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涌院士《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养成》共101页
- 格式:ppt
- 大小:10.01 MB
- 文档页数:101
智慧树知到《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开发》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知到《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开发》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一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具有创造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是否曾有别人提出过,而在于对他本人来说是不是具有()新颖性前所未有有价值性xxx答案: 新颖性,前所未有,有价值性2、创新是分不同层面的,包括()思维的跨越创新方式的改变关键技术的创新工艺的改进E:发明和革新答案: 思维的跨越,创新方式的改变,关键技术的创新,工艺的改进,发明和革新3、在通讯领域中,从4G到5G,它属于()层面的创新。
思维的跨越创新方式的改变关键技术的创新工艺的改进E:发明和革新答案: 关键技术的创新4、下面关于创新的描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创新就是发明一个全新的事物创新必须在拥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将两件平常的事物进行重组也可能是一种创新创造出来的东西必须有实用价值才算真正的创新答案: 将两件平常的事物进行重组也可能是一种创新5、智力高的人创造力就强。
对错答案: 错6、一个真正的创新者一定具备以下特征()好奇心直觉和洞察力敢想敢干敢于实践百折不挠答案: 好奇心,直觉和洞察力,敢想敢干敢于实践,百折不挠7、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曾说过:“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
”说明创造力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有创造力。
对错答案: 对8、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说明人类思维最基本的属性()新颖性超越性间接性答案: 超越性9、电影《泰坦尼克号》,泰坦尼克号之所以会沉船,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的原因物的原因管理的原因常规思维的原因答案: 常规思维的原因10、思维的单向性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棵树上吊死”“一条道走到黑”,特指思维僵化,不够灵活。
对错答案: 对第二章1、权威定势并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来自于后天的社会环境,它的形成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儿童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权威”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和知识技能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专业权威”。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创新思维与创造力是当今社会所需的重要能力,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挑战。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培养和提高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并不容易。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创新思维与创造力。
一、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的关键。
好奇心驱使我们主动去发现新的事物和思考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方案。
而求知欲则促使我们不断追求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丰富我们的思维库。
通过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能够更加开放地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出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二、跳出舒适区在舒适区中生活久了,人们往往会陷入固定模式的思维和行为,难以有创新的突破。
为了培养创新思维与创造力,我们需要跳出舒适区,敢于挑战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可以尝试接触新的领域,学习新的技能,参与到不同的项目中,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这些都有助于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拓宽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三、不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常常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展现。
因此,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到分析、归纳、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技能,可以通过阅读、研究、实践、思考等方法进行培养。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勇于提出新的观点和假设,并不断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培养灵活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四、鼓励多元思维和多元文化交流多元思维和多元文化交流是培养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他们的经验和观点都是宝贵的资源。
通过多元思维和多元文化交流,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范围。
可以通过参加多种文化交流活动、与不同领域的人合作等方式来培养多元思维和创新思维。
五、保持积极心态和持久动力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和坚持。
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持久的动力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创新思维与创造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的知识点:1.培养好奇心:好奇心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学生应该敢于提问,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通过阅读、参观、实验等方式,激发对知识的渴望。
2.发展观察力: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生应该学会观察事物细微之处,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培养观察力有助于找到创新的切入点。
3.培养想象力: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学生应该敢于想象,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
通过阅读、写作、绘画等方式,激发想象力,创造新的概念和想法。
4.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支撑,学生应该学会运用逻辑推理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学习数学、哲学等学科,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关键,学生应该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对事物进行深入剖析。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
6.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学生应该主动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将不同学科的概念和方法结合起来,解决复杂问题。
7.实践与合作:实践是检验创新思维的试金石,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8.培养毅力: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学生应该具备毅力,不怕失败,勇于面对挑战。
在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心态,勇往直前。
9.激发创新氛围: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发挥创造力。
10.鼓励创新成果的分享与交流:学生应该学会分享自己的创新成果,与他人交流,汲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培养,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与创造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你描述一次当你的好奇心驱使你探索未知领域的情景。
清华大学金涌院士: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创造力2015-12-08 守望新课程我们知道传统教育讲的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个主要是指知识传授。
在今天这个时代,互联网这么发达,这种被动式的教育受到了质疑。
当代对于教育而言可能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这种教育是互动式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我们国家的建设过程之中,科研创新能力可能是未来国家竞争力的主要体现,无论是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所有的竞争最终都取决于技术水平;而技术水平取决于人才素质,人才素质又取决于人的创新能力。
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第一个就是创新发展。
创新对我们国家来讲,对我们自己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创新是有不同的特质的。
在自然科学中新的发展和旧的发现是并行不悖、互相包容的。
比如说我们有了量子力学,但经典力学照样在宏观领域中适用。
但工程科学的创新就非常残酷,新的发展和创造必然是毁灭性的、替代性的、颠覆性的。
比如胶卷,2000年胶卷的生产达到了高峰,当时三个企业——柯达、富士、乐凯主宰了胶卷的发展。
可是后来出现了新的照相方式,三个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柯达把这种数码成像技术封存起来——它认为还是胶卷赚钱多——结果在2012年倒闭了,相反,富士又起死回生,站到了数码成像的制高点。
创新需要四个要素:第一个当然得有创造者。
对于创造者,要着重研究他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人格特质。
第二个是创造的过程——它是怎么创造出来的?第三是结果,是产品。
第四是跟环境的互动,环境可以促进或者妨碍创新。
这四个字母都是P打头的,所以国外叫“4P”要素。
我们今天只谈一个事,就是创造者。
我们怎么培养一个人,赋予他创造的能力?其实创造能力人人皆有,可是创造的行为不是人人都具备的。
创造需要知识、需要经验,可是一个人虽然很有学问,但他可能是个“百科大字典”,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创造性的成果。
创造也不等于天才,一个人可以非常聪明,可是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创造行为。
创新思维培养创造力的六大关键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创造力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无论是在职场中还是日常生活中,拥有创新思维的人通常更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并将问题转化为机遇。
那么,如何培养创造力呢?本文将介绍创新思维培养创造力的六大关键能力。
一、观察力观察力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能力之一。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我们能够发现一些平常被忽略的细节,从而激发创新思维。
比如,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就曾经通过对水果的观察,获得了启发性的灵感,将触摸屏技术应用到了iPhone上。
二、联想力联想力是将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能力。
通过联想,我们能够打破传统思维的限制,寻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时,可以尝试将其与其他领域进行联想,从而获得新的创意和启发。
三、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和思考的能力。
通过批判性思维,我们能够发现问题的本质,捕捉到其中的矛盾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同时,批判性思维也帮助我们避免盲目从众,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团队合作能力创造力往往需要多方的思维碰撞和合作。
与他人共同工作能够带来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拓宽我们的思维空间。
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可以从他人的经验和见解中受益,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创新思维。
五、坚持不懈创造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并勇于尝试。
只有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水平。
六、积极思考与行动创造力需要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行动。
积极主动地思考意味着主动思索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将其付诸于行动。
创新往往来源于实践,只有勇于行动,才能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实际成果。
通过培养观察力、联想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坚持不懈和积极思考与行动等六大关键能力,我们能够有效地培养创新思维,提升自身的创造力水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培养这些能力来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解决问题,并取得更好的成就。
创新思维与创造力是当今社会和职场中非常重要的素质。
在一个快速变化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可以帮助个人和组织更好地应对挑战,找到新的解决方案,创造新的机会。
因此,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已经成为了教育和企业领域的重要任务。
首先,创新思维是指对问题和挑战以全新的方式进行思考,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
这需要个体具备开放的心态和对不同观点的接受能力,能够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
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激发个体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他们乐于接受挑战和尝试新的事物。
在教育中,老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而在企业中,领导者可以提供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案,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自由发挥的空间。
其次,创造力是指个体运用创新思维,从中产生出独特的、有价值的想法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创造力的培养需要个体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灵活的思维能力,能够将不同的元素进行整合和创新。
教育中可以通过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造力;企业中可以鼓励员工参与跨部门的合作和项目,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也需要注重环境的营造和文化的建设。
教育机构和企业需要创造一个开放、包容、鼓励尝试和失败的氛围,让个体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自由发挥和成长。
同时,领导者和教育者也需要成为榜样,积极引导和支持他人的创新行为。
综上所述,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个体和组织的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激发和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保持竞争力,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