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美光伏纠纷的真相
- 格式:pdf
- 大小:122.22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光伏产业遭美“双反”的原因和应对方法一:美国初裁对中国光伏产品征反倾销税最高达250%拉锯了7个月的中国输美光伏产品双反调查,在美国东部时间本周四,也就是北京时间今天凌晨,有了初步裁定结果。
美方初步裁定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并将对这些产品征收30%以上,最高达250%的反倾销税。
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新能源行业被征收反倾销税最高的一次。
美国东部时间本周四下午,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片制造商存在倾销。
因此,将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征收31%到250%的惩罚性关税。
这一次的惩罚性关税将会叠加在美国商务部三月份宣布的5%以下的的反补贴税之上。
有专家表示,美国的行为违背了WTO自由贸易的精神,加剧了中美贸易摩擦,在给中国太阳能光伏制造商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会让处于美国太阳能产业下游企业的倒闭或陷入营运困境。
此次太阳能光伏产品纠纷起源于去年10月19日,德国太阳能世界工业公司的美国分公司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正式提出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申请,美国商务部于去年11月8日正式立案。
此后美国商务部以案件特别复杂为由先后三次推迟初裁结果的发布。
有不少专家认为,美国商务部的此次裁决显然是受到了大选年因素的影响,是奥巴马企图通过强硬的对华贸易政策,来为自己拉选票的“政治秀”。
美国商务部本次关于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反倾销,以及今年三月对该类产品该补贴的裁决都是初步裁决。
最终的裁决结果预计在今年10月上旬公布。
不过专家表示,处在大选年的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对于中国贸易不断强硬的态度很难改变,因此预计最后的裁决结果与本次初裁不会有太大出入。
美国商务部光伏反倾销税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恐慌,中国在美上市光伏企业的股价也是应声下跌。
据统计,在美上市的中资太阳能概念股共有11只,今天全线下挫,无一幸免。
其中,晶澳太阳能跌幅最大,达15.32%;英利绿色能源跌13.04%,晶科能源跌10.9%,大全新能源、天合光能、昱辉阳光、阿特斯太阳能、赛维LDK、韩华新能源、尚德电力跌幅均超5%,中电光伏下跌4.38%。
国际贸易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例分析引言:光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
然而,由于各国产能过剩和价格竞争的增加,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件愈发频繁。
本文将通过分析研究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例,来探讨光伏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一、美国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例:对中国光伏产品的调查2024年,美国光伏产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提起了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调查结果认定中国光伏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对美国光伏产业造成了严重伤害。
随后,美国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加征了高额关税,限制了中国产品的出口。
二、欧盟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例:对中国光伏产品的调查2024年,欧盟光伏产业发起了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调查结果同样认定中国光伏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
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加征了高额关税,限制了中国产品在欧洲市场的销售。
三、中国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例:对欧洲和美国光伏产品的调查作为光伏产业的主要生产国,中国也不断面临来自欧美国家的反倾销调查。
2024年,中国的光伏产业发起了对欧美国家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
中国认为欧美国家光伏产品在中国市场存在倾销行为,对中国光伏产业造成了不公平竞争。
调查结果认定欧美国家光伏产品确实存在倾销行为,中国随后对这些进口光伏产品加征了高额关税。
四、案例分析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件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和欧盟之间。
这些案件对于光伏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件导致了贸易壁垒的增加,限制了光伏产品的自由流通。
各国对光伏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使得光伏产品在全球市场竞争力下降。
其次,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件引发了国际贸易争端的升级。
各国在贸易争端中采取报复性的反制措施,进一步加剧了中美和中欧贸易的紧张关系。
最后,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件使得光伏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和不确定性。
光伏企业需要应对增加的成本和市场准入的限制,同时还需要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压力。
中国光伏业对美反补贴抗辩到底
在美对华光伏业反补贴裁定经历三次推迟后,中国的光伏企业等来了
并不想看到的结果。
昨日,美国商务部设定中国光伏产品反补贴关税最高税率4.73%,最低为2.90%。
对此,国内光伏企业一致表示不服,将统一行动应对未来的终裁。
中国光伏产品被判征惩罚性关税
根据美国商务部宣布的初裁结果,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面板制造商无锡尚
德将被要求支付2.9%的惩罚性关税,天合光能则高达4.73%,以作为对这两家公司接受中国政府补贴的惩处,其他中国太阳能设备制造企业将会被征收
3.61%的惩罚性关税,在这一裁决公布前90 天的所有进口产品将会被追讨相应的关税。
2011 年10 月19 日,以SolarWorld 为首的美国7 家光伏企业向美政府提出申诉,要求美国向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超过100%关税,其指控中国光伏企业向美倾销产品且接受政府高额补贴。
美国商务部先后三次延迟了裁决
期限,直到昨日才做出初步裁决,预计将于6 月公布最终裁定。
此外,美国商务部正在对中国光伏企业是否存在倾销问题进行调查,计
划于2012 年5 月16 日公布相关初裁结果。
同时,国际贸易委员会也在进行相关调查,预计于2012 年底之前完成。
在此之前,针对反补贴和反倾销所执行的税率均为临时性税率。
中国企业将统一行动抗辩到底
面对美国关于反补贴的初裁决定,中国光伏企业再度做出强势回应,不
仅表达了对美国这一决定的谴责,还表示将采取措施统一应对接下来的终裁。
倾销与反倾销:中美的光伏争端中国工人正在工作。
奥巴马称在清洁能源上“中国出现了有问题的竞争手段”。
美国商务部在5月17日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晶体硅光伏电池作出反倾销初裁,一共有59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包括赛维LDK、英利、东莞南玻光伏科技等企业,税率是31.8%。
初裁名单外的其他企业税率,将达到249.96%。
初裁结果公布当天,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便发表讲话强调,中方敦促美商务部在后续调查中更正错误做法,避免做出不公正的裁决。
中国商务部随后于5月24日发布2012年第26号公告称,美国华盛顿州“可再生能源生产鼓励项目”、俄亥俄州“风力生产和制造鼓励项目”、新泽西州“可再生能源鼓励项目”、新泽西州“可再生能源制造鼓励项目”、马萨诸塞州“州立太阳能返款项目II”、加利福尼亚州“自发电鼓励项目”等被调查措施构成世界贸易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第3条的禁止性补贴,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第3条和《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3条的有关规定,对正常国际贸易造成扭曲,构成《调查规则》第三条所称“违反该国(地区)与我国共同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经济贸易条约或者协定,或者未能履行与我国共同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经济贸易条约或者协定规定的义务”的贸易壁垒。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稍早表示,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的晶硅光伏电池作出反倾销初裁决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中国光伏产业的生产及对美出口情况,是不公正的,初裁结果“损人不利己”。
中国光伏企业会团结一致,继续在反倾销和反补贴程序中积极、顽强、有力地抗辩,为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尽最大努力。
不少观点认为,这一贸易争端将由于其政治背景,特别是美国的国内政治情况而长期化。
英国《泰晤士报》有分析认为,基于美国大选选情日益白热化,中美贸易问题已经被“捆绑”。
在这种情况下,指责中国在贸易问题上“不守规矩”,是一种“便宜的”打击对手和转移责任的方法。
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参观俄勒冈州太阳能企业时就公开表示,在清洁能源上“中国出现了有问题的竞争手段”。
我国光伏产品遭遇美国“双反”调查的成因及对策分析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f PV products in China suffered in the U.S. "double reverse" investigation周亚培国贸10-1,20092543摘要:从2007年至今,我国光伏电池产量稳居世界首位,也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输出地。
但是随着近期美国开始针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给我国光伏产品出口蒙上了一层阴影。
中国光伏产品遭遇“双反”调查一方面源于国际经济发展低迷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光伏核心技术落后、产能过剩、市场分布失衡和国际话语权的缺失。
针对针对美国的制裁,要积极应对,提出有效的反制措施,降低利益损失,同时,对我国光伏产业的现状,要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促使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国际话语权,完善贸易保护应对机制等。
关键词:反倾销;反补贴;光伏产业;应对措施Abstract:Since 2007, China ranked first in the world production of photovoltaic cells, has also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exporter of photovoltaic products. With the recent start of photovoltaic products "double reverse" investigation, cast a shadow to the export of China's photovoltaic products. Chinese photovoltaic products suffered "double reverse" investigation stem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downturn the factors on the one hand, but more importantly, photovoltaic core technology behind excess capacity, market distribution imbalance and lack of international voice. For sanctions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necessary to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propose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reduce the loss of benefits,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status of China's photovoltaic industry, it’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re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mot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upgrading, and enhance international voice, improve tradeprotection response mechanisms.Key words:Anti-dumping; Countervailing; trade protection; PV industry;引言2011年10月19日,以德国太阳能企业SolarWorld俄勒冈州的子公司为代表的美国7家企业,向中国75家光伏企业提出双反起诉书,起诉说中国政府对于光伏产品补贴力度过大,导致美国光伏电池企业倒闭。
中国光伏产品频遭美国反倾销原因及对策研究近年来,中国的光伏企业频繁遭到美国的反倾销调查,面临巨额关税和公司破产的风险。
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及探讨,以期为中国光伏业寻找出路。
一、美国反倾销的原因美国政府喊出“美国优先”的口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本国企业和产业。
其中,反倾销是其常用手段之一。
在美国政府看来,中国光伏企业大量地向美国出口,造成了当地光伏企业的巨大压力,这才是美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原因。
首先,中国光伏企业的“价格战”使得其价格远低于美国光伏企业的成本价;其次,中国光伏企业依靠工人的低廉劳动力成本和政府的优惠政策,使得其出货速度非常快,远远超过了美国企业的速度;再次,中国光伏企业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使得其产品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这些因素使得中国光伏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竞争力十分强大,但也引来了美国政府的反感。
美国政府认为,中国光伏企业与国内光伏企业形成了不公平的竞争关系,对于美国光伏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竞争作为拦路虎。
因此,美国政府采取了反倾销措施,将中国光伏产品视为倾销产品,采取了巨额反倾销关税的措施,以保护美国国内产业的利益。
二、中国光伏企业的应对策略对于中国的光伏企业来说,美国的反倾销措施对其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对中国光伏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加速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中国光伏企业需要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更好的口碑和竞争优势。
在这个过程中,应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
同时,还要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
(二)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市场份额:中国光伏企业需要加强国际市场合作,增加海外市场份额,实现自身规模的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式,如与当地企业合作、参加国际展览、开发新的市场等。
同时,应注重与国际市场的紧密联系,了解市场变化和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以满足市场需求。
国际贸易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例分析近年来,光伏产业已成为全球瞩目的新兴产业之一、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不少光伏企业通过倾销手段获得不正当竞争优势,这引发了国际贸易光伏产业的反倾销案例。
本文将以2024年中美光伏反倾销案为例,分析其中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2024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中国光伏企业通过倾销方式在美国市场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这一裁定引发了国际贸易争端,中美两国展开了一场紧张激烈的贸易争斗。
首先,该案例中引发反倾销的原因有多方面。
一方面,中国的光伏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激发了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的动机。
另一方面,美国光伏市场规模巨大,是中国光伏企业极其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之一,因此中国企业为了在美国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不惜采取倾销手段导致出口价格低廉。
此外,中国的一些贸易优惠政策也为企业提供了倾销的便利条件。
其次,中美光伏反倾销案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不仅增加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而且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产生了负面影响。
同时,该案例也加剧了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给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性。
最后,为了应对此类贸易反倾销案件,相关国家和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国家可以加强监管力度,制定和执行更加严格的贸易法律法规,追求公平和自由的全球贸易环境。
其次,企业应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以提高竞争力。
再次,国际合作也是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共同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例对全球光伏产业发展和贸易格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通过加强监管、提高竞争力和加强国际合作,可以在光伏产业中构建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贸易环境,促进全球光伏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光伏:中美贸易大战的一个片段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光伏:中美贸易大战的一个片段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美国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作为美商务部列出的榜单中的一家企业,常州天合光能将面对美方提出的高达31.14%的关税惩罚。
天合光能首席商务官金思理说,“我们将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来积极应诉,充分证明此类关税是太阳能迈向平价电力,替代化石能源进程中的障碍。
”中美之间的这场光伏纠纷,源自于2011年10月,当时,美国太阳能公司巨头Sol2012年的中美贸易之间,注定不平静。
5月17日,美国商务部作出裁决,决定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征收31.14%-249.96%的反倾销税。
这并不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对中国太阳能产品征收相关关税,早在今年3月份,美国商务部就初裁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2.90%-4.73%的反补贴关税。
不过,与3月份的“象征性”关税相比,这次的裁决是有史以来美方开出的最严重的一次惩罚性关税。
据美方统计,此次关税决定将影响59家中国太阳能公司,这些公司对美出口金额达到了将近31亿美元,损失可谓惨重。
对此,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这样评论,美国针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关税是危险且无作用的,“美国将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拒之门外,既不会帮到这个星球,也不会帮到自己国内的消费者,关税甚至不会对美国的太阳能公司提供多少保护。
”然而,对于在飘摇之中的的中国太阳能行业来说,美方的决定,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美方半年后作终裁在初步裁定出来以后,众多美国太阳能企业感到“大喜过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商务部对美表示强烈不满,相关协会用“极不合理”、“极不公平”等词语批评美方的作法。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初裁结果公布当天发表讲话,强调中方敦促美商务部在后续调查中更正错误做法,避开作出不公正的裁决。
“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初裁,不公平不合理,不符合太阳能的行业发展趋势,阻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的努力。
关于中美光伏纠纷的真相
10月19日,以SolarWorld公司为首的7家光伏电池厂商向美国政府提出申请,对来源于中国的晶硅光伏电池产品提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奋起反击,将在近日向中国商务部申请对美国向我国出口的多晶硅等相关产品实施“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申请。
双方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在媒体大肆鼓噪中美新能源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候,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却认为,在纷纷扰扰的事情背后,却存在诸多不符合事实的地方。
首先,国内普遍认为美国光伏企业由于状况不佳,对中国光伏企业存在诸多不满,有意通过“双反”调查遏制中国光伏企业的在美发展。
在沈宏文看来,这并不完全符合事实。
此次领头提出“双反”申请的SolarWorld公司是一家完完全全的德国公司在美国的分公司,而其他6家企业却是匿名提出申请。
这7家公司不能完全代表美国光伏产业的整体态度。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光伏产业已经组建了名为“平价太阳能电力联盟”(CASE)的组织,表示支持中国光伏
企业在“双反”调查中的立场,并指责SolarWorld的行为将破坏全球光伏产业几十年来取得的进步,威胁美国的数万就业机会,要求SolarWorld撤回申请。
这一联盟的成员包括101家美国企业,涵盖美国光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其代表性要远远高于提出“双反”申请的7家企业。
其次,国内舆论认为美国正在将新能源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中国是美国在这一领域的最大挑战,因此美国政府期望通过这次“双反”调查遏制中国光伏产业发展。
暂且不论这样的推断存在着多大的“阴谋论”成分,我们只需明白一点,那就是美国政府维护其光伏产业的利益是毋庸置疑的。
而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平价太阳能电力联盟”已经明确表明,合作而非对抗才是美国光伏产业最大的利益。
既然美国光伏产业已经表明了这样的立场,美国政府又为何逆向行之呢?显然这是不符合逻辑的。
美国当然希望在新能源领域保持对中国的优势,但是显然不是通过当前的手段,因为这也不符合美国自身的利益。
最后,光伏立案调查将导致中国光伏产业损失超过百亿也是子虚乌有的。
我们必须明白一点,立案调查和最终结论是两码事。
原告人向法院起诉被告人,法院需要立案,然后作出调查,调查结果将会显示起诉是否成立。
上升到国际贸易纠纷,美国光伏企业向商务部提出申请,商务部在经过初步审核后宣布立案,这是基本的程序,它与最终结论是两码事。
仅仅因为美国商务部立案调查就断言中国光伏产业损失超过百亿显然是站不脚的。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我们应当理性分析中美在光伏产业的纠纷,一方面要了解事实,不能放任流言纷飞。
只有了解了真实的情况,才能作出合理的决策。
另一方面,冷静、客观的看待中美两国在能源领域的纠纷十分重要,不能总是用敌对思维来考虑问题,而要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
合则两利,斗则两败的道理不仅中国人懂,美国人也懂,和平与发展是全球发展的潮流。
原文地址:/news/26882.html。