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X射线专用工艺卡内容及编制
- 格式:doc
- 大小:3.22 MB
- 文档页数:29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2012年3月第一节一般知识一、概念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由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两部分组成。
1、通用工艺规程通用工艺规程又称检验规程、工艺程序,是指本单位对结构件、承压设备和其他产品,在制造、安装、在役检验等方面对产品质量检测时,需要进行无损检测的通用的技术规定或规则,是原则性的指导文件,同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程、法规的要求,并满足顾客的要求;针对某一类产品的特点进行编制,提出共有的规定,以便于统一实施;以文字说明为主,图表为辅,具有一定的覆盖性和通用性。
2、工艺卡工艺卡是根据通用工艺的规定和要求及有关标准和合同委托要求,针对某一具体产品、工件编制的专用工艺卡,要求检测工艺参数具体,检测方法和程序明确,以图表为主,适当辅以文字说明,在专用工艺卡的各项参数均要有具体数值,操作者可以直接运用这些数据操作。
二、编制依据和原则1、依据(1)依据现行执行的标准和法规。
如:¾《xx入级规范》、《xx建造规则》、《固容规》等等;¾CB/T3558、CB/T3559、GB/T3323、JB/T4730等等;¾国家颁布的相关文件。
(2)依据顾客的要求,即依据本单位顾客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大多数顾客的要求进行明确的解答,提出处理意见。
(3)依据本单位技术水平,仪器装备情况,编制的工艺规程应做得到,切实可行。
2、原则(1)遵照国家现行执行的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在检测工艺上可以比国家或行业现行执行的标准、法规更细,更具体,要求更高。
在质量验收时应同时满足顾客要求和国家或行业现行执行的标准、法规。
(2)应根据本单位无损检测人员技术水平,检测能力应针对本单位或委托方产品特点,作到简明扼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工艺措施。
如现场检测,只编入需要的内容。
(3)工艺规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写清楚做什么、由谁去做、采用什么设备和辅助器材、什么时机做、按什么标准做等,并明确对工作人员和责任人员的资质要求。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gōngyì)守则1.主题(zhǔtí)内容及适用范围本守则规定了起重设备X射线检测的人员(rényuán)资格、设备器材、检测工艺和技术、底片质量和结果评定的要求。
本守则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和不锈钢的名义(míngyì)厚度2~40mm的起重设备全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fēn jí)要求。
2.引用标准GB/T3323—2005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19384.2~2003 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二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GB/T16375—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JB/T7902—1999 线型象质计HB7684—2000 射线照相用线型象质计JB/T7903—1999 工业X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3.射线检测人员要求3.1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射线检测资格证书,评片人员必须持有中级制格证书。
3.2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3射线检测人员必须身体健康,经体检合格,评片人员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
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3.4射线检测人员应能熟练操作射线机,正确选用透照工艺,合理使用暗室处理方法,并应熟悉焊接工艺、金属材料等知识。
4.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4.1检测设备4.1.1本工艺采用XXQ2505和XXQ3005等型号的X射线探伤机。
4.1.2X射线照相应尽量选用较低的管电压。
在采用较高管电压时,应保证适当的曝光量,不同透照厚度允许采用的最高管电压应符合GB/T3323—2005的规定。
4.1.3对截面厚度变化大的工件透照时,在保证灵敏度要求的前提下,允许采用超过图20的X射线管电压,但其增量不应超过50KV。
编制说明本规程依据JB/《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进行编写,并符合GB150《钢制压力容器》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
本规程由质保部提出,探伤室负责起草,由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执行,它是本公司无损检测工作的执行法规,本公司所有的无损检测任务必须以本规程为依据,对于非本公司设备不具备法定意义。
其检测专用工艺及产品检测工艺卡是对本规程的具体补充,作为本公司检测工作的具体指导。
第一章总则1.主题内容及引用标准本规程规定了无损检测人员应具备的资格,本公司所采用的四种无损检测方法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检测设备,检测工艺,检测时机,验收标准及档案的管理等。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Ⅰ、Ⅱ、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
本规程依据:JB/《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和本公司实际生产情况进行编写。
引用标准:(1) GB150《钢制压力容器》(2)《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4)《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5)GB5616《无损探伤应用导则》(6)GB/T12604(1-6)《无损检测术语》(7)GB4792《射线防护基本标准》(8)《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2.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必须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取得资格证书,从事与其资格证书相适应的工作。
检测人员的身体素质,视力须满足JB/的要求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坚持职业道德,抵制降低产品质量的行为,严把质量关。
检测责任师有责任保证标准、法规,工艺的正确实施,并有权拒绝不符合标准,法规要求的任何检测工作。
3.检测方法:各种检测方法都各有特点,在选用检测方法时应根据图纸及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并应符合GB150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
钢构作业指导书无损检测工艺卡编写指南文件编号:版本号:编制:批准:生效日期:无损检测工艺卡编写指南1.通用部分2.每张工艺卡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3.委托编号、工艺卡编号、工程名称、工件名称、工件特征、技术要求、探伤器材、操作工艺、示意图、人员签署等。
4.编写时机:检测工程师接收派工到现场勘查后,检测实施前。
5.编写依据:检测合同、设计图纸或产品技术要求、相关规范或产品技术条件、检测方案、委托单、各种检测方法标准、相关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仪器操作规程等。
6.委托编号:检测工程师接收派工后,办公系统中将会自动生成一个派工编号,该派工编号即为委托编号,例如PG201400001。
7.工艺卡编号:由委托编号+后缀,后缀表示方法为探伤方法(UT/RT/MT/PT)+序列号(01),例如PG201400001UT01。
8.工程名称:以委托单为依据,填写委托单中的工程名称,例如XXX钢结构工程。
9.工件名称:以委托单为依据,填写委托单中的工件名称,例如钢柱或钢梁。
10.检测部位:以委托单为依据,填写委托单中的检测部位,一般为工件名称+零件名称与零件名称连接焊缝,例如钢柱翼板与腹板连接焊缝。
11.母材材质:以委托单为依据,填写委托单中的母材材质,例如Q235A或Q345B等。
12.接头类型:以设计图纸、现场勘查为依据,主要有对接、T接、角接、搭接、十字接头、管座角接等。
13.母材厚度:以设计图纸、现场勘查为依据,是指母材的公称厚度,而非实测厚度,单位为mm,当检测部位为不等厚焊接时,按“薄板/厚板”填写,T型接头按“腹板/翼板”填写。
14.坡口型式:以设计图纸、现场勘查为依据,主要有I型、V型、单边V型、X型、K型、U型等。
2、焊接方法:以现场勘查为依据,主要有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埋弧焊、氩弧焊等。
3、焊缝宽度(焊角):以现场勘查为依据,单位为mm。
4、检测标准:是指检测方法标准,当设计文件或产品技术条件中有明确要求时应以此为准;当设计文件或产品技术条件无要求时,以所采用的规范中规定检测方法或引用的检测标准为准;当设计文件或产品技术条件及所采用的规范均无要求时,应与委托方进行协商采用何种检测标准,经委托方同意后写入委托单中由委托方经办人确认。
摘自无损检测X射线专用工艺卡的编制程序和计算09-03储罐射线工艺卡的编制程序和计算1检测条件的确定(1)射线机的选用:由图4–34可知,有內径450mm的孔,200EGB1C周向射线探伤机可送入罐內且它的射线窗口可对B1和B2进行中心周向曝光;B3若能满足几何不清晰度的要求,也可进行中心周向曝光。
下面计算B3的几何不清晰度:已知:b=8+4=12mm, d=(1.0+3.5)/2=2.25mm,D i=450mm 则f=10db2/3=10×2.25×122/3=118mm<Di/2=450/2=225mm满足几何不清晰度的要求,可进行中心周向曝光。
其它焊缝采用250EG-S3定向X射线探伤机。
当周向X射线探伤出现故障时,均可采用该机。
(2)胶片选用天津Ⅲ型,它与AGFA C7虽同属T3型,但没给曝光曲线图。
天津Ⅴ型属于T2型胶片,16MnR不是裂纹敏感性材料,又没给曝光曲线图,不能采用。
胶片规格按L eff确定。
(3)增感屏规格:采用厚度为0.03mm 铅增感屏,其规格与胶片规格同。
(4)像质计:双壁双影采用等丝专用像质计,其它采用Fe-R10系列像质计。
2.检测工艺参数的确定(1)透照方式、应识别丝号和像质计型号的确定①透照方式:A1、A2采用单壁透照,B1~B3采用中心周向透照或改用单壁外透照(假如200EGB1C周向射线探伤机出现故障),B4采用双壁单影透照,B5采用双壁双影透照②按透照厚度W确定应识别丝号和像质计型号见表4-4。
(2)焊缝长度和焦距的确定①焊缝长度:A1为L=1800mm A2为L=280mmB1和B2总长为L=2(1200+20)π=2×3832.7(mm)B3为L=(450+16)π=1464 (mm)B4为L=273π=857.7 (mm)B5为L=89π=279.6mm②确定焦距由给定的曝光曲线图,再考虑到k值对一次透照长度的影响及工件结构原因,用定向探伤机各条焊缝焦距均采用600mm。
X射线检测工艺守则QB/HTD04-2009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守则规定了射线检测人员应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焊缝射线透照质量等级、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等。
1.2 本守则依据JB/T4730.1.2-2005的要求编写,适用厚度为38㎜以下钢制压力容器和壁厚大于2㎜钢管对接焊缝的AB级射线检测技术,满足《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150-1998的要求。
1.3 检测工艺卡是本守则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JB/T4730.1.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JB/T7902-1999《线型像质计》JB/T7903-1999《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一般要求射线检测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JB/T4730.1-2005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3.1 检测人员3.1.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上岗前应进行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人员工作证。
3.1.2 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不低于5.0,3.2 防护:3.2.1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GB16357的有关规定;3.2.2现场进行射线检测时,应按GB16357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志;检测工作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
3.3 设备表13.4 胶片和增感屏3.4.1 胶片:为满足灵敏度要求,应选用T3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本公司采用AGFA C7型胶片),且胶片的本底灰雾度不大于0.3。
3.4.2增感屏:采用铅箔增感屏,前、后屏厚度为0.03㎜。
3.4.3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
X数字成像检测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规程规定了焊缝射线人员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准等内容。
1.2本规程依据标准GB/T17925-2011及JB/T4730-2005的要求编写。
适用于本公司板厚在2.5~8mm气瓶对接焊缝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
满足《GB/T17925-2011气瓶对接焊缝X数字成像检测》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GB151 的要求。
1.3检测工艺卡内容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写.2.引用标准、法规GB/T17925-2011《气瓶对接焊缝X数字成像检测》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 117-200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JB/T7902《线型象质计》《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一般要求3.1射线检测RTⅡ级人员,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并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3.1.1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1.0。
评片人员还应辨别出400mm 距离处高0.5mm、间距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
3.2辐射防护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等有关规定。
3.3象质计3.3.1 图片影像质量采用Fe线型像质计测定。
其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7902的规定。
象质计型号一般按下表4选定。
但对透照外径≤100mm钢管环缝时采用JB/T4730附录F的专用象质计。
3.3.2图片的象质计灵敏度选用按透照厚度及不同的透照方法选择表1至表3中要求达到的象质丝号。
3.3.3 透照厚度W: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
多层透照时, 透照厚度为通过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
焊缝两侧母材厚度不同时,以薄板计。
专用工艺卡编制内容说明(1)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表样为了规范和统一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的归档文件和质量证明文件,提高锅炉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水平,确保锅炉压力容器的产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组织有关人员,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编制了锅炉压力容器质量控制表样并推荐使用,其中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表样见下表B5-11。
(2).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填写说明(1)编制份数本卡一式两份,一份保留在探伤室,另一份交探伤室供检测人员使用。
其中之一应存于检测资料和底片的档案中(质保管理制度建立发放记录)。
(2)工艺填写○1编号一般按企业管理要求编号,可根据各单位管理的需要来填写。
○2工件部分a 材料编号:指产品材料编号,如产品使用两种材料,应分别填写。
b 规格:指的是壳体规格(容器类),表示方法为直径×长度×壁厚。
其中:直径对于卷制的筒体为内径,对于无缝钢管作筒体指外径;长度指壳体长度;壁厚指壳体厚度。
也可按图样规格栏的尺寸填写。
○3探伤器材部分a 屏蔽方式:最常见的屏蔽方式有“背衬薄铅板”和“铅遮板”等,按选用的方法填写。
b 显影液配方、显影时间、显影温度:显影液配方指准备采用的显影液配方、可用代号表示。
如胶片厂提供,可填写“按胶片厂配方”。
显影时间、显影温度指准备采用的数值。
一般手工冲洗显影时间为4~8min,显影温度为18~21℃;自动冲洗按说明书填写。
○4探伤检测工艺参数a 焊缝编号:指的是被检焊缝的编号,填写时,一般检测工艺参数相同(焊缝长度和拍片数量可不同)的同类焊缝的编号填写。
例:“B1~B7”,即代表7条环焊缝。
b 像质计型号:对钢制焊缝可供选用的像质计编号为Fe-10/16、Fe-6/12和Fe1/7三种。
对外径≤100mm的管子焊缝宜使用等丝专用像质计,如Fe-12、Fe-13……c 透照方式:一般对于纵缝可填写单壁透照,对于环焊缝可填写为单壁外透照、中心透照、偏心内透照(F>R或F<R)、双壁单影、双壁双影、f(焦距)等。
射线检测工艺卡一.适用范围本工艺指导书适用于对低合金钢Ø55mm×4mm规格小径管对接焊缝及热影响区(焊缝两侧各10mm)进行射线检测。
二,参考条件EN 473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证---总则EN 1345 焊缝无损检测---焊接接头射线检测En 12517-1 焊缝无损检测---第一部分:钢、镍、钛及其合金射线检测-验收等级EN 462-1无损检测-图像质量---第一部分:图像质量指示器(丝型)EN 584-1无损检测-工业射线胶片---第一部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分类EN 584-2无损检测-工业射线胶片---第二部分:依据参考值控制胶片处理三.人员资质按本工艺指导书操作人员应取得EN 473 RT 1级资质。
四,设备及材料4.1 X射线机、本工艺卡采用设备为YXLON 320Kv X射线机,设备应具有检验证书并处于证书有效期内。
4.2胶片本工艺卡采用的胶片为AGFA C7,胶片应符合EN584-1标准。
胶片应具有出厂证书和检验证书并处于证书有效期内。
4.3增感屏本工艺卡采用的铅增感屏,前屏厚度:0.1mm, 后屏厚度:0.1mm4.4像质计本工艺卡所采用的像质计应符合EN 462-1标准,应具有检验证书并处于有效期内。
4.5报警仪在操作本工艺卡的过程中应采用报警仪检测操作区域射线剂量,报警仪应具有剂量证书并处于有效期内。
4.6黑度计及参考底片本工艺卡操作过程中采用的黑度计应使用标准参考底片进行校准,使用的参考底片应具有检验证书并处于有效期内。
4.7安全警戒在操作本工艺卡时,曝光应在曝光间进行。
五.检测目的本工艺指导书的检测目标为低合金钢Ø55mm×4mm规格小径管对接焊缝及热影响区(焊缝两侧各10mm)进行100%射线检测。
六.参考标准6.1检验标准:EN 1345,检验级别:B级6.2验收标准为En 12517-1,验收级别:1级六.检测表面状态:工件待检测区域表面应光滑,清洁,无咬边,飞溅等。
无损检测工艺卡的编制及应用前言近几年来无损检测行业发展迅速,具有一定规模的工程都实行了工程监理制,对于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锅炉等特种设备除实行监理还实行政府行政监督。
有利的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检测单位的检测质量和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
大部分检测单位(经过认证的)都针对检测对象编制了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和检测工艺卡,但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通用工艺规程是各单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标准允许的框架内编制的,能够指导本单位的检测工作。
但检测工艺卡则不然,由于现场条件复杂,透照条件经常发生变化,检测设备也会经常发生变更,射线检测工艺卡的参数大多与实际工作不相符合,实际工作多数不能严格按其执行。
然而,现场检测人员基本上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具有相当的现场检测经验,对于常规工艺的检测能够按照标准的要求自行调整透明参数,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射线检测工艺卡如不能很好的指导实际工作就失去了它的使用价值,就成为一种质能应付检查的、一种虚假的东西,劳民伤财。
2工艺卡的目的和作用编制检测工艺卡的目的是制定科学的、易操作的、符合标准或客户要求的检测工艺。
其作用是指导监测人员按照检测工艺卡的规定进行检测,即可达到预期的要求。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现在很多检测工艺卡,自编制后就没有到监测人员手中,其目的纯是为了迎接检查,走形式主义!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并走访过多家检测单位,大家都认为对于常规工件的射线检测编制工艺卡是没有用的,因为检测人员已经过专业培训,另外,。
由于检测现场条件经常发生变化,检测设备也会经常调动,检测工艺卡对于现场发生的条件变化不能及时地进行变更调整,这就失去了指导现场检测的目的。
对于施工现场规格特别多的工程如果每种规格都编制检测工艺卡,则会编制很多工艺卡,检测人员选择工艺卡时就会很头痛,还不如自己根据标准和经验选择参数来得快、用得好。
另外,当检测人员按工艺卡给定的参数进行透照时,照出来的底片如果不合格,责任则由技术人员还是由检测人员承担会发生争议。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焊缝射线人员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准等内容。
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的要求编写。
适用于本公司板厚在2~30 mm钢制压力容器及壁厚T≥2mm钢管对接焊接接头的X射线AB级检测技术。
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GB151 的要求。
检测工艺卡内容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法规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放护标准》JB/T7902《线型象质计》《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一般要求3.1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并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3.1.1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1.0。
评片人员还应辨别出400mm距离处高0.5mm、间距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
3.2辐射防护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GB16357的有关规定。
3.3胶片和增感屏3.3.1胶片: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一般X射线选用T3或T2型胶片。
3.3.2 增感屏:采用前屏为0.03mm、后屏为0.03~0.10mm的铅箔增感屏。
.3.3.3 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
3.4象质计3.4.1 底片影像质量采用Fe线型像质计测定。
其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7902的规定。
象质计型号一般按下表4选定。
但对透照外径≤100mm钢管环缝时采用JB/T4730附录F的专用象质计。
3.4.2 底片的象质计灵敏度选用按透照厚度及不同的透照方法选择表1至表3中要求达到的象质丝号。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焊缝射线人员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准等内容。
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的要求编写。
适用于本公司板厚在2~30 mm钢制压力容器及壁厚T≥2mm钢管对接焊接接头的X射线AB级检测技术。
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GB151 的要求。
检测工艺卡内容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法规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放护标准》JB/T7902《线型象质计》《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一般要求3.1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并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3.1.1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1.0。
评片人员还应辨别出400mm距离处高0.5mm、间距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
3.2辐射防护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GB16357的有关规定。
3.3胶片和增感屏3.3.1胶片: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一般X射线选用T3或T2型胶片。
3.3.2 增感屏:采用前屏为0.03mm、后屏为0.03~0.10mm的铅箔增感屏。
.3.3.3 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
3.4象质计3.4.1 底片影像质量采用Fe线型像质计测定。
其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7902的规定。
象质计型号一般按下表4选定。
但对透照外径≤100mm钢管环缝时采用JB/T4730附录F的专用象质计。
3.4.2 底片的象质计灵敏度选用按透照厚度及不同的透照方法选择表1至表3中要求达到的象质丝号。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包括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适用范围;
2)引用标准,法规;
3)检测人员资格;
4)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
5)检测表面制备;
6)检测时机;
7) 检测工艺和检测技术;
8)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等级分类;
9)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
10)编制(级别)。
审核(级别)和批准人;
11)制定日期;
无损检测工艺卡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工艺卡编号;
2 产品名称,产品编号,制造,安装或检验编号,承压设备的类别,规格尺寸
材料牌号,材质,热处理状态及表面状态;
3 检测设备与器材:设备种类,型号,规格尺寸,检测附件和检测材料;
4 检测工艺参数:检测方法,检测比例,检测部位,标准试块或标准
试样(片
5 检测技术要求:执行标准和验收级别;
6 检测程序;
7 检测部位示意图;
8 编制(级别)和审核(级别)人;
9 制定日期。
X射线无损探伤工艺一、主题内容,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本工艺规定了X射线探伤前的工艺准备,X射线机的操作,暗室处理和底片评定等内容。
本工艺适用于材料厚度2~50mm的锅炉碳素钢和低合金钢熔化焊接接头焊缝的X射线照相法。
本工艺引用标准GB3323-1987《钢熔化焊对接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和《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二、探伤前工艺准备1.人员要求1.1从事射线照相检验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1.2无损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身体,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
2.射线照相质量分级按公司《质量手册》要求,射线照相要达到AB级,纵缝透照厚度比K≤1.03,环缝透照厚度比K≤1.1,按K值计算有效评片长度L e f f,一次透照长度L3和搭接长度△L(见附件一)。
3.工件表面状态要求工件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质量应经焊接检验员外观检查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如溅物、油污、锈蚀、凹坑、焊瘤、咬边等),否则应做适当的修整。
4.工艺卡熟悉产品的名称、材质、规格、坡口型式、焊接种类和检测比例,清楚对接焊缝的分布情况,做出布片示意图,选择合理的透照方法,一种锅炉型号填写一份射线检测工艺卡入档。
5.工件划线按照射线检测工艺卡在规定的检测部位划线。
采用单壁透照时需在工件两侧(射源侧和胶片侧)同时划线,并要求所划的线段尽可能对准。
采用双壁单影透照时,只需在工件胶片侧划线。
划线顺序由小号指向大号,纵焊缝按从左至右顺序,环向焊缝采用顺时钟方向划线编号。
(工件表面应作出永久性标记以作为对每张底片重新定位的依据,工件不适合打印标记时,应采用详细的透照部位草图和其它的有效方法标注)。
6.像质计和标记摆放按照标准和工艺卡有关规定摆放像质计和各种铅字码。
6.1.像质计的选用根据本公司透照厚度和象质级别确定所需选用GB5618-85规定的R10系列金属丝像质计,Ⅲ型像质计指数为(F10~16)在底片上至少要能得到四根或三根钢丝。
专用工艺卡编制内容说明(1)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表样为了规范和统一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的归档文件和质量证明文件,提高锅炉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水平,确保锅炉压力容器的产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组织有关人员,按照《压力容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编制了锅炉压力容器质量控制表样并推荐使用,其中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表样见下表B5-11。
(2).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填写说明(1)编制份数本卡一式两份,一份保留在探伤室,另一份交探伤室供检测人员使用。
其中之一应存于检测资料和底片的档案中(质保管理制度建立发放记录)。
(2)工艺填写○1编号一般按企业管理要求编号,可根据各单位管理的需要来填写。
○2工件部分a 材料编号:指产品材料编号,如产品使用两种材料,应分别填写。
b 规格:指的是壳体规格(容器类),表示方法为直径×长度×壁厚。
其中:直径对于卷制的筒体为内径,对于无缝钢管作筒体指外径;长度指壳体长度;壁厚指壳体厚度。
也可按图样规格栏的尺寸填写。
○3探伤器材部分a 屏蔽方式:最常见的屏蔽方式有“背衬薄铅板”和“铅遮板”等,按选用的方法填写。
b 显影液配方、显影时间、显影温度:显影液配方指准备采用的显影液配方、可用代号表示。
如胶片厂提供,可填写“按胶片厂配方”。
显影时间、显影温度指准备采用的数值。
一般手工冲洗显影时间为4~8min,显影温度为18~21℃;自动冲洗按说明书填写。
○4探伤检测工艺参数a 焊缝编号:指的是被检焊缝的编号,填写时,一般检测工艺参数相同(焊缝长度和拍片数量可不同)的同类焊缝的编号填写。
例:“B1~B7”,即代表7条环焊缝。
b 像质计型号:对钢制焊缝可供选用的像质计编号为Fe-10/16、Fe-6/12和Fe1/7三种。
对外径≤100mm的管子焊缝宜使用等丝专用像质计,如Fe-12、Fe-13……c 透照方式:一般对于纵缝可填写单壁透照,对于环焊缝可填写为单壁外透照、中心透照、偏心内透照(F>R或F<R)、双壁单影、双壁双影、f(焦距)等。
射线检测工艺卡B5-11 工艺卡编号:共页第页d 能量Kv、管电流(活度)、曝光时间:这些检测规范应从该设备的曝光曲线上查得。
使用γ射线检测时,源的活度值应加括弧,但对于球罐等大型容器宜用曝光量表示,例如200Ci·h。
可将“曝光时间”栏改为“曝光量Ci·h或Ci·min”填写。
e应识别丝号:指按标准规定应达到的最低像质计丝号。
像质计置于胶片侧时,在像质计适当位置加F字母。
f 焊缝长度:指的是一条焊缝长度,当有几条相同长度焊缝时,在长度后标注条数。
例如“1200×5”,即表示有5条1200mm长的焊缝。
对于长度不同的焊缝可写总长,各条焊缝长度在简图中表示。
环焊缝长度为πD0。
g 一次透照长度:指分段检测时在满足K值要求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一次曝光所检测焊缝长度,用L3表示。
实际选用的一次透照长度可小于或等于理论计算的L3,还要考虑△L、胶片侧母材等分长度和使用胶片的长度而定。
对于100%检测的焊缝,可按应透照的片数将焊缝长度等分。
采用中心曝光时,应填写工件上搭接标记之间的焊缝长度。
对于双壁双影透照的焊缝,透照两次,一次透照长度为管子周长之半;透照三次,为管子周长的1/3。
h 拍片数量:指一条焊缝应拍的片数,对于同类型的焊缝,可在该拍片数值后加上焊缝条数。
例如“13×5”,即表示一条焊缝拍片13张,有5条焊缝同样拍片13张底片。
对于焊缝长度不等的可填总片数,在简图中标出这些焊缝应拍的片数量。
○5合格级别指图样、标准规定的最低合格级别。
○6检测比例指图样、标准要求的检测比例。
如为局部检测应填写“≥20%”或“≥50%”。
○7技术要求a 对于局部检测的对接接头必检部位可在工艺卡表格栏内说明。
b 射线检测规程:指填本单位编制的射线检测规程的代号。
○8透照部位示意图是预检的焊缝分布、尺寸、编号及相应检测片数的图。
a 该栏目的图一般采用主视图,将应检测的人孔等画在壳体的相应部位来表示。
对于大型球罐等应采用展开图。
在图上必须标明焊缝编号、拍片数、必检部位及计划拍片编号(即底片编号)。
该栏目位置不够时,应加附图。
b 有必要时,还应画出某种类焊缝透照布置图。
○9编制人和审核人栏编制人应至少具有本方法Ⅱ级资格。
审核人应为检测责任人员(但也应至少具有本方法Ⅱ级资格)。
由编制人和审核人本人签字或盖章,并填写相应日期。
典型对接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编制范例【例1】在用压缩机出口分液罐射线检测工艺卡(了解)某企业有一台在用压缩机出口分液罐如图1--1所示,产品编号为0901,容器类别为二类,材料牌号20R,容器规格为φ800×1500×12mm,其它工艺接管的规格尺寸及开孔方位见图示。
该企业检验部门在对该台容器进行全面检验时,制定的检验方案中包括对该容器焊缝B1进行100%射线检测,对其它各条对接焊缝(公称直径小于250mm接管焊缝除外)进行≥20%的射线检测,并要求按JB/T 4730.2-2005的AB级评定,不低于Ⅲ级为合格(假设不考虑在用压力容器超出制造标准的缺陷允许适度放宽来划分安全状况等级的问题)。
图1--1在用压缩机出口分液罐该企业检验部门拥有的X射线探伤机:型号250EG-S3,焦点尺寸2mm×2mm, 管电流5min;型号200EGB1C,焦点尺寸1.0mm×3.5mm,管电流5min。
其曝光曲线分别见图2和图3。
另有如下器材可供选择:胶片Agfa C7、天津Ⅲ型;规格360×80mm、240×80mm、180×80mm增感屏:Pb 0.03mm;冲洗方式为手工冲洗。
该企业检验部门采用辽表B5-11编制一份该台容器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编号0602)如下。
图2 250EG-S3定向X射线探伤机曝光曲线图图3 200EGB1C周向X射线探伤机曝光曲线及机头结构图射线检测工艺卡B5-11 工艺卡编号:0901 共页第页工件产品名称压缩机出口分液罐产品(制造)编号0901材料牌号20R 规格800×1500×12 mm器材源种类X □Ir192 □Co60 设备型号200EGB1C / 250EG-S3焦点尺寸 1.0×3.5/2.5×2.5 mmmm胶片牌号天津Ⅲ型增感方式Pb □Fe前屏0.03 mm后屏0.03 mm胶片规格360×80/240×80/180 ×80 mm 屏蔽方式背衬薄铅板冲洗方式□自动手工显影液配方胶片厂家配方显影条件时间4-8min温度18-21℃检测工艺参数焊缝编号A1 B1 B2 B3 B4板厚mm 12 12 12 10 8象质计型号Fe10/16 Fe10/16 Fe10/16 Fe10/16 Fe10/16 透照方式单壁外透中心透照单壁外透中心透照双壁单影f (焦距) mm (700)(414)(600)(215)(600)能量KV 120 120 120 120 140 管电流mA 5 5 5 5 5曝光时间min 4 1.5 3 0.5 3应识别丝号12 12 12 13 13F 焊缝长度mm 1500 2589 2589 1339 858 一次透照长度mm 342 324 210 320 150 拍片数量片 1 8 3 1 2合格级别ⅢⅢⅢⅢⅢ检测比例% ≥20 100 ≥20 ≥20 ≥20技术要求1.检测标准:JB/T 4730.2-2005; 2.射线检测技术等级:AB级3.底片黑度范围D:2.0~4.04.本工艺卡未规定事宜,按射线通用工艺规程执行。
5.补充说明:透照B1、B3焊缝使用200EGB1C探伤机,其它采用250EG-S3探伤机。
透照部位示意图:编制人(资格):xx Ⅱxxxx年xx月xx日审核人(资格):xx Ⅱ(或Ⅲ) xxxx年xx月xx日【例2】乙烯裂解炉辐射炉管对接接头射线检测工艺卡(了解)某制造厂为某乙烯装置预制的裂解炉辐射炉管结构如图4--30所示,炉管材质为P91(相当于9Cr1MoVN),辐射炉管的规格为Φ73×9mm,焊缝宽度为10mm,焊缝余高为2mm。
设计规定每个对接焊接接头进行100%射线检测,执行JB/T 4730.2-2005检测,验收等级为Ⅱ级。
该制造厂探伤室拥有检测设备和材料包括:300EG- B2F型周向X射线探伤机、Se-75γ射线机(现有活度80Ci)和Ir-192γ射线探伤机(现有活度80Ci);天津Ⅲ型、Ⅴ型胶片(胶片规格为360×80mm、120×80mm)。
曝光曲线见图4-31、图4-32、图4-33。
10图4-31 300EG-B2F射线探伤机曝光曲线图(焦点尺寸:1.0×2.5 mm)图4-32 Ir-192曝光曲线图图4-33 Se-75曝光曲线图Ir-192射线源源焦点尺寸:Φ3×3mm Se-75射线源源焦点尺寸:Φ3×3 mm该制造厂探伤室采用表B5-11编制一份该台容器焊缝射线检艺卡编号(0902)如下。
射 线 检 测 工 艺 卡工艺卡编号:0902 共 1页第1页工 件产 品 名 称 乙烯裂解炉辐射炉管产品(制造)编号材 料 牌 号 P91 规 格 Φ73×9 mm器 材源 种 类 □X □Ir192Se-75设 备 型 号 SETS-1(Se-75)焦 点 尺 寸 Φ3×3 mm 胶 片 牌 号 天津Ⅴ型增 感 方 式 Pb □Fe 前屏 0.1 mm后屏 0.1 mm胶 片 规 格 120×80 mm 屏 蔽 方 式 背衬薄铅板 冲 洗 方 式 □ 自动手工显影液配方 胶片厂家配方 显 影 条 件时间4-8min 温度18-21℃检 测 工 艺 参 数焊 缝 编 号 B1~B5 补充说明:1、P91属裂纹敏感性材料选择Se-75源配合天津Ⅴ型胶片; 2、检测时机:焊接完成24h 后; 3、壁厚T >8 mm选择垂直透照重叠成像,相隔600照3次。
4、f ≥10db 2/3=10×3×772/3=543 mm 选取焦距F :600 mm ; .板 厚 mm9 象质计型号 Fe-10/16 透 照 方 式 垂直重叠 f (焦距) mm (600) 能 量 KV —— 管电流(活度) mA(Ci) (80) 曝光时间 min6.4 应识别丝号 11/12F 焊缝长度 mm 230×5 一次透照长度 mm 77 拍片数量 片 3×5 合格级别Ⅱ 检测比例 %100技术要求1.检测标准:JB/T 4730.2-20052.射线检测技术等级:AB 级3.底片黑度范围D :2.0~4.04.本工艺卡未规定事宜,按射线通用工艺规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