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陆游
- 格式:ppt
- 大小:871.50 KB
- 文档页数:18
陆游《关山月》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关山月[宋] 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②,将军不战空临边③。
朱门沉沉按歌舞④,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⑤,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⑥,沙头宽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⑦。
遗民忍死望恢复⑧,几处今宵垂泪痕!〔注释〕①本篇选自陆游《剑南诗稿》。
是作者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初春在成都范成大幕府任参议官时所作。
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旧题。
②和戎诏,指“隆兴和议”。
孝宗于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下诏,以“和戎”及派遣金国通问使等交朝臣讨论,次年即与金议和,至陆游作此诗正十五年。
和戎,古指与外族讲和;这里是指宋王朝对女真(金)贵族屈服。
③临边,巡守边境。
临,到。
④朱门,古代贵族豪门的住宅,因其门多漆为朱红色,故称。
沉沉,形容屋宇深邃。
按,打拍子。
⑤戍楼,边地用来警戒、守望的岗楼。
刁斗,古代一种军用锅,铜制,有柄,三脚,晚上兼用作巡守报更的器具。
⑥笛,指羌笛。
王昌龄《从军行》有“更吹羌笛关山月”句。
⑦逆胡,指女真(金)贵族统治集团。
金自建国至灭北宋,已传国五世。
⑧遗民,指北方沦陷地区的民众。
〔解析〕《关山月》是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作者五十三岁在成都时所作。
当时诗人虽被罢职闲居,但寂寞中不忘恢复失地,悲愤中更向往战斗。
由于宋高宗长期采取投降政策,南宋王朝一次又一次地向金屈辱求和,继绍兴和议(公元1154年)之后,又签订了隆兴和议(公元1164年)。
这次和议不仅被金索去四州之地和岁币20万,且议定宋金为侄叔之国,这实际上等于承认了金国统治者继续侵占中原的合法性,统一祖国的大业再次被葬送。
诗人胸怀壮志,但始终报国无门,只好把一腔爱国热情倾注于笔端。
七言古诗《关山月》就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爱国诗歌。
作者借戍边将士的口吻评述时事,抒发对朝廷文恬武嬉不图恢复失地的愤恨。
全诗十二句,四句一层,共分三层。
首句“和戎诏下十五年”,即点明时代背景,揭示出造成诗人所痛恨的社会现实的总根源。
关山月陆游朝代:宋代作者: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绝情按歌舞,厩马肥死去斧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不料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盼恢复正常,几处今宵雕泪痕。
鉴赏:《关山月》这首诗较好地彰显了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就是思想性和艺术性融合比较轻松的作品。
这就是一篇用乐府和古题写时事的作品,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 1 7 7),陆游5 3岁。
这时陆游因力主抗金而遭投降派的压制。
刚刚在淳熙三年被加之宴饮颓放的莫须有的罪名,免职职务,他满怀报国热忱,却没用武之地,眼见着统治阶级醉生梦死,复置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于罔顾,一味的让步战败,苟且偷安,内心十分愤怒。
于是他在《关山月》这首诗中如实地描写了由南宋朝廷长期执行投降政策造成的恶果,表达了对外族侵略者的无比仇视,对统治集团的'愤怒谴责和对要求抗战的爱国战士、遗民的同情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关山月》这首诗虽然既写下了统治集团,又写下了将士、遗民,但是从头到尾横跨着一条线索——南宋王朝下诏和戎,这就是诗的第一句阐明了的。
正是因为下诏和戎,将军才久攻不下空临边,战士才严禁趁着年轻力壮出赛身先士卒,遗民才严禁从外族统治者的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出来。
诗人的思想倾向就是非常独特的,这就是诗中所整体表现的对南宋集团让步战败政策的抨击,对抗日爱国的将士和遗民的诚挚同情,和对侵略者的极其仇恨,正因为整体表现了这些思想,所以我们才说道这首《关山月》集中体现了陆游爱国诗歌的进步内容和精神实质。
陆游诗歌爱国主义精神还常常整体表现为他壮志未酬的愤恨。
在《关山月》这首诗中,虽然不像《书愤》等诗那样直接表现这一点,但是在“将军不战空临边”,“厩马肥死弓断弦”,“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等句子中间也隐含着自己倾音无路,壮志未酬的悲愤,诗人与抗金的将士们是息息相通的。
关ɡu ān 山sh ān 月yu è【宋s òn ɡ】陆l ù游y óu和h é戎r ón ɡ诏zh ào 下xi à十sh í五w ǔ年ni án ,将ji ān ɡ军j ūn 不b ù战zh àn 空k ōn ɡ临l ín 边bi ān 。
朱zh ū门m én 沉ch én 沉ch én 按àn 歌ɡē舞w ǔ,厩ji ù马m ǎ肥f éi 死s ǐ弓ɡōn ɡ断du àn 弦xi án 。
戍sh ù楼l óu 刁di āo 斗d òu 催cu ī落lu ò月yu è,三s ān 十sh í从c ón ɡ军j ūn 今j īn 白b ái 发f à。
笛d í里l ǐ谁shu í知zh ī壮zhu àn ɡ士sh ì心x īn ,沙sh ā头t óu 空k ōn ɡ照zh ào 征zh ēn ɡ人r én 骨ɡǔ。
中zh ōn ɡ原yu án 干ɡān 戈ɡē古ɡǔ亦y ì闻w én ,岂q ǐ有y ǒu 逆n ì胡h ú传chu án 子z ǐ孙s ūn !遗y í民m ín 忍r ěn 死s ǐ望w àn ɡ恢hu ī复f ù,几j ǐ处ch ù今j īn 宵xi āo 垂chu í泪l èi 痕h én 。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译文关山月作者:陆游文本译文原文文本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
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2002/10/05关山月作者:陆游文本译文原文文本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
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2002/10/05关山月作者:陆游文本译文原文文本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
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陆游《关山月》原文|译文|鉴赏《关山月》是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表现了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吧。
陆游《关山月》原文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译文及注释译文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
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注释1.关山月:乐府旧题,《乐府解题》云“《关山月》,伤离别也”。
2.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
3.边:边防,边境。
4.“朱门”句: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
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
按:击节拍。
5.“厩(iù)”句:马棚。
肥死:马棚里的马不用,渐渐死去。
弓断弦:弓很久不用,绷的弦都断了。
6.“戍楼”句: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
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
7.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
8.沙头:边塞沙漠之地。
征人:出征戍守边塞的战士。
9.逆胡传子孙:指金人长期占领中原。
金自太宗完颜晟进占中原,至此时已有四世,故云传子孙。
又可理解为南宋当今君臣不思恢复。
将它留给后代去处理。
10.“遗民”句:指金国占领下的中原百姓。
恢复:恢复中原故土。
鉴赏《关山月》充分地体现了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比较完美的作品。
饱含诗人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沉痛悲愤,读来使人泪下。
陆游的爱国诗词《关山月》阅读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译文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
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注释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2、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
3、边:边防,边境。
4、朱门: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
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
按:击节拍。
5、厩(jiù):马棚。
肥死:马棚里的马不用,逐步死去。
弓断弦:弓很久不用,绷的弦都断了。
6、戍楼: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
刁斗:军用铜锅,能够做饭,也可用来打更。
7、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
赏析《关山月》这首诗较好地体现了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比较完美的作品。
这是一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品,作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陆游53岁。
这时陆游因力主抗金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刚刚在淳熙三年被加上宴饮颓放的莫须有的罪名,免去职务,他满怀报国热忱,却没有用武之地,眼看着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置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于不顾,一味的妥协投降,苟且偷安,内心十分愤慨。
于是他在《关山月》这首诗中如实地描写了由南宋朝廷长期执行投降政策造成的恶果,表达了对外族侵略者的无比仇视,对统治集团的愤怒谴责和对要求抗战的爱国战士、遗民的同情。
关山月宋·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释】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
边:边防,边境。
朱门: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
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
按:击节拍。
戍楼: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
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
【译文】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
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鉴赏】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宋集团妥协投降政策的谴责,对抗敌爱国的将士和遗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关山月》集中体现了陆游爱国诗歌的进步内容和精神实质。
陆游诗歌爱国主义精神还常常表现为他壮志未酬的愤懑。
在这首诗中,“将军不战空临边”,“厩马肥死弓断弦”,“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等句子中间也隐含着自己倾音无路,壮志未酬的悲愤。
1/ 1。
《关山月》——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参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释:关山月:乐府旧题,《乐府解题》云“《关山月》,伤离别也〞。
边:边防,边境。
“朱门〞句: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
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
按:击节拍。
“厩(iù)〞句:马棚。
肥死:马棚里的马不用,渐渐死去。
弓断弦:弓很久不用,绷的弦都断了。
“戍楼〞句: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
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
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
沙头:边塞沙漠之地。
征人:出征戍守边塞的战士。
逆胡传子孙:指金人长期占领中原。
金自太宗完颜晟进占中原,至此时已有四世,故云传子孙。
又可理解为南宋当今君臣不思恢复。
将它留给后代去处理。
“遗民〞句:指金国占领下的中原百姓。
恢复:恢复中原故土。
参考翻译: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
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 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
诗人陆游诗作《关山月》主要内容《关山月》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表达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如果你想更详细的了解这篇文章可千万不要错过这篇文章哟!作品原文关山月⑴和戎诏下十五年⑵,将军不战空临边⑶。
朱门沉沉按歌舞⑷,厩马肥死弓断弦⑸。
戍楼刁斗催落月⑹,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⑺,沙头空照征人骨⑻。
中原干戈古亦闻⑼,岂有逆胡传子孙⑽!遗民忍死望恢复⑾,几处今宵垂泪痕。
词句注释⑴关山月:汉乐府古题,属横吹曲。
内容多写戍边军士月夜思乡及与家人离别相思之情。
⑵和戎诏:与金议和的诏书。
戎,古时对西边民族的贬称。
⑶空临边:徒然地驻守在边疆。
边,边疆,边境。
⑷朱门:这里指达官贵人的宅第。
古代达官贵人的门多红色,故云。
沉沉:深沉的样子。
按歌舞:按着节拍唱歌跳舞。
⑸厩马:养在马房里的马。
肥死:马棚里的马不用,渐渐死去。
弓断弦:谓长期不修武备,致使弓断了弦。
⑹戍楼:边塞上守卫警戒的岗楼。
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作报时打更的器具。
⑺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
壮士:指守卫边疆的战士。
⑻沙头:边塞沙漠之地。
征人:出征戍守边塞的战士。
⑼中原:指沦陷在金人手中的淮河以北地区。
干戈:古代的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⑽逆胡传子孙:指金人长期占领中原。
金自太宗完颜晟进占中原,至此时已有四世,故云传子孙。
逆胡,指金人。
⑾遗民:沦陷区的老百姓。
忍死:忍受屈辱、不死以待。
恢复:收复故土。
白话译文与金议和的诏书已发布十五年,可笑将军们不战只是空来防边。
豪门府第终日沉溺于宴乐歌舞,可叹战马肥死厩房弓箭断了弦。
边疆戍楼的刁斗声声催下落月,可伶战士三十从军今日已白发。
羌笛幽怨可谁能理解战士的心?月色凄凉空照沙场战士的遗骨。
中原大地古来战争不断地发生,而今只能让逆胡在此传子生孙?遗民忍死偷生盼望着失地收复,今夜不知有多少人流泪望月轮! 创作背景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宋军在符离大败之后,十一月,孝宗诏集廷臣,权衡与金国议和的得失,后达成和议。
和戎诏下十五,将军不战空临边。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
者出处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出自宋代陆游的《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赏析当淳熙二年(1175年),陆游几经调动再回到成都时,范成大也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来到这里,旧友异地相逢,十分亲热,常在一起饮酒酬唱。
陆游原本豪放不羁,这时因抗金的抱负与个人的事业都受到挫折,更是借酒浇愁,放浪形骸。
因他“不拘礼法”,被一些
人讥为“颓放”(《宋史》本传),并于淳熙三年被罢去知嘉州的官职。
陆游索性自号“放翁”,表示对抗和蔑视的态度。
但尽管他外表上旷达颓放,饮酒寻乐,内心却常常充满了忧患、愤慨和悲哀,我们从他这一年所作的《关山月》可以看到。
《关山月》这首较好地体现了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比较完美的作品。
这是一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品,。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出自宋代陆游的《关山月》原文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创作背景:隆兴元年(1163年)宋军在符离大败之后,十一月,孝宗诏集廷臣,权衡与金国议和的得失,后达成和议。
到了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此时距当年下诏议和已十五年了,南宋朝廷不思恢复,沉浸在苟安的和平里,诗人感伤时事写下此诗。
译文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
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注释关山月:乐府旧题,《乐府解题》云“《关山月》,伤离别也”。
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
边:边防,边境。
“朱门”句: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
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
按:击节拍。
“厩(iù)”句:马棚。
肥死:马棚里的马不用,渐渐死去。
弓断弦:弓很久不用,绷的弦都断了。
“戍楼”句: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
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
关山月陆游翻译及赏析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关山月”是乐府《横吹曲》题,本诗题为“关山月”。
关山者,关隘山岭也。
它是边塞诗的常用意象,本篇写关山客子的室家之思。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山月徐陵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①映②疏勒,③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注释】①星旗:星名。
②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
③云阵:军队。
1、诗歌表现了“客子”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5分)2、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6分)3、有人说,此诗的三四句委婉别致,尤为动人,请简析这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4、“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联系全诗,说说诗人的追问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①思念家乡亲人。
(3分)②厌倦战争,渴望回家团聚。
(2分)2.虚实结合。
关山客子思念家乡是实写,思妇夜间未眠当窗远眺丈夫是虚写。
【或答想象,客子身处边塞想象妻子深夜不眠的情景;或从对方写起(衬托),用家中思妇的不眠衬托军中客子的思乡,均可得分。
】手法3分,说明3分。
3、诗的前六句主要是诗人以第一人称叙述和追想,三四句的意思是说,离人惆怅之时,思妇应该也守候在窗边难以成眠吧。
诗人从亲临者的角度以己度人来表达痛苦与无奈之情,尤为动人。
4、诗人述说“客子”之忆和“思妇”之思,叙写战争的进程,重在表现战争的漫长和造成的深沉痛苦,思乡与无奈之情明显,表达了反对战争、期待和平的.强烈情感。
翻译:在遥远的边塞,正是三五之月,我这个客居在外的征人想起了我的家乡。
在遥远的秦川故里,满腹心事的妻子肯定也没有入睡,她登上高楼,倚著窗儿,正在眺望中天寒月,思念着远在边关的亲人。
星辰映照在遥远的西域,云阵积聚在高高的祁连山上。
目前的战争气氛还是很浓厚,不知道我还要从军多久?赏析:开头两句点出诗题,以一个“忆”字逗出无尽情思。
三四句写所“忆”情景。
客子设想,在遥远的秦川故里,满腹心事的妻子肯定也没有入睡,她登上高楼,倚著窗儿,正在眺望中天寒月,思念着远在边关的亲人。
关山月陆游翻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陆游,字根恭,号香林森,为清代文学家,诗文作家。
他曾赴江南,游历江州等地,创作出大量的诗文,发挥了他高超的文学才能,让江南的文化底蕴得到了深刻的彰显,其作品中把江南的景物和民俗以及它的历史等等各方面,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引发了江南文化和景观赏析的热潮,并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与欣赏。
他的着作《陆游诗稿》全集,共收录百余首诗歌,涵盖了汉唐以来各类诗人之作,从早期抒情诗,到晚期道家诗,有现代文体的回归,既有李杜的抒情诗,又有白居易的清新和蔡邕的诗性自然,而且由于地域的不同,诗歌的题材也分别显示出不同的风格,表现了江南风景的独特美,体现出江南文化的象征性特征。
陆游的一首文学名作《关山月》,就是以唐代诗人韩愈的《乘黄鹤去》为原型,结合当时他游历江州的经历,而重新创作出来的。
由于他自己游历江州过,因此,他对江州的诗文比韩愈更加深入有研究,他一句一句,一针一线,用诗文来展现江南的风土人情,把江南的风光旖旎的描绘出来,令人回味无穷。
在《关山月》这首诗中,陆游以凋零的句子开篇,把人们梦寐以求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悲哀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我们看到江州大地神秘兮抒情的美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里写着关山静谧,无边烟波。
最后,陆游以归零的结尾:“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中,陆游用淡淡的景象,把江州的自然风光和人的深情结合在一起,江州的美丽寓意也被完美的表达出来,无论江南的风景变的多么的多变,江南的历史永远让人难以忘怀。
陆游的诗文创作,大大彰显了江南在历史长河中的魅力,令江南文化得以永恒,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着尊崇的地位,在江南文化的历史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陆游的一笔笔诗文,不仅为江南留下了浓浓的文学韵味,还把江南文化深深地刻在人们心里,成为江南文化之一道美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