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 格式:pptx
- 大小:63.03 KB
- 文档页数:16
第六单元测试一、基础知识(25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7分)怒.而飞()志.怪者也()子固.非鱼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虽.有嘉肴()选贤与.能()女有归.()教学相长.()不独亲.其亲()一食或尽.粟一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执策而临.之()长夜沾湿何由彻.()系向牛头充炭直.()2.下面句中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弗食,不知其旨也C.其此之谓乎 D.弗学,不知其善也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虽.有嘉肴(即使) B.不知其.善也(代指“道理”)C.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 D.然后能自强也.(句末语气词)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大道..之行也(大道理) B.选贤与.能(同“举”)C.讲信修.睦(培养) D.是谓大同..(指理想社会)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盗窃乱贼而不作.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故.外户而不闭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是.谓大同是.鱼之乐也D.不足为外人道.也大道.之行也6.下列各句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2分)A.策之不以其道. B.不足为外人道.也C.虽有至道. D.说不清,道.不明7.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执策而临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8.下列对《卖炭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大道之行也》实战训练一、(2019年贵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__)(2)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__)(3)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4)寻.病终(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八下文言文实词复习部分9、桃花源记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作为)业。
缘.( 沿着)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香)草鲜美......(.繁多的样..(新鲜美好),落英缤纷子.).。
渔人甚(很)异.( 对……感到惊异 )之。
复.(又)前.(往前)行,欲穷.(尽)其林。
林尽.( 尽头)水源,便得.( 看到..( 隐约 )若.(好像).. )一山,山有小口,仿佛有光。
便舍.(放弃 )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 仅.)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变得宽阔敞亮..(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
土地平旷.(空旷),屋舍.(房屋)俨然池桑竹之属.(类)。
阡陌..( 交错相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田间小路)交通男女衣着,悉.(都)如外人。
黄发..( 安适..(一起 )怡然..(指小孩),并..(指老人)垂髫愉快的样子 )自乐。
(村人)见渔人,(村人)乃.( 于是..)大惊,问所从来。
(渔人)具.(详细)答之。
(村人)便要.(通“邀”邀请)(渔人)还家,(村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都)来问讯(消息)。
自云..(妻子..(自己说)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儿女)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于是)与外人间隔(隔绝)(村人)问(渔人)今是何世,(村人)乃.(竟然)不知有汉,无论..(更不必说)魏晋。
此人一一为.(向)(村人)具.(详细)言所闻,(村人)皆.(都)叹惋。
余人各复延.( 邀请..)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告诉)云:“不足.(值得 )为.(向)外人道也。
”既.(已经)出,得.(找到)其船,便扶.(沿着)向.(从前的)路,处处志.(做标记)之。
及.(到.)郡下,诣.(拜访)太守,说如此..(像这样的情况)。
太守即遣.(派)人随其往,寻.(寻找)向所志.(标记),遂.(终于)迷,不复得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文言文重点字解释以下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仅供参考:
1. 《孟子》三章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得”的意思。
故:所以。
是:这。
非:不是。
辞:推辞。
患:祸患,灾难。
身:自己,自身。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内:名词作状语,在国内。
外:名词作状语,在国外。
2. 《愚公移山》
方:方圆,指面积。
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惩:苦于。
塞:阻塞。
迂:曲折,绕远。
荷:扛。
孀:孀妇。
暮:晚上。
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穷匮:穷尽。
厝:挖山填谷。
3. 《富贵不能淫》
居:住。
淫:过度,沉溺。
移:改变。
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发:被发掘,被起用。
举:被举荐。
故:所以。
任:责任,使命。
征:征战,战争。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意思是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5. 《周亚夫军细柳》
上自劳军:到军营去慰劳将士们。
6. 《诗词五首》
采菊东篱下:在东篱下采摘菊花。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六、《虽有嘉肴》及类文训练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4)其.此之谓乎()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B.教/然后知困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D.然后/能自反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达到极点”,“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5.填空。
(1)《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______与______的关系问题,说明了____________的道理。
(2)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继而引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______________”这个结论。
(用原文回答)6.你对“教学相长”是怎么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2016·永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文复习教师版本文档旨在为教师提供古文复教材的指导。
以下是本册古文内容的简要介绍和复建议。
简介本册古文内容主要包括《左传·昭公二十二年》、《触龙说赵太后》、《吴越春秋·吴子喻朝三暮四》等。
通过研究这些古文,学生可以进一步增强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了解。
复建议1. 阅读理解:在阅读古文时,学生应仔细理解文中的情节和主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阅读理解:在阅读古文时,学生应仔细理解文中的情节和主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2. 词语解析:古文中可能存在一些生疏的词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词义、推测上下文来解决词汇理解问题。
词语解析:古文中可能存在一些生疏的词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词义、推测上下文来解决词汇理解问题。
3. 背诵篇章:适当的背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古文。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重要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背诵,并进行朗读训练。
背诵篇章:适当的背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古文。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重要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背诵,并进行朗读训练。
4. 写作练:通过写作练,学生可以提高对古文语言特点的把握和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写作任务,例如重新演绎故事情节、写出人物心理活动等。
写作练习:通过写作练习,学生可以提高对古文语言特点的把握和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写作任务,例如重新演绎故事情节、写出人物心理活动等。
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古文复习教学,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祝教学顺利!。
第六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北冥有鱼》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
其题虽小,其旨甚大。
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做故事背景交代外,通篇采用对话形式。
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
庄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了庄周的说法。
且不说这场辩论谁是谁非,光是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就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中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此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
尽管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的一个美好愿景。
《马说》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
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专项六文言文阅读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①其此之谓乎/②货恶其弃于地也B.之①其此之谓乎/②大道之行也C.故①故曰:教学相长也/②故人不独亲其亲D.长①教学相长也/②幼有所长【答案】C【详解】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①表示揣测,大概;②代词,指财货;B.①助词,宾语前置标志;②结构助词,的;C.①所以;②所以;D.①促进;②成长;2.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学相长也。
(判断句)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倒装句)C.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判断句)D.其此之谓乎。
(反问句)【答案】D【详解】考查文言文的特殊句式;D.“其此之谓乎”是倒装句,反问句不属于特殊句式;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鹏之徙于南冥也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C.安知鱼之乐D.子之不知鱼之乐【答案】C【详解】ABD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C结构助词,的。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言词“之”的积累。
“之”在文言文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既作实词用,也做虚词用。
它的用法和意义有:A代词;B助词,的;C动词,往,到……去;D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E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F调整音节,无实义;G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H代词,这,此。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不独亲其亲B.使老有所终C.不独子其子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答案】D【详解】A.句中第一个“亲”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B.“老”是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C.第一个“子”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子”;5.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D.祗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答案】C【详解】A“能”的意思分别是:本领/能够。
22.《礼记》二则知识点整理《虽有嘉肴》1.文学常识《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字词解释虽(虽然)有嘉(好)肴(鱼、肉之类的熟食),弗(不)食(吃),不知其(它的)旨(味美)也;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弗学,不知其善(好,美妙)也。
是故(因此)学然后(之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反省)也;知困,然后能自强(勉力,努力)也。
故(因此)曰:教学相长(促进)也。
《兑(同“说”)命》曰“学(教导)学(学习)半”,其(表推测语气,大概)此之谓乎!3.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能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迷惑不懂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4)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
(5)《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学相长5.文章论述教与学的相互关系,为什么开头从“虽有嘉肴”谈起?类比推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说明实践才能得到真知,学习才能懂得道理。
6.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试理清论证的思路)首先类比推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着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然后进一步讨论其效果,最后得出结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重点文言文词语解释专项复习(含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桃花源记》词语解释一、单选题1.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魏晋(不管)B. 未果,寻病终(没有实现)C. 寻病终(不久)D. 后遂无问津者(探访)2.对下面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 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 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3.对下面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B. 便要还家(通“邀”,邀请)C. 便扶向路(沿,顺着)D. 寻病终(寻找)4.下列句子中加线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下列加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B. 寻向所志寻病终C. 便扶向路寻向所志D.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二、填空题6.解释。
①捕鱼为业:________ ②渔人甚异之:________③才通人:________ ④屋舍俨然:________⑤乃不知有汉:________ ⑥此中人语云:________ ⑦便扶向路:________ ⑧欣然规往:________⑨寻病终:________ ⑩后遂无问津者:________7.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古今异义。
①缘溪行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②咸来问讯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③遂与外人间隔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④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⑤说如此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8.解释。
①渔人甚异之________②欲穷其林 ________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④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______⑤此中人语云 ________⑥便扶向路 ________⑦欣然规往 ________9.解释多义字词寻寻向所志 ______ 寻病中________ 志处处志之_______ 寻向所志________10.解释下面句中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