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失调诊断治疗(黑版)
- 格式:ppt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5
肠道菌群失调症Chang Dao Jun Qun Shi Diao Zheng一概述健康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一旦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肠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细菌而乘机繁殖,从而引起菌群失调,其正常生理组合被破坏,而产生病理性组合、引起临床症状就称为肠道菌群失调症。
二病因1.饮食因素饮食可使粪便菌丛发生明显改变。
无纤维食物促进细菌易位。
纤维能维持肠黏膜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细胞动力学。
食物纤维能减少细菌易位,但不能使屏障功能恢复至正常。
2.菌丛的变化因素菌丛组成可因个体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对同一个人来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菌丛组成十分稳定。
每个菌种的生态学地位由宿主的生理状态、细菌间的相互作用和环境的影响所确定。
3.药物的代谢因素肠道菌丛在许多药物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包括乳果糖、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左旋多巴等。
任何抗生素都可导致肠道菌丛的改变,其取决于药物的抗菌谱及其在肠腔内的浓度。
氯林可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等容易引起菌群失调,使耐药的艰难梭菌大量繁殖而致病,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伪膜性肠炎)。
应用甲氰咪胍等H2—受体拮抗剂可导致药物性低胃酸和胃内细菌增殖。
4.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高,肠道菌群的平衡可发生改变,双歧杆菌减少,产气荚膜杆菌增加,前者有可能减弱对免疫机能的刺激,后者导致毒素增加使免疫受到抑制。
老年人如能维持年青时的肠道菌群平衡,也许能够提高免疫能力。
5.胃肠道免疫功能障碍胃肠道正常免疫功能来自黏膜固有层的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即分泌型IgA,此为胃肠道防止细菌侵入的主要物质。
一旦胃肠道黏膜合成单体或双体IgA,或合成分泌片功能发生障碍,致使胃肠道分泌液中缺乏分型IgA,则可引起小肠内需氧菌与厌氧菌过度繁殖,从而造成菌群失调,引起慢性腹泻。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26卷第4期ModernDigestion&Intervention2021牞Vol.26牞No.4·综述·肠道菌群失调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孙中,艾江 【提要】 结直肠癌(CRC)是发生在人体下消化道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
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癌症的前三位,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CRC病因研究指出饮食、遗传、炎症等因素与其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衡在CRC的发生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能通过肠道细菌对肠道上皮细胞DNA直接造成损伤、诱发肠管慢性炎症反应、干扰免疫反应信号通路诱导炎症因子释放或产生有毒代谢产物,影响CRC患者化疗药物疗效等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
肠道菌群失调促进CRC发生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相关文献并总结,就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中的相关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结直肠癌;肠道菌群失调;炎症因子;细菌毒性代谢产物;细菌相关酶;肿瘤化疗中图分类号:R735.3;R574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2159.2021.04.029作者单位:157011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消化内科通信作者:艾江,E mail:aijiang1973@126.com 肠道中有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其中99%是细菌,肠道菌群参与宿主的能量代谢过程和调节免疫功能,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衡对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症性肠病、相关肿瘤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1-4]。
相关研究指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5]。
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相关文献并总结,就肠道菌群失调在CRC发生和发展中的相关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1 肠道菌群概述1.1 肠道菌群的分布特点及生理作用人体内的众多微生物大部分存在于消化道中,尤其是下消化道。
肠道菌群失调诊断标准
肠道菌群失调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 轻度菌群失调:在去除致病因素后,肠道功能紊乱的症状可以恢复好转。
这种情况通常见于急性疾病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
2. 中度菌群失调:即使去除病因,肠道症状往往不能恢复,并且出现慢性肠道症状。
3. 重度菌群失调:表现为菌群交替或二重感染,需要通过粪便性状和实验室检查来确定特异性诱因,例如志贺菌、沙门菌、空肠弯曲菌、艰难梭菌和轮状病毒感染等。
如果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的症状,如便秘、腹泻、胀气等,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几微何生菌态群衡失解决方案要是菌群失衡了,咱也别怕,就像整顿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团队一样,有不少办法呢!一、饮食调整:给菌群送对“外卖”1. 多吃膳食纤维。
这就好比给那些有益菌送来了建筑材料。
像燕麦、糙米、各种蔬菜(西兰花、芹菜啥的)都是富含膳食纤维的好东西。
这些纤维在肠道里就像小刷子,能把肠道打扫干净,还能让有益菌有东西吃,茁壮成长。
比如说,你吃了一大碗燕麦粥,那些有益菌就像收到了大餐邀请,它们会开心地繁殖起来,慢慢把失衡的局面扳回来。
2. 发酵食物来助力。
酸奶可是个好东西,里面有好多乳酸菌呢。
就像给肠道菌群请来了一群小帮手。
每天喝上一小杯,就像给肠道的菌群社区注入了新鲜血液。
还有泡菜、纳豆之类的发酵食物,它们都能给肠道菌群带来不一样的活力。
不过要注意,要是自己做泡菜,可得保证卫生哦,不然就像请来了坏家伙,适得其反了。
3. 减少糖和加工食品。
糖啊,就像是给坏菌的兴奋剂。
那些加工食品里往往有很多添加糖和乱七八糟的添加剂。
你吃多了薯片、甜饮料,坏菌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开始捣乱。
所以要少吃这些东西,让有益菌能有个好的生存环境。
二、生活习惯:给菌群营造好氛围。
1. 充足睡眠。
人在睡觉的时候,身体就像在给菌群开一个宁静的派对。
如果睡眠不足,身体就会乱糟糟的,菌群也跟着受影响。
就像你要在一个嘈杂的工地上开音乐会,肯定不行啊。
每天保证7 8小时的睡眠,让菌群在一个和谐的身体环境里休养生息。
2. 适量运动。
运动就像是给身体做了一次大扫除,也能让肠道蠕动得更欢快。
当你跑步、跳绳或者做瑜伽的时候,肠道就像在做按摩。
这对菌群来说,就像住在一个经常通风换气、干净整洁的房子里。
不过也别运动过度,不然就像房子晃得太厉害,菌群也会不适应的。
3. 减少压力。
压力大的时候,身体会分泌一些激素,这些激素就像捣乱分子,会打乱菌群的平衡。
所以要学会放松呀。
可以听听音乐、泡泡澡或者和朋友聊聊天。
比如说,你本来因为工作压力大,菌群有点乱了,但是你周末去郊外玩了一天,回来就会感觉身体都舒畅了,菌群也慢慢恢复正常了。
菌群失调症的名词解释
菌群失调症是一种指人体内微生物群落异常变化的疾病,也称为肠道菌群紊乱或肠道微生态紊乱。
菌群失调症是指肠道内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失去平衡,导致肠道内的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数量增加的疾病。
菌群失调症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主要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环境因素、使用抗生素、外科手术、免疫系统异常等。
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对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饮食不均衡、喜欢高脂食物、缺乏膳食纤维等都可能导致菌群失调。
此外,环境因素也能改变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如长期暴露在恶劣环境下,容易使微生物群落紊乱。
抗生素是造成菌群失调的重要因素,抗生素能杀死人体内的有益菌,并增加肠道内的有害菌的数量。
菌群失调症可能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如腹胀、胃肠胀气、腹泻或便秘、消化不良、肠道不适等。
由于微生物群落的失衡,人体吸收营养的能力减弱,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引发肠胃炎、肠道疾病、过敏等疾病。
针对菌群失调症,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调整肠道微生态环境。
首先应避免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增加有益菌的数量。
其次,应避免不必要的使用抗生素,只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
此外,也可以通过口服益生菌来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加有益菌的数量。
总之,菌群失调症是指人体内微生物群落异常变化的疾病,主要由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环境因素、使用抗生素等多个因素引起。
菌群失调症会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并增加感染的风险。
针对菌群失调症,主要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避免不必要的使用抗生素以及口服益生菌来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
肠道菌群失调症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肠道菌群失调症所属部位:腹部就诊科室:消化内科病症体征:恶心,粪便带绿色,消化不良,腹痛,水样便疾病介绍:肠道菌群失调症是怎么回事?健康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那么,什么是肠道菌群失调症呢?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一旦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特点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肠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细菌而乘机繁殖,从而引起菌群失调,其正常生理组合被破坏,而产生病理性组合,引起临床症状就称为肠道菌群失调症(ALTERATION OF INTESTINA FLORA),本症的发生率约为2%~3%症状体征:肠道菌群失调症有哪些症状?肠道菌群失调症以严重腹泻或慢性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在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如突然发生腹泻,或原有腹泻加重,即有可能发生本症。
一、腹泻多为淡黄绿色水样便,有时如蛋花样。
真菌感染可呈泡沫样稀便,有腥臭味,脓血便;葡萄球菌感染可排黄绿色稀便,每日3~20余次,伴有腹胀,腹痛一般不著,吐泻严重者可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升高、血压下降;二、白色念珠菌感染一般多从上消化道开始,蔓延到小肠甚至肛周,鹅口疮常是白色念珠菌肠炎最早的信号,如小肠粘膜糜烂或溃疡可引起多次的无臭粘液脓性粪便,有时可呈水泻,伴有消化不良,如治疗不及时,可扩散至呼吸道、泌尿道甚至脑组织;绿脓杆菌感染能产生蓝绿色荧光素使粪便带绿色,但并不经常引起腹泻,个别病例粪便中有粉一般腹痛轻,少数伴恶心、呕吐、多有水、电解质紊乱,重症可发生休克。
有些旅游者可能因气候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肠道菌丛失调俗称水土不服。
近年来,由于冰箱的普及使用,有的家庭储存大量的肉食品及疏莱,过久的储存使食物变质,食用后引起肠道菌群失调,造成呕吐、腹泻,有地出现精神不集中甚至精神恍惚。
临床常见肠道菌群失调症有什么症状?㈠白色念珠菌性肠炎:是肠道菌群失调症最常见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