[kaixin100sc正式版]卡西欧计算器程序2009-10-13 17:59:51 阅读23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经本人反复测试与验证,该程序可说是一个绝无仅有的万能程序,对于匝道当然也非常适用,匝道在立交工程中常常用到,由于其采用线型多样,计算复杂,因此一份适用的计算程序是不可缺少的,本文提供一份万能匝道计算程序,该程序简单,容易上手,输入参数少。
一、说明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建设中常常运用到互通式立交工程,互通式立交由于曲线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施工中的测量定位工作带来困难,手工计算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时下CASIO系列计算器在土木工程中已经得到普遍运用,为便于对立交工程匝道的准确测量定位,本人根据多年的测量工作经验,编写出一份适合CASIO fx-4850匝道计算程序,该程序界面好,能计算出匝道各种线元的中线坐标和边线坐标。
二、程序清单QXZDSJK (程序运行子程序,可计算n条线路)T=1=>Prog “SJK1”:Prog “QXZD”:Goto 0⊿(回车)T=n=>Prog “SJKn”:Prog “QXZD”⊿(回车)Lbi 0SJK (子程序--如果有多条线路,可改程序名为SJK1...到SJKn){H}:H“DKI”(回车)H≤曲线元终点里程=>A=曲线元起点坐标:B=曲线元终点坐标:C=曲线元起点正切线方位角:D=曲线元起点曲率:E=曲线元终点曲率:F=曲线元起点桩号:G=曲线元终点桩号:Goto 0⊿(回车)H≤曲线元终点里程=>A=曲线元起点坐标:B=曲线元终点坐标:C=曲线元起点正切线方位角:D=曲线元起点曲率:E=曲线元终点曲率:F=曲线元起点桩号:G=曲线元终点桩号:⊿(回车)Lbl 0(说明:一条线路中有多少个线元就要添加多少个进入数据库SJK中)QXZD (程序名)A"XA":B"YA": C"CA": D"RA":E"RB":F"DKA":G"DKB":Deg (回车)H>G=>{H}:Goto 0:≠>H<F=>{H}:Goto0:ΔL=(H-F)÷4:I=180L÷πD:U=90LL(D-E)÷πDE(G-F):T=C+I+U: W=C+2I+4U:K=C+3I+9U:O=C+4I+16U: {ZQ}:Z"BJ(+0+)" :P=O+Q"JIAJIAO(-0+)":X=A+L(cosC+4(cosK+cosT)+2cosW+cosO)÷3+ZcosP:Y=B+L(sinC+4(sinK+sinT)+2sinW+sinO)÷3+Zsin P (回车)"X=":X▲"Y=":Y▲I=0:J=0:Pol(X-M"X0",Y-N"Y0"):J<0=>J=J+360:Δ“FWJ=”:J←DMS◢“I=”:I : Lbl 0三、变量及符号说明说明XA:YA:CA――――曲线元起点X、Y坐标及起点正切线方位角RA:RB――――――曲线元起点及终点曲率半径(左偏负,右偏正)DKA:DKB:―――曲线元起点和终点桩号DKI――――――――曲线元中待求点桩号Z―――――――――边桩距中线平距X:Y―――――――待求点中边桩桩号的X,Y坐标X0,Y0――――――置镜点的X,Y坐标FWJ――――――――待防样点的方位角L=―――――――――待防样点到置镜点的距离 Q"[JIA(-0+)]"--------------中点切线与两边桩连线的夹角(左负中0右正)四、示例龙门互通立交D匝道线型及相关数据如下(里面卖些关子,就是曲线元的半径没有给足,你会计算吗?):点号桩号XY 方位角起点半径,止点半径QD, K0000 , 2777862.564 ,544381.888 ,295"56"01″1291,1291YH, K0081.721 ,2777900.604 ,544309.576 ,299"33"37″1291,250HY,K 122.038 ,2777921.779 ,544275.286 ,305"04"30″250,250YH, K 277.085,2778043.376 ,544183.130 ,340"36"33″250,10^45GQ,K 317.085 ,2778081.751 ,544171.883 ,345"11"34″10^45,-135HY,K 367.085 ,2778129.138 ,544156.172 ,334"34"57″-135,-135ZD, K 432.211 ,2778179.092 ,544115.375 ,306"56"31″五、计算步骤1、QD-YH曲线元,该段为圆曲线运行程序,按照提示输入曲线元QD纵横坐标及方位角,半径1291,QD和YH点桩号,再输入该曲线元内所求点桩号即可显示该中线坐标和切线方位角,可以输入YH点桩号K0 81.721验证计算出的结果,之后会提示输入“Z”值,即边线宽度(不分左右,均为正值),"Q"值既中线与边桩连线的夹角(左负右正中0)。
CASIO4850计算器公路测量计算程序程序设计:魏加训2009.3.10Casio 4850计算器数据库型全线任意位置高程计算程序一、主程序:HLbl 0: X “BM-H”:U “HS”:“SXG=”: U+X◢输入水准点高程及后视,显示视线高程Lbl 1:{ P K }: “QS”K “K××+×××”: Prog“SJK”↙(换路修改此处为对应数据库名即可)C= C÷100: D= D÷100:↙D>C=> W=1:≠>W = -1⊿K<A=> I= -C:≠> I=D⊿↙Abs (A-K):L> R Abs(D-C)÷2 =>H=Z+IL: "H(Z-SJ)=": H◢Goto2↙≠>H= Z+IL+W(R Abs(D-C)÷2- Abs (A-K))2÷2÷R: "H(Z-SJ)=": H◢Lbl 2: {ONJP}:O “JGC(h)” : N“Z”:J “HP”:N=Abs N : B=H-O+N J÷100: "H(C) =" : U+X-P :Pause 0 : “H(S)=”: B◢“⊿h=”: B-U-X+P◢输入前视后显示实测高、设计高及高差(+填,-挖)Goto 1二、竖曲线数据库格式:K<下一竖曲线起点里程=>C=本竖曲线变坡点之前坡度(%前分子有正负): D=本竖曲线变坡点之后坡度(%前分子有正负): R=本竖曲线半径: A=本竖曲线变坡点桩号: Z=本竖曲线变坡点高程: Goto 1⊿↙三、数据库样例: SJKK<下一竖曲线起点里程=> C=本竖曲线变坡点之前坡度(%前分子有正负):D=本竖曲线变坡点之后坡度(%前分子有正负):R=本竖曲线半径: A=本竖曲线变坡点桩号: Z=本竖曲线变坡点高程: Goto 1⊿↙K<下一竖曲线起点里程=> C=本竖曲线变坡点之前坡度(%前分子有正负):D=本竖曲线变坡点之后坡度(%前分子有正负):R=本竖曲线半径: A=本竖曲线变坡点桩号: Z=本竖曲线变坡点高程: Goto 1⊿↙…………………………………………………………………………………………………………………..(注:如一条路有多个竖曲线要素则按顺序排列依次添加入数据库S.Z中)K≤下一竖曲线起点里程=> C=本竖曲线变坡点之前坡度(%前分子有正负): D=本竖曲线变坡点之后坡度(%前分子有正负): R=本竖曲线半径: A=本竖曲线变坡点桩号: Z=本竖曲线变坡点高程: Goto 1⊿↙Lbl 1↙四、输入与显示说明BM-H ?输入水准点的高程HS?输入水准点上的后视读数SXG= ×××显示视线高程“QS”?输入所求点前视读数K××+×××? 输入所求的桩号H(Z-SJ)= ×××显示所求桩号的路面中桩设计高程JGC(h) ? 输入结构层厚度或从设计路面高程点处垂直向下的厚度Z ?输入所求点距中线的边距(注:不分正负号均可,有中央分隔带的输入时需自行扣除中央分隔带半宽)HP?输入所求桩号处的横坡(%前分子有正负).H(C) = 显示计算得出的所求点的实测高程H(S) = 显示计算得出的所求点的设计高程⊿h= 显示设所求点的计与实测的高差(+填,-挖)注:(①当Z和JGC(h)为0时,则H=×××为路面中桩设计高程等于前面显示的H(S) ;②当Z为0,JGC(h)不为0时,则H=×××为路面垂直向下至某层的中桩设计高程;③当Z、JGC(h)、HP三者同时不为0时,则H=×××为路面垂直向下至某层的边桩对应Z位置的设计高程;④当Z不为0、JGC(h)为0、HP不为0时,则H=×××为路面边桩对应Z位置的设计高程;)附:数据库中用到的竖曲线基本计算公式:竖曲线起点桩号=本竖曲线变坡点桩号+本竖曲线之切线长T竖曲线切线长T=RAbs(i2-i1)÷2。
fx-4850P程序
普通水准测量记录程序PM3-10
(1) 普通水准测量原理
与等级水准测量比较,普通水准测量只需要读取中丝读数,不需要测量前后视距,测量方法有两次仪器高法与双面尺法。
记录格式见表3-11与表3-12。
表3-11 普通水准测量两次仪器高法记录格式
水准尺读数/mm
高差/m平均高差/m累计高差/m
测站点号
后视前视
BM-A1134
1011
1
-0.543 (0.000)
TP1 1677
-0.543 -0.543
1554
-0.543
TP1 1444
1624
2
+0.120(+0.004)
TP2 1324
+0.116+0.118 -0.425
1508
TP2 1822
1710
3
+0.946(0.000)
TP3 0876
+0.946+0.946 0.521
0764
TP3 1820
1923
4
+0.385(+0.002)
TP4 1435
+0.383+0.384 0.905
1540
TP4 1422
1604
5
+0.114(-0.002)
BM-B 1308
+0.116+0.115 1.020
1488
表3-12 普通水准测量双面尺法记录格式
水准尺读数/mm
测站点号
高差/m平均高差/m累计高差/m
后视前视
BM-C1211
5998
1
TP1 0586
+0.625(0.000)
+0.725+0.625 +0.625
5273
TP1 1554
6241
2
+1.243(+0.001)
TP2 0311
+1.144+1.2435 1.8685
5097
TP2 0398
5186
3
-1.125 (0.001)
TP3 1523
-1.1245 +0.744
6210
-1.024
TP3 1708
6395
4
+1.134(+0.000)
TP4 0574
+1.034+1.134 +1.878
5361
(2) 程序——PM3-10
Norm:Scl设置显示格式与清除统计存储器
Z"H0(m)=":H=0输入起始点高程,高差累加变量清零
Lbl 0:{ABCDS}设置四次中丝读数变量
A"1 MID(mm)="一次后视中丝读数
B"2 MID(mm)="一次前(或后)视中丝读数
C"3 MID(mm)="二次后(或前)视中丝读数
D"4 MID(mm)="二次前视中丝读数
fx-4850P程序
计算前两次中丝读数之差的绝对值E<4600K=0:两次仪器高法观测
F=A-B:G=C-D: 计算第一、二次高差
X=Int ((B-A)÷100):Y=Int ((D-C)
÷100): 双面尺法观测,计算后前尺的零点常数X 46X=47:X 47X=46:
计算后视尺正确的零点常数Y46Y=47:Y47
Y=46:计算前视尺正确的零点常数
K=100(Y-X): 计算零点常数对红面尺高差的影响常数F=A-C:G=B-D:
计算第一、二次高差
I=F-G-K
计算两次高差之差
Abs I>5"Dh>5mm,REP!":Goto 0
两次高差之差超限时重测E<4600A,B DT :C,D DT : 将两次仪器高法观测数据存入统计存储器A,C DT :B,D DT :将双面尺法观测数据存入统计存储器Fix 4:"h1(m)=":0.001F显示第一次测量高差
"h2(m)=":0.001G
显示第二次测量高差
"Dh(m)=":0.001I 显示两次高差之差
J=(F+G+K)÷2:"h(m)=":0.001J计算并显示两次高差的平均值
H=H+0.001J
计算前视点高程
Norm:S"CONT(0),END(ELSE)="输入0继续观测,否则结束观测
S=0Goto 0继续观测
"Hp(m)m=":Z+H 显示未知点高程
"Σ(BACK)m=":0.001Σx 显示后视读数之和
"Σ(FRONT)m=":0.001Σy
显示前视读数之和
"Σ(B)-Σ(F)m=":0.001(Σx-
Σy)显示后视读数和减前视读数和"Σ(h)m=":H
显示高差和
"n=":n÷
2
显示总测站数
"PM3-10END"
(3) 程序说明
①为便于用户正确输入观测数据,程序中使用了小写字母提示符,
按
键输入字符“m”,按键输入字符“h”,按键输入字符“!”,按键输入字符“Σ(”。
②程序应在LR模式输入,由于在LR模式下,机器内部需要使用
P、
Q、R、U
、
V、W等六个变量存储器存储统计数据,所以编程时,应注意不能使用这些变量存储器。
程序中的统计变量Σx按键输入,Σy按键输入,n按键输入。
③设置两次高差观测之差的限差为5mm,如需使用其它限差,请读者修改程序中的限差值。
④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四个中丝读数自动判断所使用的水准测量方法,观测结束时,能自动统计出后视读数之和与前视读数之和,并自动计算观测站数。
两次仪器高法每站观测提示输入数据如下:
1
MID(mm)
=
? 输入后尺黑面中丝读数——后
2
MID(mm)
=
? 输入前尺黑面中丝读数——前
3
MID(mm)
=
? 输入第二次仪器高的后尺黑面中丝读数——后4
MID(mm)
=
? 输入第二次仪器高的前尺黑面中丝读数——前双面尺法每站观测提示输入数据如下:
1
MID(mm)
=
? 输入后尺黑面中丝读数——后
2
MID(mm)
=
? 输入后尺红面中丝读数——后
3
MID(mm)
=
? 输入前尺黑面中丝读数——前
4
MID(mm)
=
? 输入前尺红面中丝读数——前
当两次高差之差的绝对值大于0.005m时,程序不计算本站高差结果,并显示“Dh>5mm,
fx-4850P程序
REP!”,要求用户重新观测并输入本站数据。
⑤虽然在程序运行的任何提示下,都可以按键停止程序运行,但这样做将失去统计存储器中存储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