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懋华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2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及其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认识、领会和把握其基本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继承与发扬,推进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会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建设,主体,自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息繁衍中逐步形成的,它进而影响整个民族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作为其内在特征的基本精神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对于整个民族的成长壮大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论者有诸多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
因此,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
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
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
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光荣传统的升华和时代文明的结晶。
是一个民族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体现的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
这就注定民族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
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民族精神植根于本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优秀文化的催生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作者:姜文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第12期辽宁省普兰店市第十六中学姜文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数千年积淀、提升和传承下来的智慧结晶,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整体道德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着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应该看到,在当前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其中的道德教育过程中,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关于传统文化的内涵,专家学者有不同的学说,由于其中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涵盖宗教、哲学、文学、科技、军事、艺术等各方面,因此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下结论是十分困难的。
经典古籍给了我们启示,《易经》中说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以说对文化的功用作了很好的诠释,即观察人类的文明,用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
可见,传统文化更多注重的是对人的教化,塑造人的品格和道德,使人人都成为圣贤君子。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两句话,在铸就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强调自强不息,努力向上,绝不停止;一方面强调包容的胸怀,包容不同的事物。
这因为如此,中华民族才能在经历磨难和屈辱之后繁衍生息,不断实现伟大的复兴。
第二,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些都表达了孔子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而这种精神态度,也铸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安贫乐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做人的根本准则。
第三,注重伦理教育,强调人伦规范。
“百善孝为先”,可见,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到的中,“孝”具有极高的地位。
懋华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意义懋华精神源于20世纪初正太铁路路权收归国有的一段革命史实,是在近代中国反抗外敌入侵、争取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历史洪流中形成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展现。
19世纪末,清政府筹建正太铁路,1907年正太铁路全线通车。
1933年,在正太铁路管理局局长王懋功、副局长朱华直接领导下,中国从法国人手中正式收归路权。
在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这一事件极大地鼓舞了国人士气。
在正太铁路运营管理方面,懋、华两位局长为国为路为民苦心经营,为“二七”大罢工中失业工友复业,实行8小时工作制度,优先安排已故员工子女就业,发放退休养老金,建立消费合作社,允许员工集资认股年终分红等。
“凡有利于国,有利于路,有利于员工者,辄排万难以求厥成”。
懋、华两位局长先后离职后,广大员工自发筹建懋华亭以资纪念。
懋华亭是现存最早的正太铁路文物之一,2008年入选河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八十多年的岁月沉淀,它一直承载着爱国、为民、责任担当的深刻内涵,并逐渐形成今天的懋华精神。
1.不畏强国、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所持有的一种积极态度,也是调节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政治立场、道德准则和法律要求。
在中华民族辉煌又沧桑的悠久历史中,爱国主义始终起着凝聚社会力量、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
尤其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
面对强大且众多的侵略者,中国人民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热情,奋起抗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民族独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爱国主义精神在国家生死存亡、民族深受压迫的历史关键时刻,又一次展现出凝聚人心、推动历史进步的巨大力量。
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斗争形式多种多样,正太铁路路权收归国有主要使用的是和平手段。
依据筹建时中法双方贷款合同的规定,本息全部还清之日,即是路权收回之时。
法国作为债权所有者,在中方借款全部还清后,利用各种借口,拖延塞责,拒绝交出铁路经营权。
学习霍懋征教育思想心得体会霍懋征是中国当代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家,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教育思想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推崇和尊重。
在学习和研究霍懋征的教育思想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他对教育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洞察力,同时也在实践中得到了一些启发和体会。
首先,霍懋征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充分发掘和发展自己的潜能。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使其具备面对未来社会的能力和素质。
这一观点深受我认同,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和特长,只有给予他们多样化的培养和发展机会,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潜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实践中,我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校内外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其次,霍懋征倡导个性化教育。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教育应该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学生个性的重要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节奏,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例如,对于一些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我会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而对于一些学习速度较快的学生,我则会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个性化教育,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再次,霍懋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管理。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在我个人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情绪状态对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有时候,学生因为一些外部因素或者内部情绪波动,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绪管理能力,开展一些情感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学会正确处理情绪,以及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2023年学习霍懋征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范文霍懋征是中国教育界的名人,他对教育的思考和理念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4年,他发表了一篇名为《重振中国教育的道德维度》的文章,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以下是我对霍懋征教育思想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霍懋征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人的人格是其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其最重要的资本。
在现代社会,人的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来获得,但是一个人的品德和人格却不能轻易改变。
因此,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人格,让他们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其次,霍懋征主张以身作则,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
他认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和学生的引路人,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和激励。
教师应该具备优秀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以此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思想。
只有教师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够教育好学生,让他们在道德品质上得到提升。
第三,霍懋征提出了“真、善、美”教育的理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智力、体力、美感和道德等多方面的素质。
在这其中,“真、善、美”是三个主要的方面。
通过培养学生的真实性,可以让他们保持真实的自我,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善良是人类共同的美德,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可以让他们关心他人,有责任感;美是对人类情感的满足,培养学生的美感可以使他们更加欣赏美丽的事物,拥有美好的心境。
第四,霍懋征提出了学生主体、立体化的教育模式。
他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应该是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他还强调,教育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最后,霍懋征还强调了教育家的责任和使命。
他认为,教育家应该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事业和责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贡献。
“懋元精神”再解读李科浪*(深圳大学高教所,广东深圳518060)摘要:“懋元精神”就是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精神,体现为“板凳敢坐十年冷”的献身精神、“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求实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厚德载学的大师风范、飘逸洒脱的生活态度、巧弹钢琴的工作艺术等方面。
内圣外王的儒家传统、自强不息的潮人特质、南方之强的厦大精神、爱国爱家的革命情结是“懋元精神”的来源。
研究和学习“懋元精神”对于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变革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懋元精神解读高等教育科学研究Reinterpretion on Maoyuan SpiritKelang Lee(The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Guangdong)Abstract:Maoyuan Spirit serves as the spirit of higher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hina, which is reflected on the spirit of devotion、realism、creation、noble virtue、easy and optimistic lifestyle and Pro. Pan Maoyuan’s working art. Maoyuan Spirit originates in 4 aspects at least, that is the Chinese confuciani sm tradition、the self-improve character of Chaoshanese、the spirit of Xiamen University and the revoluti onary complex of Pan’s love to China. It’s significant to study Maoyuan spirit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ation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sciencific research in the 21st century.Key words:Maoyuan spirit; reinterpretion; hi gher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潘懋元教授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创始人,也是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教育大师。
学习霍懋征教育思想心得体会模板霍懋征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对于教育思想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让我深受启发。
在学习霍懋征的教育思想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真谛和价值,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全面发展的能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于霍懋征教育思想的一些体会。
首先,霍懋征教育思想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品德和丰富的人格。
在他看来,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学术成绩只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
这种做法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他们成为道德和智慧兼具的人才。
其次,霍懋征教育思想强调的是个性化教育。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特长,因此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差异化的培养。
他主张教育应该是有选择性的、灵活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特长,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的机会和资源。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个人价值。
再次,霍懋征教育思想强调的是实践与理论结合。
他认为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应该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成长。
他主张教学课程的设计应该有一定的实践性,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实践来学习和探索。
同时,他也强调学校应该贴近社会实际,与社会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社会实践经验。
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最后,霍懋征教育思想强调的是教师的角色和能力。
他认为教师是学生教育的引路人和启蒙者,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导师。
他认为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同时也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他主张教师要具备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通过学习霍懋征教育思想,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的能力。
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王华敏1,张玄益2(1.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红色文化的载体,蕴涵着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动性的价值。
由于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不足、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遭受网络领域多元挑战的冲击、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不足消解红色文化育人价值等现实困境,延滞了红色文化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为此,需要从教学阵地、网络阵地、思想阵地三个维度探索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DOI押10.3969/j.issn.1674-8107.2018.05.004文章编号:1674-8107(2018)05-0032-07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题中之义。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红色文化的载体,是历史和现实对话的结晶,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两种形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在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研究红色文化资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实现途径,对于助力实现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价值、引导大学生认同红色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红色文化资源蕴涵着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红色文化资源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资源的总和,蕴涵着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高校承担着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职责,充分开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利用红色精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增强教学的丰富性和鲜活力,进而助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爱国主义等教育,帮助其实现知情意信行的逐一转化。
论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一>红色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性1、红色文化的内涵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广大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载体,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包含精神和物质两种形态。
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包括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以及改革开放时期的抗洪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
蕴涵着爱国为民、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等精神,这些精神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渊源。
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是反映这些革命精神的载体,通俗地讲,也就是红色文化资源,它包括革命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其直观形象,具有较强的熏陶渲染性和实践教育性。
在党和群众不得不一起军事化的特殊年代,红色文化既是军民的精神食粮,也是刺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它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其基调激扬奔放,铿锵有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
红色文化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广泛的群众性。
红色文化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既是红色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也是红色文化的接受者。
红色文化源于群众生活,高于群众生活。
红色文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征是通俗性,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大众化。
红色文化是这种特质和功能,决定了它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
2、红色文化的重要性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精神品质,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实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传承与超越。
红色文化承接着过去、启迪着现实、昭示着未来,具有特定的历史性和鲜明的现实性,它是时代精神不断发展创新的坚实文化基质,是当代大学生宝贵的精神食粮,“红色文化”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由革命理论、革命经验和革命精神凝结而成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启示作者:俞婷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18期摘要:悠久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其蕴涵的深刻哲理和先进思想是一笔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来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及实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启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235-02一、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挥积极作用长期以来,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保证。
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丛林中的一株奇葩,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时间的长河中积淀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体现的先进思想和现代精神在今天仍然能给人有益的启迪,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例如,以正义、礼貌、孝敬、谦让、敬业、奉公、刻苦、自强为核心的经典传统文化,其所坚持的价值取向与中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的目标正好相吻合。
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一种指向内心愉悦的道德修养,所以其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更容易被受教育者所认同和感染,唤起他们潜在的道德情感,同时也更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而优秀的精神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人民群众思想意识的不断深化和思想家们的概括提炼,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质,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而优秀的精神内容:1.以“仁”为核心的人文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它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文化,以人伦关系为核心的文化。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懋华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意义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甄洪凌 阎 玲摘 要:“懋华精神”是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的核心精神,其历史内涵体现为不畏强国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勤政务实一心为民的公仆意识、恪尽职责勇于担当的职业操守。
研究和提炼“懋华精神”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懋华精神 爱国 为民 担当 现实意义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4-0270懋华精神是近代中国反对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收归路权时代背景下的历史产物,是千万铁路人为振兴国家、振兴铁路,用智慧和勇气铸造起来的思想意识形态。
不畏强国、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勤政务实、一心为民的公仆意识,恪尽职责、勇于担当的职业操守是其基本内涵,也是今天我们认识并重建懋华精神的重要历史前提。
一、懋华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懋华精神源于20世纪初正太铁路路权收归国有的一段革命史实,是在近代中国反抗外敌入侵、争取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历史洪流中形成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展现。
19世纪末,清政府筹建正太铁路,1907年正太铁路全线通车。
1933年,在正太铁路管理局局长王懋功、副局长朱华直接领导下,中国从法国人手中正式收归路权。
在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这一事件极大地鼓舞了国人士气。
在正太铁路运营管理方面,懋、华两位局长为国为路为民苦心经营,为“二七”大罢工中失业工友复业,实行8小时工作制度,优先安排已故员工子女就业,发放退休养老金,建立消费合作社,允许员工集资认股年终分红等。
“凡有利于国,有利于路,有利于员工者,辄排万难以求厥成”。
懋、华两位局长先后离职后,广大员工自发筹建懋华亭以资纪念。
懋华亭是现存最早的正太铁路文物之一,2008年入选河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八十多年的岁月沉淀,它一直承载着爱国、为民、责任担当的深刻内涵,并逐渐形成今天的懋华精神。
二、懋华精神的内涵1.不畏强国、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所持有的一种积极态度,也是调节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政治立场、道德准则和法律要求。
在中华民族辉煌又沧桑的悠久历史中,爱国主义始终起着凝聚社会力量、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
尤其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
面对强大且众多的侵略者,中国人民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热情,奋起抗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民族独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爱国主义精神在国家生死存亡、民族深受压迫的历史关键时刻,又一次展现出凝聚人心、推动历史进步的巨大力量。
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斗争形式多种多样,正太铁路路权收归国有主要使用的是和平手段。
依据筹建时中法双方贷款合同的规定,本息全部还清之日,即是路权收回之时。
法国作为债权所有者,在中方借款全部还清后,利用各种借口,拖延塞责,拒绝交出铁路经营权。
军人出身的王懋功、朱华两位局长不畏法国是世界强国的政治背景,以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与法方进行了有理有据、坚持不懈的谈判和斗争,最终成功将正太铁路路权收归国有。
正太铁路收回路权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反击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信心,成为中国人在极端恶劣的国际政治环境下凭借勇气和智慧维护国家利益的成功典范。
王懋功、朱华两位正太铁路管理局局长“不畏强国,敢于斗争”的精神,正是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真实写照。
2.勤政务实、一心为民的公仆意识公仆一般指为公众服务的人。
公仆意识作为一种政治观念最初源于法国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
卢梭认为,国家公职人员应当服从公意,是公意的执行者。
18世纪出现的公仆意识属于资产阶级政治思想范畴。
中国传统社会的治国理念含有浓厚的民为邦本思想。
管子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这种民本思想虽与近现代政治理念中的民主思想相去甚远,但作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对后世为政依然具有重要影响。
正太铁路收归国有后,王懋功、朱华两位局长在经营管理方面,施政措施始终围绕着勤政、务实、为民进行。
他们体恤员工,体察民情,关注并实际解决员工的民生问题,无论接收十年前因“二七”大罢工失业的工友,还是利用铁路运输便利条件使工人得以用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生活用品,另或为工人“倡办合作事业”等为工人谋取福利事宜“靡不煞费苦心”,并最终“次第实现”。
这种勤政不怠、切实为民、始终把铁路员工疾苦放在心上的作风,既传承了中国传统社会民为邦本的优秀治国理念,也体现出近代社会为政者的朴素公仆意识。
3.恪尽职责、勇于担当的职业操守职业操守是指人们在职业行为中应遵守的道德底线和行业规范。
它既是对从业人员个体进行的职业要求,又包含着从业人员对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承诺和担当。
王懋功、朱华两位局长作为正太铁路管理者和领导者,在公职活动中,担负着维护国家利益、解决民众困难、造福一方百姓的重大责任。
他们与帝国主义强国斗智斗勇,成功收回路权,不负国家重托;体恤员工,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不负民众期望;在其位、谋其政,改进管理,尽心经营,不负职责重任。
在国家乱世之秋、民族危难之际、社会转型之时,他们恪尽职责、勇于担当,以历史使命为己任,彰显出从业者最高尚的职业操守。
三、懋华精神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意义懋华精神是近代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精神的具体组成部分。
21世纪的今天,懋华精神在(下转第265页)DOI:10.16534/13-9000/g.2016.0864·270··教育发展纵横·发展理应收到法律的保护,同时也受到法律的约束。
民办高校也同样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与约束。
教育是一个长期和系统化的过程,需要的是长时间的积累,因此,完善相关民办高校的教育立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从制度上得到保障,民办高校才能够在未来长期发展中保持稳定并实现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民办教育长期处于粗放的发展模式中,虽有相关立法,但这些法律的专门性和专业性略显不足,很多法律法律与高等教育和民办的初高中、职业教育相互混淆,很多时候造成了无法可依,执法困难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直到《民办教育促进法》与《民办高等教育法》法规出台后,这一情况才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仍有很多漏洞。
并且,随着我国民办高校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相关的立法研究和立法进度都应进行相应的提升。
同时,对于辽宁省来说,由于辽宁的高等教育资源较为充裕,生源规模有限,民办高等教育的立法也应更加细致,既能保证有法可依又能从制度层面支持辽宁民办高校的发展。
3.加大政府财政扶持力度民办高校不同于普通高校,在资金力量上无法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没有足够的资金,民办高校也就无法获得更好的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这些民办学校只能通过其他渠道获取资源,甚至铤而走险走上违法道路,使得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陷入恶性发展的怪圈。
因此,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其中,可以通过自筹资金、教育基金和政府财政支持中获得。
在目前辽宁民高等教育中,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是民办高校办学资金的重要来源,辽宁应根据财政情况和高校发展的情况给予专项资金的支持,对于发展较好,有一定成果的民办高校应当加大资金奖励的力度。
同时,政府还应主导建立一定的帮扶机制,将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这类学校与特色民办高校相沟通联系,并建立相应的基金。
此外,对于民办高校教师、学生补贴和教学设施等方面,各级政府也应当给予大力支持,在信贷方面,各大银行也应提供相应的支持。
参考文献:[1]傅维利.辽宁省发展私立教育的研究[J].教育科学,1990[2]董新伟.关于辽宁省民办高职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7[3]陈水明.教育经费的国际比较[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4]阙海宝.日本私立大学经费筹措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5[5]杨克瑞.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J].国家教育行政学报,2012[6]柳 亮,胥青山.日本私立高校发展特点及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7]杨克瑞.何为公正·美国大学生资助留下西安的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作者简介:杨克瑞,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创业研究中心主任,博士,教授。
欧阳金依,沈阳师范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欧阳金依,沈阳师范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了当前部分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明确了把“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突出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殊地位。
20世纪初,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空前尖锐,无数仁人志士自觉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
王懋功、朱华两位正太铁路管理局局长不畏强国、敢于斗争,成功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当代大学生培育民族气节、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
2.引领当代大学生培育无私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从小培养,并在后天的生活中逐渐形成、完善的,拥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将决定着一个人未来的路会是怎样的。
大学生是社会中最活跃的成员,他们的道德品质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正太铁路收归国有后,王懋功、朱华两位局长体恤员工,体察民情,关注并实际解决员工的民生问题,勤政不怠、切实为民、始终把铁路员工疾苦放在心上,体现了他们无私的道德品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当代大学生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必须牢记党的宗旨,继续和弘扬懋华精神,学习两位局长无私的道德品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到一切思想和行动中去。
3.引领当代大学生涵养高尚的职业操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活动成为人们参与社会实践的主要方式。
职业操守是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必须遵从的最低道德底线和行业规范。
它具有基础性、制约性特点,凡从业者必须做到。
而当代大学生,因为成长环境优越等因素,使他们不同程度地缺少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职业操守。
王懋功、朱华两位局长作为正太铁路的管理者和领导者,维护国家利益、解决民众困难、造福一方百姓,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业绩,是当代大学生培育高尚职业操守的典范。
当代大学生应当充分认识祖国和人民赋予自己的伟大使命,继承和弘扬懋华精神,恪尽职责、勇于担当,把自己的职业理想融入社会发展的洪流中,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